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中之皇,豈止於大
文/張濤拉罕
一直以來,皇蛾都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巨大的蛾。它們前翅最長端的長度可達25-30cm;要知道,身高2.29米的姚明,其手掌也僅有21cm,而正式比賽的7號籃球直徑也才24.6cm,都沒有皇蛾的翅膀長,由此足見皇蛾的翅膀非常巨碩。
皇蛾的英文名為「Atlas moth」,源自希臘神話泰坦神族中的擎天之神阿特拉斯。眾所皆知,泰坦神族向來身軀高大,神勇無雙,和後來的眾神之王宙斯等一眾兄弟姐妹們鏖戰了十年依然不分勝負。所以就「大」這一方面來說,皇蛾的英文名可謂名至實歸。
它們的身體以慄色為主色,因翅膀巨大,所以顯得身體細小,其實它們有個圓滾滾的胖肚子。恩,當張開翅膀時,它們倒三角形的背翅花紋邊緣像極了蛇的頭部,所以在香港等地,人們又將它稱為「蛇頭蛾」。這些類似蛇紋的圖案,可以迷惑並恐嚇獵食者,令它們知難而退。

天蠶蛾科的皇蛾,主要分布於臺灣、東南亞、馬來群島、泰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我國西南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森林。在印度和臺灣地區,人們會飼養皇蛾,抽取蠶絲,甚或用它們的繭來製作袋子。
皇蛾以其巨碩的翅膀及漂亮的外觀,被流行文化所關注,它們也常常活躍於流行文化中。在日本的怪獸電影《哥斯拉》中,人們就以它為原型,創造了著名怪獸魔斯拉。

魔斯拉體長72m,翼長216m,體重高達2.5萬噸,與哥斯拉、加美拉等大怪獸齊名。
在電影中,魔斯拉是一位性格溫順,勇於保護地球和平的好怪獸。它和其他怪獸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它會改變自己的模樣,經歷卵、幼蟲、結繭,到羽化成蟲等許多成長階段,這一點也和現實中的皇蛾相同。
皇蛾是完全變態的昆蟲,成卵後約兩周,渾身嫩綠的幼蟲出生;皇蛾幼蟲的最大特徵在其背部,長有數列肌質角刺,上面有一層白色的蠟狀物質;當幼蟲啃食葉子吸收營養,一直長到約12cm長時,它們便會尋找枯葉,在其間結繭成蛹。

四周過後,羽化成蟲的皇蛾便破繭而出,自由自在的展翅翱翔。由於成蟲後皇蛾的口部器官會脫落,因此無法進食,它們僅靠幼蟲時代吸取在體內的剩餘脂肪維持生命,一至兩周後便油盡燈枯,從而死去。

皇蛾的一生非常短暫,從成卵至死亡,大約僅歷時2-3個月左右。成蟲期的它們只能活一至兩周,再加上無法進食,所以它們一門心思只想著如何孕育下一代。
尋找伴侶是孕育下一代的第一步,成蟲後的雌性皇蛾就像一個Wi-Fi熱點,它們無時無刻都在釋放著強烈的性費洛蒙。

而雄性皇蛾,就像一臺臺開啟4G網絡數據的手機,它們頭頂生就一對呈羽毛狀的觸角,那裡有敏銳的化學物質接受系統,即便遠在數千米之外,只要風向順風,它們就能感應到性費洛蒙,從而找到雌性皇蛾的所在。
接下來雙方交配,受精後的雌性皇蛾每次會生產一定數量的卵,每枚卵的直徑僅有2.5mm,它們會將卵藏在樹葉的背面待其孕育。
悲傷的是,等到幼蟲出生時,它們的父母早已雙雙撒手人寰,一家子陰陽相隔,再也無法見上一面。
世世代代的皇蛾都為同一個目的誕生、成長、死亡。天性使然,它們的生命都有一個終極目標,即繁殖下一代。
時間是相對的,2、3個月的時間對我們來說可能眨眼即逝,但對皇蛾來說,卻是一生。
本文原創,寫作不易;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2018 張濤拉罕,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