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遙遠的邊緣,長周期彗星之源

2020-09-05 天文在線

奧爾特雲是太陽系中距我們最遙遠的區域,即使是奧爾特雲中距太陽最近的天體都要比柯伊伯帶中任何天體更加遙遠。

圖源:

太陽系中大多數天體的運行軌跡都是大致在一個平面內,而奧爾特雲卻與眾不同。科學家們認為,奧爾特雲是一個球形的外殼,包裹住了太陽系內其他的天體。就好像一個由許多冰構太空殘骸聚成的加厚的泡泡壁,奧爾特雲內可能含有成千上百億,體積和大山一般大的太空殘骸。

彗星之家

因為某些長周期彗星軌道極端的長,科學家們懷疑奧爾特雲就是這類彗星的來源。例如賽丁泉彗星,在2014年曾近距離飛掠火星,但是下一次進入內太陽系卻要到74萬年之後了。

圖源:

從太陽到奧爾特雲的距離實在太大,以至於生活中常用的距離單位(公裡、英裡)都不太適用了,我們在這裡使用天文單位(AU,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冥王星軌道的近日點距太陽 30AU,其遠日點距太陽 50AU。而奧爾特雲最內側邊界距太陽大約在 2000AU 至 5000AU 之間,其外側邊界則大約在 1萬AU 至 10萬AU 之間,這樣遙遠的距離,幾乎是太陽到鄰近恆星距離的一半了。

雖然說科學界認為觀測到的長周期彗星來源於奧爾特雲,但是到目前為止,卻沒有直接觀測到奧爾特雲本身中的任何物體,所以以上的推測還處在理論階段。

10個有關奧爾特雲的真相:

1,尚處理論階段

科學界推測奧爾特雲是由很多冰構物體構成,且在處在太陽系的最外層。這樣的推測與對長周期彗星的觀測相吻合,但是卻暫時沒有觀測到奧爾特雲中的任何物體。

2,極其的遙遠

奧爾特雲是由冰構物體聚成的一層圍繞太陽的球狀結構。大概佔據了距太陽 2千至10萬AU的空間。

3,彗星水庫

長周期彗星(公轉周期大於200年)很可能就是來源自奧爾特雲。

4,數量巨大

科學家預測奧爾特雲中可能含有超過一千億個冰構物體。

5,越靠近太陽越大

當來自奧爾特雲的彗星接近太陽時,它們的表層冰汽化,產生彗星大氣(彗發),並且經常有兩條尾巴,其長度可達數百甚至數百萬英裡。 當彗星的軌道使它遠離太陽時,這個現象會逐漸消退,彗發也會塌陷。

6,古老

在彗星上發現的一些分子甚至在太陽出生之前就形成了。它們無法在地球上或地球周圍的溫度與壓力下生存。通過研究原始彗星分子形成的條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太陽系誕生時的環境,從而為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線索。

7,系外彗星

天文學家已經觀測到了彗星在其他恆星周圍分解的證據,就像彗星ISON在2013年掠過太陽一樣。通過使用光譜學研究這些彗星的化學成分,科學家們可以將我們太陽系的誕生與其他行星系統的誕生進行比較。

8,觸不可及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航天任務去到過奧爾特雲進行探索,但是有五個太空飛行器最終會到達那裡。它們分別是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新視野號、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由於奧爾特雲實在太過遙遠,這幾個太空飛行器在到達奧爾特雲前數百年就會耗光其燃料。即使旅行者1號每天就能航行100萬英裡,它也需要300年才能到達奧爾特雲的最內側邊界,然後再花3萬年離開奧爾特雲。

9,寒與暗

這些極凍的類彗星天體不足以支持生命的誕生。

10,揚·奧爾特

19世紀50年代,荷蘭天文學家揚·奧爾特預測了奧爾特雲的存在,並因此以他命名。

作者: nasa

FY: 神靈之踹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太陽系遙遠的邊緣,長周期彗星之源
    奧爾特雲是太陽系中距我們最遙遠的區域,即使是奧爾特雲中距太陽最近的天體都要比柯伊伯帶中任何天體更加遙遠。 彗星之家 因為某些長周期彗星軌道極端的長
  • 來自遙遠奧爾特雲的旅者,「千年等一回」的長周期彗星
    上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短周期彗星,而數量更多的長周期彗星則更加神秘。它們的軌道遍布每個方向,這意味著它們無處不在,可以出現在天空中的任何地方。這其中比較著名的彗星,比如賽丁泉彗星(C/2013 A1),它的軌道周期預計可能為40萬年。
  • 太陽系邊緣發現怪事 太陽系邊緣五大怪事
    我們一直都在研究觀察著太陽系,大家都知道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因為冥王星的降級而變成了八大行星,但最近有科學家發現似乎有一個新的第九行星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緣,並且在太陽系邊緣還發現了很多神秘的東西,下面為大家來揭秘一下太陽系邊緣發現的五大怪事吧!
  • 奧爾特雲真的是太陽系的邊緣嗎?
    理論上,奧爾特雲的內邊緣距離太陽5萬天文單位(0.8光年),外邊緣距離太陽20萬天文單位(3.2光年)。奧爾特雲可以分為兩部分,內層是盤狀的希爾斯雲,外層則是球狀的奧爾特雲。在奧爾特雲中,可能分布著多達上億塊冰狀天體,它們是早期太陽系的殘餘物。關於奧爾特雲存在的第一個證據是長周期彗星。
  • 太陽系的邊緣--是「奧爾特雲」嗎?
    奧爾特雲,是現在科學家設想的太陽系邊緣。之所以是設想,因為還沒有直接觀測證據。那設想的線索是什麼呢?答案是彗星!, 軌道周期在兩百年以上的稱為長周期彗星。1950 年, 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在對幾百顆長周期彗星的軌道進行分析之後, 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他認為在距太陽幾萬至十幾萬天文單位處存在大量的小天體, 它們是長周期彗星的源泉, 它們若碰巧進入內太陽系,就會成為長周期彗星。而這個長周期彗星的源泉--奧爾特雲就像是一個裝滿彗星的 「大倉庫」。
  • 為什麼奧爾特星雲是太陽系的邊緣?
    奧爾特雲的外邊緣標誌著太陽繫結構上的邊緣,也是太陽引力影響範圍的邊緣。目前對奧爾特雲沒有直接的觀測證據,但科學家仍然認為它是所有長周期彗星、進入內太陽系的哈雷類彗星、半人馬小行星及木星族彗星的發源之地。奧爾特雲外層受太陽系的引力牽制較弱,因此很容易受到臨近恆星和整個銀河系的引力影響。這些擾動都會不時導致奧爾特雲天體離開原有軌道,進入內太陽系,並成為彗星。根據軌道推算,大部分短周期彗星都可能來自於離散盤,其餘的仍有可能來自奧爾特雲。
  • 太陽系外圍有一個空間,有上千顆彗星,總質量相當於100個地球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地球早期的生命是起源於海洋,而地球生命包括人體大部分的物質其實就是水,比如人體內70%的物質是水,由此可見,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不會有地球生命的誕生,更不會有人類的誕生。那麼地球早期的水是如何來的?
  • 彗星的「故鄉」在遙遠的天際~奧爾特星雲是一個巨大的冰庫
    其實在這麼一個巨大的空間,即使有這麼多的彗星,也是稀稀鬆松的,每一顆彗星都會相隔千萬乃至上億公裡以上。如真的像網絡圖片那樣密密麻麻的星雲狀,太陽系豈不早就被遮蓋了,還能夠看到遙遠星系和恆星?奧爾特雲這個彗星集散地成一個球狀包裹著太陽系,與太陽系行星、衛星、矮行星以及柯伊伯帶小天體存在位置是不同的。
  • 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彗星不太可能撞擊地球
    新建模表明,從太陽系寒冷的外圍到達地球附近的一些彗星可能遵循不同的路線。這項研究的結果詳見7月31日的「科學」雜誌,對我們的星球來說是個好消息(特別是考慮到木星最近的影響):來自這個地區的彗星應該很少穿越地球的軌道,因此不是碰撞問題。
  • 太陽系最遙遠的邊疆: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
    但偶爾有些物體受到外行星或者恆星的引力擾動,脫離原來軌道而飛向太陽,並在越過內層海王星的軌道時,進一步受海王星重力的影響,成為進入到太陽系內層的彗星。30到100天文單位之間的地帶就是這些公轉周期較短的彗星的故鄉,它源源不斷地送出了它的遊子。從此這一區域就被稱為柯伊伯帶,冥王星的扁而傾斜的軌道也插入了這一地帶。這一解釋最終也被觀測證實。奧爾特雲
  • 毀滅生命的天文事件-彗星撞擊
    夜空中偶爾出現拖著長尾巴的天體,它就是彗星。彗星包括彗頭和彗尾兩部分,彗頭又分為彗核和彗發。彗核為固體,呈不規則形狀,大小從幾百米到幾萬米不等。彗發和彗尾的大小因距離太陽遠近而變化,彗尾長度在幾千米到幾億千米不等,有時彗星有2條甚至多條彗尾。
  • 包圍著太陽系的奧爾特雲是什麼?它是科學家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
    儘管人類觀測星空的歷史有上千年之久,可是人類至今卻並不了解太陽系,迄今為止,人類還並沒有完全了解整個太陽系的結構,因為太陽系太大了,太陽系的半徑大約是100000 AU(天文單位,1A.U.=1.496x108千米)。所以太陽系的邊緣究竟是怎麼樣的,人類至今還沒有搞清楚。
  • 太陽系外圍有個彗星的「故鄉」,內有千億彗星,質量達上百個地球
    在我們太陽系的外圍,是一個被叫做奧爾特雲的東西,如果說我們的太陽系是一個雞蛋,那麼奧爾特雲就是雞蛋的蛋殼。不過要把奧爾特雲當做太陽系的邊緣的話,那麼太陽系這個「雞蛋」縱橫將達兩光年。奧爾特雲是太陽系中的彗星主要來源地,有很多彗星就出入於奧爾特雲和太陽之間,天文學家們估計奧爾特雲中包含著一千億顆彗星,總質量大約相當於100個地球的物質,這些彗星主要有塵埃和水冰組成,因此又有人稱奧爾特雲是太陽系的「冰庫」,它們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就存在了,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雲之殘餘物質,並包圍著太陽系。
  • 太陽系的極限之地奧爾特雲,這裡隱藏著什麼秘密,大家快來看一看
    奧爾特雲的出現是在一九三二年的時候,當時愛沙尼亞天文學家恩斯特-朱利葉斯-奧皮克根據彗星的研究發現,認為彗星很可能來自於太陽系的邊緣雲團,這個理論初步的解釋了奧爾特雲,當然這個學說,還是有很多的不足。這位科學家的研究,給奧爾特雲帶來很大新的認識,從而也給很多科學家帶來一個新的課題,那就是研究太陽系邊緣的雲團,此後奧爾特雲的名稱就逐漸的出現了,很多科學家研究發現奧爾特雲彗星的總質量很大,應該是地球質量的五倍到一百倍之間。
  • 按彗星軌跡,太陽系中存在第二平面,有可能是彗星的「第二家園」
    但是對長周期彗星的最新研究發現了一個第二家園,叫做「空黃道平面」。它應該是由於彗星被銀河系的重力所拉扯而形成。當太陽系剛開始形成時,是從一些散狀無規則的氣雲和灰塵被擠壓,變成飛速旋轉的又大又厚的圓盤。所有的行星,小行星還有彗星都是存在於這個圓盤上。
  • 太陽系不止一個平面!如果跳出太陽系,你會發現它還有另一個平面
    還有更加詭異的現象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一些長周期彗星。和回歸周期只有76年年的哈雷彗星這種天體相比,長周期彗星軌道非常遠。公轉周期達到200年的彗星就可以稱為長周期彗星,但是,最遙遠的彗星甚至可能需要幾萬年才能回歸一次。
  • 太陽系邊界到底在哪?柯伊伯帶?奧爾特雲?太陽系範圍一直在擴大
    1846年,柏林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加勒和達雷斯特依據勒維耶的推算新行星軌道的結果,成功發現了太陽系第八行星海王星,所以此時太陽系的邊界就又被擴展到了據太陽約45億千米處。1930年,美國羅威爾天文臺的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一顆比海王星更遙遠的冥王星,所以他將太陽系的邊界擴展到了距太陽約59億千米處。
  • 分析彗星的特點和運動周期,解開彗星那些種種謎題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一說彗星,彗星在太陽系的各種星星當中算是比較奇怪的一類,比如說太陽系裡圍繞著太陽轉的各種星星,它走的軌道大概都是一個圓形,不是規劃出來的那種正圓,更像是橢圓,但大體上是比較圓的,而大多數彗星的軌道非常扁,假如我們太陽系裡圍繞太陽轉的其他星星軌道都是o型的,那麼彗星走的軌道就是大寫的字母Q的形狀。
  • 科學家證實太陽系邊緣潛伏一木星大小天體
    北京時間12月1日消息,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行星科學家近日通過對一個多世紀的彗星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後證實了此前提出的一個假設,即一個木星大小的黑色天體可能正潛伏於太陽系的外邊緣,而且正在向地球方向拋出大量的冰和塵埃。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行星科學家約翰-馬特斯表示,「我們已經積累了10年以上的數據來檢驗這種假設。
  • 太陽系邊緣在哪!柯伊伯帶?奧爾特雲?太陽系有多大還不清楚!
    我們平時說的太陽系都是內太陽系,中部太陽系,海王星之外的區域我們還一無所知!太陽系的中部地區是氣體巨星和它們有如行星大小的衛星的家,這一區域偶爾會被納入「外太陽系」中去。中太陽系的固體主要成分是「冰」(水、氨和甲烷)包括在外側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四顆行星,以及彗星和半人馬群。外側的四顆行星,也稱為類木行星,幾乎囊括了環繞太陽99%的已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