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實反映粵劇聲腔藝術全貌

2020-12-03 中工網

11月29日是一年一度的「粵劇日」。當天上午,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委會、廣東粵劇促進會承辦,廣州粵劇院協辦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在紅線女藝術中心舉行。據悉,12月8日將舉行新書首發式晚會,12月9日將舉行研討會。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委員會 編 廣州出版社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僅頁碼就有1060頁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的編纂工程於2017年9月正式啟動,並於2019年11月出版了五卷之一的「做打卷」。今年,編委會再接再厲,組織雄厚力量,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歷時3年完成了「唱念卷」的編纂工作。編委會計劃在今後兩年的時間裡,完成其餘三卷「音樂卷」「舞美卷」「劇目卷」的編纂和出版工作。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主編倪惠英介紹,「唱念卷」在編纂過程中對粵劇聲腔藝術進行了大量的尋源、發掘、整理、提升。「『唱念卷』比『做打卷』容量更大、音頻更多、篇幅更長。僅頁碼就有1060頁,是『做打卷』的兩倍多。」 倪惠英說。

編委會在編纂過程中,懷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翔實反映了粵劇聲腔藝術的全貌,把粵劇一百多年來最有特色的演唱技藝記載下來,為推動粵劇更好地傳承與發展,積累了厚實的理論基礎。

集圖、文、音、像於一體

全卷共分「語音聲韻篇」「念白形式篇」「聲腔結構篇」「古腔名曲篇」「流派唱腔篇」「唱功技巧篇」六大篇章,共收入340段範例音頻,50段實例視頻,還有6段演講視頻、7首示範曲目,集圖、文、音、像於一體,是一部系統化、規範化、標準化、數位化的教科書和辭書。難得的是,在諸多音頻中,大多數為當年粵劇名伶原唱的曲目,這是「唱念卷」跟其他粵劇著作的一個重要區別,也是「唱念卷」相對於其他戲曲類書籍的一大特點。

粵劇唱念藝術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在6個分篇中,極具特色的是「語音聲韻篇」。這一篇包括廣州話聲韻和粵劇舞臺官話,詳細介紹了廣州話的聲調與分韻,其中列出了《廣州話分韻總表》、編寫出《提示單字總表》,這是首次在粵劇書籍中採用詳細而系統的聲韻開列方法。

過去,行內對粵劇舞臺官話都是靠口傳身授,缺乏系統研究。這次,編輯部組織了一批老藝人,搜集了前輩大量的演唱音頻,通過研究和論證,選出約1700個舞臺官話常用字,編出有史以來第一套粵劇舞臺官話讀音表,填補了舞臺官話研究方面的空白。

粵劇的聲腔結構是「唱念卷」的重點,「聲腔結構篇」對此作了詳細介紹。粵劇的聲腔結構有三大體系,以板腔體(包括梆子、二黃、芙蓉、西皮、戀檀等)為主,兼有歌謠體(包括南音、木魚、龍舟、粵謳等)以及曲牌體(包括牌子、小曲、新曲、廣東音樂等)。在本篇章中,共收入291段範例音頻,其中板腔體的範例音頻達240段之多。

在「念白形式篇」中,編纂者對各種念白形式做了詮釋,並且引用了一些戲中的範例,通過音頻進行演示,以供粵劇工作者分析研究和使用。

在「古腔名曲篇」中,選擇了12首古腔名曲,多為20世紀初以來錄製的,見證了粵劇百年前的風貌。

在「流派唱腔篇」中,選擇了18個具有鮮明特色、影響較大的流派唱腔進行典型分析。

在「唱功技巧篇」中,專家學者們歸納出粵劇行內練聲經驗,並借鑑現代聲樂理論知識,編寫出一套唱功研習教材。這也是首次在粵劇書籍中,闡釋如何將聲樂的發聲方法和演唱技巧運用到粵曲演唱藝術中去。

系列活動接踵而來

本次系列活動的另一項重要活動是將於12月8日晚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的《此物最相思》晚會,「粵劇的排場戲和例戲是傳統粵劇中最具藝術特色、最有傳承價值的組成部分。」倪惠英說,這場晚會演出的節目,將為《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下個階段編纂「劇目篇」作鋪墊,並為錄製一批高質量的排場、例戲作出示範性的展示,讓古老的粵劇表演程式以新的面貌活化在舞臺上。

另外,12月9日將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辦《中國戲曲(粵劇)聲腔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學術研討會,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戲曲專家和粵劇專家進行藝術交流和研討,以研促藝,推動粵劇藝術的長效發展。

相關焦點

  • 臨水憑欄嘆粵劇 移步換景賞園林
    粵劇藝術博物館極具嶺南特色到哪裡尋找南國紅豆的歷史芳蹤?到哪裡探尋嶺南園林的古典優雅?位於荔灣區恩寧路127號的粵劇藝術博物館,一定是極好的選擇。粵劇藝術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嶺南風格、水鄉特色的園林式博物館,細細品味它的建築特色,您會發現,「一步一景,移步換景」,賞心悅目。而且,建築中處處有故事,設計和細節都跟粵劇密不可分!
  • 第一套粵劇舞臺官話讀音表誕生
    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羅仕,通訊員梁彥蘭報導:29日,記者從《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時3年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編撰工作如期完成,將於12月8日舉行新書首發。
  • 香港演員黎耀威:在香江用粵劇演繹莎士比亞
    黎耀威是香港粵劇界的青年演員,近年來致力於粵劇的年輕化。這天晚上,他在九龍葵湧劇場為觀眾帶來了名為《王子復仇記》的新編粵劇,把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以粵劇的方式重新演繹,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盛宴。  作為傳統藝術形式的粵劇,在今日香江不乏傳薪人。
  • 這位粵劇名家、國家一級演員來自花都
    從13歲考入廣東粵劇學校的懵懂少年,到榮譽滿身的國家一級演員、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廣東粵劇院創作研究部主任;從對粵劇出於新奇的嘗試,到將之烙印在自己生命中,為弘揚傳統文化不遺餘力……一起來聽聽花都文化名人——彭慶華藝術道路上的故事。
  • 名伶薈萃賀新年,「2021粵劇新年盛會」演出直播成功舉行
    12月29日19:30,由廣東粵劇院主辦的「2021粵劇新年盛會--『經典獻·薪火傳』粵劇大師羅品超作品欣賞晚會」精彩呈獻。晚會通過央視頻、星海直播、703號直播間、中國移動粵享5G等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了大批觀眾戲迷線上觀演。
  • 排頭兵報告 | 名家入校園,豆丁變戲骨,這個區讓粵劇出新出彩
    羅邊小學校長黃健彬說,戲曲粵劇正是培育校園雅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手段,2012年開始,學校開始探索粵劇傳承,成立了培蘭粵劇社團,「粵劇給學生們帶來很多改變,體現在舞臺上的優雅、英氣,舉手投足間都不同。」 「我們一直想編排一個立足番禺本土、傳承嶺南文化的粵劇作品。」黃健彬說,2016年學校聘請了梅花獎得主吳非凡老師到學校擔任粵劇教學指導。
  • 6朵「梅花」飄香,廣東粵劇院舉行線上「2021粵劇新年盛會」
    12月29日-30日晚,由廣東粵劇院主辦的「2021粵劇新年盛會——『經典獻·薪火傳』粵劇大師羅品超作品欣賞晚會」在線上精彩呈獻。
  • 彭慶華:粵劇遇上二次元
    但演唱者彭慶華,是一名粵劇國家一級演員;而這首歌曲,是網遊《天涯明月刀》「大師賽」的主題曲。彭慶華出身科班,14歲考入廣東粵劇學校,師承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先生,現任廣東粵劇院創作研究部主任。就是他,讓粵劇遇上了二次元。在彭慶華看來,作為國家級非遺的粵劇,從來就是「潮」的。早在100多年前,粵劇就吸收了揚琴、大提琴、小提琴,甚至架子鼓等西洋樂器作為配器。
  • 喝早茶吃粵菜唱粵劇 老外夫婦為廣東「瘋狂」(圖)
    喝早茶吃粵菜唱粵劇 老外夫婦為廣東「瘋狂」(圖)   粵劇迷太太厚禮贈廣州  詹森告訴記者,不僅他為廣東「瘋狂」,他的妻子羅碧詩也是「同道中人」,非常熱愛粵劇藝術。作為UBC大學人類學博物館的館長,她對粵劇很有研究,對粵劇戲服尤有興趣。2002年11月,詹森夫婦就曾把珍藏30多年的西關戲服箱,贈送給廣州荔灣區博物館。
  • 不,你缺的是藝術修為
    12月23日,講壇邀請5位科技大咖(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宇宙天體、仿生材料、港珠澳大橋工程設計)和1位粵劇名伶探討未來生活。這組合頗有趣味。5位科技,1位藝術。有了足夠先進的科技,以後的世界還需要藝術嗎?我以為:科技能改變未來,但藝術能讓我們追憶昨天,尤其是傳統藝術。
  • 戲曲·婺源徽劇 | 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寶庫
    戲曲·婺源徽劇 | 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寶庫 2020-12-03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粵劇K歌直播,4月10日,約起!
    粵劇K歌直播,4月10日,約起! 廣東粵劇院X全民K歌 直播歌房live 由廣東粵劇院10位名家、新秀 組成的「粵劇k歌」組合, 首次全新模式直播!
  • 黃河,全貌,太美了
    點擊題目下方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免費關注 gxjhshys(授權轉載自 環球旅行 ID Viphuanqiu)黃河這應該是我們從小學就開始背誦的地理常識了,一晃已經大學畢業很久了,對黃河的了解也是一段一段的,從來沒有見識過她的全貌,今天有幸為大家收集黃河各個地方的美景,瞬間覺得母親河原來這麼美,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 用《港詭實錄》的方式打開經典粵劇《紫釵記》(上)
    其實粵曲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恐怖,粵曲以其婉轉悠揚的唱腔,極富表現力的表演贏得了不少粵曲愛好者的青睞(新紫釵記)但是也有不少人覺得粵曲聽起來讓人有一種恐怖的感覺,或許是因為其悽怨哀婉的聲調以及不常規的發音方式,很容易就讓人把粵曲和一些怨靈女鬼之類的恐怖故事聯繫起來但是,粵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既具有傳統曲藝的特徵和韻味,又具有較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時代氣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粵劇《漁歌唱晚》,音樂歡快,旋律優美,翻唱/製作:詩韻輕歌
    粵劇《漁歌唱晚》,音樂歡快,旋律優美,翻唱/製作:詩韻輕歌 原標題:粵劇《漁歌唱晚》,音樂歡快,旋律優美,翻唱/製作
  • 香港第一個爵士家族的大小姐卻嫁給了粵劇丑角,李小龍父母的愛情
    「唱單」用的曲子是粵劇。滿船年齡小,學得快,再加上有樂曲天賦,不僅把「單」唱的字正腔圓,還能贏得滿堂喝彩。酒樓還是有行家的,不僅僅是吃飯。1911年,李滿船在酒樓遇到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這個人就是粵劇名伶小生奕。小生奕與朋友在茶樓聚會,聽到李滿銓「唱單」吐字清晰、曲調圓潤、頓時起了愛才之心。
  •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又添藏品130餘件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常書香)1月7日,記者從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獲悉,近日,豫劇大師馬金鳳委託其女兒馬汎浦向位於該校的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捐出其演出時的鳳冠及道具等130餘件物品。去年11月17日,馬金鳳曾委託其女兒馬汎浦向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捐贈首批物品,主要有演出道具、劇本、演出劇照等。據了解,馬金鳳7歲登臺配戲,9歲改學豫劇,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豫劇藝術大師,曾任洛陽豫劇團團長。她視戲如命,熔豫東豫西調於一爐,創立的「馬派」聲腔,是洛陽戲曲文化的傑出成果,更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珍品瑰寶。
  • 木刻藝術的技法與用法,最能觸及時代脈搏,反映生活的一種藝術
    其實,印得好與壞,決定著很大的一部分藝術效果。這包括選紙、調墨、拓印、裝裱等等。將來搞套色,則拓印工藝更是藝術表現上所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的事了。木刻的風格是極其多樣的;木刻的探索方面也是極其廣闊的。然而細究起來,又不外是在色、線、形這些造型的基本因素上去索求。或者偏重於造型,或者偏重於刻線,或者偏重於印色。然而有所偏重,決不是意味著可以有所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