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國壯族的藍色夢:萬人迷的天然植物靛藍染布

2021-01-08 丹寧說

「秋至藍靛熟,清香傳百裡;壯人忙染布,勒俏(壯話:姑娘 )愛藍裝。」這是以前流傳的一首壯族山歌。意思是:秋天到來,藍靛這種可作染料用的植物熟了時,壯家人都忙著染新布,姑娘們又可以穿上喜愛的藍色新衣服了。

據《武鳴文史資料》記載,壯鄉的婦女因極喜愛這種用藍靛染的布,故壯鄉到處是一片「藍色的海洋」。藍色的民族服裝,曾是壯族人區分本民族與外族的明顯標誌。不管走到哪裡,壯族人只要見到這種藍色的服飾,就倍感親切,不用高呼吶喊,「貝儂」們(壯話,親戚之意 )都會團結在一起。

很久以前,壯族人就會用藍靛這種植物來染布了,這在周去非的《嶺外代答》和《壯族通史》等史書中都可查到。至上個世紀70年代,在南寧近郊村和周邊的武鳴、隆安、馬山等縣,還可隨處見到藍靛染成的民族服裝。

武鳴東北部的人有個傳統,在栽種藍靛的田頭就地挖一個直徑1.5米、深1.3米用三合土抹好的小圓井。晾乾洗淨的藍靛草就放入小井中浸泡。中南部的人則家家都置有染布專用的大缸,把藍 靛拿回家中浸泡。

藍靛染布,全是採用本地資源,土法上馬的手工勞動。人們把藍靛用水浸泡後,還要加入適量的石灰(新出窯未經風化的 )調和。在投料時還要加上從山上採回來的少量生佛瑤(植物名 )。

約十天後,待其腐爛,把剩下的杆渣隔除,再用長杆木錘將其搗爛,直到出現青藍色的泡沫為止。

沉澱後,即成靛藍,然後用木桶蓄存下來擱在陰涼處,待後備用了。

入冬,婦女們專門上山把厥節葉(植物名 )割下來,堆燒成灰,然後用溫水濾下來的灰水倒進染缸中,放進靛藍,加上適量的燒酒調和就成染料水了。有了染料水,婦女們就可大顯身手了。

染布時,婦女們會將布放進缸中,然後加上燒酒調和,浸泡後將布撈起用清水洗淨晾乾後再染,這樣反覆多次,一直染到自己滿意的顏色為止。

已染成黑、黃、青等色的布並不是成品,婦女們還要再將黃豆磨成漿與從山上採下來的江棚(植物名 )煎沸加上適量的豬、牛血與布混合漚制,然後用清水洗淨晾乾後,還要把布摺疊起來,放在舂布石上輕輕地舂平直至布面平滑出現光亮後再用石滾碾實,這匹光滑美觀的布才算大功告成。

漂亮的壯族服飾

隨著社會生產工業化的進步,紡織產品種類繁多,曾是「萬人迷」的民間工藝「藍靛染布」雖然極具特色,但也漸漸成為了歷史。但作為壯族的瑰寶,它還是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相關焦點

  • 跨越千年的古老染料「靛藍」!
    也是目前人類使用的最古老的植物染料之一,全球各地都曾用木藍、馬藍等植物提取靛藍,並作為紡織品染料、建築塗料、繪畫顏料、化妝品等。今天花姐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靛藍」的故事。古老染料「靛藍」歷史貴族身份的象徵「靛藍」這個詞的英文"indigo" 來自於希臘語,意思是「來自印度」。
  • 五彩的世界--話說植物與染色--中國數字科技館
    早期人類偶然發現身上或衣服沾到某種植物會染上顏色,形成好看的色彩花紋,便留意自然界有顏色植物,擠出有色汁液,或將有色礦石磨粉後調水用來畫畫、化妝或染布。「草木染」就是將具有豔麗色彩的植物根、莖、葉、皮、果實、種子用溫水浸漬提取植物色素做成染液,將布染成我們需要的圖紋和顏色,也稱植物染。清代《物理小識》記載「荷葉染布為褐色,布作荷香」,即是利用荷蓮來染布。
  •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一部靛藍發展史,半部民族盛衰史
    在染藍作坊裡,原來用鮮葉浸漬染色的方法已不適應新的要求,常常由於浸染不及時,使得一池池的染液,自行發酵和氧化,變成泥狀的藍色沉澱而報廢。「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解決這一重大的技術難關,還得靠廣大勞動群眾。三、兩染匠的發現有姓葛和姓梅的兩位染匠,日夜忙著用藍草染布,最後還有幾池子沒染過布的藍草漿水,眼看就會要變成泥狀藍色沉澱而再也不能用來染布了。
  • 解密:使用天然靛藍手工染色的牛仔褲是否值得高價購入?
    在古代,靛藍都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所以又稱為天然靛藍或植物靛藍。通過浸潤、發酵提取染料,沉澱出靛泥,再被乾燥成塊,然後研磨成粉末。這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時間和精力。到了1914年,95%的天然靛藍產品都消失了;而如今,幾乎所有的藍色牛仔布都是合成靛藍染色的。靛藍染色不管靛藍染料是從靛藍植物中提取,還是從石油中提煉,最終都會沉澱成靛泥再磨成粉末。染色時,要把靛藍粉末放到水中溶解,再將紗線或織物放入染缸裡。但靛藍是一種甕染料,是不溶於水的,所以需要使用還原劑(通常會用連二亞硫酸納,俗稱保險粉)進行還原處理。
  • 靛藍的歷史,很悠久
    「藍色,代表的是百萬美元的價值,代表的是難以計數的工作機會……你以為藍色只是你一個人的選擇,你以為你置身於時尚界之外。事實上,你穿的這件毛衣,是在這個房間裡的我們幫你從一大堆衣服中選出來的。」這段話,是電影《穿普拉達的女魔頭》中的「女魔頭」所說。
  • 6000年前,靛藍已經走進人類的染坊 科學人
    這一次進行分析的紡織品來自於普雷塔遺址(Huaca Prieta),在此之前,人們已經注意到這些棉織物在歷經數千年之後依然殘留著淡淡的藍色印跡,但還不清楚它們到底使用了什麼樣的染料進行染色。這一次,通過對樣品的色譜分析,研究者們在若干件樣品中都找到了靛藍(indigotin)與靛玉紅(indirubin)分子的特徵信號,而這兩種物質都是天然靛藍染料中的特徵成分。
  • 靛藍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種你不知道的瑰寶
    這些沉澱物就是靛藍,這個過程就叫造靛。▼靛藍的藍其實是要靠養的。靛藍是活菌群,簡而言之,它們是有脾氣的。每一天,如果我掀開缸上保暖的被子,要是盛開著滿滿的靛藍花,還散發著甜香,就說明染料們很開心。▼春水沒過溪石的藍雨後新山的藍深夜裡月光的藍千百年裡,人們想盡了一切技法,去重現那些讓語言的描述顯得蒼白的藍色。不同面料成分,著色是不同的。將靛藍與正確比例的媒染液融合,攪拌均勻。
  • 什麼是靛藍染色 靛藍染色方法
    什麼是靛藍染色 靛藍染色方法 2018-04-13 11:22:04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什麼是靛藍染色?
  • 趣話化學史——五彩斑斕的顏料世界(三)——藍色
    藍色的青金石青金石是一種混合晶體,它主要由天然的天青石、藍方石、方解石及黃鐵礦等組成。這種藍色顏料礦石在中國,尤其是中原地區並沒有發現相應的礦脈,因此這種藍色礦石主要是從外國進口。代表中國文化的青花瓷應該說,正是這種天然的藍色顏料成就了中國人古代的文化藝術,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中「天人合一」的傳統思維。然而,除了這種來自於天然礦石的藍色,極為重視自然的中國人也沒有停止在植物中找尋藍色的步伐。
  • 美媒探秘中國傳統紡織古村:靛藍扎染技術世代相傳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美媒稱,在環繞著青山的貴州古村大理村,製造靛藍布料一直是生活的一部分,對侗族人來說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種植稻米或燻制魚類。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12日報導,即使在這個快時尚的年代,許多侗族女性仍然花上無數時間去製作這種暗色、光滑的布料。
  • 說說靛藍indigo
    靛藍(indigo)科學名為 Indigofera tinctoria Linn,又名為 木藍、小青,也是一種灌木。靛藍和海娜粉的生長環境不一樣,印度靛藍主要生長在印度南方地區,而不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區域。因為巴基斯坦不種植靛藍,所以市場上銷售的幾乎全是印度產靛藍。
  • 你知道有哪些植物可以做成染料嗎?祖先知道的一清二楚
    植物染料是什麼?植物染料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指從自然界的植物中提取的色素來作為染料。植物染料種類眾多,據《染料植物譜》 記載有300餘種,其可用於染色的部分有樹皮、葉、根、果實、花、莖、及全草等。我先列舉幾種常用的染料是從什麼植物中提取出來的:藍色染料——靛藍;紅色染料——茜草、紅花、蘇枋(陽媒染);黃色染料——槐花、薑黃、梔子、黃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蘇;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蘇木同時,植物染料可以分為幾大類:直接型:紅花、槐花、苺草、桅子、薑黃、鼠李、石播、阜鬥等還原型:蓼藍、馬藍、蔣藍等媒染類大多數
  • 你知道有哪些植物可以做成染料嗎?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植物染料是什麼?植物染料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指從自然界的植物中提取的色素來作為染料。植物染料種類眾多,據《染料植物譜》 記載有300餘種,其可用於染色的部分有樹皮、葉、根、果實、花、莖、及全草等。我先列舉幾種常用的染料是從什麼植物中提取出來的:藍色染料——靛藍;紅色染料——茜草、紅花、蘇枋(陽媒染);黃色染料——槐花、薑黃、梔子、黃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蘇;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蘇木同時,植物染料可以分為幾大類:直接型:紅花、槐花、苺草、桅子、薑黃、鼠李、石播、阜鬥等還原型
  • 用一抹靜謐祥和的靛藍敬夏天的故事
    ,藍中帶紫, 是一種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還原染料, 也是最早發現的天然燃料之一, 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藍色顏料 靛藍——飾品>> 用靛藍妝點服裝,讓人看起來典雅,而飾品在靛藍色的氛圍中也被凸顯,不信你看,靛藍色花瓣狀的耳飾、靛藍寶石般的項鍊、靛藍色的圍巾…都成為了醒目的焦點。
  • 天然植物染料——薯莨
    薯莨(拉丁學名:Dioscorea cirrhosa Lour.)別名赭魁、薯良、雞血蓮、血母、硃砂七、紅藥子、金花果、紅孩兒、孩兒血、牛血蓮、染布薯。多年生宿根性纏繞藤本植物,全株光滑無毛,莖杆圓柱形,其質甚堅韌,基部長有堅硬的棘刺,常攀附在喬木或灌木叢中。葉互生或對生,革質,長橢圓形至長披針形,基部新形或鈍形,全綠,正面綠色,背麵粉綠,皆光滑,花單性,數多形小,雄花序圓錐狀,雌花序穗狀,腋生,蒴果三翅狀,種子扁平而藏在翅內。春夏開花,夏秋結果。多年生塊莖基部長裸出地面,量多者可挖出二、三十斤以上,為優良的紅褐色染料。
  •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中國之最
    中國瑤藥規模最大的製藥企業    廣西金秀聖堂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廣西金秀聖堂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坐落於具有「世界瑤族之鄉」和中國「瑤藥之鄉」之稱的金秀瑤族自治縣。這裡山高谷深,160萬畝的水源林中蘊藏著1300多種草藥,如三葉香茶菜、靈香草、絞股藍等,是廣西最大的天然藥物基因庫。
  • 《衣尚中國》第八期 探秘中華服飾的「自然之美」
    夏布,是中國最古老的布,由薴麻草做成,它看似波瀾不驚,但卻輕如蟬翼、薄如宣紙、軟如羅絹,它的觸感和絲綢一樣柔滑,用它做成的衣服也像絲綢一樣飄逸。  古典詩文中,關於「紅裙」「茜裙」「石榴裙」的記錄不勝枚舉,而舞臺劇《石榴裙的夢》則講述了與「色彩」有關的愛情故事。
  • 植物染料之化學結構篇
    今天的植物染料小課堂是從另一面的角度來介紹植物染料——化學結構。常見植物染料主要有茜草、紫草、蘇木、靛藍、石榴皮和薑黃等。而在這些植物中,所含的染料成分通常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主要分為以下七類:1.靛藍類色素,含靛類結構的主要植物染料是靛藍,靛藍可以稱之為最古老的植物染料,也是運用最廣泛,最為普及的的一種植物染料,便不再過多贅述。2. 類胡蘿蔔素,熱帶地區最有名的植物染料——胭脂樹(學名:Bixa orellana)就是典型的類胡蘿蔔素化合物。其普遍存在於動物、高等植物、真菌、藻類的黃色、橙紅色或紅色的色素之中,是一類重要的天然色素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