【幕後】
「硫磺枸杞」「亞鈉枸杞」成公開的秘密
在枸杞行業,「硫磺枸杞」「亞鈉枸杞」已成為公開的秘密。
在離寧夏源泉農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不足3公裡的一個枸杞加工作坊內,作坊老闆童樺正在對枸杞進行烘乾,「有用硫磺的,也有用亞鈉(焦亞硫酸鈉)的。 」
童樺即是枸杞種植戶,也是一個枸杞加工戶。和一些大型的枸杞加工工廠一樣,他的作坊也對外承接枸杞加工業務。
童樺稱,一些外地客商來中寧買到枸杞後,要找人加工成幹枸杞,一些大型廠家的設備租用費用太高,就會找到一些小型的工廠或作坊進行烘乾。 「我們就代加工,一些客戶要求加硫磺或者是亞鈉 (焦亞硫酸鈉)。 」童樺告訴記者,加多少沒有固定的量,全憑感覺,但不能太多,要不然會很容易發現。
童樺在其作坊內打開一袋已包裝好的枸杞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客戶定下的,加了硫磺,一般人看不出來,但是吃起來還是有區別,帶酸味。
在現場,記者發現,加了硫磺的枸杞和其他無添加的枸杞區別不大,在量大的情況下,才能聞到刺鼻的味道。
童樺介紹,「加工枸杞有三種方式,要麼用鹼面(純鹼),要麼用硫磺,要麼就是亞鈉(焦亞硫酸鈉)。 」
在童樺的枸杞加工作坊內,他指著一個枸杞清洗設備向記者說,用純鹼或者焦亞硫酸鈉混合在清洗池的水裡,把鮮枸杞放進去進行漂洗,然後烘乾即可。
使用工業硫磺時候,只能是用燻。
童樺從作坊內取出一些白色粉末。 「這是焦亞硫酸鈉,只要溶在水裡,就有一股臭味。 」童樺將焦亞硫酸鈉灑在積水的地面,記者用手蘸水,湊到鼻子處,味道刺鼻。
「也沒個定量,但是確實不能加多。 」童樺告訴記者,「嚴格來說,這東西對人體有毒,不管是硫磺還是焦亞硫酸鈉,都是不能加的。 」
焦亞硫酸鈉是常見的亞硫酸鹽,白色,單斜晶體或粉末,對眼睛、皮膚、黏膜有刺激作用,可汙染水源。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硫化物煙氣。工業上主要用於製造亞硫酸纖維素酯、硫化硫酸鈉、有機化學藥品、漂白織物等,還用作還原劑、防腐劑、去氯劑等。
「現在市場上有不少這種添加了東西(硫磺和焦亞硫酸鈉)的枸杞,加了以後賣相好,所以不少商販都喜歡這種。 」童樺說,「要是自己吃就別買這種。 」
【支招】
如何挑選中寧枸杞
多名中寧當地枸杞種植戶向記者介紹,要分辨真正的中寧枸杞,主要還是看外觀,「中寧枸杞形狀是橢圓或者是呈扁長的,枸杞果臍明顯,果臍部位呈現明顯的白色。另外相比其他地方的高糖分枸杞來說,中寧枸杞擠壓後不結塊」。
陳歡稱,從外觀來看,普通人很難分辨,要想買到真正的中寧枸杞,得找講誠信的商家,或找大公司購買。
(備註:文中陳歡、萬美玲、葛文、章洪、陳俊、童樺、高應均為化名)
【延伸】
商家曝行業黑幕為枸杞正名
近幾年來,中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當地枸杞市場進行檢查時,均發現有假冒偽劣枸杞和「毒」枸杞。 2018年11月,中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就集中銷毀一批硫磺燻蒸和二氧化硫超標枸杞。據當地媒體發布的消息,2018年,中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共查扣硫磺燻蒸枸杞2850.8公斤,二氧化硫超標枸杞5016.3公斤。
除了政府相關部門的查處,也有商家不斷曝光行業黑幕,欲為「中寧枸杞」正名。
「硫磺枸杞、亞鈉枸杞是在破壞整個行業的品牌。」大學畢業後回鄉創業的高應認為,「這是一個需要曝光出來的內幕。 」
高應是中衛市人,家裡從事枸杞種植、加工、銷售已近十年。 3年前,他從上海回到中衛市,開網店銷售自家的枸杞,並貼上「無亞鈉、無硫磺」的標籤。
2019年6月,高應在某短視頻平臺開通帳號,開始曝光枸杞行業內幕,直言「硫磺枸杞」和「焦亞硫酸鈉枸杞」的危害。一開始,家人並不支持高應的做法,「認為會遭到同行報復,帶來麻煩。 」高應則回應家人,「不能讓毒枸杞害人。 」
高應每一次在發布「曝光毒枸杞」的視頻後,總會有網友留言,「說得那麼直白,不怕被報復嗎? 」高應做出回覆:「做有良心的事情,不怕。 」
關注高應短視頻帳號的人數超過1萬,在短視頻行業,並不算高關注度的自媒體,「但是,最少有一萬多人能知道行業中的這些黑幕。 」高應說。
為了讓客戶放心,高應還拍攝檢測流程視頻發布到短視頻平臺,此舉也得到了更多的客戶信任。
高應表示,一般消費者不知道那些枸杞是添加了硫磺和焦亞硫酸鈉的,也不會因為那麼一點枸杞拿去做檢測,「我就從我做起,在我賣出去的產品中,還帶上檢測用的試劑。 」他說,正因為「毒」枸杞事件屢禁不止,才會想到拍攝檢測視頻上傳到短視頻平臺,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一方面是提醒,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傳播來阻止這種惡行。
「不管是為了減少運輸和儲存成本,還是增加賣相,用工業硫磺和焦亞硫酸鈉來加工枸杞是絕對不允許的。 」中國食品行產業分析師朱丹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相關部門加大處罰力度可能會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