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施工首用「水下開挖」 70多名潛水員輔助作業
8號線永定門外站月底開通
北京地鐵8號線6標近日通過了最後一次驗收。該標段中的永定門外地鐵站是全國首個採用「水下開挖」法施工的地鐵站。這座車站月底開通後,可與地鐵14號線永定門外站實現換乘。
「這是北京地鐵建設史上難度最大的明挖車站。」早在建設之初,業內專家就對8號線永定門外站做出這樣的評價。這是因為,這座地下四層結構的車站猶如「水上漂」——永定門外豐沛的地下水,讓車站大約有一半結構都泡在水中。
按照之前的測算,這一帶水位線在地下19.64米位置。地下水位線高,意味著地鐵站施工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塌陷、倒灌等風險。傳統工法往往使用降水作業,將地下水排掉,來排除風險。但近兩年來,本市地鐵施工正在極力避免降水作業,以節省寶貴的地下水資源。項目施工方負責人算了一筆帳,如果採用常規降水法施工,這座車站日排水量高達20萬立方米,即便永定門地區的市政管網全部用來降水,也無法滿足要求。
左右為難時,一套全新的方案浮出水面。有專家提出來,能不能試一試水下開挖的方案。水下開挖工法在橋梁、隧道等施工中都有嘗試。此前,南京過長江隧道就是採用該法,但在全國地鐵建設中還沒有先例。
「水下開挖的方案,技術團隊一開始是持否定態度的。」項目負責人說,歷經半年的論證、演示,建設單位最終敲定了一個更為穩妥的方案——注漿和水下開挖相結合。
通俗地說,車站主體結構開建之前,先圍著車站做一個「殼」,成為車站的「圍牆」,封堵源源不斷湧入施工區域的地下水。這聽著容易,施工難度非同小可,最初三個月的時間裡,始終有70多名潛水員在水下16米多的位置,進行輔助作業。這些潛水員此前都是在長江上打撈沉船、安裝水下管道,修地鐵可是頭一次。
2018年2月3日,永定門外車站封頂,為北京節約地下水資源8000萬立方米,幾乎相當於6個杭州西湖的蓄水量。(記者 曹政)
編輯:黃康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