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青浦一中校園
東方網記者汪偉秋9月27日報導:在當下,生態,即是綠色,也是富有生機與活力、成長與發展的寫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僅是客觀必然,也是主觀使然。今天下午,「上海市推進特色普通高中建設項目學校展示活動」在以「生態素養的培育」為特色的青浦一中舉行。
據悉,青浦一中將特色聚焦於生態素養,將培育學生生態素養作為核心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創造美好生活」的現代生態人。學校於2016年通過評審成功進入「上海市推進特色普通高中建設第二批項目學校」。生態文明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青浦一中的生態素養培育,讓每一位師生能更主動、積極、持續踐行生態文明建設
關心身邊大小事構建校園生態系統
走進青浦一中的校園,就被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包圍。鬱鬱蔥蔥的樹木,各類花草隨處可見。在生態研究角,中學生們更是大膽創新,進行了「魚菜共生生態系統」及「自吸水花盆」等多種生態新嘗試。
圖片說明:中學生們在進行手工創作
以「自吸水花盆」為例,同學們提出了將水倒入花盆內,花盆內自帶的一根棉線通過滲透吸水為土壤提供足夠多的水分的構想,並在實踐中驗證「自動吸水」會不會導致植物吸水過多「爛根」,提出此類花盆適合哪些種類的植物等等研究方向。
圖片說明:中學生們將校園內的植物做成精美的工藝品
學生們「坐擁」優美的生態環境,同時也在不斷對其進行維護。興趣課上,同學們將學校內的花朵製作成乾花,並以藝術的形式將其做成工藝品,點綴校園。在親身的參與中,生態知識儲備更是潛移默化,為提高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培養學生生態文明行為打下了紮實基礎。
積極調研找原因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在高三年級「垃圾分類一小步,生態文明一大步」的主題班會上,同學們紛紛出謀劃策,總結垃圾分類在推進過程中所表露出的問題,並分析解決方案。同學們發現,垃圾分類在學校開展得好,而在家中卻難以推行。
圖片說明:「垃圾分類一小步,生態文明一大步」主題班會上,一位同學正在發言
對此,同學們以分組調研的方式,通過採訪受訪者的方式,對問題展開了分析。垃圾分類設施的缺乏、垃圾分類制度的不夠完善以及垃圾分類知識的缺乏成為了垃圾分類在家中推進緩慢的主要原因。
圖片說明:同學們就垃圾分類問題展開積極討論
同學們結合垃圾分類在學校內推廣的成功經驗,總結出從被迫分類到養成習慣再到積極分類的生態構建過程。隨著垃圾分類的逐步推進,同學們也越發認識到垃圾分類在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方面的顯著優勢。
圖片說明:校園內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
青浦一中從「生態德育」目標出發,開發了「生態德育」系列課程,又發動全體師生編制了《校園生態行為準則》,在校園內營造了良好的弘揚生態道德、倡導生態行為的氛圍。在此基礎上,學生走到鄉村,走上街頭,走進社區,走向社會,開展垃圾分類、環保稅開徵、節能減排等公益宣傳活動,近三年來,參與人次達21000多。從校內到校外,由知識到實踐,從學習者轉為傳授者,學生正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推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