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物理研究特別突破獎頒出,MIT名譽教授Daniel Freedman獲獎

2021-01-09 DeepTech深科技

MIT 名譽教授 Daniel Freedman 及其他兩位物理學家——Sergio Ferrara 和 Peter van Nieuwenhuizen——將因他們在發展超引力理論的過程中所做的貢獻,榮獲今年的基礎物理研究特別突破獎(Special 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並共享該獎項為此設立的300萬美元獎金。

三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所進行的研究,首次將假定所有基本粒子都具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夥伴粒子」的超對稱理論(principles of supersymmetry)與認為空間扭曲會產生引力的相對論相結合,通過為廣義相對論中的重子(gravitons)增添一個與之對應的「夥伴粒子」重微子(gravitinos),成功將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全部納入了一個系統,彌補了超對稱理論僅能統一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這三種自然力,不能囊括引力的短板。

圖丨Daniel Freedman(來源:MIT NEWS)

Freedman 與 Ferrara 和 van Nieuwenhuizen 在超引力理論研究上的合作,最早始於 1975 年年末的巴黎高等師範學校(cole Normale Supérior, ENS)。當時還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 New York)任教授的Freedman正在對 ENS 進行休假訪問,而 Ferrara 那會也碰巧正在 ENS 進行著一項獨立研究。

由於構建超引力理論是當時物理學界急需解決的一大挑戰,Freedman 就找到 Ferrara,並告訴 Ferrara,自己正在考慮這個問題;Ferrara 則在討論中建議,應該從一個 Freedman 此前在解決一個超對稱規範理論(supersymmetric gauge theories)問題時所用過的方法入手。

「與 Ferrara 的討論為我提供了一個正確思考方向,」Freedman 對此回憶道。

討論過後,Freedman 用剩下的時間,在 ENS 順著 Ferrara 的建議很快就完成了構建超引力理論的第一步,並證明了該理論在數學上可行。

當 Freedman 回到石溪分校時滿懷自信, 以為很快就能完成這項工作,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問題比此前所預想的要難得多。

這也是當時 van Nieuwenhuizen 會被 Freedman 找來一起進行這項研究的原因。Freedman 說:「當時我們一起努力研究了好幾個月,才設法將支離的線索整合到了一起。」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院院長兼數學教授 Michael Sipser 說:「Daniel Freedman 在超引力理論上所做的研究改變了我們對標準模型外的物理學的看法,並在後來被看作是現代物理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核心突破之一,為研究量子場論和超弦理論開闢了新的途徑,我代表 MIT 科學院對 Freedman 和其他兩位參與研究的物理學家能因此獲得基礎物理研究特別突破獎表示祝賀。」

Freedman 於 1980 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先任應用數學教授,後在理論物理中心兼任它職。Freedman 在麻省理工學院常年講授超對稱和超引力理論的高級研究生課程,而該課程的一大特色就是,Freedman 會在課後作業題中為學生推薦每一題在解題時的最佳「古典音樂」伴侶。

Freedman 說:「我對在麻省理工任職的這36年感想很多,印象也很深,有很多很有才華的研究生都能用十分機智的方法解決問題。」

2016 年,Freedman 正式從麻省理工學院退休,並獲名譽教授稱號,現為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與妻子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 Palo Alto。Freedman 擁有 Wesleyan 大學的學士學位以及威斯康星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的物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被選為 MIT 斯隆會員(Sloan Fellow)並兩次獲評 MIT 古根海姆會員(Guggenheim Fellow),並擁有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頭銜。

Freedman與Ferrara 和 van Nieuwenhuizen 曾因他們在超引力理論研究中所做的貢獻於 1993 年獲狄拉克獎,於 2006 年獲 Dannie Heineman 數學物理獎。

註:突破獎(the Breakthrough Prizes)由一群矽谷企業家設立,旨在表彰那些為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其中,基礎物理研究特別突破獎此前獲獎者有Jocelyn Bell Burnell、 LIGO研究團隊核心成員(內有麻省理工學院名譽教授Rainer Weiss)和史蒂芬·霍金。

相關焦點

  • 2019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突破獎得主公布
    數學突破獎得主為文森特-拉福格 共計60萬美元的新視野獎用於獎勵物理和數學研究人員的事業早期成就 包括2018基礎物理特別突破獎得主約瑟琳-貝爾-伯奈爾的所有獲獎者都將參加11月4號(周日)舉行的全網直播的頒獎典禮 舊金山2018年10月18日電 /美通社/ -- 突破獎基金會與捐贈人謝爾蓋-布林 (Sergey
  • 突破獎公布;溫伯格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當地時間2020年9月10日,2021年度突破獎在舊金山公布。其中,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獲得一項「生命科學突破獎」;中國科大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獲得「數學新視野獎」。 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獎勵在最深刻問題上的進展,今年獎金總額為1875萬美元。
  • 科學突破獎公布,總獎金1875萬美元,中國科學家盧煜明獲獎
    2020年9月10日,突破獎基金會及其創始贊助者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的獲得者,為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的重要成就,將向他們頒發總計1875萬美元的獎金。突破獎被稱為「科學界的奧斯卡」(Oscars of Science),今年已是第九個年頭,每年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的成就。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俗稱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諾貝爾獎較少頒出。 212人: 1901-2019年,共213人次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美國物理學家John Bardeen(約翰•巴丁,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因電晶體效應和超導的BCS理論在1956年、1972年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剛剛,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突破共同獲獎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1931年8月8日-),英國數學物理學家與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現在他是牛津大學數學系的名譽教授,並且著有幾本有關空間,時間和現實本質的書籍。
  • 基礎物理突破大獎: 揭秘王貽芳與大亞灣中微子實驗
    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作為大亞灣中微子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Fundamental Physics Breakthrough Prize),分享高達300萬美元的獎金。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這一殊榮。傅亮和祁曉亮同時榮獲基礎物理新視野獎,中國物理學呈井噴之勢。文末還有關於頒獎慶典視頻和關於中微子的高冷奇葩笑話視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約翰|巴丁|...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俗稱諾貝爾經濟學獎。「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113次: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次。其中有六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
  • 頒這個獎項,代表著一種價值理念,遠超獎項的本身價值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王振義教授表示,得知自己獲獎後,心情有好有壞,好的一方面就是國家重視科學,這樣對人民有好處;自己作為受獎者非常高興。但自己也非常憂愁,為什麼這個獎給年紀大的人,比如自己已經96歲了,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為什麼這個獎沒有給到年輕的人,難道他們沒有創新嗎?
  • 蔡冠深獲頒遼寧大學名譽教授
    校長黃泰巖向蔡冠深先生頒發名譽教授證書會場全景  4月22日上午,遼寧大學新華國際商學院中外合作辦學研討會暨蔡冠深先生名譽教授授予儀式在蒲河校區校部辦公樓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他代表學校向長期以來一直關心、支持和幫助學校發展的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領導,合作夥伴英國德蒙福特大學和香港新華集團,社會各界朋友、廣大校友,特別是關心和支持遼寧大學教育事業的蔡冠深先生表示感謝。
  • 2020年最重要的科技人才獎獲獎名單!
    黃旭華,男,1926年3月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194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核潛艇研究工作,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  張亭棟,1932年出生於河北,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  王振義,1924年出生於上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2020年「物質科學獎」獲得者
  • 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
    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
  • 2020諾獎預測出爐,這位華人學者有望獲獎
    這一獎項以研究論文被全球同行引用的頻次和引文影響力為主要標準,獲獎人很有可能成為當年或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迄今為止,已經有 54 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由於今年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因為疫情停發,因此「引文桂冠獎」有可能會成為2020年諾貝爾獎的唯一預測名單。
  • 世界第一壕獎頒發,盧煜明獲300萬美元獎金,距諾獎再近一步
    科學突破獎獎項有生命科學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數學新視野獎>以及青年挑戰突破獎。「科學突破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元,遠超諾貝爾獎獎金,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最新一屆科學突破獎於2020年9月10日公布獲獎名單。
  • 科學突破獎揭曉,港中大盧煜明教授獲生命科學獎
    突破獎生命科學頒發給四位科學家,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突破獎數學家由帝國理工學院馬丁 · 海勒(Martin Hairer)獲得;突破獎基礎物理獎由華盛頓大學三位物理學家共同獲得。盧煜明(Dennis Lo)是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醫學教授及化學病理學教授。他亦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研究)。他在劍橋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在牛津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 最新「引文桂冠獎」出爐!華人教授戴宏傑入選
    來源|科睿唯安9月23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來自六個國家的24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得此殊榮。科睿唯安旗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的分析表明,他們的研究成果被普遍認為達到「諾貝爾獎級別」。
  • 英國數學家馬丁·海勒獲科學突破獎:馴服隨機偏微分方程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當地時間 2020 年 9 月 10 日,突破獎基金會宣布了2021年科學突破獎獲得者,其中,數學突破獎頒給英國數學家、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馬丁·海勒(Martin Hairer),以表彰他在隨機偏微分方程,尤其是隨機偏微分方程正則性結構理論方面的工作。
  • 英國數學家馬丁·海勒獲科學突破獎:馴服隨機偏微分方程
    當地時間 2020 年 9 月 10 日,突破獎基金會宣布了2021年科學突破獎獲得者,其中,數學突破獎頒給英國數學家、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馬丁·海勒(Martin Hairer),以表彰他在隨機偏微分方程,尤其是隨機偏微分方程正則性結構理論方面的工作。
  • 中國香港科學家盧煜明同日同獲2021科學突破獎
    當地時間 2020 年 9 月 10 日晚,突破獎基金會宣布 2021 年突破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Dennis Lo) 獲 2021 年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 港中大教授盧煜明獲科學突破獎:孕婦外周血中發現胎兒DNA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當地時間9月10日,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官網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即第九屆)的獲得者,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突破獎的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中包括「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其獲獎理由為: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21三體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
  • 港中大教授盧煜明獲科學突破獎:孕婦外周血中發現胎兒DNA
    當地時間9月10日,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官網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即第九屆)的獲得者,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突破獎的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中包括「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其獲獎理由為:發現在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的DNA,能用於產前基因測試,判斷嬰兒是否患有21三體症候群和其他基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