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訂閱『愛豆莢』
蘑菇的前生今世
秋天總是細雨綿綿,雨過天晴後樹下草坪上、樹下突然冒出來了很多可愛的小蘑菇,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傘型的。
媽媽們帶著寶寶觀察小蘑菇,回答關於蘑菇的十萬個為什麼時,可以看看下面六點,給寶寶講講蘑菇的前生今世!
【毒蠅蕈】
很多人認為蘑菇是植物,可是菇類雖然和植物一樣不會走動,卻由於沒有植物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的拿手技能,而被排除於植物王國大門之外。
事實上,它們的生長繁殖方式和製作啤酒所必須的酵母菌更相似,因此分類學家將其歸為「真菌」界,由於比起那些在顯微鏡下才能被看見的真菌親戚來,蘑菇明顯易見,所以又被稱為「大型真菌」。
【裂皮白環蘑】
蘑菇的種子叫孢子。通常我們所看到的菇體,只是野菇用來產生孢子以繁衍後代的部分,功能與開花植物的子房和人類子宮的功能類似。
大部分的野菇利用通常位於菌蓋下方的褶皺子實層產生孢子,比如下圖的小奧德蘑
【小奧德蘑】
一些野菇會在菇體內部產生孢子,成熟後頂端裂開,孢子從菇體中噴出,比如馬勃
【草地橫膜馬勃】
略薄多孔菌的子實層位於管孔內(孢子由管孔釋放)
【略薄多孔菌】
也有一些野菇也會利用整個表面來產生孢子,比如木耳
然而,只有一個孢子是不能長出蘑菇的,只能長出菌絲!
那麼蘑菇到底是怎麼長出來的呢?
和一顆種子就能長成一棵樹不同,長出蘑菇必須要兩顆同種菇類的不同孢子產生的菌絲相遇。
也就是說,假如某個地方很不幸地只有一個孢子的話,在遇上另一個孢子發展出的菌絲之前,它只能老老實實地自己長菌絲了。
我們經常會遇到小小的圓球形蘑菇,其實那只是蘑菇寶寶的蒂,等蘑菇寶寶長大長高了,就會長出來傘型蘑菇帽了,入上圖所示。
我們總覺得蘑菇長的很快,下一場雨就一下冒出來很多,一天不見也會有很大變化,似乎蘑菇的壽命很短。其實在蘑菇的一生中,露在土地外的菇體的生長和存在只佔很小的一段時期。
其實只要環境允許,埋藏在土地下的菌絲可以不斷生長與複製,即使條件不佳,菌絲也是進入休眠狀態,一旦有了新的養分或者環境發生改變,又會甦醒過來,生生不息。
【長裙竹蓀-可食】
即使遇到逆境也可以就地休眠,條件好了又繼續努力。所以蘑菇的生命可以說是長生不老的,一直在等待遇到另一個孢子發展出的菌絲。
【棲樹舌靈芝-可入藥】
蘑菇能冒出來其實是成長過程中的奇蹟,有點像兩顆孢子的愛情,兩顆孢子的菌絲在相遇的那一刻形成雙核菌絲,快速增值形成子實體,吸收水分膨脹後從地面冒出,就長出了蘑菇!
【白毒鵝膏菌(和可食用的白林蘑菇很像)】
關於毒蘑菇的迷思:
會裂開的蘑菇就是食用菇?
毒菇的顏色都很鮮豔,所以顏色不鮮豔,而味道不錯的蘑菇就可以吃?
不會讓銀器變色的蘑菇就可以吃?
被蟲子吃過的蘑菇就可以吃?
泡鹽水或加鹽煮過就可以去掉蘑菇毒素?
【半卵形斑褶菇-有毒】
上訴說法都沒有依據,也不是對所有的毒蘑菇都適用,所以不可以當作實際判斷的根據。
譬如毒性很高的紅褐杯傘菇就顏色不鮮豔,常裂開,但是有毒,要小心。
【紅褐杯傘菇】
毒蘑菇有多毒呢?
左圖中毒蠅蕈是大家熟悉的經典毒蘑菇,然而毒蠅蕈的毒性在蘑菇裡算是比較小的。6毫克蠅蕈醇就能使一個成人中毒,按照蘑菇的毒素含量來算,一個人吃下15朵毒蠅蕈就有生命危險。
【左圖:鮮豔的毒蠅蕈。右圖:顏色平淡無奇的毒鵝膏。】
而同屬鵝膏科的毒鵝膏就比毒蠅蕈毒得多,吃半朵蘑菇就有可能致死,顏色卻是平平無奇的暗綠。
毒蠅蕈之所以出名,不光因為貌美,主要是因為有作用於神經的毒素。
古時候毒蠅蕈就被西伯利亞的薩滿教用作宗教用途,毒蠅蕈也是路易斯·卡羅的著作《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愛麗絲吃下蘑菇變大的靈感來源,還有超級瑪麗吃了蘑菇變大變小也來自於毒蠅蕈。
甚至民族植物學家強納森·歐特提出,聖誕老人的馴鹿也是因為吃了毒蠅蕈所以才能騰躍飛翔的。
但是絕對不建議食用毒蠅蕈來體驗致幻的做法,因為吃進去後的影響不可預測。有人會有持續十小時的頭痛,有人會發生逆向失憶或嗜睡,嚴重的症狀會導致癲癇和昏迷。
其他致幻的蘑菇-著名的裸蓋菇
裸蓋菇中含有裸蓋菇素、脫磷裸蓋菇素等物質。這些物質能作用於自主神經,引起神經興奮,出現幻覺、幻聽。
【通神的裸蓋菇】
裸蓋菇在中南美洲土著的宗教儀式中使用了數千年,直到1939年,在哈佛大學民俗植物學教授被允許參觀墨西哥當地印第安人部落的神秘宗教儀式後,西方世界才知道裸蓋菇有致迷幻效果。
到二十世紀末期,很多西方國家年輕人開始食用此類蘑菇用於消遣。由於長期或過量服用該類物質會引起神經中毒,目前在多數國家裸蓋菇素都屬控制藥品。
【笑菌-桔黃裸傘菇,會讓人發笑不止】
其他毒蘑菇
從數量上看,具有值得一提毒性的毒菇,在自然界中大約有1000種以上,我國至少也有500種以上。
而除了神經型毒蘑菇外,根據目前國內的研究和對毒菌及其中毒症狀的分類,還有腸胃型、溶血型、肝臟損害型四種。而且很多毒蘑菇的樣子和可食用菇長的很像,很難分辨。
【左圖:黃裙竹蓀(毒)右圖:長裙竹蓀(食)】
由此看來,採蘑菇真的是項危險工作,沒有專業知識還是不要貿然進行。
圖片來源於中國科普博覽網
參考信息:wikipedia,Danis豆瓣日記
轉載請標明愛豆莢公眾號,並聯絡小愛,謝謝。
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