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權屬爭議調處制度,解決土地權屬糾紛的重要途徑,你了解多少

2020-11-29 聊聊咱家的房和地

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是指因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等權利歸屬發生爭議的,由地方人民政府依法進行調解和處理的糾紛解決制度。從法律性上看它屬於行政裁決,處理的主體為人民政府,相對於程序複雜、時間漫長的司法訴訟來說,這一制度程序簡單,處理快捷;土地權屬爭議調處不向當事人收取任何費用,土地權屬爭議須先經人民政府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訴;未經調處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人民政府的生效處理決定具有法律效力,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生效的處理決定是不動產登記的直接依據。

(一)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的方式有哪些

土地權屬爭議解決的方式主要包括:協商、政府處理和訴訟。協商是當事人自行解決爭議的最基本方式。我國法律鼓勵當事人通過平等協商、互諒互讓解決糾紛;政府處理是指當事人之間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經協商不能解決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申請,也可以依照《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規定的管轄權限,向有關的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申請。對有關權屬爭議的行政處理決定不服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但需要注意的是,土地權屬爭議的解決,應先採用行政處理的方式;當事人未經行政處理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明確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如何確定土地權屬爭議處理部門的管轄分工

當事人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經協商不能解決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申請,也可以向有關的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申請。向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處理,確定管轄部門的原則是:土地權屬爭議由土地所在地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土地權屬爭議案件向縣級以上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處理,確定管轄部門的原則是:(1)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也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2)設區的市、自治州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跨縣級行政區域的;同級人民政府、上級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3)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跨設區的市、自治州行政區域的;爭議一方為中央國家機關直屬單位,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爭議一方為軍隊,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在本行政區域內有較大影響的;同級人民政府、自然資源部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4)自然資源部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國務院交辦的;在全國範圍內有重大影響的。

(三)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的程序包括哪些

處理土地權屬案件的具體程序,包括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申請、受理、調查、調解和處理全過程。

申請是指土地權屬爭議申請人要求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接受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行為,申請人申請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提交書面申請書和有關證據材料;

受理是指縣級以上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鄉級人民政府依照爭議管轄的規定對申請人的申請決定收案審理的行為,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申請人提出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申請後7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見,認為不應當受理的,應當及時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調查是指由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承辦人,對爭議事實進行查證的行為。

調解,是指在查明事實、分清權屬關係和雙方自願的基礎上,在土地權屬爭議調處機構的主持下,通過說服教育和勸導協商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

處理是指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受理的土地權屬爭議,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處理意見報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當事人對人民政府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複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相關焦點

  • > 土地權屬
    糾紛引發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   一、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貫徹落實「預防為主、地域管轄、分級調處」的土地權屬糾紛處理工作方針,提高處置土地權屬糾紛引發群體性事件的能力,確...不同的的糾紛處理途徑也不相同,以下就是相關土地權屬爭議的處理辦法。    一、不同的土地糾紛依不同途徑解決:    1、土地確權糾紛 ...
  • 江西省調處土地權屬爭議暫行規定
    第二條 發生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土地權屬爭議的調處均適用本規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調處土地權屬爭議,應堅持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的原則,保護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調處土地權屬爭議必須尊重歷史,面對現實,貫徹協商為主,分級調處,有利生產,便於管理的原則。
  • 海南省土地權屬確認與權屬爭議調處條例草案
    各級國土、林業、公安、農業、建設和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土地權屬糾紛調處機構做好土地權屬爭議調處工作。第五十八條  市(縣)土地權屬糾紛調處機構協助上級土地權屬調處機構做好涉及本轄區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調查和調解工作,並負責受理和調查處理本轄區內的下列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 ...關於印發儋州市農墾遺留問題土地權屬爭議調處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海南省土地權屬確定與爭議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未達成協議的,爭議地調處工作組要出具處理意見書(載明當事人姓名、職務、地址,糾紛事由、爭議雙方主張及出具的證據,爭議地調處機構認定的事實
  • 土地權屬有爭議,我該如何維權?
    所以土地權屬爭議既可以是所有權的爭議,比如兩個村集體間存在的,對臨界土地所有權的糾紛;也可以是使用權的爭議,比如村民之間存在的,對農用地使用權的糾紛。【當事人協商解決土地權屬爭議——高效便捷】協商作為解決爭議的方式,因具有高效、經濟、保密等特徵,被廣泛地運用於訴訟過程中;對於土地權屬爭議,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應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能協商的,再由人民政府處理。
  • 青島建立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和案件審判信息公開制度
    半島記者 於紅靚2日,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建立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和案件審判信息公開制度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完善土地爭議案件審判信息公開。通知提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年度匯總統計全市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調查處理情況,並在局網站向社會公開。各區市自然資源局按照(青自然資規字〔2019〕185號)要求,以轄區為單位,認真填寫《自然資源權屬爭議調處情況統計表》(附件,應為一個完整日曆年內的情況統計,即1月1日至12月31日),每年1月5日前金宏報送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處。
  • 「人民法院報」土地權屬有爭議的土地侵權案件如何處理
    而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權屬糾紛必須經行政機關先行處理,不屬於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範圍。因此,問題就產生了:人民法院能否受理以確認土地權屬為前提土地侵權案件?該類案件應當如何處理?因此,解決的方案只能是一種折中方案:既要顧及物權保護的側面,又要保護行政機關在土地權屬糾紛案件中的先行處理權。二、保護物權:審查爭議是否存在審理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第一步是確認權屬關係。
  • 嶽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嶽陽市土地權屬爭議調處辦法的通知
    第三條 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依法、公正、及時處理;  (二)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注重現實,有利於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穩定;  (三)土地權屬爭議解決前,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破壞地上附著物;  (四)對有權屬爭議的土地,不予辦理徵用、劃撥、出讓、轉讓、出租、抵押等用地手續。
  • 呼和浩特市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2009)
    第四條土地權屬發生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鄉鎮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權限分別處理。  市和旗、縣、區人民政府處理的土地權屬爭議,由市國土資源局、旗、縣、區國土資源局(分局)或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機構具體負責辦理。
  • 土地估價師考試考點總結: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程序
    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程序  1)申請  ①申請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a.申請人與爭議的土地有直接利害關係;  b.有明確的請求處理對象、具體的處理請求和事實根據。  ②當事人申請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提交書面申請書和有關證據材料,並按照被申請人數提交副本。申請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a.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郵政編碼、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職務;  b.請求的事項、事實和理由;  c.證人的姓名、工作單位、住址、郵政編碼。
  • 最高法:土地權屬有糾紛怎麼處理?
    由於過去土地登記制度不完善,地方行政執行受經濟發展水平限制等歷史原因的影響造成土地權屬有糾紛的情況並不少見。如果土地權屬有糾紛,幾方各執一詞,又各有證據時,面臨徵地拆遷應當如何確定土地權屬呢?二、最高法觀點人民政府在調處山林土地權屬糾紛案件時,應當首先依據有效的權屬證明和不同歷史時期的確權文件等證據材料作為確定權屬的依據。
  • 成都高新區勞動爭議糾紛調處「和事佬」「護衛隊員」工作剪影
    國際在線四川報導(劉世光):作為四川省首批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綜合試驗示範區,成都高新區積極推進「勞動爭議糾紛濾網式調處化解工程」,湧現了一批「和事佬」「審判官」「護衛隊員」。  與其他類型的爭議糾紛相比,勞動爭議糾紛具有數量增長快、類型多、涉及人數多、調處難度大等特點,因此,就算王世春在這方面已經是有十多年經驗的律師,但是面對每天繁重的勞動爭議調解量、複雜的案情細節,甚至是道德層面的情感安撫,都需要這位老律師絞盡腦汁、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勞動爭議雙方能夠儘可能「相互理解」「握手言和」「海闊天空」。
  • 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受理範圍和管轄
    1)縣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2)設區的市、自治州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的土地權屬爭議案件 ①跨縣級行政區域的; ②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 【循化公安】清水派出所成功調處一起長達二十年的地界糾紛
    【循化公安】清水派出所成功調處一起長達二十年的地界糾紛 2020-11-23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鄰居爭地起糾紛 權屬不明訴請被駁回
    近日,上猶縣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排除妨礙糾紛,原、被告之間因土地權屬產生糾紛,原告因無法證明案涉土地為自己的承包地,其訴訟請求最終被駁回。原、被告為鄰居關係,2020年11月原告到法院起訴稱,1987年原告建房時,被告以原告建房致其田坎崩塌為由糾纏原告,原告為了息事寧人,與被告協商將不遠處的一塊0.03畝的水田臨時無償交給被告耕種,但是被告耕種該土地後卻拒絕歸還原告,並一直耕種至今達30餘年,原告、被告也因此事多次發生糾紛,雙方多次互損對方種植的農作物,經鄉、鎮幹部調解之後,矛盾均未得到有效解決
  • 完善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將矛盾解決在源頭
    晨報融媒體訊(於淑傑 首席記者 張建華)12月2日,記者從東安區了解到,近年來,東安區人民法院通過建立一站式非訴訟糾紛調解中心、規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告知程序等多元化解機制,努力將社會矛盾解決在源頭。據了解,東安區人民法院積極與各行政部門合作,在院內設立集勞動仲裁調解工作站、道路交通糾紛調處工作室、消費維權巡迴法庭工作站、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工作站等於一體的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該中心是多功能多元解紛中心,負責保護婦女兒童權益、道路交通肇事、消費者維權等案件的調處工作。2020年,中心共調處案件131件,調解成功104件,同比上升均超過50%。
  • 陝西金融糾紛_平流層法律服務
    為日後粵澳地區開展金融糾紛調解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意見》平流層法律服務,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打造金融糾紛化解新模式,鷹潭中院、鷹潭市金融辦、人行鷹潭市中心支行、鷹潭銀保監分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金融糾紛多元化解聯建機制的意見》,為進一步建立健全專業高效、有機銜接、便捷利民的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