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下別吃這種奶製品,浪費錢又沒營養!

2021-01-10 年糕媽媽

最近有許多麻麻反映,想給寶寶添加奶酪作為輔食。

畢竟這麼高鈣高蛋白的東西,不給娃試試都覺得有點虧了。

可是面對超市貨架上各種晃瞎眼的奶酪產品,根本無從下手。

(△哦我的天)

選擇越多越迷茫,到底哪種才適合寶寶?

為啥有的包裝上寫了3歲才能吃,而有的1歲就能吃了?

不同奶酪的營養成分表藏著什麼秘密……

今天就來講一講如何挑寶寶吃的奶酪,順便解答一下大家的各種疑問哦。

高鈉低鈣的奶酪

高鈉奶酪可是「隱形鹽」的重災區,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別關注營養成分表上的鈉含量。

我們建議給寶寶吃的奶酪,鈉含量不要高於300mg/100g。

像下面這種每100g奶酪中鈉含量將近2000mg的,用腳指頭想想都不適合,直接放棄。

前方高能:看鈉含量這一步,其實暗藏機關,遇到下面這種,99%的媽媽都會中招。

乍一看,哇,鈉含量才170mg,買!

可是,你睜大眼睛再看!是每份(28g)的鈉含量是170mg,換算一下,每100g的鈉含量就是607mg哦!

除了鈉含量,有些包裝上還會標註鈣含量,大家選擇鈣鈉比(鈣含量/鈉含量)更高的就好啦。(也就是鈣含量除以鈉含量的數值越高越好)

如果鈉含量比鈣還高,就不推薦給孩子吃,比如下面這種▼

很多媽媽會問「奶酪的配料表有鹽,怎麼能給小寶寶吃呢?」

奶酪的發酵、口感形成都離不開鹽,它可以幫助排除更多水分,調節乳酸生成和乾酪成熟,抑制雜菌繁殖。

現在技術進步,可以用更少的鹽去加工,這樣的奶酪也更適合寶寶。

不同的奶酪含鹽量不同,所以一定要買低鈉的。有些奶酪每100克中只含有100多毫克的鈉,什麼概念?每100克雞蛋的鈉含量也是100多毫克(輔食不需要加鹽,也正是因為從天然食材中就能獲得足夠鈉)。

綜合考慮奶酪的營養價值,還是很值得吃的。

再制奶酪也要注意

天然奶酪是以乳(牛奶、羊奶等)為原料,在凝乳酶或其他凝乳劑的作用下加工製成的。

所以配料表一般都很簡單,只有奶、凝乳酶、鹽、發酵菌這幾項。比如這種:

而再制奶酪是以加工好的奶酪為原料,再加入乳化鹽和各種配料,經加熱、攪拌、乳化等工藝製成,可能口感更好,各種口味都有。

但其中真正的奶酪含量不一定高(國家規定乾酪比例大於15%即可),所以很多再制奶酪的鈣含量會相對低,鈉含量會更高。

那要怎麼看是不是再制奶酪呢?很簡單——仔細看包裝,一般都會註明▼

像這樣的,在大小型超市都很常見,味道通常很好吃,特別香甜,孩子都很喜歡。

但是呢,別傻傻地以為有的包裝上寫了「兒童奶酪」就是適合小寶寶吃的。

實際上,大多數再制奶酪的配料表都很長▼

除了前三位的水、奶油和乾酪,後面還有一長串的白砂糖、香精和其它添加劑,明顯不適合小寶寶。所以有些包裝上也會註明是適合36月齡以上的孩子吃的。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可能本來就會吃一些外面買的零食。相對於更沒營養的其它零食比如膨化食品來說,有的再制奶酪也是補鈣補蛋白的好途徑。

給寶寶吃的奶酪要選經過巴氏殺菌的,一般我們能買到的商業奶酪都是經過殺菌和檢測的,可以放心食用。但如果是農家自製的,就要警惕了,不建議。

舉個慄子

我們也有看到真正優秀的適合小寶寶吃的奶酪:

鈉含量低於300mg/100g,鈣鈉比大大大大於1,並且配料表很簡單▼

1、奶酪到底有啥好的?

奶酪有很多名字,乾酪、芝士、起司等,其實都是同一個東西。

簡單來說,奶酪就是牛奶或羊奶提煉加工後得到的。一般10斤乳才能製成1斤奶酪,所以營養價值還是非常高的。

而且在製作過程中,牛奶中的蛋白質發生了變化,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2、寶寶多大可以開始吃奶酪?

AAP(美國兒科學會)和Mayo Clinic(梅奧診所)都提到,寶寶8個月開始嘗試手指食物時,就可以加入奶酪啦。

在英國,奶酪一般在寶寶6個月大可以咀嚼一些固體食物的時候開始嘗試。

而《中國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寶寶1歲以後開始嘗試奶酪~

總結來說,我們的建議是8個月就可以嘗試咯(當然是指高鈣低鈉的奶酪啦),不過第一次吃的時候要注意少量嘗試,觀察3-5天,沒有不良反應下次就可以放心吃咯。

3、對牛奶蛋白過敏 / 乳糖不耐受,能吃奶酪嗎?

已經確定對牛奶蛋白過敏,奶製品和含牛奶配料的食物都不能吃哦。

但乳糖不耐受的寶寶是可以吃奶酪的,奶酪是經過發酵的乳產品,幾乎不含乳糖啦~

4、奶酪一次沒吃完,要怎麼保存呢?

一般外包裝都會提示冷藏保存,保存日期也會標明,天然奶酪一般開封後只能冷藏保存3-7天。吃不完又不想浪費的時候可以考慮冷凍保存。

● 按每頓食用量進行分切,注意分裝過程不要用手觸碰奶酪(可以套個保鮮袋 );

● 每份奶酪密封防水包裝後放冷凍儲藏;

● 儘量一個月內吃完;

● 解凍的奶酪的時候,建議保持密封狀態在冷藏室解凍,風味會更好。

相關焦點

  • 注意:又一批常用藥「3歲以下禁用」,千萬別再給孩子吃了
    根據公告,涉及藥品包括: 「硼酸」「水楊酸」 記住這兩種成分,3歲以下禁用【摘自百度百科】 寶寶的皮膚厚度只有成人的1/3,皮膚屏障功能弱,更是難以抵擋住這些藥物中有害成分的侵襲。 所以,見到含有「硼酸」或「水楊酸」這兩種成分的藥品或護膚品,一定別給孩子用,尤其是3歲以下的寶寶。
  • 全球每年糧食損失浪費13.8%,來談談吃的節儉與浪費
    這樣做的好處是,在保證小朋友們主要營養的同時,避免了食物浪費。寧吃八分飽,不要剩飯菜。或許你會覺得這樣做有些「摳門」,但從筆者的經驗來看,若按東方人的標準,西方人請人吃飯普遍存在「摳門」現象。到歐洲當地人家做客,主人一般不會準備過於豐盛的菜餚,而是「量肚做菜」。
  • 不舍浪費,竟讓80歲母親吃出肝癌,快轉告家人,這種食物別再留了
    節約一直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也一直在傳承和延續著這種文明,但是,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適合節約的。最近看到一則新聞,一女子家裡的花生發黴不捨得扔,就交給80歲的老母親,讓母親去壓榨成花生油來吃,沒想到竟讓原本身體健康的老母親吃出肝癌,最終不治身亡。聽起來很匪夷所思,一枚小小的花生,怎麼能使人患上肝癌。
  • 這4種高風險食物別亂給孩子吃!
    前幾天聽到一位寶媽吐槽: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人給娃亂吃東西! 這種情況想必很多爸媽深有體會。 明明強調過很多次,娃對有些東西過敏,不能亂吃,可老人就是不聽勸!還振振有詞:「別瞎矯情了,這不吃那不吃,孩子怎麼長身體」!
  • 四協會聯合發布《中國居民奶及奶製品消費指導》
    指導老年人每日攝入充足的奶及奶製品,保證每日優質蛋白質、鈣的攝入,可根據自身需求和喜好自由選擇各種奶製品,建議老年人主要多吃些酸奶等經過發酵的奶製品以及添加益生元和適合老年人群需要的營養素的奶粉。  嬰幼兒配方食品主要是指以動物奶為主要原料並添加其他營養物質的專供0至3歲嬰幼兒食用的食品。
  • 這種常用退燒藥18歲以下禁用,別再給孩子吃了
    答:關於兒童發熱,3個月以下嬰幼兒建議採用37℃溫開水給寶寶擦拭物理降溫方法退熱,而不提倡用酒精給寶寶擦拭。3個月以上兒童,如體溫低於38.5℃,最好不用藥品退熱。如體溫高於38.5℃和(或)出現明顯不適時,才建議服用退燒藥。
  • 南方人首次吃凍梨,讓東北人實在看不下去了:不會吃別「浪費」!
    南方人首次吃凍梨,讓東北人實在看不下去了:不會吃別「浪費」!現在已經進入夏天了,天氣越來越熱,雖然水果吃起來很爽口,但是大家也沒有食慾,都會想盡各種辦法給自己降溫,吃水果的時候也不例外,很多人都喜歡把水果放到冰箱裡冷凍,冷凍過的水果吃起來更加好吃,最適合夏天解暑了,不過說到冷凍的水果,最好吃的就是東北的凍梨了,讓東北人特別著迷,是很多東北人的最愛,不過南方人首次吃凍梨的時候,讓大多數東北人實在看不下去了,紛紛吐槽:你們要是不會吃的話就別浪費了
  • 生活中拒絕餐飲浪費 你是怎麼做的
    拒絕餐飲浪費,迫在眉睫。其實,對每個中國人來說,從小會背的第一首詩幾乎都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奶奶姥姥們每到吃飯時也都會說「好好吃飯,別浪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真能做到每一餐都厲行節儉、拒絕浪費嗎?    日前,記者就「生活中拒絕餐飲浪費,你是怎麼做的」為題,進行了隨機採訪,大多數人的回答都集中在「把沒吃完的飯菜打包回家」這個答案上。
  • 買來的火腿,長了綠黴還能吃嗎?別不懂裝懂,白白浪費了好食材!
    買來的火腿,長了綠黴還能吃嗎?吃貨:別白白浪費了好食材!火腿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食材,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國家火腿的醃製方法也是不一樣的,不同的醃製方法,出來的味道也是有很大的差別。其實不管是哪裡的火腿,都很受當地人的歡迎。
  • 關於「糖」你不知道的事:1瓶果汁=10塊糖,寶寶每天吃了多少糖?
    所以,都不給孩子吃糖果,對不對?But,即使不吃糖果,寶寶的糖攝入量很可能還是大大超標的呢!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天的糖分攝入建議控制在每天攝入總能量的 10%以下,能控制在 5% 以下是再好不過了~(ps:4歲以下的寶寶,能不碰添加糖類就別碰了)
  • FDA重磅警告,這8種魚高汞、致癌,別給娃吃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但並不是所有民間說法都是正確的,萬一吃錯了,不僅沒營養,還可能把娃吃進ICU!哪些民間說法是錯誤的?什麼樣的魚適合寶寶吃?怎麼吃更健康?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魚眼中確實含有利於視網膜健康的n-3多不飽和脂肪酸,但含量低,起不到明目作用,加上口感那麼差,就別為難寶寶了。
  • 常給孩子吃8種「聰明菜」,大腦更聰明!再貴也要買給孩子吃
    生活中,部分媽媽為了讓自家孩子更聰明,甚至不惜花重金購買各種保健品,時間久了不僅錢花了不少,可能效果亦甚微。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對孩子都有益智補腦的作用,媽媽們何必捨近求遠,多走彎路呢?以下8種菜號稱「聰明菜」,讓孩子吃起來,一樣可以讓娃越來越機智。
  • 在生活中如何做到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原則
    勤儉節約這種風尚一直是我國的優良傳統,而近些年來受奢侈浪費思想的影響,在餐飲和生活方面的浪費真是達到觸目驚心的地步。在8月1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珍惜食物 合理膳食」倡議書,一、珍惜糧食,弘揚傳統美德。二、健康導向,促進合理膳食。
  • 這種蔬菜不僅只是吃梗,葉子也可以吃,整棵買回來一點都不浪費
    大家都知道蔬菜是我們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多吃蔬菜對自己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說到蔬菜,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萵筍,萵筍也是我們經常吃的一道菜,吃法非常多,不僅可以涼拌,還可以直接炒,也有拿來醃製成辣味小零食。但是在炒萵筍的時候大家都是吃哪個部位呢?
  • 中國居民奶及奶製品消費指導發布:成人每天飲奶300g
    成人每天應攝入300g奶製品特殊人群適量增加 成人每天應攝入300g液態奶或相當於300g液態奶蛋白質含量的其他奶製品,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選擇零乳糖或低乳糖奶製品。某些特殊人群可適當增加奶及奶製品攝入量,如孕婦、乳母需有更加充足的營養物質攝入,孕中晚期及哺乳期婦女每天應當攝入500g液態奶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兒童正值快速生長發育期,需大量優質蛋白質、鈣等營養。2-5歲兒童每天應當攝入350-500g液態奶或相當量的奶製品,學齡兒童每天液態奶攝入量不低於300g並適當增加。
  • 真浪費了納稅人的錢!
    花著國家的錢,受著高等的教育,顛倒三觀踐踏自己的國家,我們納稅人的錢,給這樣忘恩負義的無恥之徒,真的是浪費了!撰稿 | 一 一全球疫情肆虐,歐美成為新的「震中」,不少留學生紛紛選擇回國。這本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更安全地方的權利。只是面對一票難求的現實困境,更多留學生選擇了在居住地居家隔離。
  • 寶寶剛吃輔食,這4種輔食先別添加,易腸胃過敏!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寶寶剛吃輔食腹瀉,醫生:腸胃過敏!4種輔食別太早吃,傷腸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我國膳食營養協會的建議,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儘量別早於出生後6個月,因為寶寶腸胃消化系統發育在半歲之前還未完善,而過早地為寶寶添加輔食容易影響攝入奶量的不足而造成營養不良,同時還會影響到腸胃的吸收功能,過早添加輔食而引起的不消化會產生腹脹腹瀉或便秘,甚至還會引起過敏的現象。
  • 國家建議儘量保證每天攝入300克奶及奶製品
    為什麼建議每天300g奶及奶製品的攝入民以食為天,吃是為了營養,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能使人體的免疫細胞處於最佳戰鬥狀態。營養不良會導致機體免疫系統功能受損,對病原體的抵抗力下降,從而增加感染發生和發展的風險。
  • 這種油千萬別給寶寶吃!
    說起給寶寶吃油,同事肉肉發出了3連問: 「寶寶能吃香油嗎?多大可以吃?自製的可以吃嗎?」 (中式瓷勺一勺的量≈10g) 2~3 歲的寶寶-- 建議每日攝入 15
  • 兒科醫生:孩子不滿3歲,3樣東西不要讓娃吃,對身體發育沒好處
    3歲是幼兒和兒童的「分水嶺」,別以為這只是區區一個年齡數字,其實跟孩子的身心發育密切相關。孩子不滿3歲,身體各項機能都還沒發育完善,非常依賴家長的悉心照料,吃喝拉撒上要注意的地方特別多。一不小心積食拉肚、感冒發燒了,就可能影響身體發育。就拿最簡單的「吃飯」這件事來說,吃得少了,營養不良,吃得多了,也會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