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慧」系列智能知識服務產品在京發布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12月29日電(記者 張之豪)2018年12月2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辦的「慧」系列智能知識服務產品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濤院士、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汪克強、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主任彭以祺、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局長謝鵬雲、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劉會洲、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書記何林、中科院研究所一線科學家與研究生代表、科技大數據戰略合作方以及相關領域科學家代表300餘人出席發布會。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汪克強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張智雄主持。

「慧」系列智能知識服務產品是在中科院支持下為科學家研發的智能知識服務產品,是在新型知識發現與科學研究模式下,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科技大數據平臺」基礎上研發的。該系列產品面向科學家群體,突破了「數據計算型」的知識發現與情報分析範式,解決因科技大數據分散孤立不能整合計算、釋放知識價值的問題;解決因科學家收集數據、項目填報重複繁雜難以提升科研工作效率的問題;解決傳統數據服務架構弱化用戶參與、不能促進數據流動的問題;慧系列產品的首次發布,將為中科院科研群體提供科技大數據精準知識服務,進而推動文獻情報服務向智能、精準、及時、主動、開放的科技知識服務轉型。

中科院副院長張濤院士出席會議致辭,他指出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數據信息爆炸式增長,數據密集型科研範式成為重要的科研範式,科研人員對科研信息與科研交互的需求越發強烈。特別是面向學科多元交叉,對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市場研發整個創新價值鏈的文獻情報知識梳理充滿渴求,並且科技創新研發活動也面臨海量數據分散孤立、知識價值難以判斷的問題,這意味著科技信息服務手段需要創新,知識服務的內涵需要拓展。以「慧眼」與「慧科研」為代表的「慧」系列智能知識服務產品,正是立足中國科學院科技事業發展的新要求,面向科研人員對知識服務的新需要,依託知識圖譜與深度學習技術,實現了海量科技大數據在廣度與深度上的計算組織,實現了集成文獻檢索、精準推送、智能分析、學術交流、資源共享、科研管理等貫穿科研-交流-管理全鏈條的開放學術生態系統。隨著開放獲取的深入推進,張濤副院長相信慧系列產品將發揮更大的價值,為業界提供更精準、更全面的智能知識服務。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主任彭以祺表示,科技大數據是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科技大數據的保障對科研工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前這個以數據為創新驅動的新環境中,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作為國家級的科技文獻資源保障機構,他們很好地抓住了時代機遇,率先建成科技大數據平臺,將重要基礎性戰略資源匯聚協同起來,成為推動科學發現和知識創新的新引擎,此次「慧」系列智能知識服務產品發布意義重大。這樣的服務模式和產品,對滿足科技創新引領知識服務的轉型和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國科技文獻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接著,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劉會洲主任做了「打造升級版文獻情報知識服務平臺」的主題報告。報告中指出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面向大數據和智能化發展趨勢,在「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建成有效支持中科院科技創新和國家科技發展的智慧型知識服務中心體系的目標,全面推動中科院文獻情報服務向智能化、精準化、及時性的科技知識服務轉型。結合本次發布的「慧」系列智能知識服務產品,從「智能的知識分析、精準的知識發現、及時的前沿跟蹤、主動的知識遞送、開放的學術交流」五個方面,闡述了「智能、精準、及時、主動、開放」服務理念。

作為項目承擔單位代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信息系統部主任錢力,介紹了「慧眼」和「慧科研」的特色功能與知識服務新模式,並提出平臺的發展方向。錢力主任表示要以此次發布會為新的起點,著眼於科研用戶需求,做好科技大數據平臺,使 「慧」系列智能知識服務產品更便捷、更精準、更智能、更開放。

作為「慧」系列的直接用戶,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信息部主任侯豐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技術支撐處副處長向桂林在發布會上分享了他們的感受。侯豐堯表示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精心打造的「慧眼」科技大數據知識發現平臺,打通了傳統文獻數據、網際網路數據、各類專業數據集的數據孤島,為科研工作者提供精準、全面的專業知識和資訊。向桂林認為「慧科研」平臺致力於為科研人員智能化地主動推送「信息早餐」,轉變了定期檢索文獻、閱讀文獻的「被動科研」行為。

作為戰略合作方代表,山西雲時代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武、中譯語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于洋發表了致辭。他們一致認為「慧」系列在科技大數據平臺建設、語義分析、知識圖譜、用戶畫像等方面的布局和發展,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速科技路徑創新。

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雲時代技術有限公司、東華軟體股份公司、中譯語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署了《科技大數據服務應用的戰略合作協議》。

同時,舉行了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東華軟體股份公司的「大數據與計算智能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東華軟體股份公司董事長薛向東代表實驗室發表了揭牌致辭。該聯合實驗室聚焦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同時作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系大數據人才實習基地」,為培養大數據與計算智能方面的人才提供平臺。

相關焦點

  • 整合科研大數據打造智能知識服務平臺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慧...
    2018年12月2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辦的「慧」系列智能知識服務產品發布會在京舉行。「慧」系列智能知識服務產品是在中科院支持下為科學家研發的智能知識服務產品,是在新型知識發現與科學研究模式下,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科技大數據平臺」基礎上研發的。
  •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美國化學文摘社在滬發布全球生物製藥主題...
  • 中科院上線中國科訊2.0版,攜手百度學術打造精準科研知識服務
    5月25日,中科院攜手百度等企業推出「中國科訊」APP2.0版。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舉行的發布會上,中科院張濤副院長表示,當今社會,科技創新蓬勃發展,在移動場景下,科研人員對科技信息及科研交互的需求不斷增加,要求科研服務不斷加快。
  • 自然和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共促開放獲取
    本報訊 施普林格·自然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國家科學圖書館)9月25日籤署合作協議,將通過GoOA平臺提供施普林格
  •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科院期刊微信公眾號管理平臺二期建設...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科院期刊微信公眾號管理平臺二期建設項目 品目 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運營服務/平臺運營服務,服務/信息技術服務/信息系統集成實施服務/其他系統集成實施服務 採購單位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行政區域
  •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2011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是支撐科技自主創新、服務國家創新體系、促進科學文化傳播的國家級科技文獻情報機構,集科技情報服務、文獻情報研究與圖書館學情報學學位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
  •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正式發布《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
    建議中科院情報中心再發布正式的預警名單時候,建議到使用單位,考核時,若發表的期刊是上面的這些預警期刊,可以提供審稿過程中的評審意見,以證清白。不然的話,雖然說了「期刊預警不是論文評價,更不是否定預警期刊發表的每項成果」這樣的話,但是基本沒有用。我好像又多情了...
  • 科學網—科學出版社旗下EDP Sciences與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籤約
  • 中科院原上海文獻情報中心檔案進館工作通過驗收
    1月12日,中國科學院檔案進館驗收小組對中科院原上海文獻情報中心進館檔案進行了全面驗收,小組認定上海文獻中心檔案在進館範圍、案卷整理質量及檢索工具編制等方面均符合進館標準和要求,並向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檔案館籤發了「關於進館檔案通過驗收的通知」,這也標誌著原上海文獻情報中心檔案進館工作順利通過驗收。
  • 韓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代表團訪問文獻情報中心
    10月12至13日,韓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KISTI)院長、信息服務政策與市場部主任、海外信息部主任、國際合作組負責人一行4人訪問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    座談會上,文獻中心主任張曉林對曹院長為雙方長期合作所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謝。
  •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目前各高校招生簡章及專業目錄陸續發布中,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第一時間整理髮布,方便考生查詢。下面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速來查看吧!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是支撐科技自主創新、服務國家創新體系、促進科學文化傳播的國家級科技文獻情報機構,集科技情報服務、文獻情報研究與圖書館學情報學學位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
  • 文獻中心申報「新聞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獲批
    文獻中心申報「新聞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獲批 2017-01-04 文獻情報中心 【字體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作為牽頭單位,聯合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軟體研究所、數據堂(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瑪格泰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積極申報。在經歷近兩個月的層層評審後,最終成功獲批,成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首批新聞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之一。
  • 《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升級版(試行)》正式發布
    《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升級版(試行)》正式發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升級版(試行)》(以下簡稱升級版分區表(試行))首次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SSCI)期刊納入到分區評估中。
  • 《2018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正式發布
    《2018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正式發布。《2018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的計算方法與2017年相同。 「期刊分區表」二級學科劃分預案的建議徵集工作將繼續進行。徵集建議的實施方案近期確定後將公開發布,屆時歡迎廣大科研界的指導和建議!
  • 施普林格·自然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籤署GoOA合作協議
    施普林格·自然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籤署GoOA合作協議
  • 《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正式發布
    《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以下簡稱分區表)正式發布!!!2019年分區表在秉承方法科學和數據客觀的基礎上,延續使用2018年的方法體系。網址:http://www.fenqubiao.com分區表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研究成果。分區表旨在評估SCI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可為學術投稿提供參考、為科研管理部門的宏觀判斷提供支撐。不建議任何單位和個人將分區表用於微觀科技評價,由此引發的爭議和糾紛,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不承擔任何責任。
  • 中科院2019年開放知識資源建設實務研討會舉辦
    中科院2019年開放知識資源建設實務研討會舉辦 2019-12-20 武漢文獻情報中心 【字體、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共同主辦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開放知識資源建設實務研討會」在湖北武漢舉辦。
  • 中科院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科學文獻資料庫工作會議召開
    8月25日至27日,由中科院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項目管理中心主辦、中科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和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承辦的中科院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項目科學文獻資料庫工作會議在蘭州舉行。中科院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孫坦、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劉德洪等參加了會議。
  •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知識中心成立儀式隆重舉行,發布知識計算...
    希望知識智能研究中心更好地匯聚校內外相關研究力量,在知識智能方面開展原創性的研究工作和技術創新,在實現魯棒可解釋人工智慧方向上取得跨越式進展,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和清華的人工智慧發展戰略。與著名知識圖譜 DBpedia 相比,XLORE 的中文實體數量是其的 3.6 倍,中英文跨語言連結增加 39%。XLORE 還提供多樣化數據 API 服務,系統累計訪問次數過億次,訪問來自 53 個不同國家或地區;2018 年 API 響應調用 160 萬餘次。XLORE 項目計劃於 2019 年正式發布跨語言實體連結服務 XLINK。
  • 中科院情報中心被科研圈吐槽,2018年JCR分區表被任性地二次修改
    中科院的JCR分區表 2018年中科院的分區表引吐槽2018年12月11日,中國科學院期刊JCR分區數據證實出爐,然而新一期的JCR分區表引發中國科研圈的一片譁然,任性的中科院科研情報機構把世界科研圈大名鼎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