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劇場——非周期彗星

2020-12-05 峰子科普

大家都知道彗星吧?彗星是由彗核、彗發和彗尾三部分組成,當彗星接近恆星時,彗核物中的冰物質升華,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就像掃把一樣。

既然都是彗星,非周期性和周期性的彗星區別在哪裡?

原來,非周期彗星的軌道周期在200年或以上,包括只會單次返回的彗星,它們只會穿過太陽系內部一次。它們通常會有接近拋物線的軌道,所以在數千年內,也不會返回到太陽的附近;而周期彗星的軌道周期則比較短,並且是在太陽內部活動的,一般情況下終生不會離開太陽。

非周期彗星就像浪子,周期彗星則是孝子。

太陽系中的周期彗星主要是由四十五億年前原始的太陽大氣層以及環繞太陽的巨大恆星環中的物質形成的,太陽的拋射作用使得周期彗星像一顆從環繞太陽的圓形軌道被再次發射出去的衛星,不得不沿著一個極其扁長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運行。

而非周期彗星是來自其他恆星拋射產生,由於運動速度極快,超過了掙脫太陽引力所需的脫離速度,一旦遠離太陽而去,自然是永不復返。

相比周期彗星來說,非周期彗星往往還會帶來亮度上的驚喜。

關於非周期彗星就講到這麼多了,如果還想了解其他科學內容,可以點點關注,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2018年不可錯過的4顆短周期彗星觀測指南!了解短周期彗星
    軌道為橢圓的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陽身邊,稱為周期彗星,周期從幾年到幾百萬年不等。周期短於200年的被稱為短周期彗星,而超過200年的被稱為長周期彗星。軌道是拋物線或雙曲線的彗星,終生只能接近太陽一次,而一旦離去,就會永不復返,稱為非周期彗星。今天我們先來介紹下短周期彗星。
  • 如何探測彗星的自轉周期?
    來源:ESA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彗星由於在近日點附近缺乏觀測(比如軌道周期太長、或者在近日點附近太暗),很有可能被當作小行星或者壓根沒有被觀測到。在環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彗星也會自轉,這和大個頭的恆星行星別無二致。那科學家們是如何通過彗星的活躍期來測量彗星的自轉周期呢?讓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 來自遙遠奧爾特雲的旅者,「千年等一回」的長周期彗星
    上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短周期彗星,而數量更多的長周期彗星則更加神秘。它們的軌道遍布每個方向,這意味著它們無處不在,可以出現在天空中的任何地方。這其中比較著名的彗星,比如賽丁泉彗星(C/2013 A1),它的軌道周期預計可能為40萬年。
  • 來自短周期彗星塵埃
    來自短周期彗星塵埃 來源:科技日報 2010年04月19日09:28 結論認為,黃道光塵埃幾乎全部來自短周期彗星,推翻了長久以來的推測。  位於地球上低緯度和中緯度地帶的人們可看到,春季太陽西沉,黃昏過後之時,西方地平線有著微末的三角形光錐;而秋季太陽東升,晨曦未現之時,東方自地平線向上伸展出些許「火舌」。這就是黃道光,一般在西方地平線出沒的,會趁夜色籠罩前自行消逝;於東方地平線現身的,隨著天色吐白而隱匿於晨曦。
  • 太陽系遙遠的邊緣,長周期彗星之源
    彗星之家 因為某些長周期彗星軌道極端的長 雖然說科學界認為觀測到的長周期彗星來源於奧爾特雲,但是到目前為止,卻沒有直接觀測到奧爾特雲本身中的任何物體
  • 太陽系遙遠的邊緣,長周期彗星之源
    彗星之家因為某些長周期彗星軌道極端的長,科學家們懷疑奧爾特雲就是這類彗星的來源 雖然說科學界認為觀測到的長周期彗星來源於奧爾特雲,但是到目前為止,卻沒有直接觀測到奧爾特雲本身中的任何物體,所以以上的推測還處在理論階段
  • 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編號:1P/Halley)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 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為76~79年,下次過近日點時間為2061年7月28日。
  • 紫金山天文臺發現新彗星 繞日周期長達114年
    原標題:紫金山天文臺發現新彗星 為第四顆以「紫金山」名字命名的彗星   記者昨天獲悉,國際小行星中心4月13日發布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剛發現的一顆新彗星C/2017 E2,命名為Tsuchinshan(紫金山的威妥瑪拼法),這是第四顆以紫金山名字命名的彗星。
  • 彗星來了!
    天文專家介紹,兩顆非周期彗星將分別於本月4日和31日過近日點。如果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好,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可嘗試關注,藉助天文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有望在近日點前後一睹這兩位「天外來客」的風採。 在4日過近日點的這顆非周期彗星,其編號為C/2017 T2。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從今年初開始,這顆彗星就引起了天文愛好者的關注。當時,它的亮度在9等左右,原本預計其亮度會越來越高,但現在看來,即使在經過近日點時,它的亮度也很難超過7等。
  • 短周期彗星的發源地——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在太陽系圓盤外圍,海王星軌道以外,距太陽30~500天文單位(AU)的環帶天區內,分布以億計的固態小天體,是短周期彗星(繞太陽運行不到200年)的發源地。柯伊伯帶內可能有成千上萬個大於100公裡的冰體,估計有一萬億顆或更多的彗星。
  • 一顆星際彗星逆向駛來,軌道周期4300年,7月3日掠過水星
    但在這百忙之際,又有一種天空觀測者不會放過的天文現象,每當太陽落天后,一顆星際彗星將出現西邊天空,可惜的是現在肉眼暫時看不到,需要專用天文望遠鏡,因為它的視覺強度剛剛接近+7.0,低於肉眼可見度閾值,不過很快就能肉眼可見了,因為它將在2020年7月3日掠過水星軌道內側,到時亮度可以變得像二等星或三等星一樣明亮。
  • 圖片看彗星;百武彗星、蘇梅克-列維 9號彗星及哈雷彗星等
    天上划過流星雨,總有一顆屬於你一,百武彗星-發出神秘X射線輻射。百武彗星是一顆非周期性彗星,1996年的回歸,就是人類首次觀測到這顆彗星;百武彗星的回歸周期是15000年,上一次她回歸時,人類尚在茹毛飲血;下一次再臨時,世界早已滄海桑田。
  • 彗星的結構、成分和運行
    一說到彗星,大家腦海中肯定立刻浮現出了它拖著長長的、明亮的尾巴划過天空的情景。多數太陽系內的彗星都來自於遙遠的柯伊伯帶,然後被太陽的引力吸引,部分彗星會繞太陽周期運行。所以也有不是周期運行的彗星了?下面我會介紹的。
  • 我國新發現一顆「紫金山彗星」 繞日周期長達114年
    圖說:紫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發現新彗星 來源:網絡  、南京4月1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最新發布了該臺剛發現的一顆新彗星C/2017 E2,這顆新彗星被命名為Tsuchinshan(「紫金山」的威妥瑪式拼法)。
  • 為什麼彗星軌道只有三種形式
    作者:卞德培 1986年3月1日,著名的哈雷彗星在離開地球76年後,再次出現在地球上空。 橢圓軌道彗星周而復始地回歸,來到太陽和地球附近,因此又被稱做周期彗星,又以200年為界分為短周期彗星和長周期彗星。已計算出軌道的彗星中,約40%是橢圓軌道。彗星橢圓軌道的偏心率有的很接近1,那就是個拉得很長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距離可以相差好幾十倍;有的彗星軌道的偏心率不大,只有0.11、0.14等,這樣的橢圓軌道就與圓相差不太多了。
  • 2018小熊座流星雨極大值時間 「謝幕」今年天象劇場
    原標題:小熊座流星雨22日極大 「謝幕」2018年天象劇場  新華社天津12月20日電 12月即將結束,2018年天象劇場的大幕也將緩緩落下,謝幕演出是22日迎來極大的小熊座流星雨。  小熊座流星雨的活躍期一般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在冬至前後迎來極大,其母體彗星是8p/塔特爾,公轉周期是13.6年,上次回歸近日點是在2008年,下次回歸近日點將在2021年。  作為輻射點赤緯最高的流量較大流星群,小熊座流星雨非常適合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觀測。2006年、2007年和2008年,該流星雨曾連續3年出現了每小時30顆左右的爆發。
  • 盤點歷史上最著名的其中五個彗星,看看你知道哪一顆?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最著名的其中五個彗星。威斯特彗星,這顆彗星是一顆非周期彗星,被認為是20世紀最漂亮的彗星之一。威斯特彗星於1976年2月25日通過近日點,最大亮度達到了-3等,甚至在白天也能以肉眼觀測到,彗尾呈現扇形,其中帶著淡紅色的塵埃尾長度達到30~35度。
  • 盤點歷史上出現的著名彗星
    威斯特彗星20世紀最漂亮的彗星之一威斯特彗星為一顆非周期彗星。歐洲南天天文臺的丹麥天文學家李察·M·威斯特(Richard M. West)於1975年11月5日在經過曝光後的底片上首度發現威斯特彗星,後來又於1975年8月所攝得的底片上發現了它的蹤跡。威斯特彗星有時也被稱為大彗星。
  • 分析彗星的特點和運動周期,解開彗星那些種種謎題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一說彗星,彗星在太陽系的各種星星當中算是比較奇怪的一類,比如說太陽系裡圍繞著太陽轉的各種星星,它走的軌道大概都是一個圓形,不是規劃出來的那種正圓,更像是橢圓,但大體上是比較圓的,而大多數彗星的軌道非常扁,假如我們太陽系裡圍繞太陽轉的其他星星軌道都是o型的,那麼彗星走的軌道就是大寫的字母Q的形狀。
  • 百武彗星,人類首次探測到彗星發射X射線
    百武彗星(Comet Hyakutake,C/1996 B2),這是一顆非周期性彗星,也是迄今為止擁有最長彗尾的彗星,1996年時近距離掠過地球。通常人們所說的百武彗星是特指百武二號彗星,該慧星是1996年1月30日,日本鹿兒島業餘天文學家百武裕司於在日本鹿兒島縣所發現的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