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要我們告訴孩子的事情

2020-12-05 廣君紫

01

除了地球,我們別無選擇

影片直逼眼球的是類似三十年代的環境——狹小的空間,許多人擁擠地打牌、聊天、擺攤、購物等。

然後是教室,學生們依然讀著朱自清的《匆匆》,但卻不相信希望。在這樣憋屈的地下50層生活,許多人是看不到未來的。

突然斷電,讓孩子感到恐慌,沒有陽光的生活裡,只有靠電來維持日常的光照。

離開了地下堡壘,外面的世界是零下八十度的冰天雪地,所有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已經變得十分荒涼,偶爾可以看見的,也是人體冰雕。

整個地球已經變成了一個冰球,活著的人只能躲進地下或者坦克似的車裡。任何時候出行都要背著沉重的氧氣瓶,帶著厚厚的頭盔,否則就會被活活凍死。

沒有花、沒有草、沒有河流、也沒有其他小動物。地球變成了可怕的人間地獄。

02

拯救地球,我們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人們也是顧慮重重,沒有電,人們會在地下活活憋死;如果地球撞上木星,所有人類文明將毀於一旦。

於是,國際聯盟建造了太空船,將地球上的生物標本、物種和人類精子等儲存其中,等待著新的星球可以接納這些物種。

從這些舉措來看,人們已經絕望了,杭州地下城的幾十萬人口慘死,就連營救的人也是死傷無數。所有人只想回家,在地球末日之際,只有和最愛的人,最親的人想擁而泣。

全球的人,對於地球的毀滅,束手無策。

即便在木星撞擊地球的最後一刻,發射飛彈、自我毀滅式撞擊點燃,利用衝擊波推開地球等,都讓人覺得是螳臂擋車。

但是影片留給了人們希望,讓地球去「流浪」,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還可能會遇見一個「太陽」,然後再回到從前。

03

熱愛我們生活的地球,竭盡全力去保護它。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這樣美好,有千萬種植物和無數的動物,有日夜更替,四季輪迴,有人類文明,也有先進的科技。

可是,在人類繁衍生息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環境的惡化和物種的消失。

為了謀取利益,人類破壞環境,捕殺動物,砍伐樹木,填埋湖泊,排放廢氣和汙水,導致全球氣溫變暖,極地冰山消融。

這樣的社會化進程,將加劇地球環境的惡化,讓人類的立足之地都將消失。

04

我們要告訴孩子,除了地球可以宜居,沒有其他地方能收留我們,如果我們憑藉自己的意志肆意改變環境,破壞環境,我們將會遭受滅頂之災。

我們學習文化知識,是為了適應大自然,而不是改變大自然,人類的力量是很渺小的,就像一樣螻蟻,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是非常脆弱的。

只有熱愛我們的家園,儘量保持她原有的樣貌,才能讓她溫柔以待。

我們是可以和平共處的,但前提是不要自以為是地隨意妄為。我們也是可以共存的,有些擔心我可以有,但是我們似乎也幫不上忙。星球之間是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它們之間的關係是默契的,我們只能擔心,但別無他法。

如果有一天,地球要毀滅了,他會連同一切都帶走,就像他剛剛誕生一樣,回復到最初的樣子,一切都是新的,就像不曾有誰來過。

我們只能愛她現在的樣子,並維持它的樣貌,讓它能夠和藹可親,讓它能夠笑面以待。

如果不能再愛我們的家園了,就把一切都存留在記憶裡,做成木乃伊,期待著多年以後的新人類來發現和遇見。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計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在電影院看完《流浪地球》,網上評論眾說紛紜,但我仍有自己的想法。前些年的電影,多靠明星熟臉,其片酬佔據了電影成本的半壁江山,難怪總體質量不高,觀眾也覺得白瞎了票錢。這些年的電影,越來越凸顯「演員」二字的本份精神,質量不斷上升。即使票價漲了,大家依舊買帳。單純靠臉而不靠演技的時代,可能真的要過去了。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變成了一座空城,地表溫度極低,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們只能生活在陰暗的地下城。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 地球快要滅亡了,我們帶著地球流浪,這部影片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地球快要滅亡了,我們帶著地球流浪,這部影片給了我們什麼啟示?暢聊電影內涵,剖析電影劇情!你好,我是藍醉兒,今天我們來說說一部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對於正在大力收購國內影視作品全球版權、布局中國市場的奈飛公司(Netflix)來說,大熱的《流浪地球》顯然是不容錯過的一部作品。2月21日,美國流媒體視頻巨頭奈飛公司 (Netflix)表示會將該片譯為28種語言。該片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要從近未來說起,地球上的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
  • 《流浪地球》引發的思考,原來這才是這部電影想告訴我們的!
    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的新家園……小編看完的第一感受是,宇宙萬物,浩瀚星河,人類渺小如斯。然而,這就是《流浪地球》講述的全部嗎?並不是。下面這些這才是這部電影想告訴我們的!
  • 《流浪地球》細思極恐的事情,看似傳遞了希望,實則卻是絕望
    如果你看過《流浪地球》的話,你就知道一件事情,在電影的最後,我們的吳京飾演的劉培強中校通過用太空戰撞擊的方式,順利點燃了木星,成功將地球推開了,儘管,這一段看起來沒有什麼太大的毛病,但是,如果你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這一個行為,簡直就是把地球推向了末日的邊緣。
  • 電影《流浪地球》熱映背後那些關於地球的事情你知道嗎?
    總之,《流浪地球》成為了目下大眾熱議的話題。洛希極限是啥?影片中最核心的事件就是當地球流浪到木星附近時,數千臺行星發動機突然熄火,地震、火山爆發遍布全球,人類突然遭遇了巨大的危機。也許有人要問了,為什麼地球靠近木星時,會突然這樣?這裡涉及一個科學概念——洛希極限。什麼是洛希極限?簡單來說,就是地球離木星太近了。
  • 《流浪地球》火了,電影中的這些科學奧秘我們可以這樣講給孩子
    >《流浪地球》講了一個腦洞十分大的故事。 在這時,在地球還沒有飛出太陽系的時候,飛近了木星的時候,被木星引力吸引,地球逐漸接近木星並最後要撞擊木星的危險時刻。 帶著種種疑問和思考,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些電影情節裡的科學解讀和科學背景,探尋這個電影故事中的科學奧秘! 01 為什麼要去木星?
  • 《流浪地球》火了!電影中的這些科學奧秘,我們可以這樣講給孩子!
    在這時,在地球還沒有飛出太陽系的時候,飛近了木星的時候,被木星引力吸引,地球逐漸接近木星並最後要撞擊木星的危險時刻。  電影講述的故事中,明知靠近木星有危險,為什麼地球還要走這條路?為什麼接近了木星地球就會被「撕裂」?  帶著種種疑問和思考,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些電影情節裡的科學解讀和科學背景,探尋這個電影故事中的科學奧秘!  01為什麼要去木星?
  • 細思極恐的《流浪地球》
    如果說我們現在的電影、小說中轟轟烈烈的愛情、親情讓我們感動,那麼在流浪地球的時代,這一切都讓他們驚奇,都讓他們不屑。是的,愛情不重要了,親情不重要了,友情不重要了,金錢不重要了,在生與死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了。就像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當最底層的生存不能保證,誰還會奢求更高的東西呢?
  • 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對《流浪地球》的深層剖析
    但是人類建造的一萬兩千臺,一百五十一噸推力的地球發動機,並不足以將地球推出太陽軌道;因此在離開太陽之前,要先繞著太陽轉15圈,在這15圈中地球慢慢加速,運行軌跡也越來越扁,然後在第15圈的遠日點接近木星軌道,「地球將與木星在幾乎相撞的距離上擦身而過,在木星巨大引力的拉動下,地球將最終達到逃逸速度。」
  • 《流浪地球》:流浪的人,流浪的心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象徵著人類自身,即將爆炸的太陽是人類被毀壞的家園以及正面臨的危機。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地球的流浪之旅,展現了千千萬萬個像「我」一樣的人的命運。3「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利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擁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從離開太陽繫到抵達新的家園,地球流浪的時間將長達一百五十代。像「我」一樣參與流浪的第一代人,是看不到希望的。他們每天活在沒有盡頭的絕望與恐懼之中,隨時都有可能崩潰。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中,希望顯得尤為可貴。
  • 《流浪地球》:這是一部雄心勃勃的東方電影!
    沃恩點點頭:「玩兒的世界即將到來,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孩子有不同的玩法,總統先生,您要做的,是讓全世界的孩子都按美國的玩法玩兒!」上述這段對話意思是,美國之所以是超級大國,在虛不在實,不在於那些堅船利炮和科技工業,而在於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的美國文化。文化這麼厲害嗎?它是啥玩意?
  • 《流浪地球》那些細思極恐的事情,不知道你發現了沒?
    在開始聊今天的事情之前,要先給大家說聲抱歉啊!這兩天因為各種事情停更了兩期,但是,今天我們可以繼續聊電影了,不過,不是繼續聊漫威的電影,而是跟大家接著聊聊《流浪地球》,我昨天又去二刷了一遍,發現了很多電影裡面那些細思極恐的事情。
  • 我們不僅可以流浪地球,還能流浪太陽系
    唯一保護我們的便是星體間廣闊的距離(最近的恆星距離我們也在5光年)。不過墨菲定律也說過,一件事情如果有可能發生那麼其將一定發生,只是概率大小而已。而我們不可能一直如此幸運,毀滅我們的方式可多著呢(除去人類自身行為造成的毀滅)。
  • 流浪地球 觀後感
    除夕夜早早睡覺,就為大年初一大早去看流浪地球,沒看過原著的人一定為好萊塢大片般的特效和緊張刺激的劇情叫好,但看過原著的我要挑幾個毛病:1,影片沒利用原著老師給飛船派學生講小生態系統和地球流浪的五個步驟,不容易看懂。
  • 郭帆自曝《流浪地球》新篇章正在籌備中:會儘量保證原班人馬
    郭帆回應:「我們儘量會保持原班。」首次做代言人,郭帆直言自己是戰戰兢兢,評判該產品是否好壞的方式也非常真誠和接地氣:「我有孩子、我有家庭,我希望能把這個東西放在我自己的臥室裡面,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去用,我是不是放心,這是我唯一的標準。
  • 從《流浪地球》開始,我們只講希望,不談奢望!
    說到底,還是電影本身的科幻題材和劉慈欣的話題性給了一波「迷之助推」,而因為《流浪地球》的誕生,2019年被一眾電影人封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流浪地球》更是被捧上了「中國硬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之作。但如今,至少也能硬口氣說有了《流浪地球》,從1變2,沒什麼值得誇讚的,從0到1,才覺得牛逼!
  • 口述|為了改變六千萬鄉村孩子的命運,我們流浪地球兩圈了
    △ 中央美術學院2014級油畫系本科生付大強畢業作品,田埂上的芭蕾《流浪地球》講述的是一個拯救地球的故事,今天我們講述的是一個關係國家命運的故事。口述 | 李風  編輯整理 | 小主姐姐小朋友,你會唱歌嗎?我們一起唱歌好不好?
  • 如何評價電影《流浪地球》,看完有什麼感想
    如何評價電影《流浪地球》,看完有什麼感想剛剛才和家人一起看了《流浪地球》,確實挺晚的,但是還好趕上了。發現自己用語言寫不出感受,詞窮了,只知道小說裡描述宇宙的文字讓我真實地感覺到了作為人類還是地球之於宇宙的渺小。
  • 流浪地球之觀後感
    昨夜,我看了最近很火的電影《流浪地球》。不可否認這部影片確實是拍得相當不錯,難怪取得了火爆的票房,也獲得了很高的電影評分。接下來,我來說說自己看了這部電影後的一點感想。這部電影講述了由於太陽對於地球的影響,人類將不能在太陽系繼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