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刊登「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引發解讀熱潮

2020-12-05 科學網
《自然》刊登「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引發解讀熱潮
給量子力學披上幽默外衣

 

 

更出人意料的是,這篇2000字不到的小說,在國內外網友中引起旋風般的「解讀熱潮」,解讀圍繞幾大疑問:《自然》雜誌每天收到那麼多牛人的新發現,為什麼這次會刊登一篇短篇科幻小說?「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偉大在何處?……終極疑問:「史上最偉大科幻小說」,你能讀懂到第幾層?

 

雜誌編輯「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10月28日,第467期《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短篇小說,標題叫「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文章一出,首先在《自然》雜誌的讀者群——理、化、生領域的研究生和學者中,引起不小的波瀾。

 

「全球範圍內頂尖的科學類期刊屈指可數,數以萬計的理化生領域的研究人員一輩子奮鬥不已,可能就為在《自然》、《科學》那幾本刊物上發表些東西。如今,一篇科幻小說在寸土寸金的版面上佔據一席之地,讓人相當好奇。」在英國攻讀生物能源的博士生汪磊第一時間向同學分享了這則科幻小說。

 

事實上,儘管《自然》雜誌刊登的文章大部分為科學事實,但是他們每期還是會刊登一頁篇幅的科幻小說。而「科學青年」圍觀的主要原因在於,《自然》素以尊重科學事實而著稱,給人以「嚴謹」、「冷靜」的感覺,此次刊登科幻小說,光標題就「相當不冷靜」:「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學術圈納悶:《自然》雜誌的編輯「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量子力學」暗藏笑點

 

文章登出兩周後,「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成為《自然》雜誌網絡下載量最高的文章。與此同時,人們的關注焦點從揣測雜誌編輯的意圖,發展為解讀這篇「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小說」。

 

有人屬於「氣不過」類型:「憑什麼一篇胡謅的小說能擠掉其它大牛嘔心瀝血論證的科學論文?」當然,更多人屬於「自測」類型:「看看自己能否讀懂『最偉大的科幻小說』!」

 

小說其實是一個投稿故事。主人公是科幻小說家,由於屢遭退稿,感嘆「如何才能寫出編輯喜歡的東西?」從事量子迴路研究的朋友聽後,用量子電腦程式幫他構建了一個量子概率波函數。這個「波函數」的厲害之處在於:「只要有人觀測書裡的內容,函數就會變成觀測人喜歡的內容。」不過,主人公依然收到拒信:「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可是你居然以為一字不動地把阿西莫夫的《日暮》照抄過來,還不被發現嗎?」

 

在「科學青年」看來,這個小說的笑點在於,讓枯燥的「量子力學」幽默了一把。量子力學是和經典力學相對的概念。經典力學認為東西是在空間中確定的,比如一把尺的長度,不管是否去測量它,它的長度是確定的。量子力學認為,一切東西在沒有測量前是不確定的,這不確定就是一種概率函數。形象地說,一旦有人去測量它,這個充滿無數可能的波函數就「塌陷」,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確定的測量值。

 

「問題就在於,雜誌編輯腦中對『最好的小說』並非不確定的函數,此人早就認定《日暮》是最好的小說。」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生小熊解讀小說的笑點。

 

《自然》也玩了一把幽默?

 

隨著小說在網上被網友不斷分享、傳播,網友間逐漸匯成一個疑問,說來有些拗口:「小說中波函數最後塌陷,變成了《日暮》,是因為《日暮》是真正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所以波函數塌陷變成了它?還是因為編輯認為《日暮》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所以波函數根據編輯的喜好,變成了《日暮》?」

 

順著這個思路,國內外網友「集體重讀」小說,又形成了「新發現」:「編輯最後的話,洩露了他們的心聲——對於最偉大的小說,他們內心早有主觀設定。所以,小說評選本身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評選到底有何意義?」沒想到,一則科學笑話,把矛頭引向了文學界。一位國內網友直言「這諷刺了所謂的文學評選」。

 

此時,有人為文學評選打抱不平。「何嘗是文學評選?其實,我們的思維習慣早已決定了,對我們來說,什麼是最好的風景、最偉大的小說、最愛的人,這就是被思維定勢綁架的頭腦。」也有人開始從其他角度做「解讀」。有人稱此為一則關於誠信的寓言。以為藉助「量子波函數」,可以創作「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結果不幸成為量子力學版「弄巧成拙」。有人從文學角度讚嘆此文,「絕好的歐亨利式結尾」……

 

小說沒有最終版的解讀,網友說,這可能就是小說的「偉大」之處、也是《自然》的初衷。「短文引發了一場頭腦風暴,這不亞於任何一篇關於科學領域重大發現的論文。」

 

當然,更多人佩服《自然》雜誌的幽默感。

相關焦點

  • 故事:50年前預言了月球登陸,太空旅行,史上最偉大的科幻作品!
    而當登月的照片發表出來後,這件航空史上的輝煌一刻,卻並沒有像預料的那樣,獲得一邊倒的掌聲。因為美國人民發現,這照片和《2001:太空漫遊》裡的場景實在是太像了!他們懷疑說「這是你們找庫布裡克拍的吧?!」這個陰謀論有多麼的火呢?
  • 《三體》《流浪地球》帶火科幻文學 創作熱潮來了嗎?
    不少人關注科幻文學是從劉慈欣開始的,《三體》在國內外的成功被視為中國科幻崛起的標誌之一,劉慈欣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鮮為人知的是,科幻文學在中國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歷史。1902年,梁啓超在自己主辦的《新小說》雜誌上開設「哲理科學小說」專欄,科幻小說是晚清小說重要門類之一。百餘年文學史上,科幻作品代不乏人。
  • 《流浪地球》帶起科幻風潮,本土科幻小說的春天來了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科幻成為出版界C位出道的典範——電影《流浪地球》口碑爆棚、票房大賣,也因此帶動了一股科幻小說熱潮。一批新近亮相的國內中青年作家科幻小說紛紛登上熱銷榜,原本小眾的本土原創科幻文學迎來新春氣象。
  • 歐巴馬、雷軍紛紛推薦的《三體》憑什麼被譽為最偉大科幻小說?
    這是小說《三體》中,我認為最經典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提到《三體》或者是他的作者劉慈欣,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或許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小說或是這個作者。但是,如果說起上半年上映的中國少數科幻電影之一的《流浪地球》,大家應該都會拍手讚嘆,大喊一聲:好看!那其實也是劉慈欣的作品。
  • 中國科幻小說極簡史
    中國古代的敘事想像力科幻小說是人類通過自身能力跟自然之間建立獨特關係的文學,這一類型在中國有著深居的文化土壤。《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美】詹姆斯·岡恩 著。1978 年,童恩正的小說《珊瑚島上的死光》在《人民文學》發表。這是多年來該雜誌首次刊登以非少年讀者為目標群體的科幻小說。《珊瑚島上的死光》圍繞海外華人科學家極力躲避資本對科學的控制,並期待科學造福人類的情節展開。該作品還贏得了讀者投票選出的第一屆全國短篇小說獎。1978 年,中國的軟科幻獲得了長足發展。
  • 電影史上有關人工智慧最偉大的十部電影
    如果你對科技、對機器人、對科幻電影感興趣,那麼這些名詞你一定不會陌生: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大定律」、控制論和反控制論、意識移植、人工智慧……而你一定也知道「擁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到底會不會反叛人類」是有關機器人的科幻電影和小說中歷來討論不休的話題。
  • 熒惑火星,傳奇無限——《中國火星紀事:中國火星題材科幻小說佳作選》隆重上市!
    話說十八年前,當「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賣掉「貝寶」之後(今年貝寶市值已經超過2300億美元,不知道馬斯克後悔了沒有),手握兩億美元現金的他,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最愛讀的科幻小說中的星際旅行,於是希望訂一張去火星的船票。
  • 科幻小說《高鐵》:韓松科幻小說中的速度悖論
    2010年,韓松再度用小說《地鐵》震撼讀者。在作品中,中國地鐵發展過快,速度過快,發生了嚴重事故。這一次,僅僅過了幾個月,高鐵事故就驗證了他的想法。  從2年到幾個月,韓松作品跟現實的距離再度接近。這再一次印證了他所宣稱的,中國的現實比科幻更科幻。而他本人恰恰要成為這種科幻現實的描述者。剛剛讀完的小說《高鐵》,可能是作者相關理論的又一次實踐。
  • 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這篇名為《星球大戰》的小說在1938年被改編為本土故事在美國的電臺播出,由於小說的描寫太逼真,很多聽眾信以為真,紛紛逃離家園。此事成為美國廣播劇史上的一段傳奇。2005年,《星球大戰》小說被改編為電影《世界大戰》,這一次觀眾們不跑了,輕鬆地坐在電影院裡觀看火星人。在2005年全球票房最好的電影中,排名前兩位的都是科幻電影,都和外星人、太空有關。
  • 《自然》雜誌登影評引爭議 稱《地心引力》偉大
    最近《自然》(Nature)雜誌可謂備受關注。  先是因為它2013年11月20日在顯著位置發表了科幻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的影評,稱它「確實是一部偉大的影片」。這篇影評讓許多對《自然》雜誌頂禮膜拜的人士感到「震撼」,他們驚呼:《自然》上竟會刊登影評?還有人在微博上表示:以後我也要寫影評,去發Nature!
  • 盤點《流浪地球》大火前後的那些科幻奇幻電影小說
    吳京主演的《流浪地球》票房大火,也創造了國產科幻的高峰。在《流浪地球》前後,還有哪些具有科幻奇幻色彩的電影小說呢?一起來看看。最可貴的是這部電影也開啟了愛情類電影輕科幻風格熱潮。「童年噩夢」,其中展現的社會萬象是珍貴的時代解讀,也有人說這是中國拿出去不丟人的科幻電影。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這並不是因為人們對託夫勒所謂的由「未來提前到來」所引發的「疾病」產生了免疫,而是因為變化早已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不值一提。然而,在1970年代早期,託夫勒就指出科幻小說能夠讓人們對未來衝擊產生免疫力。託夫勒接著指出:我們並沒有「未來文學」可供在這些課程當中使用,但我們卻有關於未來的文學,其中不僅包括那些偉大的烏託邦小說,也包括當代科幻小說……科幻小說是一種拓展思維的力量,可以用來培養人們預測未來的習慣。我們的兒童應當學習阿瑟· C.
  • HBO將改編著名超元域科幻小說《雪崩》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吳羽樺據報導,華納媒體旗下的視訊平臺HBO Max將改編製作美國作家尼爾·史蒂芬森於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而他們將與編劇麥可·巴卡爾(《21跳街》)和導演喬·考尼什(《王者少年》)和派拉蒙電視網合作。
  • 北大教授解讀《三體》,一部科幻小說藏著怎樣的哲學思考?
    對科幻小說,我本來沒有特別的興趣。劉慈欣和《三體》的名字在我耳邊響過很多年,我既提不起興趣,更找不到時間來讀。直到2017年秋季,我寫完了與丁耘兄討論「生生」的文章,稍微輕鬆一點,才第一次翻開了《三體》的電子版,出乎意料地被它徵服了。
  • 世界著名科幻小說家
    H.G.韋爾斯代表作:《時間機器》《時間機器》被許多人認為是迄今最好的科幻小說。韋爾斯為其他每一個人樹立了標杆。儒勒·凡爾納代表作:《環遊地球80天》凡爾納的作品使他成為科幻小說先鋒,以及最好的科幻作家之一。
  • 劉慈欣為孩子寫科幻科學小說:有專業科學知識解讀
    2015-12-21 11:04來源:信息時報  原標題:劉慈欣為孩子寫科幻科學小說  null  「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和理論物理學家李淼首次聯手為廣大少年兒童創作
  • 影史50部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如果你想要一份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幻電影名單,那你來對了——Empire團隊在雲計算中發布了一份最具標誌性的科幻電影名單,從現代傑作到改變遊戲規則的偉大作品。從史匹柏到斯科特,從庫布裡克到卡彭特,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電影。
  • 這事兒你信嗎: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這篇名為《星球大戰》的小說在1938年被改編為本土故事在美國的電臺播出,由於小說的描寫太逼真,很多聽眾信以為真,紛紛逃離家園。此事成為美國廣播劇史上的一段傳奇。2005年,《星球大戰》小說被改編為電影《世界大戰》,這一次觀眾們不跑了,輕鬆地坐在電影院裡觀看火星人。在2005年全球票房最好的電影中,排名前兩位的都是科幻電影,都和外星人、太空有關。
  •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時間:2017-03-02 0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來啦,2017年都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呢?
  • 一篇文章,5分鐘帶你看完,中國最牛的第一科幻小說《三體》
    為了看《三體》,歐巴馬以國家政府名義向劉慈欣催稿,這也確實很任性了,但歐巴馬說,《三體》不止是部科幻小說,它帶來了思考,讓他深受感觸。奧馬巴與劉慈欣那是怎麼樣的思考與感觸呢?可見《三體》不止是部科幻小說,裡面的價值觀與格局,更讓人受教。所以《三體》不只是一本偉大的、好看的科幻小說,同時也十分具有現實意義。劉慈欣就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