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你的頭上,你眼睛卻看不見,有幾十億的真菌孢子隨風四處飄散。據估計,在任何一個時間點,都有可能有數百萬噸真菌孢子飄到大氣中。它們並非無所事事,實際上可能是在維持一個潮溼的環境,對真菌和他們所居住的森林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員現在認為,蘑菇的孢子有助於在它們上空形成降雨雲層。這又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作用,其中的降雨有助於蘑菇產生更多的孢子釋放到大氣中,從而誘發產生更多的降雨。儘管科學家並不認為這是蘑菇為了繁殖而有意為之,但他們指出,潮溼環境可能確實有助於蘑菇茁壯成長。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這些小生物顆粒與雨水的形成有牽連了。此前,已經報導了細菌可以起到所謂的「氣溶膠」的作用,這是作為水凝結的核心物質,隨著水滴凝聚慢慢變大,最後從空中落下來。研究還發現,微生物也能誘導雨的產生,甚至還發現了在南極洲產生雪的證據。
對於那些研究真菌的真菌學家來說,雨水可以促進真菌形成的孢子傳播是早已知道的事情。孢子一般在菌褶上或者在蘑菇氣孔的上方。隨著孢子表層的糖分吸引水凝結到孢子上,然後水下的孢子以水液滴的形式迅速離開蘑菇,速度快得驚人,達到1.8米每秒。更令人驚奇的是,1個蘑菇每秒可以產生3萬個孢子。
隨著水分蒸發,孢子也被帶走了,把百萬噸計的孢子蒸發到了天上,通過上升氣流到達雲端。花粉和前面提到的細菌,都可以是誘導雨形成的重要關鍵,於是對孢子進行研究的科學家就想,是否真菌孢子具有相同的作用。為了測試此想法,他們收集各種不同的真菌孢子並將它們放置在一個房間裡,其中它們可以控制溼度,並用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孢子上面如何形成水滴。
他們發現,當相對溼度達到100%,這是超飽和雲層的典型狀態,孢子會將水凝結成大水滴,足可以造成下雨。然而一旦溼度在100%以下,他們發現水分就會從孢子上蒸發。這就是森林中的蘑菇產生的孢子會對該區域下雨造成影響的機理。
雖然如果雲層多的話,可能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但矛盾的是如果環境條件轉移,它也可能產生惡性循環。比如在熱帶生態系統中,雲層無法形成或者降雨減少,會造成潮溼環境下的真菌的生長減緩,隨後孢子被釋放到大氣中量的減少可能會造成乾旱頻率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