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症候群(IBS)新藥!β-3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vibegron治療IBS...

2020-12-05 生物谷

2020年11月29日訊 /

生物谷

BIOON/ --Urovant Sciences近日公布了評估vibegron(維貝格龍)治療腸易激症候群(IBS)疼痛2a期臨床研究的頂線結果。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

臨床試驗

,在因腸易激症候群(IBS)腹痛並伴有IBS-D(腹瀉)和IBS-M(混合IBS)的女性患者中開展,評估了每日一次vibegron(75mg)的療效和安全性。


該研究在美國35個臨床中心入組了222例女性IBS患者,189例完成了為期12周的研究。該研究中,應答者被定義為「過去24小時內最嚴重腹痛」與12周期間每周基線平均值相比至少降低30%的受試者。


結果顯示,在主要療效分析中,該研究沒有達到主要終點:治療12周後,vibegron治療的IBS-D患者中,有40.9%在12周內平均最嚴重腹痛改善至少30%,而安慰劑組為42.9%。最重要的次要終點顯示,在第12周,vibegron組IBS-D患者的全局改善量表(GIS)應答率為42.4%,安慰劑組為33.3%,但這在IBS-D、IBS-M或整個IBS人群中沒有統計學意義。Urovant將繼續分析本研究的全部數據集。


該研究中,vibegron耐受性良好,沒有導致IBS症狀惡化。vibegron組因不良事件導致的停藥率為0%,安慰劑組為2.7%。各治療組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安慰劑組和vibegron組各出現1例嚴重不良反應,研究人員認為這些

不良反應

與治療無關。vibegron報告的不良事件在安慰劑範圍內(兩組均為33.3%)。尤其是,vibegron和安慰劑組腸易激症候群惡化的不良事件分別為2.7%,75mg vibegron組和安慰劑組的腹瀉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0%和1.8%。

IBS相關腹痛(圖片來源:qhms.com)


腸易激症候群(IBS)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但是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典型症狀是與排便異常相關的腹痛、腹脹,根據主要症狀分為:腹瀉主導型;便秘主導型;腹瀉便秘交替型。精神、飲食、寒冷等因素可誘使症狀復發或加重。


在美國,大約有3000-4000萬人有IBS症狀,其中30%會諮詢醫生。大約80%的患者將疼痛作為其IBS嚴重程度的一種症狀,估計有720-960萬IBS患者有IBS相關疼痛。對於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和腹瀉型腸易激症候群,已有治療藥物上市,但這些藥物不能充分解決IBS相關疼痛。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專門針對IBS相關疼痛的藥物。

vibegron化學結構式(圖片來源:newdrugapprovals.org)


vibegron是一種每日一次的β-3腎上腺素能激動劑,開發用於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OAB+BPH)患者的膀胱過度活動症(OAB),以及治療與腸易激症候群(IBS)相關腹痛。


目前,vibegron治療OAB的新藥申請(NDA)正在接受美國

FDA

的審查,處方藥用戶收費法(PDUFA)目標行動日期為2020年12月26日。如果獲得批准,vibegron將成為近10年來首個治療OAB的新品牌處方藥。


vibegron治療OAB的NDA,基於一項廣泛的臨床開發項目的支持,該項目共涉及4000多例OAB患者。在一項關鍵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中,每日一次75mg vibegron達到了全部主要和關鍵次要療效終點,並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生物谷Bioon.com)


原文出處:Urovant Sciences Announces Topline Data from Phase 2a Study of Vibegr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Pain Did Not Meet Primary Endpoint

相關焦點

  • 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新藥利那洛肽在中國正式獲批
    1月15日,阿斯利康公司宣布,鳥苷酸環化酶激動劑令澤舒(利那洛肽)正式在中國獲批上市。作為我國專門治療成人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IBS-C)的處方藥物,令澤舒的獲批將填補我國成人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的治療空白,為廣大國內患者帶來福音。利那洛肽在美國等全球30多個國家獲批上市,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
  • 富含梭菌的微生物群促進腹瀉型腸易激症候群膽汁酸排洩
    腸易激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個體IBS患者中發現產生症狀的特定機制是困難的,因為缺乏具有足夠敏感性和特異性的測試來鑑定這些原因,並且證明鑑定該機制可以導致迅速而有效率的治療。
  • 《Cell》縱向多組學揭示腸易激症候群(IBS)的潛在機制
    腸易激綜合症(IBS)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疾病,其特徵是反覆出現腹痛或不適。IBS主要見於女性,並與糞便形式或頻率變化有關,並基於主要便秘形式(便秘為主(IBS-C),腹瀉為主(IBS-D)或混合型(IBS-M))。 由於動物和人類研究之間明顯的脫節以及缺乏針對疾病特異性生理變化的綜合多組學觀點,因此很難確定腸道菌群在疾病中的作用機理。
  • 腸道菌群失調與腸易激症候群
    張學娜 金世祿腸易激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以腹痛或者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或大便性狀改變為特徵,症狀持續或間歇發作,經相關檢查無器質性病變證據的症候群。 它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之一。西方人群發病率約15%~20%,我國約5%~10%[1] 。
  •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8 22:12:29 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Christopher G.
  • 腸易激綜合症新藥BEKINDA2期臨床達終點
    生物醫藥公司RedHill近日公布了其用於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IBS-D)的BEKINDA(RHB-102)的2期臨床試驗頂線最終結果。腸易激綜合症(IBS)是最常見的胃腸疾病之一,影響約3千萬美國人。病例中約40%是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IBS-D)。2013年至2016 年間,美國IBS-D治療市場增長約550%。
  • Nature:研究揭示激發態β2-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該研究報告了與不同激動劑(即BI167107、hydroxybenzyl isoproterenol和內源性激動劑「腎上腺素」)形成複合物的、完全具有活性的人β2-腎上腺素受體(β2AR)的三個結構。β2AR是一種「G-蛋白耦合受體」 (GPCR),後者是很多臨床藥物作為作用目標的普遍存在的膜蛋白。
  • 盤點近年FDA批准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新藥
    Brexpiprazole(依匹哌唑)是一種5-HT/DA活動調節劑,可拮抗5-HT2A受體及去甲腎上腺素α受體,具有5-HT1A受體及D2受體部分激動劑作用,適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成年患者,並且聯合抗抑鬱藥,輔助治療成年重度抑鬱症患者。
  • 激活人體棕色脂肪開關的是β2腎上腺素能受體!
    眾所周知,人體內有兩種脂肪,一個是不招人待見的白色脂肪,即我們常說的肥肉,它在不斷地存儲熱量;而另一個就是「名不副實」的棕色脂肪(BAT,也稱褐色脂肪),因為它是能幫助我們燃燒多餘熱量,實現「減脂增肌」的好脂肪。雖然每個人都迫切的需要它,然而它在我們體內,就只有那麼一點點,而此前試圖激活人體棕色脂肪的臨床試驗往往都以失敗告終。
  • ...合作者揭示去甲腎上腺素對β腎上腺素受體的亞型選擇性的分子機理
    β腎上腺素受體屬於G蛋白偶聯受體家族,受交感神經系統調控,被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激活,參與調節如心跳、呼吸等關鍵的生理過程,也是研究G蛋白偶聯受體的經典模型。β腎上腺素受體包含β1腎上腺素受體、β2腎上腺素受體、β3腎上腺素受體三個亞型。
  • 腸易激症候群,需明確是否合併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氫呼氣實驗來幫忙
    IBS患者存在明顯的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mall intestinal bacteril over growth,SIBO),有研究發現IBS患者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發生率是正常人的4.46倍,根除SIBO的抗生素治療可以改善IBS患者的症狀,表明SIBO可能是IBS的病因之一,也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容易合併SIBO。
  • 盤點:2020年FDA共批准53款新藥上市 小分子藥物佔比超70% 成最大贏家
    7, Isturisa(osilodrostat)  3月6日,FDA批准庫欣症候群(Cushing syndrome,CS)一線用藥Osilodrostat上市,商品名:Isturisa,患者無論是否接受受過垂體切除手術治療,都可應用Osilodrostat作為治療藥物。
  • 沙丁胺醇等β2受體激動劑的聯合用藥及使用注意事項
    糖皮質激素可增加氣道平滑肌β受體的表達,可防止和逆轉β2受體下調,增強兒茶酚胺對β2受體的作用;β2受體激動劑可活化糖皮質激素受體,加速糖皮質激素受體核轉移,兩類藥具有協同及互補作用。②短效β2受體激動劑(SABA)+短效抗膽鹼能藥物(SAMA)短效吸入抗膽鹼能藥物(SAMA)如異丙託溴銨為非選擇性M受體阻滯劑,起效時間較SABA慢,舒張支氣管的作用也比β2受體激動劑弱,但可減少β2受體激動劑過量使用所致的震顫、心悸等不良反應。
  • 應該擔心GLP-1受體激動劑的甲狀腺癌風險嗎?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可以安全應用於所有源於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乳頭狀和濾泡狀甲狀腺癌)的甲狀腺癌患者。但是,目前禁用於甲狀腺髓樣癌和伴有多發性內分泌腺瘤2(MEN-2)的患者。對於伴有家族性甲狀腺癌和乳頭狀或濾泡性甲狀腺癌遺傳易感性的患者應用時應該謹慎。
  • 重度抑鬱症新藥!首個選擇性血清素反向激動劑Nuplazid輔助治療近入...
    近日,該公司宣布啟動III期CLARITY-2研究,並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啟動III期CLARITY-3研究。這些研究將評估Nuplazid(pimavanserin)作為一種輔助療法,用於對標準抗抑鬱藥(一種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或一種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治療反應不足的重度抑鬱症(MDD)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 去甲腎上腺素
    適應症 去甲腎上腺素的主要用途是作為外周血管收縮劑。特別是,FDA已批准將其用於某些急性低血壓狀態的血壓控制,以及潛在的輔助治療嚴重低血壓的心臟驟停。而且,通常認為去甲腎上腺素比其他α激動劑具有更可預測的藥理特性。
  • 阿斯利康消化領域又添重磅新藥,為中國1400萬患者帶來治療新選擇
    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11日電 阿斯利康日前宣布全球首個鳥苷酸環化酶激動劑令澤舒
  • GLP-1受體激動劑又添新丁,你對這類藥物了解多少?| 用藥知識
    3.長效製劑  對於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影響患者血糖達標率的關鍵點之一在於患者是否能堅持規範治療,即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不僅能使血糖控制更佳,而且可以大大減少患者住院次數和住院天數,降低急性併發症的風險,為此研究者們研發了一周皮下注射一次的長效GLP-1受體激動藥。
  • 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一文搞懂!
    01 化學結構不同 擬腎上腺素的基本化學結構是 β-苯乙胺(圖 1)。當苯環碳原子的氫及末端氨基被不同基團取代時,可人工合成多種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這些基團會影響藥物對 α、β 受體的親和力及激動受體的能力。
  • 一文理清: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的差別
    腎上腺素體內合成過程 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多巴胺在苯環上第 3、4 位碳上都有羥基,形成兒茶酚,故稱為兒茶酚胺類。 與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相比,異丙基腎上腺素是人工合成品,其化學結構是去甲腎上腺素氨基上的氫原子被異丙基所取代,是經典的 β1、β2 受體激動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