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 1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200米下的深海中,一片漆黑。在這片沒有陽光、冰冷寂靜的大洋荒漠中,卻有著一個小小的生命綠洲。它是鯨魚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鯨落。
當一條鯨魚死去時,龐大的屍體會慢慢沉入海底,在這個過程中,數萬以分解者為主的生命體將依靠鯨落生存,成為孤獨海洋裡最溫暖的「綠洲」。迄今為止,人類只發現了不足50個這樣的「綠洲」。一鯨落,萬物生,在無邊無際的大洋中,海的兒女們用自己的身軀默默地反哺海洋。
4月3日,據央視報導,在中國南海,科學家首次發現了這一詩意而悲壯的存在。一個3米長的鯨落就是中科院「探索一號」船科考的重要成果之一。
這是一隻形成不久的鯨落。鼬䲁魚正在撕扯尾部的肌肉,螃蟹等清道夫正在從四面八方趕來,分享盛宴。
在最短4個月,最長24個月後,海洋中的機會主義者們將以此為家,並且親自動手改變鯨落的環境。隨後,大量厭氧菌開始發揮作用,分解其中的脂類,使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鹽作為氧化劑,產生硫化氫,成千上萬的化能自養海洋生物再將硫化氫轉為能量,供它們生養與繁殖。
百年後,鯨落最後的有機物被消耗殆盡,鯨骨中的礦物遺骸作為礁巖成為生物們的聚居地。
生命的循環再次開始,周而復始,永不停息。
有的生命停下腳步,是為了讓其他的生命走的更遠。
來源:中國環境
原題: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
編輯:喬建華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微信、中國環境新聞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版權合作聯繫電話:010-67172392
侵權舉報聯繫電話:010-67112822
中國環境投稿zghjxw001@163.com
長
按
關
注
原標題:《鯨落,一種詩意而悲壯的存在》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