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多個省份,多地通報在進口冷鏈環境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海南同時也加強進口冷鏈食品檢驗檢疫工作,嚴防嚴控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傳播風險。海南省市區疾控部門對各區冷庫、超市、農貿市場等地開展新冠病毒標本採樣檢測工作。那麼在往常的採樣檢測中他們是如何保障我們的安全的?進口冷鏈食品如何檢測?為什麼要對冷鏈食品進行檢測?
為什麼要對冷鏈食品進行檢測?
「冷鏈食品是需要低溫的儲藏和運輸,這個低溫的環境,也是病毒喜歡的環境,一般來說,越低溫,就越能存活,零下20攝氏度這個溫度的話病毒可以存活數個月,即使是一般的冷鏈它也能夠存活數周。」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急性傳染病預防控制室主任邱麗說道。
採集完樣品的冷鏈食品 結果出來才能食用
11月27日上午,在海南羅牛山冷鏈物流園2號庫客服中心,海口美蘭區疾控中心檢測小組工作人員,對10名負責冷鏈貨品裝卸及倉儲操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採樣工作。
海口市美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吳淑寬說,「主要是檢測三個方面,一個是人員,第二是外環境,第三是產品內外包裝,跟產品本身,每個方面檢測10份,一般都是當天晚上就有結果出來。」
需要進行檢測採樣的外環境中,還包括操作人員日常使用把手等重點部位。
除了做人員和外部環境的核酸檢測採樣,吳淑寬也對冷鏈貨品進行了隨機抽樣,其中包括凍蝦、巴沙魚片以及進口牛排等食品。採集完樣品的冷鏈食品,需就地封存,等結果出來,才能進行下一步銷售。
建立冷鏈食品可信追溯平臺 實現供應鏈全程可監管追溯
除了要做好前期的檢驗檢疫外,源頭管控也必不可少,信息跟蹤登記必不可少,線上信息登記、線下各項健康信息登記、消毒工作登記,確保貨品流通過程均有證可尋,有據可查。
一家冷鏈企業還引入了冷鏈貨品線上追溯平臺
目前,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著手建立「海南省冷鏈食品可信追溯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結合當地冷庫實際情況,為各類進口冷凍食品賦碼,建立人、物關聯,實現對人、貨、場、車等全環節精準管理,以及對產、存、購、銷、運等全流程動態感知,實現供應鏈全程可監管追溯。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處副處長徐彬表示,「通過一碼到底的形式,保證了我們整個全鏈條的一個過程,可追溯的監管,預計在12月1日以後,我們會實現全省的覆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