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淋巴顯像,豈止檢查「下肢」

2021-02-07 核眾

1. G. Villa,et al.Procedural Recommendations for Lymphoscinti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ymphedema: the Genoa Protocol.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2019) 53:47–56

2. Moghimi SM, Bonnemain B. Subcutaneous and intravenous deliv- ery of diagnostic agents to the lymphatic system: applications in lymphoscintigraphy and indirect lymphography. Adv Drug Deliv Rev. 1999;37:295–312.

3. Francesco Giammarile,et al.The EANM clinical and technical guidelinesfor lymphoscintigraphy and sentinel node localization in gynaecological cancers.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14.

4. Christina Bluemel,et al.EANM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lymphoscintigraphy and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melanoma.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15) 42:1750–1766

5. Francesco Giammarile,et al.The EANM and SNMMI practice guideline for lymphoscintigraphy and sentinel node localization in breast cancer.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13.

相關焦點

  • 「大夫,淋巴顯像與淋巴造影有啥不一樣?」
    經常有患者會來到核醫學科問:「大夫,我是來打聽一下淋巴造影咱們這裡能不能做,檢查約到什麼時候了?」由於大家不了解淋巴顯像和淋巴造影的區別,以為聽起來好像差不多,其實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檢查,由不同的科室完成。核醫學科進行的檢查項目叫淋巴顯像。今天咱們以介紹淋巴顯像為主來普及一下兩種檢查項目操作方法、原理上的區別。
  • 下肢水腫的原因 下肢經常水腫快試試這些方法
    下肢水腫是很多朋友出現過的情況,水腫讓人覺的下肢很脹,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那麼下肢水腫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下肢水腫的原因,下肢水腫怎麼辦,下肢水腫怎麼預防,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下肢水腫的原因引起下肢水腫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久坐之外,下面這些疾病或者因素也會導致下肢水腫的情況出現。
  • 下肢4個異常,或是早期信號
    下肢出現4個異常,可能是早期癌症的信號,要引起重視下肢腫脹身體出現癌症,癌細胞會導致淋巴腫大,淋巴結腫大會對下肢神經組織造成壓迫,進而出現下肢腫脹疼痛。在臨床上有很多癌症患者會出現癌細胞轉移,而這些癌細胞經常會對準淋巴結,淋巴會出現異常腫大,淋巴血液回流受到影響,經常表現為肢體一側出現腫脹。這種異常情況經常發生在宮頸癌,腸癌,膀胱癌等患者身上,給患者身心帶來痛苦,往往使用利尿劑也沒有辦法徹底緩解。
  • 什麼是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深靜脈血栓怎麼做介入治療?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目前常見的一種周圍血管疾病,它常常會導致靜脈瓣膜的功能不全及並發肺栓塞,是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一個重大危險。那到底什麼是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深靜脈血栓應該怎麼做介入治療呢?什麼是下肢深靜脈血栓?
  • 出現下肢症狀不一定是腰椎的問題
    但廖博教授看了患者帶來的影像學資料,再結合患者所述症狀和詳細的查體,發現患者這種下肢肌張力高、走路踩棉花感、走路不穩,與腰椎沒有關係,反而是頸椎的問題。患者十分不理解,我明明是做了腰椎手術後出現的下肢問題,現在卻說我是頸椎問題。這位患者的疑問其實許多患者也有,他們真正不理解的是「下肢症狀為什麼會和頸椎有關係?」下面,讓廖博教授再為大家講一講。
  • 我院成功開展下肢靜脈曲張微創術
    我院成功開展下肢靜脈曲張微創術 2020-01-21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避免久站久坐 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是周圍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多見於中老年人。河北省中醫院周圍血管科主任馬雲龍提醒,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不能自愈的進行性發展性疾病,患有靜脈曲張,要及早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 漁民海上作業下肢被絞斷
    膠州的龐先生(化名)在船上作業時,右下肢不幸被漁具嚴重毀損,踝關節不完全離斷,情況十分危急。市立醫院迅速開啟綠色通道,多個學科團隊接力搶救,在確保患者生命安全前提下,爭分奪秒成功完成下肢重建,讓49歲的患者避免了截肢。海上作業突發意外龐先生以捕魚為生,10月30日下午,在船上作業時,他的右下肢被纜繩絞斷,同行者迅速撥打120。晚上9時,龐先生被送到市立醫院東院急診。
  • 軍醫科普:專家詳解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檢查    1.一般檢查    因患者多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種伴隨疾病及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需全面檢查,包括血壓、血糖、血脂測定,及心、腦血管評估等。    2.特殊檢查    (1)節段性動脈收縮壓測定測量下肢動脈不同平面的壓力水平並雙側對比,如動脈存在明顯狹窄,則其遠端壓力明顯降低,可初步確定動脈有無病變及其部位。    (2)踝肱指數(ABI)應用都卜勒血流儀與壓力計,測算下肢踝部動脈收縮壓與上肢肱動脈收縮壓之比。
  • 下肢機器人關節_外骨骼機器人系統中人體下肢關節力矩動態解算...
    為後續柔性下肢助力機器人的研究 ,總結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研究進展 , 對柔性下肢助力機器人所涉及的安全與可靠性、驅動方式及控制策略、步態檢測技術、助力效果評估等關鍵技術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 在總結研究成果及分析關鍵技術的基礎上 , 指出柔性下肢助力機器人今後的發展方向、研究思路和面臨的挑戰 。
  • 下肢水腫怎麼回事?這幾個疾病或是誘發因素,早發現早檢查!
    對於現代上班族們來說,每日的工作狀態就是久坐、久站,長時間對腿部進行壓迫,可影響到下肢的血液循環,從而引發小腿腫脹、麻木等症狀,只有在適當活動後才能緩解。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對腿「腫」都並不重視。甲亢引發的下肢水腫,主要是因為小腿蛋白沉積導致的,臨床也將其稱為黏液沉積,可引發脛前水腫。而當出現了甲減之後,由於機體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就可導致水排洩和代謝異常,小腿因此出現非凹陷性水腫。另外,這兩種疾病都可引發心力衰竭,當出現心衰之後,同樣也會出現水腫表現。
  • 下肢浮腫怎麼辦 造成的原因
    那麼你知道下肢浮腫的原因是什麼嗎?如果下肢浮腫應該怎樣去緩解呢?下面我們來看看腿腳浮腫的原因以及腿腳浮腫怎麼辦。下肢浮腫怎麼辦1.躺下,將腿抬高30度,以利於血液回流至心臟。2.按摩我們的足部還有我們的腿部肌肉,讓血液加快流動的速度,流至心臟。3.減少食鹽和水的攝入。4.避免夜間睡前大量喝水。
  • 70%血栓「藏」下肢,小心傷你沒商量
    據研究發現,有20%在腦血管裡,10%在內臟血管,70%全都集中在下肢。面對血栓的「重災區」,身體會面臨怎麼樣的威脅,又該如何破解呢?在11月27日至28日,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介入分論壇暨2020江蘇省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外周血管診療論壇上,專家指出,下肢血栓暗藏殺機,特別易被下肢動脈血栓的「假面具」蒙蔽,甚至引發截肢風險。
  • 人體信號:老人常腿痛要警惕下肢動脈硬化
    老人腿痛走走停停,要警惕下肢動脈硬化。一年多前,72歲的李大伯發現自己雙腿發涼,每次外出走50來米,腿就會疼痛,需要休息一會後才能緩解。一開始他認為自己有關節炎,就經常到衛生院去開一點膏藥回家貼,可是症狀並沒有緩解,反而慢慢加重了。以前能走50米左右,後來只能走20來米就需要休息,晚上躺在床上都感覺疼痛。
  • 在腿上量血壓,能告訴你下肢動脈堵沒堵
    其實大家在體檢中心接受的是一個在血管外科非常常規的檢查,叫做踝肱指數。踝肱指數(ankle brachial index, ABI)是血管外科最常用、最簡單的一種檢查方法,它是通過測量踝部脛後動脈或脛前動脈以及肱動脈的收縮壓,得到踝部動脈壓與肱動脈壓之間的比值。
  • 雙下肢癱瘓,竟有機會下地走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通訊員喬海洋    核心提示|先是突發腦梗留下後遺症,接著是胸椎、腰椎出現了問題,最終導致雙下肢癱瘓不能行走。這一連串打擊,對於年僅40多歲的李先生來說可謂非常沉重,讓他感覺生不如死。
  • 下肢也會發生動脈硬化!出現這些行走問題,一定要警惕!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種表現,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血管疾病。主要是腹主動脈、髂動脈、股動脈等大、中動脈內膜增厚變硬形成粥樣斑塊及鈣化,血管逐漸變得狹窄甚至繼發血栓形成,導致動脈血管閉塞。表現為下肢缺血症狀按照病情變化有下列臨床分期。
  • 置管溶栓術為下肢動脈栓塞男子解除「截肢」風險
    近日,一位右下肢動脈栓塞患者在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置管溶栓術。此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該院血管介入治療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53歲的魯先生是廣信區人。8月9日,身體健碩的魯先生突然出現右下肢疼痛、發涼,用他自己的話說,「一直疼,不敢下地走動,晚上也睡不好覺,特別難受!」。
  • 下肢靜脈曲張怎麼辦?做好3件事,幫你「擺平」它
    生活中有部分人發現自己有下肢靜脈曲張的表現,而下肢靜脈曲張明顯可以看到腿部有凸起的青筋,這種現象的產生就和靜脈曲張有關係。那麼,下肢靜脈曲張應該怎麼辦呢?1、適當鍛鍊改善如果出現了下肢靜脈曲張的現象,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來緩解。很多人下肢靜脈曲張主要和長時間久坐不動有關,經常翹著二郎腿或者缺乏鍛鍊,都容易導致下肢部位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局部的血液無法及時流動,可能就容易導致下肢靜脈曲張。
  • 走路雙腿像灌鉛 或是下肢缺血
    專家提醒,此時應該考慮下肢缺血的可能,下肢缺血的病人,往往會出現下肢畏寒、發涼、乏力,受寒後酸痛等症狀,可簡單概括為涼、麻、酸、痛。缺血的原因可能是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這種由於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造成下肢缺血所引起的走路時腿部酸痛的症狀,被稱為血管性間歇性跛行。  病人到醫院就診時,通常需要測量一下下肢的血壓。正常人下肢血壓略高,是上肢血壓的1.1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