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全息圖可以在幾秒鐘內創建出3D列印物體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如何在幾秒鐘內創建複雜的 3D列印 物體,而不是幾小時或幾天?由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和工程師小組已經開發出一種使用全息圖 雷射器 在液體樹脂罐內幾秒鐘內製造完整物體的過程。這個過程被稱為立體3D列印,該工藝克服了傳統增材製造的許多限制。

增材製造也被稱為「3D列印」,它有望使原型製造和製造業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但目前還存在局限性。傳統的3D列印通過分層列印物體來工作。這個過程使得原型能夠比機械加工更快地生產出來,並且它可以在一個單元中製造出非常複雜的形狀,而不是由幾個較簡單的單元構成。然而,這樣的過程仍然需要花費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才能完成,並且在列印物體時,可能需要臨時結構等來支撐它,直到完成為止。

這項最新的技術由LLNL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羅切斯特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立體列印取代分層,同時創建整個物體。這是通過使用三束重疊的 雷射 照射在一個塑料樹脂充滿的全息圖樣式的透明水箱中實現的。單一光束短時間照射不足以在短時間內固化樹脂,但是將三個雷射器組合起來可以在十秒鐘左右引起固化。在物體形成之後,將多餘的樹脂排出以顯示整個單元。

LLNL研究員Maxim Shusteff表示:「事實上,您可以一步完成3D零件,這確實能夠克服增材製造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試圖同時列印一個3D形狀,這篇論文的真正目的是要問,『我們是否可以一次完成任意的3D形狀,而不是逐層地將各部分拼合在一起?』事實證明我們可以。」

立體印刷不僅更快更加靈活,而且不需要臨時支撐結構,甚至提供了更多的幾何靈活性。到目前為止,它已被用於創建正方形,橫梁,平面,任意角度的支柱,格子和複雜的彎曲物體。

然而,研究小組指出,形狀複雜程度目前存在限制,因為持續的照射會導致不需要的液態樹脂部分固化。LLNL工程師Chris Spadaccini表示:「這是下一代增材製造可能的展示。大多數3D列印和增材製造技術都是由一維或二維單元操作組成。這項技術使得製造過程成為一個完全3D的操作,這是以前沒有完成過的,如果順利對生產量的潛在影響可能是巨大的。」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開發出基於雷射的新工藝,用於3D列印玻璃物體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基於雷射的新工藝,用於3D列印玻璃製成的複雜部件。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這種新方法可以用於製造視覺、成像、照明或基於雷射的複雜光學器件。大多數3D列印工藝都是逐層建立一個物體,來自法國菲涅爾研究所和馬賽中央學院的研究小組開發的新工藝通過使用雷射束將液體前體轉化或聚合成固體玻璃,避免了這些工藝的局限性。利用這種方法,他們創建了各種二氧化矽玻璃物體,如自行車和艾菲爾鐵塔的微型模型,沒有任何孔隙或裂縫。3D列印方法基於多光子聚合,它確保了聚合(將液體單體分子連接在一起成為固體聚合物的過程)只在精確的雷射焦點處發生。
  • 3D列印超高分辨物體僅需幾秒
    在《星際迷航》宇宙中,稱為複製器的設備可以在幾秒鐘內列印出固體物質。與其他方法相比,它還可以生產更高質量的零件,並且無需列印後必須移除的列印對象支撐結構。VAM之前的變體包括雙光子光聚合(TPP)和計算機軸向光刻(CAL)。在TPP中,飛秒雷射脈衝用於聚合納米級構造塊,可以將其分層以製造微結構。TPP速度很慢,每小時的列印速度僅為1-20立方毫米,通常用於製作毫米級的物體,但它具有100納米的解析度列印特徵。
  • 3d全息投影原理_3d全息投影視頻 - CSDN
    研製出一個體積只有藥片大小的三維全息投影儀,解析度高達5000PPI,可以精確控制每一個光束的亮度、顏色,以及角度。只需要一個晶片,就可以投射出一個可以接受的三維全息圖像,不過只要增加晶片數量,則可以投射出形狀更加複雜的三維物體,細節更加詳實,這一晶片和技術的研發還在初始階段,第一款晶片,目的是全息投影二維圖像,預計晶片可以在2015年的夏天交付給手機廠商。
  • 基於雷射的3D全息技術
    一.3D技術原理  (一)偏光眼鏡法  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臺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 。
  • 迪威視訊:雷射顯示+全息=真3D
    圖2 全息技術原理圖  全息技術第一步是利用幹涉原理記錄物體光波信息,此即拍攝過程:被攝物體在雷射輻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雷射作為參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疊加產生幹涉,把物體光波上各點的位相和振幅轉換成在空間上變化的強度,從而利用幹涉條紋間的反差和間隔將物體光波的全部信息記錄下來。
  • 中子束首次拍攝出大體積物體全息圖—新聞—科學網
  • 1分鐘、2束光,3D列印出一座「柏林地標」,精度高於髮絲
    來自德國的一組團隊,現在能在幾秒內完成一次3D列印,比之前最快的技術也要快上十倍,加工精度還很高,達到25微米(僅不到頭髮絲直徑一半)。只需要幾秒時間,就能列印出一個立體圖案:列印出柏林地標建築布蘭登堡門也只需68秒。甚至還能將輪子、輪軸一起列印出來,無需後期組裝即可運轉。
  • 1分鐘、2束光,3D列印出一座「柏林地標」,精度高於髮絲 | Nature
    速度慢、精度低、列印出來的物體看起來十分脆弱。現在,這些缺點在最新的3D列印技術面前都不是問題。來自德國的一組團隊,現在能在幾秒內完成一次3D列印,比之前最快的技術也要快上十倍,加工精度還很高,達到25微米(僅不到頭髮絲直徑一半)。
  • 3D列印大事件丨SUTD研究人員使用3D列印的納米結構來製造防偽裝置
    最流行的防偽產品基於全息圖,然而,這些防偽全息圖產品僅調製光的相位並且可以容易地複製。由副教授Joel Yang領導的研究小組演示了一種光學裝置,它在白光下顯示為常規彩色列印,但在用雷射照射時可將多達三幅圖像投射到遠處的屏幕上。與具有磨砂玻璃外觀並僅投影單個圖像的常規衍射光學元件不同,這些新的全息彩色印刷品將對偽造者具有更強的威懾力。此外,印刷品由納米3-D印刷的聚合物結構組成,並且特別用於光學文件安全性。
  • 雷射反轉:實現多種材料的3D列印
    過去十年來,這一領域經歷了強勁的增長,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以金屬和工程聚合物來列印從飛機和汽車部件到醫療和牙科植入物的一系列部件。最廣泛使用的製造工藝之一:選擇性雷射燒結(SLS),利用雷射通過微米級的材料粉末列印部件。雷射加熱粒子使其融合到一起形成固體物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材料工程系教授霍德·利普森(Hod Lipson)表示:「增材製造對於經濟韌性來說很關鍵。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我們是否能夠改造出適合體內移植的功能組織和器官?3D列印是否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組織工程學(TE)領域研究的最前沿,這得益於有關傳統3D列印技術可以適應控制3D空間中高密度細胞群沉積的演示的推動。在不同的技術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已被認為是實現TE視覺的最可能技術。
  • 你看到的可能都是假「全息」來看看真的全息顯示是啥樣
    簡單來說,兩列或幾列光波在空間相遇時,波峰與波峰疊加處會出現亮條紋,波峰與波谷疊加處會出現暗條紋,這種相互作用最終會呈現出穩定的明暗相間的條紋分布,這就是光的幹涉現象。而全息顯示就是利用光波的幹涉原理,在物波場(物體光波波動所涉及的空間)中引入一個參考光波,使其與物光波(光源發出的光波經物體反射後形成的光波,其相位和振幅會發生改變)在記錄平面疊加產生幹涉條紋,將幹涉條紋記錄下來,即「全息圖」。當用特定的再現光波照射全息圖時,就可以重現出原始物光波,從而形成原物體逼真的三維像。
  • 你看到的可能都是假「全息」 來看看真的全息顯示是啥樣
    簡單來說,兩列或幾列光波在空間相遇時,波峰與波峰疊加處會出現亮條紋,波峰與波谷疊加處會出現暗條紋,這種相互作用最終會呈現出穩定的明暗相間的條紋分布,這就是光的幹涉現象。而全息顯示就是利用光波的幹涉原理,在物波場(物體光波波動所涉及的空間)中引入一個參考光波,使其與物光波(光源發出的光波經物體反射後形成的光波,其相位和振幅會發生改變)在記錄平面疊加產生幹涉條紋,將幹涉條紋記錄下來,即「全息圖」。當用特定的再現光波照射全息圖時,就可以重現出原始物光波,從而形成原物體逼真的三維像。
  • 雷射全息防偽技術發展簡史
    70年代末期,人們發現全息圖片具有包括三維信息的表面結構(即縱橫交錯的幹涉條紋,這種結構是可以轉移到高密度感光底片等材料上去的)的特點。1980年,美國科學家利用壓印全息技術,將全息表面結構轉移到聚酯薄膜上,從而成功地印製出世界上第一張模壓全息圖片。這種雷射全息圖片又稱彩虹全息圖片,通過雷射製版將影像製作到塑料薄膜上,而產生五光十色的衍射效果,使圖片具有二維、三維空間感。
  • 從零開始講述3D列印原理(一)
    我們就用沙子代替積木,先在桌面上鋪成一個4cm直徑的圓(姑且假設我們可以用沙子鋪出一個標準圓形),噴上強力膠,再鋪第二層,再噴強力膠,以此類推,最終將得到一個4cm直徑,高1cm的圓柱。用類似方法,還可以組合出很多其他形狀的物體,而且沙子顆粒體積越小,則組合出來的物體表面就越光滑。可以想像,要是用麵粉來代替沙子,得到的物體表面肯定會光滑得多。為了方便描述,我把沙子和麵粉這類小顆粒為基本單元。
  • 發現新樹脂擴大3D列印範圍,可實現生物支架、電子設備的列印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針對其開創性的體積3D列印方法改編了新型材料,該方法幾乎可以立即生產物體,從而大大擴展了該技術可實現的材料性能範圍。
  • 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在10秒內識別冠狀病毒的3D列印傳感器
    中國3D列印網9月29日訊,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人員3D列印了一個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大約10秒內識別Covid-19抗體。>他說:「當我們意識到我們可以使我們的工作適應Covid-19測試時,我的研究團隊正在研究3D列印的高性能傳感器,以檢測腦中的多巴胺。
  •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打開APP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撒羅滿3d列印 發表於 2020-03-20 16:28:05 (文章來源:撒羅滿3d列印) 3D列印技術可以運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這一期,撒羅滿將帶您走進3D列印技術類型的具體分享,同時為您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帶您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 裸眼3D全息投影
    3D全息投影技術是通過在照相膠片或幹版上記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分布再現物體三維圖像的技術,全息技術通過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或透射)的光波中全部信息其過程主要分兩步:第一步,利用光的幹涉原理記錄物體光波信息,即拍攝。被攝物體在雷射的輻照下形成漫反射的物光束,另一部分雷射作為參考光束照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疊加並相互幹涉,把物體光波上各點的振幅和相位轉換成在空間上變化的光波強度,從而利用幹涉條紋間的間隔和反差將物體空間的全部信息記錄下來。
  • 麻省理工發明新型4D列印技術:幾秒將艾菲爾鐵塔「掰直」
    據雷鋒網8月31日報導,近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的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4D列印技術,可以讓列印出來的物體在幾秒鐘之內,由一種形狀「自動」轉變成另外一種形狀,而其中只需改變一點環境的溫度即可。所謂的「4D列印」比傳統的3D列印引入了一個新的維度:時間,指的就是物體外形隨著時間流逝,按照期望的路徑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