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專家評議,阿旺已全面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家

2020-10-03 高分子科學前沿

周日,利用中秋/國慶雙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阿旺邀請了國內行業內9名大咖開展了一次專家鑑定會。

在科技部門主持下,全體專家經過表決達成了如下鑑定意見:

阿旺,已經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家,其學術水平居國家領先水平,建議申報…….

拿到這份決議後,阿旺所在單位很高興,阿旺也很高興。於是當晚在酒足飯飽之後就將這份鑑定意見最核心的一句話發到朋友圈,莊嚴地向全宇宙宣告:阿旺已全面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家。

然後,阿旺就喜滋滋地等著別人給我點讚。

但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些吃瓜群眾別有用心或者就是羨慕嫉妒過度而變成了怨恨,竟然對這份經過9名大咖一致通過的鑑定結果指手畫腳,甚至出現了諸多不和諧的聲音。

這其中,最大的質疑就是:阿旺既不是中國兩院院士、更不是美國院士,連諾貝爾獎提名都沒有,怎敢稱為世界一流科學家。

這些雜音影響極壞,讓阿旺悲憤交加。這都是國內9名大咖鑑定的,別人怎敢質疑。雖然這些專家拿了評審費,但是他們在討論鑑定意見時,阿旺是迴避的;他們宣讀鑑定意見時,阿旺是誠懇接受的。當然,鑑於各位專家日理萬機,阿旺依照慣例草擬了這份鑑定意見,但僅僅是為了節約專家時間、供專家討論參考。

沒錯,直到今天,我雖然還沒有被遴選為兩院院士,並不是說明阿旺沒有這個水準。相反,阿旺有文章、有成果,阿旺單位都說阿旺是領軍型人才,引領學科發展、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每次阿旺拿到基金,同行都說阿旺的研究極具創新性;專家鑑定,也認為阿旺是世界一流科學家。最主要的是,阿旺身上從未暴露過學術不端的醜聞,既沒有剽竊造假、也沒有操縱圖片和數據,更沒有挪用科研經費。之所以沒有被美國科學院和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青睞,正說明了以美帝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來自中國科技和科學家的打壓和偏見。

毫不誇張地說,就憑我「世界一流科學家」的鑑定結果,連續拿NSFC和科技部項目、到處評審基金和成果,學術頭銜名片排不下、學術講座排到2025年,阿旺已經不需要美國科學院和諾貝爾獎來證明。因為川普都被提名了諾貝爾獎和平獎、歐巴馬更是獲得了諾貝爾獎和平獎,由此可見諾貝爾獎已然成為西方操縱的玩具。相反,恰恰是諾貝爾獎需要阿旺獲獎來證明它的公平、公正、權威和偉大。

想想當年,上海交通大學漢芯,經上海市科委組織的成果鑑定表明,「漢芯一號」及其相關設計和應用開發平臺屬於國內首創,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東南大學某教授研究成果「自行車過多是道路擁堵根本原因,自行車是城市交通汙染的主要原因」,通過了專家鑑定。

河北科技大學要求專家調查,最後認定「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所以,請大家注意,阿旺這個「世界一流科學家」,9名專家鑑定是一致通過,100%支持率、100%肯定。所以,阿旺是眾望所歸,不容置疑。試想,中國兩院院士評選全票通過的概率很低吧,饒毅第一輪就刷掉了、施一公也是報了兩次才上的。至於美國科學院院士和諾貝爾獎獲得者全票當選者,更是前無古人,估計也後無來者。

所以,對於這次經9名專家全票通過的鑑定意見,阿旺決不允許任何人質疑、抹黑、指手畫腳。

最後,希望阿旺所思所想所為,可以為近期陷入「雙一流」爭議旋渦的國內高校提供借鑑和參考。

以上腳本,由阿旺編劇、阿旺扮演的阿旺主演;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配圖來自科學網

來源:ISE學術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專家:上海交大整體實力已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近日,多所高校開展「雙一流」建設總結工作。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官網發布消息稱,學校已進行「雙一流」建設總結工作,邀請專家審議相關報告。專家認為:上海交大整體實力已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9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官網消息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於9月21日召開2020年秋季學期全體會議。會議其中一項即審議了學校「雙一流」建設總結報告。副校長奚立峰代表學校向委員們匯報了學校「雙一流」建設取得的成效和建設周期總結情況。
  • 「雙一流」專家評議會:清華大學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清華大學全面、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辦學質量、社會影響力和國際聲譽持續提升,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校黨委書記陳旭,校黨委常務副書記姜勝耀,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副校長尤政,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原副校長謝維和等出席會議。
  • 雙一流「期末考」倒計時,這些學校已通過專家評議
    校長於志剛要求,要認真對照一流大學建設方案和教育部部署要求,進一步凝練提升,要清晰地描繪出學校一流大學建設的整體形象,將建設成效凸顯出來。按照工作方案,學校還將邀請校外專家對一流大學建設周期成效進行評議。
  • 清華大學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鄭泉水院士等多位校內外專家。專家組成員專家組高度評價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在專家組評議環節中,與會專家對清華「雙一流」建設工作和成果進行了諮詢和評議。經過認真討論形成了專家組一致意見: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堅持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按照《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部署,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目標,始終自覺把自身發展融入到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宏偉事業之中,積極探索實踐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道路。「雙一流」建設的實施過程與《清華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高度符合。
  • 中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
    同行評議不僅要嚴格公正,而且要與時俱進,這是保證稿件質量的根本。因此,首先要制定明晰的標準。有了標準,大家就要共同遵守,嚴格執行。在我國的文化和傳統中,人情和關係體現在方方面面。對於明顯不符合發表要求的人情稿,編委約稿,或院士等知名專家投稿,期刊是否敢於拒絕?
  • 專家組:哈工大高質量、圓滿完成「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
    9月15日,「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專家評議會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博物館禮堂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微信公眾號 圖近期多所高校發布「雙一流」建設專家評議結果,有專家在評議中提到,一些學校已經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地處東北的學術重鎮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也於近期公布了評議結果。
  • 如何評價武大前校長劉道玉批評清華大學宣布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2020年是首輪雙一流的收官之年,也是「雙一流」的動態調整之年,故今年各入選高校先後組織了「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自評會,對學校的建設成果進行評價。意料之內的是,幾乎所有的評審專家都高度評價了這些「雙一流」高校的建設成效。
  • 英皇家學會《哲學會刊》:世界最早同行評議期刊
    作者:松林  10月26日,世界上最早的科學出版機構英國皇家學會宣布,從即日起,將永久免費在線開放其歷史悠久的期刊檔案庫,公開資料中包括最早的同行評議期刊——皇家學會《哲學會刊》。  《哲學會刊》由英國皇家學會出版,創建於1665年,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學研究方面的專門性期刊,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同行評議期刊。
  • 超越影響因子,拒稿率82%,諾獎得主也不例外:這本中國期刊何成領域頂刊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經驗談
    向「世界一流」進軍敢於為中國科學家發聲目前,《光》已連續6年穩居世界光學期刊榜三甲,5年影響因子為15.005,刊登文章中高引用論文的比例超過10%,拒稿率高達82%。為了保證稿源質量,《光》在創刊年大量向領域內「大牛」約稿,即便如此,也有相當數量的特約稿經同行評議後被退稿。
  •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取得首次突破
    近日,《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轉發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教辦高〔2021〕1 號 )公布,認定教育部首批5118 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劉筠教授負責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應用型)》線上課程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實現了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國家級課程建設的首次突破
  • 科學家的窮與富
    目前,陳嘉庚科學獎只接受專家(教授、研究員)推薦,不受理個人申請。各獎項分別設立評獎委員會,負責陳嘉庚科學獎的初選與評審工作。除了上述兩項剛剛揭曉的國內重量級個人獎項外,目前國內還有如下幾項科學家的個人頂級榮譽。
  • 安徽大學全面完成「雙一流」建設周期目標和任務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安徽大學召開「雙一流」建設終期總結專家評審會。專家組對安徽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考察和評估,對學校「雙一流」整體建設、黨的建設、學校教育事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成效給予高度肯定,認為安徽大學「雙一流」建設周期目標和任務全面完成,符合度、達成度高。
  • 中國優秀論文全部「回流」,至少需要1000本世界一流期刊!上海這場重要峰會上,專家如是說
    如今,中國學者每年發表的SCI論文已超過50萬篇,對SCI論文引用頻次的貢獻度超過了1/4。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搭建起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通過服務全球科學共同體,構建中國在世界學術舞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已成為中國科技與文化發展亟待滿足的「剛需」。
  • 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移動)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信工作及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系列重要論述,切實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把握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打造一流信息基礎設施,堅持提升各行各業信息化水平,已成為全球網絡規模最大、客戶最多和品牌價值領先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成果豐碩 108個創新平臺項目已落地籤約
    溫州網訊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成果正頻頻落地開花,不斷積蓄新能。在此次峰會期間,我市進一步完善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孵化器—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園—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基金(簡稱「一器一園一基金」)運營模式,深化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三界」融合的創新路徑,提升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園,推出世界青年科學家學術中心、產業城,打造「一園一城一中心」平臺,形成「學術交流—科技孵化—產業發展」的創新鏈,將世界型的「頭腦風暴」轉換成產業轉型、科技騰飛的澎湃動力。
  • 聚焦科協十大事件 ▎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新聞—科學網
    經社會公眾投票和專家評審,中國科協面向社會發布了「2019年度科協十大事件」。 圍繞「2019年科協十大事件」,採寫「聚焦科協十大事件」系列文章,解讀2019年中國科協的重要事件全面體現中國科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正創新、服務發展、不斷開拓工作新局面的切實行動,忠實呈現奮鬥足跡。
  • 法媒:中國已成為「世界科研中心」
    【歐洲時報12月16日賈言編譯】坐落在中國西南部貴州群山之中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體量相當於30個足球場,中方已決定將於2021年向外國天文學家開放使用這個能力強大的中國射電望遠鏡。 法國BFMTV電視臺援引法新社報導,為了更好地了解宇宙,甚至去探測外星人,中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直徑500米),標誌著中國已躋身世界科研領先行列。
  • 開放同行評議(Open peer review):你會選擇嗎?
    隨著開放獲取運動的日漸普及和開放獲取期刊數量的與日俱增,各位看官對開放獲取了解得已經比較透徹,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開放同行評議。為何要開展同行評議?一句話解釋:因為同行評議是保證科學研究質量和完整性的核心環節,是推動期刊學術質量的基石。而同行評議制度的公信力依賴於良好的學術環境與公正的科學家。
  • 中國航天董事長吳燕生:到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
    吳燕生在演講中指出,中國航天的使命就是要建設航天強國,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他表示,「我們的時間表是,到2030年躋身世界航天強國前列,支撐現代化軍隊的建設,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到2045年,要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強國,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