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到了一定年齡後,身體內的血管會逐漸失去彈性,很多人血液會變得黏稠。當人體內的血液變黏稠了,血液循環速度就會受到影響,心臟對於各個器官的血液輸送能力會下降,若是不注意稀釋血液,人體的血管裡就可能發生堵塞,出現血栓。那麼當人體血液變得黏稠時,身體會出現哪些變化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血液粘稠時,身體可能會出現哪些變化?
清晨醒來頭暈,經常耳鳴: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清晨是人體大腦最清醒的時候,很多朋友在上學的時候,都會抓緊在清晨的時間段進行學習,清晨也是人體記憶力比較強的時刻。但是當人體內的血液變得黏稠了,身體內的甘油三酯含量上升,影響了腦部的血液循環,人體在清晨醒來的時候,就會感覺到頭暈、腦袋脹痛,在生活中還經常會有耳鳴的情況,這些都是血液黏稠的信號。
半邊身體經常麻木,手指不靈活:人體的大腦就像司令部一樣,會對身體的各個神經發出指令,來控制人體日常的活動。但若是人體血液粘稠了,腦部的供血系統就會受到影響,很多人在生活中,會出現半邊身體麻木的情況,手指也變得不靈活,在拎東西的時候,總感覺使不上力氣,這個時候就要提高重視了,建議儘早檢查,防止血管裡出現血栓,影響人體的健康。
視力模糊,眼前會出現短暫性黑暗:有的人在平時久坐的時間長了,突然站起身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視力變得模糊了,眼前出現了短暫的黑暗,需要緩一段時間,視力才能夠恢復正常。其實這是因為人體血液粘稠了,突然起身的時候,腦部的供血不足,視網膜神經受到了壓迫,就會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有的朋友還可能,會有胸悶氣短的情況出現。
生活中該如何改善血液粘稠,預防身體出現血栓呢?
少吃糖果、餅乾等甜食:很多人在平時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吃一些甜食,比如糖果、餅乾、冰淇淋等等,人體在吃了這些甜食以後,身體內的容易出現熱量過剩的情況,多餘的能量就會堆積在體內轉化成脂肪,導致人體的血液變得粘稠。
大家在平時想要稀釋血液,預防身體出現血栓,日常要注意保持飲食清淡,少吃一些甜膩高糖的食物,多吃一些五穀粗糧,比如燕麥、黑豆、糙米、黑米等食物,這樣能夠有效幫助人體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對於改善血液粘稠是有幫助的。
保證體內水分充足:想要稀釋血液,多喝水是很好的選擇,人體若是長期缺水,血液就可能會變得粘稠。建議大家每天的飲水量在1500毫升左右,這樣還能夠減輕腎臟的負擔,保持人體的血脂、血壓穩定,對於血管健康是有益的,還能夠有效預防血栓。
適當進行一些運動:想要幫助身體改善血液粘稠,每天堅持運動是不錯的選擇,人體在運動的時候,能夠有效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建議大家可以適當進行一些慢跑、快走、瑜伽等運動,對於稀釋血液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