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號戰艦曾經22個小時就完成了全部彈藥的補給任務,雖然彈藥準備時間長達五個星期,但是完成裝配卻不到一天。美國的這一次22小時的彈藥補給記錄,讓每一個軍事大國矚目。要知道核動力航母彈藥補給是否及時,決定了前線的戰況。一般這種大型航母所需要的彈藥達上萬噸的,每個國家為了及時向核動力航母補充彈藥,都製造出相應的補給艦。雖然這些補給艦不直接參與戰爭,但是卻在戰爭中起著關鍵作用。
二戰時期,美國對海上補給方式進行了改革,打破了以往水油軟管補給的方式,改用了補給艦,才保證了美國第三艦隊和第五艦隊的輪番作戰。經過太平洋戰爭,補給艦也在世界各大軍事強國當中受到重視。
美國的「劉易斯和克拉克」級T-AKE補給艦就是那個22小時完成補給任務記錄的保持者。每次劉易斯和克拉克號補給艦都會帶著乾貨船來和航母群匯合,匯合地區在臨美國大陸不遠處的海域,由兩三百名專門工作人員同時進行。負責戰鬥的核動力航母,不會在這片海域停留太久,為了保持效率,這些工作人員要提前完成兩個任務。
首先是檢查艦上的環境,彈藥裝配是一件非常危險的工作,工作人員要對一切安全隱患進行完全排查,尤其是噴淋系統,需要耗費工人1.6個工時。第二是對參與每一次彈藥補給的工作人員素質進行查探,為航母補給彈藥事關前線海戰,如果補給彈藥出現問題,前線戰爭將遭受重大打擊,所以一般彈藥補給的工作人員都是裝彈老手。即便如此,每一次彈藥補給之前,工作人員還是要進行嚴格審查。
劉易斯和克拉克」級T-AKE補給艦一般負責補給兩種物資:軍火物資和戰鬥物資。除了彈藥以外,還包括乾貨、凍貨、零件和一些消耗品,它主要負責補給美國海軍艦隻和北約艦隻。它可以完成400架垂直補給和500次橫向補給,平均每次的補給量約兩萬噸,時間約兩天到三天不等。每次有戰鬥艦隊來補給的時候,忙碌的場面如同螞蟻搬家。
補給任務完成後,補給艦如果準備的彈藥和其他物品還有多餘,則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向其他航母交接,二是把多餘彈藥歸還給乾貨船,再由乾貨船送向海軍武器站。或許有人質疑,成千上萬噸的彈藥,是否會有人覬覦?一般來說是不可能的,每個國家的補給艦都會選擇在自己的領海海域進行補給,武器戰更是有海陸軍嚴格把守,如果說一個國家的海軍後方都會被襲擊,那麼這個國家的前線一定已經崩塌了。何況每個國家的武器戰就像是一個超級炸彈一樣,裡面所存儲的彈藥足夠讓大片的陸地和海域一片狼藉。所以,哪怕補給艦已經完成了任務,彈藥已經由海軍乾貨船送走了,也一定要小心謹慎。
目前,美國的核動力航母補給時間是最短的,這說明他們不但有效率,而且細節方面環環相扣,每一道工序都很嚴格。他們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所以要完善整個核動力航母補給線,仍然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