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須感謝辣椒

2021-01-08 懂球帝官方

辣椒的故事波瀾壯闊,一言難盡。

眾所周知,辣椒的故鄉是美洲,它是地理大發現的產物,是新大陸對舊世界的眾多饋贈之一。

但世人未必了解的是,辣椒不是偉大遠航眾多新發現中的意外收穫,反而它從一開始就是目標,是耗資巨大、前途未卜的冒險遠航所苦苦尋覓的對象,它甚至被期許能夠改變世界貿易格局。

葡萄牙裡斯本發現者紀念碑

幾百年後,世界早已面目全非,但這不是辣椒的功勞。辣椒並沒有如航海家期待的那樣成為貴族餐桌款待上賓的菜色,沒能為冒險者帶來滾滾財富。辣椒也沒能如投資人期待的那樣,引起什麼戰爭,或者終結什麼戰爭。

但幾百年來,它成為各國平民階層最好的朋友,它是漫長的匱乏時代為數不多的快樂滋味。它廣泛改變了東西方平民日常三餐的基礎風味,營養水平。它讓世人對風味的苦苦追求,從身份和信仰,回歸到歡愉本身。

從1492年10月哥倫布第一次在巴哈馬群島登陸,心情複雜地從土著人手裡品嘗它們,到它們走進地球另一面湖南地區農民的庭院,僅僅用了不到一個世紀。辣椒無疑包含著魔力。

辣椒之前的世界:香料之戀

西方人對於東方的香料有著謎之追求。

一直以來有個說法,西方人千裡迢迢到東方追逐香料,是為了掩蓋日常肉食不新鮮的味道。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是飲食史上一大經典誤會,背後是古不如今的進步主義思想在作祟。持有這個觀念的人認為古人在處理同樣的事情上,總是不如今天的人聰明。在缺少冰箱的時代,難道古人真的每天都在忍受桌上的臭魚爛蝦嗎?[2]

當然不是這樣。在國內,冰箱一直是普及得較慢的電器。它普及得很晚,普及速度也比不上電視機,乃至洗衣機。截至2004年底,中國城市居民家庭冰箱普及率為90%,農村僅為16%。但你並沒有聽說中國家庭在沒有冰箱的日子裡,一直過著吃臭肉的尷尬日子。

事實上農村居民也好,古人也好,他們的日常食材,比今天城市居民的食材多半要更新鮮。因為受限於保存條件,食材大多產在當地,吃在當地。並且醃臘、風乾、燻幹、糖漬、鹽漬、醋泡等等,本都是成熟已久的食物儲存手段。

另一方面,對於西方人來說,香料只能來自遙遠的東方,沒法在地中海地區種植。漫長的旅途使得它們價格高昂,也不會是普通人家輕鬆負擔得起的。

事實是,香料是西方人眼裡高級飲食的特色,香料在歷史上長期是炫耀性消費的主角。狠放胡椒的菜餚,是主人尊貴階層身份的標誌。

最後一刻撒上胡椒,是烹飪古老的常識

一般來講,評價一個地方菜系是否足夠發達,並不能僅以料理當地特產的水平來論。遙遠異域食材的兼收並蓄是評價菜系底蘊的重要指標。背後彰顯的是貿易的發達,財富的匯聚,見識的廣博。只有匯聚遠方珍味的宴席,才能為主人贏得面子。[2]

非珍奇不吃,非昂貴不吃是一些貴族的風尚

辣椒之前,世界是屬於胡椒的。胡椒才是長期稱霸香料貿易的香料。16-17世紀,胡椒貿易佔世界香料貿易的7成。[2]

在東西方,胡椒都是各國上層社會餐桌上的必需品。

不同顏色形態的胡椒不是不同作物,而是胡椒的不同採摘時期和工藝決定的。黑胡椒是在未成熟時採摘,浸泡後曬乾而成。白胡椒是成熟後,曬乾去表皮而成。紅胡椒是特殊工藝製得的成熟胡椒。綠胡椒是收割遠未成熟的胡椒用特殊工藝製成

在中國,最早有關胡椒的記錄出自西晉司馬彪的《續漢書》:「天竺國出石蜜、胡椒、黑鹽。」最早的實物證據,來自南宋初年的古沉船「南海一號」上發現的31粒胡椒籽。在西方,胡椒最早的實物出現在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鼻孔裡。

胡椒擁有硬通貨一般的地位。唐代宗時,宰相元載被抄家時抄出了胡椒800石,約合今天64噸。

公元408年,哥特人的首領阿拉裡克包圍了羅馬城。阿拉裡克除了要求羅馬人交出5000磅黃金外,還索要了30000塊銀幣、做4000件長袍的絲綢、3000塊紅布料及3000磅胡椒。[1]

今天越南是世界上胡椒產量最大的國家,2017年產量達24萬噸,佔全世界胡椒產量的48%。

到東方去

辣椒之前,也就是大航海之前,人類的海商已經非常發達。香料貿易的歷史之悠久,超過常人的想像。

在敘利亞出土過4000年前的陶罐,裡面發現了丁香。[1] 在東方,東漢朝堂上,丁香被用於給大臣口含以去除口臭。當時中國人把丁香的果實、丁香的乾燥花蕾分別稱為雞舌香(母丁香)、丁香(公丁香)。

丁香

大航海的原因當然並不是東西方貿易斷絕,而是有人不再接受舊的貿易格局,希望通過遠航,直接找到香料產地。

西方的威尼斯商人,東方的中國商人都是東南亞、南亞香料的長期買主。圖為戲劇中貪得無厭的威尼斯商人形象

一邊是西方人對香料無法割捨,一邊是香料僅僅產自東方少數海岸和島嶼。中間卻橫著宗教的阻隔和貪得無厭的威尼斯商人。如何直接溝通東方成為時代主題,由此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香料是奇怪的東西。它的產地極其特殊,胡椒在歷史上的產地長期局限於印度西部沿岸部分地區、斯裡蘭卡、印尼等少數地方。真肉桂主要來自斯裡蘭卡。而丁香,豆蔻,肉豆蔻,更是僅來自於今印度尼西亞東北部馬魯古省( Maluku )的少數幾個島,那裡英語稱 Moluccas ,舊名「摩鹿加群島」,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香料群島。

香料群島

德那地(ternate)、蒂多爾(tidore)在16世紀成了西方家喻戶曉的名字,成為世界強權矚目的對象。

印尼德那地(ternate)、蒂多爾(tidore )是丁香和豆蔻的產地

印尼安汶( Amboina )產肉豆蔻

斯裡蘭卡產當時市場上大部分真肉桂

胡椒來自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沿岸

1498年5月20日,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好望角牴達印度卡利卡特,實現了不讓中間商賺差價的夙願。他派出的登陸者第一句話是:「我們是來尋找基督徒和香料的。」[1]

1519年,麥哲倫實現了向西出發,繞過美洲,穿過太平洋,抵達了印尼的香料群島,其船員最終完成了環球航行。

哥倫布

而更早的1492年,最有創意的哥倫布選擇直接向西去尋找印度,以獲得胡椒。至死他都堅信自己是到了印度,不過他沒有找到珍貴的胡椒。實際上,舊世界熟悉的香料始終沒有在新大陸上被找到。

哥倫布從土著那裡得到了一種從未見過的香料,他把它命名為aji。他把它當成當地人的胡椒帶回老家,「這邊的胡椒味道遠優於我們的胡椒,且有益健康,這裡人吃東西完全少不了它。」[3]

19世紀油畫表現的哥倫布登陸

在老家等待消息的人看來,哥倫布就是個大騙子。

aji味道比印度產的胡椒要辛辣得多,其實就是紅辣椒(chili)。很快紅辣椒在舊世界遍地開花,但由於它實在是太容易栽培,只要不太冷就能活,所以它沒法獲得舊世界香料的奇貨可居地位。

胡椒的命並不是辣椒革的。傳統香料身價下跌,是物種大交換和殖民時代的結果。地理大發現導致了新舊世界物種大交換,物種大交換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殖民時代則摧毀了香料的原產地。

面對東方人數百年坐享其成,西方人不會永遠坐視財富東流。掌握了直接貿易之後,他們開始尋求直接掌握產地和生產,和平貿易的時代結束了。

葡萄牙人在印度等地鑄造的大炮

17世紀初,葡萄牙人用武力和要塞控制了真肉桂的產地斯裡蘭卡,開始用配額等手段掌握生產和定價權。17世紀中葉,荷蘭人在印尼諸島上大開殺戒,徹底控制了香料島嶼,他們按自己的需要肆意破壞生產。殖民時代降臨,東南亞貿易時代至此結束。世界財富流向倒轉,阿姆斯特丹紳士運河兩岸房屋背後,聚集起了天量財富,贏得了北方威尼斯的美名。[2]

阿姆斯特丹紳士運河

而作為海上貿易的十字路口,東南亞原本富饒的各個港口,在後來的兩百年裡成了不為人知的蠻荒之地。

香料也被移植到南美、非洲,以及東南亞其他地區,產地的普遍意味著尊貴地位的終結。

辣椒的逆襲

辣椒傳播實在太迅速了,只用幾十年的時間就傳遍了地球。這從物種的歷史上看,可以說是爆炸式的傳播。

1493年3月1日,哥倫布的平塔號回到西班牙,它極有可能是第一艘為舊大陸載回辣椒的船。

1498年,辣椒就從西非抵達了剛果。

1542年,印度已經培育出3種辣椒。很快,辣椒成為咖喱的重要角色。

一位當時的印度作曲家普蘭達羅·達薩創作了一首歌給紅辣椒,取名《窮人的救星》:「我看著你由綠轉紅,越是成熟越是美麗,菜餚也因為你而美味,但是太多的你,讓人承受不起。」[3]

大約1583年-1598年間,辣椒傳入日本。在日本,辣椒被叫做「唐辛子」。

16世紀末,黑奴貿易興起,黑人把辣椒帶到了北美洲。

正因為辣椒爆炸式的傳播,除了人工種植外,出現了不少逸生野化現象,以至於如今在中國國內還有人認為在雲南有自己的野生辣椒,中國也是辣椒的起源地。

基因科學最終揭示,辣椒的起源地,就是美洲。所謂的本土原生辣椒,是逸生野化現象。[9]

人類第一次吃辣椒可能是在1.2萬年前從亞洲進入美洲的時候,在墨西哥某處。考古證據顯示,6千年前,辣椒開始被種植

辣椒在明朝中後期傳入中國,最早它叫做紅番椒。「番」字暴露了它的淵源。這意味著它來自域外,且來得較晚。一般國內在明清引入的物種,往往用番、洋這樣的形容詞來命名。如番茄、番薯、洋芋。而漢唐一般用胡、番冠名。如漢代張騫引進的前輩作物,一般叫胡某某,比如胡蘿蔔、胡桃。[7]
辣椒約在明中葉傳入中國,最初是作為觀賞植物。1591年,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印行,其中記載「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這是中國已知最早的辣椒記錄。高是今天浙江杭州人,而浙江也擁有最早記錄辣椒的地方志,因此,辣椒很可能是由海路經浙江引進的。[4]

最遲在康熙年間,大部分地區的辣椒已經以食用為主了。尤其西南地區,有「辣椒當鹽」的說法。[4]康熙六十一年《思州府志》記載:「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鹽。」

從此,嗜辣成為西南地區風味的特徵,而過去「椒」字的擁有者花椒,要開始面對辣椒的激烈競爭。另一種重要的香辛味道來源:食茱萸,就慢慢徹底退場了。

有意思的是,率先引進番椒的東南沿海地區至今也不嗜辣,而內陸地區卻不斷吃出新意。用以代鹽,是為彌補本地滋味的不足,說到底是出於貧窮的無奈。和印度人歌頌辣椒時的感受一樣,匱乏的歷史是辣椒星火燎原的重要原因。辣椒在一兩百年的時間裡,改變了貧窮落後地區人們的餐桌基礎風味,讓粗茶淡飯也能有滋有味,充滿生趣,功勞實在不小。

《舌尖上的中國》記錄了苗族人使用辣椒製作醃魚的過程

辣椒的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直接作用於人的痛感和熱感受器,導致人體自身止痛物質內啡肽的釋放。生活在潮溼寒冷地區的人們,也許更能從食用辣椒的過程中得到慰藉。

當然,辣椒的風味還在於獨特的香味,無論是新鮮辣椒,還是幹辣椒,經過或炒或炸或燒的簡單烹飪手段,就能讓它釋放出醒目的香味,為西南地區地方菜注入靈魂。

小面的技術含量,辣椒佔很大部分

相比起傳統香料的貴族特性,辣椒從食用之初,就是平民之友。它用純粹的歡愉,消解了餐桌上的等級與地位。

貴州餐桌不可或缺的蘸水

對於底層來說,辣椒的重要還在於它擁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每百克辣椒中含有維生素C的量可高達198毫克,居於蔬菜之首,比茄子高35倍,對比西紅柿而言還要高9倍,更遠遠超過蘋果、梨這些水果。

和想像的不同,辣椒雖然給人灼熱感,但是並不傷胃。研究發現辣椒吃的越多,患胃潰瘍的機率其實越小。[10]

同樣令人感慨的是,明代中後期引進的番薯、馬鈴薯這些新世界作物在當時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的記載中,就已經在華南山區瑤族聚集地裡發揮重要作用了。[7] 可見「有用」二字,對於傳播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2017年中國辣椒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畝,佔世界辣椒種植面積的35%;辣椒近3年平均年產量約為2800萬噸,佔世界辣椒總產量的46%;每年有超過700億元的產值,佔世界蔬菜總產值的16.67%,辣椒產業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蔬菜產業。

如今「老乾媽」是中國家喻戶曉的辣醬品牌。老乾媽每年用油量15萬噸,佔整個貴州省食用油用量的1/4。一年需要用到7.7億個玻璃瓶,超過4萬噸辣椒。

陳德

當年,老乾媽是由小吃攤做起的。而近年來風生水起的是拉差辣椒醬(SiRacha)也是由顛沛流離到美國的越南華裔陳德(戴維·陳)創立的。到今天,辣椒仍能幫助出身寒微的普通人改變命運。

最合適的辣椒應該是多辣

1912年,化學家史高維爾發明了史高維爾指標,用以計量辣度。方法是用真人進行感官測試,比如1百萬史高維爾,意思是該辣椒萃取物稀釋一百萬倍後,人才嘗不出辣味。

但是每個人的敏感度不一,現在的方法是用色譜儀分析辣椒素的絕對濃度,再轉換為史高維爾辣度單位。

今天辣椒仍是個不斷煥發青春的食材。它的辣度在飛快打破世界紀錄,世界各國園藝愛好者們前赴後繼。

紅色沙維納

1994年,金氏世界紀錄記載的辣度之王是屬於哈瓦那辣椒的紅色沙維納,辣度57.7萬史高維爾。

印度斷魂椒

2006年,打敗它的是印度的印度斷魂椒,別名鬼椒,100萬史高維爾。

卡羅萊納死神辣椒

2010-2011,記錄接連刷新三次,2013年,卡羅萊納死神辣椒達到了200萬史高維爾。[3]

2017年,據媒體報導,經過10年培育的X辣椒實現了318萬史高維爾的驚人辣度。

這些數字是什麼概念呢,一般的尖椒的辣度大概是6000史高維爾。對於消費者,什麼程度的辣,才是最好的辣?

根據實驗的結果,消費者的剛剛好到不能忍,只有一線之隔,「大家喜歡的辣,都只略低於無法承受的辣,大家都在挑戰極限」。[3]

這大概就是刻在人類生物本能裡對辣椒的熱愛吧。

本文參考資料:

1.《香料傳奇:一部由誘惑衍生對歷史》[澳]傑克·特納

2.《文明的口味-人類食物的歷史》[英]菲利普·費爾南多

3.《品嘗的科學》[美]約翰·麥奎德

4.《中國食料史》俞為潔

5.《時蔬小話》阿蒙

6.《分子廚藝-探索美味的科學秘密》[法]埃爾維·蒂斯

7.《中國食物》[美]尤金·N·安德森

8.《食物與廚藝-蔬·果·香料·穀物》[美]哈洛德·馬基

9.《辣椒:你不了解我的起源》劉夙

10.《辣椒對胃傷害大需要忌口?假》魏瑋 消化內科醫生·騰訊較真

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墨西哥人最愛吃辣椒,中國人辣椒消費量世界第一
    一,世界上最愛吃辣椒的國家是墨西哥。辣椒的原產地也是墨西哥及哥倫比亞一帶,公元前七千年辣椒就在此生長,早在公元前五千年瑪雅人就開始吃辣椒了。墨西哥吃辣椒的法子很多;比如甜食搭辣椒、辣椒冰淇淋、新鮮水果撒辣椒粉、裹著辣椒粉的糖果等;最奇葩的還有「一口美酒就一口辣椒汁」(辣椒冰琪凌)二,中國是世界上吃辣椒最多的國家。
  • 中國人要感謝川普什麼?
    網友1說:「感謝懂王這幾年帶給我們的歡樂,懂王你好,懂王再見」網友2說:「感謝你四年內給我們帶來的歡樂,歡迎回家」等等,難道川普除了帶給人間歡樂之外,就沒有什麼其它值得中國人感謝的嗎?為此,我們特地做了一個盤點,來看看中國人到底應該感謝川普什麼。1.感謝川普讓中國人知道,除了有「美式漢堡」,還有「美式裙帶」。川普當選總統後,「第一女兒」和「第一女婿」也順利進入美國政界。
  • 作為外來物種的辣椒是如何迷倒中國人的?
    傳統川菜的「椒」說的是花椒,不是辣椒。今日在中國大放異彩的辣椒,傳入中國不過400多年時間,而且直到清朝才首次走上中國人的餐桌。後來,精明的葡萄牙人發現,印度人喜歡在菜餚裡添加胡椒、姜等辛辣調味料,便知在歐洲反響平平的辣椒將在印度大受歡迎。葡萄牙在印度南部建立第一個殖民地時就帶去了辣椒,隨後,葡萄牙貿易艦隊又把辣椒帶到亞洲其他地區。辣椒在16世紀末傳入中國浙江、廣東等沿海地區。
  • 辣椒「鸚鵡」
    辣椒長得像鸚鵡再仔細看看,只是一顆辣椒!昨天,福州網友「坦然」從市場買來半斤辣椒,正準備做午飯時,突然發現手上的一顆辣椒長得十分異樣。「怎麼看怎麼像一隻鳥。」「坦然」說,青色的辣椒恰好和虎皮鸚鵡差不多大,小小的辣椒蒂有點歪斜,就像鸚鵡的鳥喙,旁邊一個灰色的「傷疤」恰似鸚鵡的眼睛,辣椒中部有兩個凹陷,恰似鸚鵡的兩隻腳。感謝網友「坦然」爆料,獎勵20元。
  • 巴西首位華裔將軍:感謝流淌著中國人的血(圖)
    當時,李安尼爽快地提出,假如中國人在巴西遇到安全問題,他願意利用自己在當地良好的人際關係,協助領館為人們提供幫助。  現在,李安尼也致力於在中巴經貿交流中穿針引線,他把巴西實力雄厚的企業家介紹給中國駐當地總領館。這次來中國,李安尼也受CAMARGO CORREA委託,帶來了該公司的投資意向書。
  • 《感謝有你》: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致敬!
    抗疫詩詞《感謝有你》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張義豪主創和作詞,湖北籍青年詞作者梅皓鈞協助創作,為電影《厲害了,我的國》解說配音的著名藝術家周揚朗誦,國家級美聲獨唱演員袁藝擔任藝術監製,音樂人徐方作曲及演唱。該首詩詞用深情激昂、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的筆調謳歌了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飽含著滿滿的正能量,展現出中國精神、中國道路、中國力量的偉大。
  • 辣椒價格翻倍?連漲兩個月,為啥辣椒會供不應求還「辣麼貴」?
    在中國一直有五味酸甜苦辣鹹,特別是辣在這些年伴隨著中國川湘菜的快速發展,成為了中國人飲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成分,不僅是雲貴川地區喜歡吃辣,甚至於之前不吃辣的華北、兩廣地區都開始喜歡吃辣椒了,而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突然出現辣椒價格翻倍的現象,怎麼辣椒會突然「辣麼貴」?一、辣椒價格翻倍?
  • 朝天辣椒可不是最辣的辣椒,知道哪個排名第一嗎
    朝天椒,小米辣,這兩個應該是我們1認為已經是很辣的一種辣椒了。基本上做菜的時候放一點進去就已經不能過了。很多時候,我們吃的火鍋裡面應該都是會加這些東西。辣椒在川菜的推廣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一般來說,吃不了這兩種辣椒。一般出去吃飯,就是點的微辣。不吃辣覺得沒有味道,太辣了又不能過,也是很糾結了。不過還是可以吃一點的,但是像朝天椒之類的,完全就是不敢吃。
  • 辣椒是一種痛感?人們就是離不開這種痛感啊!
    吃辣椒一時爽,一直吃辣椒,一直爽?怎麼可能?等到去廁所解決三急問題時,就會後悔自己為何貪得一時爽快,吃了那麼多的惡果了!你沒有考慮過,辣椒為什麼這麼辣?因為它叫辣椒麼?當然不是!所以,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不怕死的小夥伴們吃下一大把、一大盆鮮紅的辣椒,之後的慘狀就不一一描述了。而辣椒辣,較為基礎的因素則可以認為,其辣椒中所含有的辣椒素,導致人們產生了辣的感覺,辣椒素主要存在於包裹辣椒籽的一種纖維物質中。第二、辣椒是一種痛感?
  • 要是比最能吃辣椒的民族肯定是印第安人,最少吃了六千年辣椒
    辣椒 辣椒又叫番椒、大椒、辣子、海椒等,是很常見的蔬菜和調味品。辣椒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考古證據表明,從8000年前開始,辣椒已被用作烹調食品,成了美洲人飲食的一部分,不過當時還只是對野生辣椒的利用。
  • 辣椒絕對美味的做法,這樣炒的辣椒吃起來才過癮
    對於辣椒的做法,媽媽可謂精通。就連清炒辣椒,也能做的無比美味。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媽媽就喜歡給我們做清炒辣椒,非常下飯。這道菜,這樣的做法,我在別的地方沒有見過,在飯店也沒看見過,估計是我媽自創的。外面買不到,只有回家了,才能吃到。喜歡吃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下面給大家分享詳細的做法。
  • 辣椒吃多了,喉嚨痛怎麼辦
    一吃辣椒一時爽,一直吃辣椒一直爽。無辣不歡的我,辣椒可謂是頓頓不能離啊。沒想到,打臉來得真快,這幾天因為天氣的變化,喉嚨開始疼了!那感覺,那滋味,簡直了!吞不能吞,話不能說,覺不能睡,痛得頭也開始疼了,真的好難受。
  • 地表最強辣椒「龍息」有多辣?聞一下讓你懷疑人生,看完文章舌頭都...
    因此印度也受到了廣大中國人的關注,而在印度美食當中,有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就是辣椒!因為印度人對於辣椒十分的熱愛!比如經常會做一些咖喱料理的時候,都會放一些辣椒粉,來給菜增加一些辣的味道。
  • 跨越中世紀的辣戀,辣椒的辣度分析
    我們常常吃的辣椒是原產於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把辣椒帶回歐洲,並由此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於明代傳入中國,從此,它就成為了我們中國人餐桌上不可或少的一道調料。
  • 以下4種辣椒,你選擇給仇人餵哪種?不要輕易嘗試的危險食材
    吃辣椒對於中國人來說十分常見,雖然並不是人人吃辣,不過喜歡吃辣的人還是很多的。有些小夥伴吃過辣椒之後會發現其他的食物索然無味,每頓飯都必須要吃辣椒才可以下飯。在我們中國還有幾個省的人是吃辣出名的,比如四川、貴州和湖南人,都是無辣不歡的吃辣中人。
  • 用朋友給的甘肅辣椒,製作一碗油潑麵,那味道絕了
    前段時間粉絲給我郵寄了她婆婆家鄉的特產,甘肅辣椒麵,她說蘭州牛肉麵基本都會用這個辣椒麵來做辣椒油,那我用它做油潑麵必須老好吃了!小兔收到後打開發現是超大一包,哈哈哈,太實在了,感謝小可愛,比心!今天這個教程,是小兔經常做的一款油潑麵,我和老曲都非常愛吃,底部湯汁是用西紅柿炒出來的,酸酸甜甜,再加上噴香噴香的甘肅辣椒,太讓人上癮了。
  • 辣椒是如何刺激了960萬平方公裡的味蕾?
    在辣椒最早出現在中國人的文字記載之後的幾十年裡,中國大地上發生了許多事情。李自成起義了,張獻忠也起義了,明朝滅亡了,吳三桂投降了,清朝建立了,嘉定三屠了……連年徵戰,朝代更迭,百姓最苦,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 九江永修人寫的抗疫詩詞《感謝有你》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致敬
    為了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致敬,抗疫詩詞《感謝有你》近日發布。據悉,《感謝有你》由著名解說、配音藝術家周揚朗誦及配樂,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張義豪主創,詞作者梅皓鈞協助創作,國家級美聲獨唱演員袁藝擔任藝術監製。《感謝有你》作者/張義豪朗誦/周揚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國人致敬!
  • 第三屆世界辣椒聯盟(重慶)研討會在渝召開 助力辣椒產業國際化
    ,他首先對重慶市相關政府部門以及義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對此次活動的支持表達了深深的感謝,隨即向大家介紹了「世界辣椒聯盟」,辣椒作為調味品對於連結世界各國的重要性,最後李董還表示,世界辣椒聯盟還會在未來跟重慶市相關政府部門攜手共同展開一系列關於辣椒產業和辣椒文化的活動,推廣世界「辣椒文化」,促進辣椒相關生物多樣性、傳統、科技和用途的各種可持續互動,從而更好地教育、培養和鼓舞來自世界各地的「辣椒利益相關者
  • 科普 | 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有多辣?吃過的人差點休克
    無論是豆瓣醬還是老乾媽,中國人的餐桌上已經越來越離不開辣的味道,特別是對一些重口味的人來說,一餐沒有辣椒,簡直是吃了一餐沒有靈魂的飯。然而,以下幾種辣椒,能吃一般般辣的人,都不敢輕易嘗試,因為一不小心,連命都可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