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落敗於二十一世紀「三個理由」——人類文化的三大巨變

2020-12-04 左藍談藝論世

「量子科技」對二十一世紀人類思維和文化的顛覆性影響,主要表現為文化三個巨變:1.科學方向逆變;2.文化體系重構;3.文明中心變移。由於「美國文化」難以順應"量子科技時代",以及"猶太經濟"和"文明中心"等致命誘因,導致美國落敗於二十一世紀。

第一巨變:「科技方向」逆變

「量子科技」的神奇和詭異已是學術界的共識,它直接指向二個方面:1.量子現象已超出人類能夠認知的"三維空間"範疇;2.量子世界的種種現象顯示,其背後似乎存在一種更高智慧體的意圖。科學走向宗教,量子科學與佛學趨同。

1.科學研究方向巨大改變:由於量子科技超出人類思維層次,傳統邏輯理性以及實證方法不再適應量子研究。科技研究的重心向「精神領域「和「內在世界」轉變。從以往對外在物質世界的探索轉向對人自己「身」和「心」的研究。人類的科學認知和研究因此進入更高層次。

2. 物質世界的變化更巨大更迅猛:內在意識是外在物質的「因」,改變「因」即改變根本。以「5G量子通訊」為例,運用「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原理,所達通訊距離是宇宙任一點,所具通訊速度是「同步」。這樣的成果令傳統科技難以想像。

第二巨變:文化體系重構(「文化體系重構」是量子科技帶來的必然結果)

1.對人生終極問題給出答案:困惑人類千年而不解問題的答案漸漸浮出水面。如:「我們從哪裡來,又去往哪裡?」「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一種理論開始影響世界:人生是為了完成體驗。所有宇宙生命都是完成使命一份子,所有份子的體驗,是為實現創造宇宙的最高級生命的意願。即:宇宙內所有生命,都是宇宙之外最高級生命幻化出來的,目的是幫助其完成不同體驗模式,歷遍宇宙裡的所有正負之極性。

2.重構宗教哲學體系:宗教與科學,佛學與量子科技殊途同歸,引發全球學術界對宗教,科學,哲學的反思。重新審視宗教與科學的關係。進而重塑宗教哲學體系,乃至科學體系。

3.「唯心論」「唯物論」終結:「唯心論」和「唯物論」的哲學之爭必將終結。沒有「唯心主義」也沒有「唯物主義」。「心」和「物」是一體。

美國文化頑固遵循邏輯理性和實證為科研方法,以物質為導向,追求物質利益和享受。很難接受量子科技和佛學對「萬物皆空」的概念。同時又以美國文化的優越自居。從外在物質而非從"心"出發研究量子科技。

最具說服力的案例就是"5G量子通訊"。"華為5G通訊"的測試速度是"美國5G"的24倍,兩者相距一至三個代差。這是美國落敗的第一個理由:落伍的科技觀念。

美國落敗的第二個理由:控制美國經濟的猶太資本集團為維護其既得利益阻止美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科技發展。美國基礎設施老舊阻礙新科技鋪設;美元石油經濟阻礙新科技佔領更多市場份額。

美國落敗的第三個理由也是文化第三個巨變:世界文明中心轉移。人類文明中心已歷四次,並呈順時針轉移,第四次是二戰德國轉移至美國,這一次是美國東移至中國。成為世界文明中心前提必須是科技及經濟領先。世界文明中心既有風水輪轉因素也有科技經濟原因。

有人說,美國已淪為二十一世紀的病人,在國際舞臺上尤甚,而川普是病症之一。我覺得說得不夠準確,準確說法是:在美國病得不輕時,川普是美國人吃錯的藥,雪上加霜。

相關焦點

  • 二十一世紀的新工業革命
    摘要:本文作者經過多年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基於目前能源、動力、排放等領域的技術發展現狀,創新性提出科技領域三大理念:讓能量動起來、讓熱機冷下來、讓排放變資源。三大理念涉及的技術均為成熟技術,逐步實施和普及將帶來新的工業革命,深度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 高考中國近代史:20世紀中國三次巨變和理論
    高考中國近代史:20世紀中國三次巨變和理論 2012-11-09 09:45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這三大定律並稱為20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領悟了受用一生
    開門見山,「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定律」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其中所包含的智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在21世紀的今天,這三大定律依然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領悟這三大定律,一定會對你的人生產生積極影響,使你受用一生,或許還能改變你的命運。
  • 探索北美腹地的「藍寶石」之美國中西部五大湖區——美國二十一世紀學會攜手美國五大湖區旅遊局打造五大湖區深度暢遊項目
    在這五大湖周圍分別坐落著明尼蘇達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密西根州、和俄亥俄州等六個州。它們是美國中西部最發達的區域,是美國的糧倉以及製造業基地。毫無疑問,廣袤的中部大平原以及五大湖豐盈的淡水儲量造就了美國雄厚的農業基礎,是美國強有力的大後方。
  • 二十一世紀人類八大預言,看著既震撼又害怕
    考古學家根據幾塊古猿化石為依據,就推測出人類進化過程的證據明顯不足。  例如南方古猿化石,其證據只有後頭蓋骨一小塊及耳骨和牙齒的碎片,而中國雲南元謀猿人只發現兩顆門牙;蘭田猿人只有一個下顎骨,丁村只有三顆牙齒、一塊頭蓋骨、四個胸椎及五段肋骨;山頂洞人三個頭蓋骨、幾十顆牙齒和脊椎骨。從元謀猿人到山頂洞人經歷了150萬年,考古學家怎能憑著幾塊頭蓋骨和幾顆牙齒就斷定他們是人類的始祖呢?
  • 美國學者福山:基因工程將顛覆二十一世紀的政治
    人們認為這項技術侵犯了人類倫理。美國學者福山也在著作中給出了自己對基因工程的看法,在他眼中,這項技術不僅有損倫理,在技術上也疑難重重。它極有可能顛覆現代政治,將人類帶入「後人類時代」。這時,一個全人類層面的影響將真正成為可能。優生學是懸在整個基因學之上的幽靈。以往優生理念的第二個缺陷是它由國家支持且帶有強制性。納粹黨把這一政策演繹到令人十分恐懼的極端地步,濫殺無辜,在「劣等人」身上做實驗。
  • 專訪許煜:人工智慧的超人類主義是二十一世紀的虛無主義
    在cyborg逼近的時代,他提醒人們警惕超人類主義,因超人類主義本身是一種更刺激的消費主義,而在現代性危機面前,每個文化都要重新發明自己的宇宙技術論。以下是澎湃新聞對許煜的專訪。澎湃新聞:您現在主要在做的是「人類紀」這一塊?
  • 圖文:「二十一世紀論壇」綠色環保會議閉幕
    中新社北京九月六日電題:中國打造綠色文明新希望——「二十一世紀論壇」綠色環保會議閉幕            中新社記者張雷  有學者曾說,當人類砍伐了森林的第一棵大樹時,文明開始誕生;在人類砍伐了森林的最後一棵大樹之後,文明就正式結束了。
  • 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的第一次
    中國網9月22日訊(德忠)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汪朝光做客人民網時表示,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的第一次。汪朝光說,辛亥革命確實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對於中國來說,最大的意義就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中國有幾千年文明史,有很多王朝的更替,但是每一次更替都是一個新王朝取代舊王朝。
  • 二十一世紀最荒謬的政治神話
    但是綠色陣營的有心人士,把它做為臺灣「獨立」的工具,泛藍人陣營立即產生反射作用,不假思索的就反對,理由是不要危害到臺海的安全。故此每回在「立法院」討論、投票、泛藍軍都全體動員封殺之。於是綠營聲音洪亮地控訴,有人剝奪臺灣民眾「公投」的基本人權,他們是腐敗的保守主義者,阻礙進步,反對改革。政黨輪替之後,臺灣的安危已經不是在野黨的責任,他們想負這個責任也不具資格。
  • 龔育之:三次巨變和鄧小平理論的歷史由來
    十五大報告對20世紀中國歷史作了一個概括:「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從黨中央重要文獻來看,這是一個新概括。
  • 20世紀人類科學界著名的三大計劃一覽
    20世紀人類科學界著名的三大計劃一覽1、曼哈頓原子彈計劃2、阿波羅登月計劃3、人類基因組計劃曼哈頓原子彈計劃,是美國陸軍1942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1961年到1972年11年間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阿波羅計劃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約佔美國當年科研經費的20%,參與研發人數超過30萬人,最終送上12名太空人成功登月。人類基因組計劃是一項規模宏大,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
  • 《綠皮書》——美國二十一世紀的神話寓言
    而所有入圍的最佳影片通常都是美國本土的電影,只有最佳外語片是奧斯卡專門為外來電影設置的一個「待客之道」,其次是它是在三大電影節之後才頒發,換句話說三大電影節已經給它做了一次篩選和過濾。並且我們應該都知道其實美國一直是最大的農業出口國對吧,黑人農民也擁有了獲得更多生產資料的可能,又由於幾十年的發展和高層權利的更替,很多黑人也成為了極端富有的那部分人,具有了自己的話語權,比如美國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代表人物鮑勃迪倫為首掀起了美國的鄉村音樂和搖滾樂,而現在是以美國黑人為主導的流行說唱替代了曾經一度輝煌的美國獨特鄉村音樂和搖滾樂,成為了現在流行音樂的標誌,或者是一批一批的白人通過美黑變成
  •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有這三個理由
    該活動為每一位候選人開闢了專門的介紹頁面,在屠呦呦的頁面上,BBC列出了她入選的三大理由: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她的成就跨越東西。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首先是一種認可,也是一種榮譽,是繼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再一次獲得認可。從範圍和人群來看,如果獲得諾貝爾獎是專業界的認可,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就意味著獲得公眾和全社會的認可,由此以屠呦呦為代表的科學家發明青蒿素的意義也將永留青史。
  • 20世紀加速度:時間和空間被壓縮,生活方式發生巨變
    【編者按】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發生巨變的一個世紀,也是最難以把握和描摹的一個世紀。《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 大衛·克裡斯蒂安著,晏可佳等譯,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6月)專闢一章,從時空觀念、生活方式、倫理關係、人與環境等方面予以考察和討論。經授權,澎湃新聞轉載,有所刪節,注釋從略。
  • 成都市溫江區二十一世紀學校初中部舉行新生家長會 學科顧問專家...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張劍虹):7月20日,成都市溫江區二十一世紀學校初中部舉行了以「做最美的初中生」為主題的家長會活動。  家長會上,錫華集團董事長、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董事長兼校長張杰庭用視頻的方式送來祝福,他希望同學們能夠在這裡得到最好的教育,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將來從學校走出去,成為豪邁的中國人。
  • 歐洲世俗語言18世紀定型,19世紀繁榮,其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歷史
    歐洲世俗民族語言18世紀定型,19世紀繁榮,其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歷史語言是人類集體創作的由外部世界抽象而成的概念和邏輯組成的人腦程序,它可以記錄或驅動著人類思維活動,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文明的載體。人類歷史及文化錯綜複雜,常常難以窺視其真諦與輪廓,而以文字發展線看人類歷史大勢,或許可以綱舉目張,一目了然。
  • 吉姆·羅傑斯:中國是二十一世紀最成功的國家之一
    我到了西伯利亞、蒙古、俄羅斯的西部地區,又到了歐洲,再次到非洲的大陸,到了東南亞、澳大利亞和新西南,從那裡到南美洲、北美洲,經過阿拉斯加,再回到美國的紐約。三年的時間,我們走過了二十四萬五千公裡,跨越110個國家,最後我感覺有點疲勞,所以最後我回到了我的家。
  • 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義的一種別稱,還被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造成這現象的原因:一個不稱職的領導,有三條出路,第一辭職退位;第二讓一個能力強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還低的人當助手。第一條路走不得,因為會損失許多權力與利益;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而且你競爭不過他;只有第三條路才能走了。
  • 科學革命能夠引發人類生活觀念深刻變化的科學巨變
    科技革命在現代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佔據著特殊位置,它能夠塑造人類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改變科學技術的結構體系,牽動全球科技中心轉移,推動世界現代化發展進程。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響著國家的興衰以及國家地位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的升降。  科技革命的歷史意義  科學革命是能夠引發人類生活觀念深刻變化的科學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