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豬與小型豬疾病模型」

2020-11-30 中國科學院

8月16日,由科技部基礎司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承辦的973計劃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豬與小型豬疾病模型」項目進展工作匯報會在廣州生物院舉行。發育與生殖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專家組組長裴鋼院士,副組長李寧院士、陳香美院士、段恩奎研究員及其他成員,973計劃在研項目首席科學家及項目組成員,以及廣州生物院院長裴端卿等共40餘人參加會議。

會議圍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豬與小型豬疾病模型」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下一階段的工作安排進行了研討。該項目近期已取得重要的階段性進展,在國際相關領域奠定了領先的優勢。

裴鋼院士指出科學研究應以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各部門之間要圍繞重大項目進行合作,重點突破。他說,大動物和轉化醫學是中國部署生命科學戰略的重點,此次會議是一次重要的戰略性會議,意義重大。

李寧院士對項目進行了精闢的總結。他表示該項目是科學、工程和藝術結合的項目,其意義不言而喻。

科技部基礎司重大項目處處長傅小鋒表示該項目從啟動到現在,短短8個月時間,便取得了裡程碑式的進展,這與李寧院士為首席聯合全國10多家單位的大科學協作的團隊分不開,相信這個項目會為本領域的研究走向世界的最前沿起模範帶頭作用。

廣東省科技廳副巡視員姚化榮和廣州市科信局副局長馬曙均表示,生物醫藥產業是廣東省和廣州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973項目「誘導多功能幹細胞豬與小型豬疾病模型」的研究及其成果,將對廣東省生物醫藥和生物技術等方面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間,廣東省和廣州市將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進一步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豬與小型豬疾病模型」項目是在科技部的精心部署下,集合了全國10多個研究單位共同承擔的。該項目旨在集中全國的技術優勢力量,共同攻克難題,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研究平臺,將對多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發病機制和防治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避免倫理爭議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
    幹細胞是人體內可以轉化為各種器官和組織的細胞,具有極高的生物醫學價值。以往的幹細胞研究主要使用從胚胎中提取的胚胎幹細胞,經常引起倫理爭議。     2007年,日本和美國科學家分別宣布發現將普通皮膚細胞轉化為幹細胞的方法,這樣得到的幹細胞和胚胎幹細胞的功能相差無幾,被稱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又名iPS細胞。
  • 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分化發育能力低於胚胎幹細胞
    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東京農業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利用老鼠進行的實驗中發現,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與胚胎幹細胞相比,分化發育成全身各類細胞的能力較低
  • 我科學家發現阻礙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形成的"路障"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 李斌)由於能使成體細胞「返老還童」為幹細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是近年來幹細胞領域的研究熱點。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員、陳捷凱副研究員等人經過多年努力,近日破解了iPS細胞誘導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障礙,論文2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 DISEASE In A DISH | 基於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來源的藥物研發
    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因在「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
  • 安徽省首批高品質「科研級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發布
    原標題:科研級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發布6月28日,我省首批高品質「科研級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在合肥發布,中科大生命科學學院、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安徽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省立醫院相關負責人等參加發布會,這是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產業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 Biotech:供者細胞類型影響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的表觀基因組...
    已有研究表明小鼠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保留著它們起源的細胞類型的表觀遺傳「記憶」。Kitai Kim等研究人員近日在人類細胞中研究了這個問題,並且把重編程過程中DNA甲基化的不完全擦除和異常的重新甲基化(de novo methylation)記錄下來。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Stem Cells:豬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不產生腫瘤
    豬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圖片來自J Mol Cell Biol (2009) 1 (1): 46-54, doi2010年,美國喬治亞大學研究人員Steve Stice和Franklin West引入13隻豬,它們在打開通向新療法的道路上已顯示出希望。最近,這些豬又產生另一個好的發現:這些豬成體細胞來源的幹細胞在豬身上不形成腫瘤。West是喬治亞大學農業和環境科學學院動物科學研究員和副教授,他說,「多功能幹細胞對於幹細胞治療是非常有潛力的。
  • JMCB:培育出首株豬源iPS細胞系
    科學家已經把來自豬的細胞誘導轉變成了多能幹細胞——這種細胞就像胚胎幹細胞一樣,有能力發育成身體中的任何類型的細胞。這是全世界首次使用任何有蹄腳的動物(被稱為有蹄類動物)的體細胞(不是精細胞或卵細胞的細胞)實現了這一成果。這項成就的意義深遠。該研究可能為建立人類遺傳病模型、培育供人類器官移植的轉基因動物以及開發耐受豬流感等疾病的豬開創一條道路。
  • 日教授證實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是否癌變與培養方法有關
    新華網東京12月16日電(記者錢錚)有「日本誘導多功能幹細胞之父」之稱的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證實,這種新型萬能細胞是否癌變與培養這種細胞時向體細胞導入基因的方法密切相關。  以前培育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時,需要依靠逆轉錄酶病毒或慢病毒作為載體,將Oct3/4、Sox2、Klf4和c-Myc這4個基因導入體細胞的染色體。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首先,請大家了解下ips細胞的基本概念iPS 細胞的標準名稱,叫「人工多功能性幹細胞」,這種多能幹細胞,是指體細胞在導入多能遺傳基因,以及其他誘導因子的作用下進行基因的重新編排,從而得到擁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的幹細胞。這些醫學概念聽起來有點玄乎,不好理解。
  • 日本批准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人體臨床計劃
    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日本政府醫療技術主管部門)的專門會議批准了慶應大學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計劃。這將成為全球首例向患者移植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製成的神經幹細胞,改善運動機能的臨床研究。預計最早將於2019年夏季啟動。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據報導,使用經典的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誘導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4F-iPS細胞)與ES細胞存在表觀修飾差異的現象。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最早採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獲得多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方法,開啟了全新的iPS細胞獲取的方法。
  • 如何利用CRISPR技術編輯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
    2016年9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過去10年裡誕生了兩種非常有用的生物學工具,第一個就是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這是一項榮獲諾貝爾獎的先進科技產物,2006年時研究者開始對小鼠進行實驗,隨後在人類機體中進行實驗,研究者表示他們有可能將成體的皮膚細胞轉化成為多能幹細胞,隨後這些多能幹細胞就能夠被誘導轉化成為任何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是個體基因組在細胞尺度的化身,而且其可以幫助科學家開發出那些不能取自活體的細胞類型,ipsCs通常能夠提供方法來模仿單成因及複雜的人類疾病,同時還可以指導進行基於細胞的療法。
  • 首次從尿中提取誘導多能幹細胞 可延長壽命
    (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韓青海、李潔蔚、朱丹萍)一滴尿液,本來是何其微不足道,可是,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科研專家近日從中成功提取了誘導多能幹細胞,在世界上尚屬首次。該院科研專家正利用該技術,製作腎病患者的體外試藥模型。
  • Cell Stem Cell:大鼠誘導iPS細胞的最新研究結果
    而且在生理上具有許多獨特的特點,使得大鼠成為非常好的生物、醫學、藥物、營養、行為等方面研究的良好的模型,廣泛應用於生物醫藥研究中。但是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大鼠多能的胚胎幹細胞系成功建立的報導,而多能的胚胎幹細胞是反向遺傳學研究和製作疾病模型的重要工具。因此大鼠的遺傳學研究以及用大鼠製作人類疾病模型的研究都遠遠落後於小鼠。
  • Cellectis推出源於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肝細胞產品
    5月21日,法國生物公司Cellectis集團下的Cellectis幹細胞部宣布推出來源於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肝細胞產品,即hiPS-HEP。hiPS-HEP具同質性、再生性及生命周期長且CYP活性穩定的特點,能夠為藥物發現、毒性試驗與疫苗研發等一系列體外研究提供理想的平臺。
  • iPS細胞研究中心公布誘導多能幹細胞照片
    iPS細胞研究中心公布誘導多能幹細胞照片/3)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當地時間10月9日,日本東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和應用中心公布了來源於成年人類皮膚成纖維細胞的誘導多能幹細胞
  • 科研級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發布
    6月28日,我省首批高品質「科研級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在合肥發布,中科大生命科學學院、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安徽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省立醫院相關負責人等參加發布會,這是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產業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