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一場和歲月的較量,一個時代的精神傳遞

2021-01-13 影視劇材優選

離電影首映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十年的歲月變遷後,回首再細細品味這部經典電影,感動猶存,更覺多一份歲月沉澱與滄桑。清單的影調,考究的構圖,完美契合的配樂把人一下子拉近了時光的機器,體味六十年代的香港市井百態,集中到羅記皮鞋一家的故事,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總有那麼一種精神,總有一份小人物的堅韌,支撐著我們走過最艱難的日子。

在香港電影的落魄時代,《歲月神偷》用它最細膩溫柔的筆觸,將舊香港的大街小巷喚醒,小巷內人聲喧鬧,燈光飄搖,訴說著歲月風雲裡不屈的港人精神。這不僅僅是一部作品,同時也是幾代香港人的情懷和記憶。

電影源於生活,它更像是一部紀錄片

電影導演為羅啟銳,一個典型的帶著香港記憶的浪漫主義者。從《七小福》到《歲月神偷》,他的電影始終關注的是香港的市井生活,保持著香港電影的本土特色和情懷。在影片不失娛樂性的同時,將人文主義關懷推向高點。可以說,他鏡頭下的香港,就是一部微型紀錄片。本片的創作更是基於羅啟銳真實的生活經歷,《歲月神偷》也被稱作是羅啟銳的半自傳電影:邂逅富家女,失去哥哥,導演亦用電影紀念自己的歲月。

在這部電影裡,不管是社會群像的把握還是小人物的性格刻畫,都給人以極大的真實感。讓人感覺不像是在看電影,而更像是在看回憶。本片拍攝地為永利街,是一條歷史古街,它保留著香港1960年代特色,淡黃色的外牆,綠色的露臺流淌著歲月的斑駁。影片遠景鏡頭記錄下永利街的祥和溫馨,夜燈初上,在小小的街巷院落裡,家家戶戶圍坐在飯桌旁,鄰居間拉扯著生活瑣碎,叫喚鄰家的孩子來夾菜吃。人情暖人,心無隔閡。

影片中的角色設定也別具巧思:鄰居中有一戶上海人家,一口流利的上海話使影片更具真實感,這也對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人到香港發展的熱潮。芳菲家中女傭的順德話也保留了原汁原味。羅父衣服胸前製鞋留下的破洞,羅母略顯緊的衣服,都透過細節向我們真實還原了羅家拮据的生活。

影片大量運用暖色調,紅色在片中多次出現:紅色金魚、月餅包裝、媽媽的新鞋、羅家牌匾,在傳統文化中,紅色寓意為火熱和希望。同樣在影片中象徵著羅氏一家堅韌不屈,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黑白膠片與現實鏡頭的切換交代了影片的故事背景——六十年代的香港。那時一個經歷動蕩與巨變的時代,港英政府變革,魚龍混雜,官僚之風橫行,同時為我們揭開一幅具有強烈殖民色彩的生活圖:警察收取保護費,醫院護士打針,遞水收錢,反映出當時香港底層人民的生活艱辛。但是帶著浪漫主義的情懷,導演刻意弱化了政治背景與文化衝突,沒有嚴厲的抨擊與批評。

還有那些歲月偷不走的

影片展示了兩代人的不同的愛情故事,是愛情不同階段的美。一種是歲月打磨過的溫和柔情,綿長而深沉;一種是情竇初開的侷促無措,懵懂而單純。

影片描述父輩愛情的鏡頭,往往沒有過多的臺詞,只是在孩子嬉鬧過後羅先生羅太太的的一個對視,會心一笑,再無過多言語,那是歲月沉澱後的默然會心,是收斂的,含蓄的。羅先生一生兢兢業業,恪守本分,無名無利,但他會拒絕客人的無理要求,為羅太太悉心做一雙精緻的紅色皮鞋。

"小羊皮,薄皮底,雙層加厚,暗腳線,還有兩朵花的花心特意鏤空,給你兩個雞眼透氣"

不能給你全世界,但我的全世界都可以給你。羅先生的愛細緻的像密密的針腳,為羅母抵擋了歲月寒涼;羅父為了給進一輸血當掉了婚戒,羅母看到他手指上留下深深的刻痕,緊緊地握住了他的手,那刻痕,是共度的苦難,也是最深沉的愛。在貧窮編織成的牢籠裡,看不到極盡奢華的宮殿,聽不到美妙的人間天籟,但我們可以一起幻想,一起編制夢,這就足夠了。貧窮,無法剝奪人幸福的權力。

進一的愛情是鮮活的,躍動的。影片中多以輕鬆歡快的語言天馬行空的想像來表現:墓地旁的輕聲低語,目光交織,兩顆青春萌動的心互生愛意,是外露的,鮮明的。

在一個悽清寒涼的清晨,天色灰暗,羅進一從薄霧中緩緩走來,這是影片為數不多的冷色調,作為氣氛渲染以及劇情走向元素加以妙用。他帶著心愛的"紅彩雀"來到芳菲家中,在他見到那棟奢華別墅的剎那,也是內心世界的倒塌。他的尊嚴,驕傲在這片華麗面前無處容身。無處安放的雙手,飄忽閃爍的眼神,局促不安的他一點點地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現實冰冷的利劍。

絢麗多彩的熱帶魚群在巨大的魚缸裡自由遊弋,帶著與生俱來光環,那裡是他從未涉足的水域。他是曾經所向披靡的紅彩雀啊,成績優異,前程似錦,在深水埗無人能及。然而那終究只是深水埗一片狹小水域,他沒有見過蔚藍大海,沒有見過漫天星辰。在維多利亞港灣的夜景下,任其閃爍,最後仍歸於微弱。橫亙在兩個人之間的是無法逾越的階級鴻溝。最終他落寞離去,大門打開,他大步匆匆時,奏起了背景音樂,這是愛情幻想破滅的聲音。愛情曾經升到你的最高處,撫惜你在日中顫動的枝葉。此刻,它降到你的根下,搖動你根底的一切關節,使之歸土。

進一的愛情結局也許並不完美,但這何嘗不是愛情的另一種美,殘缺,遺憾,悽美。這份美好與痛苦共生的愛情之花,深深刻在了進一的記憶中。"魚的記憶只有三秒,但有些事,它會永遠記得。"當晚風吹落了晚霞,我習慣在每個傍晚去想他,我想芳菲會永遠記得那片墓地,那條金魚,那個逝去的人。

歲月是神偷,也是最慷慨的饋贈者,他偷走了青春,偷走了我們愛的人,但它偷不走的是人間情親,是摯愛回憶。留給我們一份沉澱,一份迷人的滄桑。歲月,考驗著我們洞察永恆價值和意義的智慧。

永遠的香港精神

香港精神中的重要精神即是樂觀精神,在香港眾多影視作品裡,都可以看到香港人對生活挫折的樂觀態度。張婉婷的《玻璃之城》就很好地詮釋了香港精神,影片由一場悲劇開始,新年煙花絢爛,廣場上聚集了狂歡的人流,一對戀人倒在血泊之中,臉上掛著尚未綻放的喜悅,這是父輩的悽美愛情,在一場車禍中結束。隨著情節流轉,藉由港生和韻文的兩個孩子,將下一代的愛情娓娓道來,少了一份糾纏,多了一份青春肆意,並在不斷的誤會與消解中走到了一起。穿越時空20載的情感糾葛,感受到的是新一代的活力激情與自主寬容。

同樣是講述香港精神,本片的表達更為深沉,影片的開頭和結尾前後呼應,都出現了勒杜鵑的鏡頭,這種花也叫葉子花,寓意是熱情,頑強,堅韌不拔。信念的偉大就是在一次次的苦難中體現出來的。颱風呼嘯而過,狂風肆虐,驟雨席捲,滿屋的鞋子在風雨中飄散,電臺裡《I wanna be free》和形成強烈的衝擊。人對美好的嚮往總是和現實的困苦相依相伴,在影片悲劇達到高潮,平行蒙太奇的手法運用尤為突出:同一時空鏡頭下,父母吃著街邊的碗糕;弟弟在教室倒計時;戀人帶著金魚趕來;進一口吐鮮血,浸染玫瑰,不同元素的交織爆發出巨大的情感力量。進一的死,不免讓人唏噓感嘆。然而這就是生活,苦難與美好相交織,傾盡所有,或換來人群消逝,時代落寞,人總要習慣失去。

羅母說"鞋"字半邊難,半邊佳,人生就是一步難,一步佳。在苦難面前,沒有痛徹心扉的哭,它收斂了悲戚,流露了笑意,在苦難中始終保留著一份淡淡的希冀。勇敢不是不怕,而是明明怕了還要做下去。電影在交代父親去世就用了極短的一句話帶過"幾年之後,爸爸去世了,我也終於進入到哥哥的學校",一筆帶過,波瀾不驚,歲月無痕。

羅父常常說"做人最重要的是保住一個頂!"這片"頂",是匠人精神,是人的底線,是人的尊嚴,結合時代背景往更深層說,這是一種文化堅守。英國的長期殖民統治,造成香港巨大的文化衝突,香港社會上充斥了負能量,而這也是導演想要傳遞給每一個迷茫的,失意的人的,一份永遠樂觀,永遠積極的生活態度。

原來生命裡,歲月才是最大的神偷。放眼看歲月輕狂,它悄無聲息地偷走了我們珍愛的,錯過的。就讓那些起風的日子,飄搖的歌深埋進我們的記憶穀倉裡,不回答不回眸不回頭。

或許活到最後的我們都不過是形單影隻,亦無所依附,或許最終的我們只為生存而活著,但我們最終還是紮下了根,蓬勃生長。我們沒有見過兩條彩虹,也許永遠沒有辦法看見,但我們永遠懷著幻想和希望。

相關焦點

  • 想當年|《歲月神偷》:彩虹的回聲,賞心且悅耳
    編者按:這裡是一個懷舊劇場。上映於2010年的電影《歲月神偷》,其導演兼編劇羅啟銳,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紐約大學修讀電影,和後來成為他妻子的紐約大學電影系同學張婉婷共同創作「移民三部曲」,而在華語影壇聲名鵲起。這兩口子在接受焦雄屏採訪時曾透露,兩人的分工,通常是羅啟銳撰寫劇本,至於由誰來執導,則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 《歲月神偷》:偷回港片失去的味道
    隨著內地影視的崛起,香港電影輝煌的那個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時。今天跟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是我覺得近十年最好的一部港片。2010年,香港導演羅啟銳結合自身經歷,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中國香港一個普通家庭艱辛奮鬥的故事——《歲月神偷》。它不「雞湯」,也不「雞血」,但看完卻讓人百感交集,你會為它流淚,但絕不廉價。
  • 《歲月神偷》:生活一步難一步佳,做人保住頂守住信
    《歲月神偷》海報說到「香港」,你想到了什麼?是周星馳電影《功夫》裡面的豬籠城寨,還是馮志強電影《每當變幻時》中底層社會中解不清的糾纏於蹉跎?無論怎麼說,這兩部優秀的影片都給我們展示了香港的一個面,但我今天要介紹的卻是由羅啟銳執導,任達華、吳君如、鍾紹圖、李治廷主演的電影《歲月神偷》。任達華飾演的爸爸是一名鞋匠,和自己的哥哥包攬了一條巷子的兩頭,哥哥在巷子的另一頭開了一家理髮店,任達華飾演的羅先生則在另一頭經營一家鞋店。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奶奶說兩兄弟包攬了一頭一尾,即使日子再怎麼難,也會過下去。
  • 重溫《歲月神偷》:從人物語言、鏡頭語言及現實意義解讀電影魅力
    這是港片《歲月神偷》中的經典臺詞。《歲月神偷》是港片輝煌時代的著作,曾在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攬獲4項大獎,口碑與票房雙豐收,更是成為了一代人難以抹去的回憶。20世紀60年代,羅記鞋匠一家人在香港用力街尾謀生,默默耕耘,安靜生活。但是平靜的人生總有迎來風雨,困難險阻撲面而來。面對困境,羅記一家依舊勤勞勇敢,羅媽媽道出"一步難、一步佳"時,不禁令人感動。
  • 《歲月神偷》最強催淚,一部讓人邊看邊哭的電影,原來它才是小偷
    該影片講述了,1967年到1977年,這10年間,發生在香港深水埗,一個普通四口之家,一對社會底層的夫妻,在一夜之間陡生變故,支離破碎,在經歷了人生百味後,感悟到唯有歲月的變遷,才是真正的「神偷」,面對歲月這個最大的「神偷」,頑強不屈的他們該如何去抵抗?
  • 《歲月神偷》:偷回港片失去的味道,也偷走了每一位觀眾柔軟的心
    《歲月神偷》其實描繪的是一種懷舊情調。一如《幸福三丁目》《扶桑花女孩》《光陰的故事》《我家的歷史》等等。懷舊、勵志、傷感的《歲月神偷》,或許略嫌煽情,然而這部片子仍相當值得一看。「歲月也許偷走了我們很多東西,如愛情、親情、友情,還有我們的爸爸媽媽,但歲月也留給我們一些東西,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回憶裡。」導演兼編劇的羅啟銳這樣說。
  • 歲月神偷|「鞋子半邊難,亦有半邊佳,一步難,一步佳」
    最殘酷無情的原是時間,歲月,是最大的小偷。這部電影不僅觸及家庭、愛情、生死,還包含一代人的成長經歷和一個家庭如何在人生災難面前向前邁進的信念。雖然世界每天都會有人離開,但當接二連三發生意外和災難時,任何人都無法抗拒。
  • 《歲月神偷》:社會底層人民是新時代的建設者,同時也是犧牲者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似乎忽視了我們正在丟失的東西,而這些正在丟失的正是被歲月悄悄偷走的。有這樣一家人,他們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他們作為最普通的社會成員體會著人間的酸甜苦辣,也在回味著歲月偷走的一切。《歲月神偷》這部影片是以上個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著鞋匠羅一家經歷的一切溫情且又悲哀的故事。上個世紀69年代是個十分特殊的年代,當時的社會正在經歷著一場聲勢浩大的社會變革,香港自然也受到了一些波及,再加上當時的香港還沒有真正地回歸,當時的香港政府還要受到英國政府的壓制,所以當時的香港市民是苦不堪言的。
  • 2018電影觀後感第5部《歲月神偷》一步難,一步佳,做人,總要信
    《歲月神偷》用最柔和溫暖的方式敘述了一段悲傷。平淡的像一片平靜的湖水,波瀾不驚卻又滿滿的都是溫情和感動。電影以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鞋匠羅氏一家人的悲歡離合,經歷了歲月的滄桑我們才會發現原來歲月才是真正的神偷。
  • 《歲月神偷》:一步難,一步佳
    在影片的開頭,屏幕上出現一句話「在幻變的生命裡,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而整個影片從弟弟的視角展開。羅家在香港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落中經營一家鞋店,羅先生會做鞋,羅太太憑著開過光的嘴會賣鞋。大兒子羅進一,聰明上進,小兒子羅進二,調皮搗蛋。生活雖然只能維持在溫飽的程度,但是一家也算是其樂融融。
  • 《歲月神偷》‖生活就像鞋,一步難,一步佳
    重新看了一次《歲月神偷》,感慨頗多。電影的色調有如淡淡的老照片,羅氏一家四口是六十年代香港最底層的草根階層。羅父做鞋,羅母賣鞋,夫妻倆開著一家普通的鞋店維持生計,夫妻二人勤儉持家,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培養兩個兒子身上。哥哥功課優秀,弟弟調皮可愛,這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人。普通簡單甚至拮据的生活,卻是蘊藏著幸福。可生活,哪裡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沒有波折?
  • 《歲月神偷》:我們看的不是故事而是熱氣騰騰的真實生活
    這次全球化的疫情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壓力也比往年大得多,有很多人內心難免不安,對現狀和未來憂心忡忡。今天推薦一部正能量的影片《歲月神偷》,給大家打打氣。溫情而又勵志的故事來源於真實的生活,使其更具有現實啟示意義。
  • 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6分,讓你懂得歲月的秘密,看一次流一次淚!
    還好其他地方的光芒完全遮擋了這些瑕疵斑點,後半段的煽情場景一個接一個來。如果你看得很投入又不得不眨眼睛,那就別怪自己太不爭氣。《歲月神偷》耗費很大篇幅在一段童話般的愛情上,可惜受限於演員表現以及內容細節,這部分段落沒能賺到任何甜頭,反而遭到了集中批評,狗血、生硬、不出彩。還好其他地方的光芒完全遮擋了這些瑕疵斑點,後半段的煽情場景一個接一個來。
  • 電影《光輝歲月》,十八位香港老演員的一部曾經的光輝歲月
    一群看似平凡的男人,一群沒落的英雄,為了尊嚴,重拾寶刀,再現光輝歲月的故事,但我覺得這樣的光輝歲月其實就是演員們現實中的光輝歲月。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參演這部影片的演員就知道這些老演員還真曾經紅火一時了。一、曾志偉,其實曾志偉雖然是老演員,但也是從年輕時紅的老的演員了,基本上大家對他比較熟悉了,代表作品:哪吒、無間道,甜蜜蜜,三岔口、何方神聖、殺手之王、五福星撞鬼、臥虎、福星闖江湖、神通鄉巴佬二、黃日華,曾經的一代大俠,他飾演的郭靖和喬峰都是我們最喜愛的英雄,可如今也算是老了,也許現在的
  • 最美不過煙火氣,最怕不過《歲月神偷》
    #多棲創作多收益##在幻變的生命裡,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這是電影《歲月神偷》裡的一句臺詞。影片一開頭就出現這句話,定調了這是一部文藝片。它不同於王家衛式的隱晦小眾,也不同於許鞍華式的小河流水,它只是一部小人物式的人生百味,在當年被譽為「最美最感人的地道港片」。
  • 溫情的任達華,感人的吳君如,在銀幕上「尋回」被歲月偷走的時光
    我們無論是踟躕不前,還是奮起直追,終究都逃不開成為時光中一個過客的宿命。而歲月就像一個小偷,在悄無聲息中「偷」走了我們身邊的一切。歲月看似雲淡風輕地拂過,卻為我們的生命刻印下雋永的烙印。記憶中,那些裹挾著時代色彩的時光如同我們生命的印記,將我們的回憶刻印在了以歲月為軸的虛擬坐標系中。然而這些生命專屬的記憶,在歲月拂過之後,卻成為了它的獨家藏品,我們用生命留下的印記,如今只能通過記憶觀摩,卻再難實質性的觸碰。
  • 《歲月神偷》無論你是否見過彩虹,它們總會在天空出現
    影片中,羅進二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弟弟,他有一個很優秀的哥哥,爸爸是一個鞋匠,媽媽則是一個伶牙俐齒的家庭婦女,什麼鞋子到了她嘴裡都是合適的,因此別人賜她外號「俠盜羅嫂」。哥哥說,金魚是最快樂的,因為它的記憶只有三秒鐘,但有些事情能記得一輩子。
  • 一首《歲月無聲》,揭露Beyond生涯的浮沉,黃家駒感嘆歲月唏噓
    Beyond的歌之所以能夠那麼震撼人心和引起眾多人的共鳴,其對Beyond的發展史有所很大的關聯,眾所周知它的歌是通過現實的寫實和歌頌世間最真實的愛與情懷,是真正具有靈魂的歌。而在Beyond約二十年的生涯裡,也有過浮沉,其中這首《歲月無聲》就是寫襯Beyond四子對歲月的感慨。
  • 讀知青歲月看奮鬥人生
    已是第二次閱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首次閱讀就深深被青年習近平主動紮根西北黃土地、將自己根植群眾之中的魄力和精神所感動。從初到梁家河時的迷茫、不適應,到「過五關」後的境界大升華,不管是生活飲食、勞動上的主動適應,還是思想上對不熟悉的農村生活的主動接受,都是一個身心奮鬥的過程,都體現出了青年習近平難能可貴的奮鬥精神。對於當代青年,雖然時代變化了、環境改變了,但我們不能像外國電視劇《銀魂》主角所言「我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以此為藉口放棄對夢想的執著,對奮鬥的堅持。
  • 《芳華》那段可歌可泣的歲月 那段斑駁陸離的人生
    臺詞中一樣青春吐芳華,就是那個血氣方剛的年代一群有著不同背景的青年匯聚在了一起綻放青春的光華.那是一個已經消失殆盡的時代氛圍,只能從長輩口中零零星星聽到的青春年華.許多人別無選擇地懷著相同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歲月.這是一個時代縮寫也是一段紅色的記憶.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揮灑著他們的汗水為著革命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們認為這樣是值得的,值得用自己的歲月去展現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