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MPI發布貝類生物毒素風險擴展警報

2020-11-23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7月10日,紐西蘭第一產業部(MPI)發布

貝類毒素

汙染海域風險擴展警報。

 

  紐西蘭MPI建議消費者不要採集和食用霍克灣區(Hawke's Bay)的貝類。目前,受災地區從莫哈卡河 (Mohaka River) 一直延伸到Pōrangahau 海灘的南端。該海域受檢貝類的麻痺性貝類毒素含量高於0.8mg/kg的安全限量,存在食用風險。受影響區域如下圖:

 

  紐西蘭MPI提醒,貝毒中毒症狀包括:頭痛、腹瀉、呼吸與吞咽困難、噁心、麻木,嚴重者甚至會死亡。消費者如果出現中毒症狀,應該撥打健康熱線或者就醫。

 

  紐西蘭MPI將繼續監測該海域的貝類毒素水平,並及時更新有關消息。

 

  本文由食品夥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繫news@foodmate.net。

 

相關焦點

  • 海關總署發布關於進口紐西蘭雙殼貝類腹瀉性貝類毒素的警示通報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8年7月9日,海關總署官網發布關於進口紐西蘭雙殼貝類腹瀉性貝類毒素的警示通報。近日,紐西蘭初級工業部(MPI)發布貝類毒素汙染海域風險警告,受汙染的海域為整個坎特伯雷阿卡羅阿港,該海域受檢貝類樣本腹瀉性貝類毒素含量0.16mg/kg,存在食用風險。
  •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但每年4月-5月,海虹或因赤潮高峰累積一定毒性,食用有中毒風險,全國各地也紛紛出臺了一些安全提示,提醒市民少食慎食海虹。為此,小布也邀請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的陳舜勝教授為市民答疑解惑。因此貝類、魚類接觸、攝食赤潮生物、感染毒素後,會造成大批量死亡。輕度接觸,便可使魚貝類帶有毒性。魚類中毒後死亡容易察覺,而貝類耐毒性強,部分染毒後仍然是存活的,容易被忽視。魚類遇到水質差的環境在一定程度內會遊動避開,貝類一般為定著性生物,無法及時移動避開汙染水體,更易染上毒素。
  • 臺灣地區預告訂定《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之檢驗方法-神經性貝類毒素...
    食品夥伴網訊  2019年5月6日,臺灣衛福部食藥署發布衛授食字第1081900523號通知,預告訂定《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之檢驗方法-神經性貝類毒素之檢驗》草案。具體內容如下附件。   附件:   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之檢驗方法-神經性貝類毒素之檢驗(草案)  Method of Test for Marine Biotoxins in FoodsTest of
  • 愛吃海鮮的人注意:這類貝殼可能有溶血毒素
    針對近期我市部分海域發生赤潮現象,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近日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市民慎食貝殼類海產品,以免發生中毒。 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介紹,近段時間以來,我市平陽、蒼南海域連續發生赤潮現象,主要是「米氏凱倫藻」等有毒藻種的蔓延。
  • 這個地方貽貝發現毒素!食安辦發布通告!不要採集購買...
    這個地方貽貝發現毒素!食安辦發布通告!不要採集購買!擴散知道!貽貝麻痺性貝毒中毒多發生在4-10月份氣溫高的季節,這段時間內,海洋藻類繁殖迅速,有的藻類含麻痺性貝毒,被貝類攝入後,貝類自身不會中毒,但會富集毒素,人使用麻痺性貝毒含量高的貝殼後,就會發生中毒現象。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發布通告!
  • 福建省現赤潮近期慎食貝類海鮮 藻類毒性極強
    原標題:福建省現赤潮 近期慎食貝類海鮮海峽網6月10日訊(海都記者 章微)昨日,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預警:因6月6日,泉州石獅市梅林碼頭附近海域(位於預警海區Ⅶ區)發現赤潮,該赤潮中含麻痺性貝毒的藻類,毒素毒性極強,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提醒近期慎食貝類海鮮。
  • 赤潮導致舟山嵊泗貽貝貝毒素超標 誤食會致中毒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警示稱,受赤潮影響,當地部分養殖貽貝被檢出貝毒素超標,部分野生貝類「毛娘」發現貝毒素陽性。7月8日,新京報記者從舟山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相關部門已抽查市區內在售貝類海產品,抽查檢測結果會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
  • 常吃的海鮮被查出毒素超標!可引發食物中毒,如何預防有妙招
    但是此次貝毒素超標根據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提示,此次貝類毒素的產生來源於赤潮。赤潮是水體中的藻類等浮遊生物在特定環境條件下驟然增殖高度聚集,引起水體變色的現象。通常每年的5-7月份是赤潮高發期。海產品中最容易被赤潮影響的當屬貝類。
  • 奧克蘭將進入二級警報!紐西蘭航空恢復境內航線
    周一開始,紐西蘭全國範圍內,所有搭乘公共運輸的乘客必須佩戴口罩或面罩,違者將罰款300紐幣。衛生部長Chris Hipkins表示,一直以來紐西蘭沒有戴口罩的文化,所以,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人們需要耐心適應戴口罩這件事。
  • 新加坡發布某些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無機砷和甲醇的最大殘留限量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3月17日,新加坡食品局發布某些食品中海洋生物毒素、無機砷和甲醇的最大殘留限量。汙染物 產品 最大殘留限量 麻痺性貝類毒素
  • 河北1市發布重要消費警示
    4月20日,秦皇島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於食用海虹的消費警示:目前至六月初,為海虹中麻痺性貝類毒素風險高發期,近期,省、市有關部門檢測結果顯示,海虹中麻痺性貝類毒素已嚴重超標。食用含麻痺性貝類毒素的海虹中毒,可引發口唇、手腳麻木,並伴有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嚴重者則呼吸困難、眩暈、伴昏迷等,甚至中毒死亡。建議廣大市民不要食用海虹。
  • AB Sciex:LC-MS/MS分析海洋及淡水中的藻類生物毒素
    AB Sciex 趙貴平工程師海洋毒素的起源赤潮所含藻類幾乎都有毒性,這類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毒的有機化合物,人食用了含有貝類毒素的貝類後可能引起中毒死亡。  海藻毒素按作用可分為:麻痺性海藻毒素(PSP)、腹瀉性海藻毒素(DSP)、神經毒性海藻毒素(NSP)、失憶性海藻毒素(ASP)。
  • 紐西蘭提升疫情警報級別,總理宣布48小時內全國封閉管理
    當地時間3月23日下午1點半,紐西蘭總理雅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紐西蘭將疫情警報級別提升至3級,立即生效,並在48小時內提升至最高級別4級。「這些決定是現代歷史上對紐西蘭人出行活動實施的最大限制,但這是挽救生命和減慢疫情傳染速度所必須的。如果不採取這些措施,成千上萬的紐西蘭人可能會喪生。」
  • 全國首次沿岸海洋生物毒素調查圓滿收官
    全國首次沿岸海洋生物毒素調查收官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生物分泌的一種具有特殊結構的高活性化學分子,具有很強的生物毒性,其分布非常廣泛,種類也非常豐富,在各類海洋生物中均檢測出不同含量的海洋生物毒素。海洋生物毒素可以在貝類、魚類等生物的組織內蓄積,對食品安全及海洋生產活動具有極大的影響,是目前國際上的熱點研究領域。我國對於海洋生物毒素的研究起步較晚,此次調查將有助於加快提升我國在這一新興領域的研究水平。
  • 紐西蘭冰川驟融,大量遠古「生物」重見天日,是喜?是憂?
    目前,全球變暖趨勢不斷升高,據紐西蘭《先驅報》報導,一英國研究團隊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稱: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冰川在過去的400年裡,已經融減了一半以上。紐西蘭有大量冰川融化南阿爾卑斯山是紐西蘭境內最高大的山脈,最高的
  • 紐西蘭和美國,撕破臉了!奧克蘭CBD公寓、兩家超市出現病例!
    2  病例未激增令人鼓舞  總理宣布新舉措  昨日,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在發布會上表示,連日以來紐西蘭沒有出現病例「激增」的情況,令人鼓舞。  與此同時,Jacinda Ardern宣布了抗疫新舉措。
  • 浙江嵊泗發布消費警示:近期勿購買貽貝及野生貝類等
    受赤潮影響,嵊泗縣海洋與漁業局定量抽檢東部鄉鎮海域養殖貽貝,發現貝毒素超標;嵊泗縣市場監管局在該縣中心農貿市場攤位定性抽檢野生貝類「毛娘」,也發現貝毒素陽性。嵊泗縣食安辦特此發出消費警示,食用貝毒素超標的貝類可能引發食物中毒,提醒廣大群眾近期不要採集、購買養殖貽貝和野生貝類「毛娘」等海產品。
  • 美國生物技術研究風險法律規制
    這些病原或毒素具有被故意濫用的極大風險,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對經濟造成巨大破壞,對關鍵基礎設施或公眾信心造成極大影響。對涉及上述病毒的7類實驗必須進行監管:(1)增強病原或毒素的危害效果;(2)在沒有臨床或農業證明的情況下,破壞針對病原或毒素的免疫機制;(3)使病原或毒素能夠抵抗臨床或農業上的預防性或治療性方法,或使其逃避檢測方法;(4)提高穩定性、可傳播性或傳播病原或毒素的能力;(5)改變病原或毒素的宿主範圍或向性;(6)增強宿主群體對病原或毒素的敏感性;(7)生產或改造前述所列的已消滅的病原或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