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星際彗星逆向駛來,軌道周期4300年,7月3日掠過水星

2020-12-05 有趣探索

2020年6月註定是一個不平凡之月,地面世界不算太平,地球上空世界也不太平,各種奇觀也在接二連三地上演,半影月食,日環食,金星下界,流星雨,紅色精靈,夜光雲等等,以天文角度考量,6月算是2020年最值得天空觀測者去觀看和攝影的奇觀月,可能已經有不少朋友忙得不亦樂乎,有付出後,收穫當然也很豐滿。

但在這百忙之際,又有一種天空觀測者不會放過的天文現象,每當太陽落天后,一顆星際彗星將出現西邊天空,可惜的是現在肉眼暫時看不到,需要專用天文望遠鏡,因為它的視覺強度剛剛接近+7.0,低於肉眼可見度閾值,不過很快就能肉眼可見了,因為它將在2020年7月3日掠過水星軌道內側,到時亮度可以變得像二等星或三等星一樣明亮。

這顆星際彗星是2020年新發現的一顆彗星,編號C/2020 F3,又稱NEOWISE彗星,由近地軌道上的太空望遠鏡NEOWISE在2020年3月27日首次捕捉。在太陽系中,所有行星都沿逆時針方向在運轉,地球也是如此,然而,NEOWISE彗星卻以順時針方向向太陽系內側駛來,因此,它是一顆逆行彗星,2020年7月3日最接近太陽。

經過近50天觀測,天文學家計算出彗星軌道,NEOWISE彗星沿著一條非常長的橢圓軌跡運行,與太陽系黃道面傾角38.93°,軌道半長軸377天文單位,相當於565.5億公裡,偏心率為0.99921,7月3日抵達0.29478個天文單位近日點,遠日點在太陽系外星際空間,軌道周期為4300年,這麼說來,C/2020 F3是第二顆被人類發現,從星際空間而來的彗星。

人類發現首顆星際彗星名為鮑裡索夫(2I/Borisov),2019年12月8日來到近日點,與太陽相隔約2個天文單位,然後沿著拋物線匆匆離去,但隨後,望遠鏡發現鮑裡索夫彗星在2020年3月23日左右發生了分裂,到了4月初,分裂開來的兩彗核已經相距180公裡。

2020年6月10日,澳大利亞天空觀測者麥可·馬蒂亞佐在澳大利亞天鵝山拍攝了一張關於NEOWISE彗星的照片,照片中的星際彗星看起來可能並不大,依稀的幾乎看不見,不過接下來它會在傍晚夜空中開花,它與地球距離越來越近,到了7月中旬,北半球天空觀測者能輕易地看到它,因為亮度至少要比現在增加10倍,相當一顆二等明星。

NEOWISE彗星的命運是否和SWAN彗星(C/2020 F8)一樣,最終被強烈陽光分裂成多塊碎片,飄落整個太陽系中,作為世界上經驗最豐富的業餘彗星觀察者,馬蒂亞佐猜測,NEOWISE彗近日點倖存可能性70%。6月22日左右,NEOWISE彗星將會進入SOHO太陽軌道望遠鏡的C3日冕儀視野,如果破裂了,肯定會在圖像中顯示出來。

相關焦點

  • 新發現一顆彗星,軌道周期5467年,上次造訪太陽在公元前3447年
    趣味探索訊 今年2月下旬,加拿大安大略省業餘天文學家Roman Kulesza試圖在夜空中尋找一顆新發現彗星,結果一無所獲,但Kulesza並沒有就此放棄,因為隨著時光流逝,彗星將越變越亮。3月14日,Kulesza終於用5英寸折射望遠鏡拍到一張非凡照片,照片顯示,在群星之中有一顆翡翠綠彗星,它就是ATLAS(C/2019Y4)彗星。Kulesza驚訝說,昨晚ATLAS真的變亮了許多,亮度可達到+8等,望遠鏡終於能捕捉到它了。
  • 彗星軌道和行星的一樣嗎?
    (圖注)根據2017年10月19日及其後的觀測資料計算的星際小行星A / 2017 U1的標稱軌跡。注意到行星的不同軌道(快速和圓形),柯伊伯帶天體(橢圓和大致共面)以及這顆星際小行星。(圖片說明見下面圖注)(圖注)恩克(Encke)彗星的軌跡,每3.3年形成一個完整的軌道
  • 那顆星際彗星一路向太陽系奔來便是奔向滅亡
    2018年12月。這些額外的數據支持了關於彗星星際起源的結論,並允許對其未來軌道進行更精確的預測。天文學家特別希望看到彗星在2019年12月8日到達近日點(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後發生了什麼。短周期彗星通常來自柯伊伯帶或更靠近柯伊伯帶,其軌道周期不到200年。當它們經過太陽時,它們更有可能保持完整。長周期或動態的新彗星來自更遠的奧爾特雲,比短周期的彗星更容易解體。對2I/鮑裡索夫彗星的顏色和組成的分析發現,它與長周期彗星非常相似,因此由於太陽加熱而解體是可以預料到的,但並不能保證一定發生。
  • 6800年一遇的彗星,今晚的你邂逅到了嗎?
    22日,被稱為「近代史上最亮彗星之一」的Neowise彗星(中文名:新智慧星)將離地球最近,一直到7月23日,市民都可以在遠離光汙染的北部夜空肉眼觀察到它。 NEOWISE彗星的正式編號是C/2020F3,C代表它是一顆無周期或周期超過200年的彗星,2020是發現年份,F3說明它是3月下旬(F)被發現的第三顆(3)彗星。NEOWISE雖然是一顆周期性彗星,但它的周期相當長,如果這次錯過了它,再相遇就只能等6800年以後了。
  • 奧陌陌,可能每隔30年就會進入太陽系,其中有兩次會經過水星軌道
    像Oumuamua這樣的星際物體可能每隔30年左右就會撞向太陽系,其中有兩個會經過水星軌道。2017年10月19日,夏威夷的全景觀測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2號泛恆星系統1號宣布,首次發現了一顆星際物體,命名為2017U1(aka.Oumuamu)。
  • 肉眼可見的NEOWISE彗星,錯過再等6800年
    我,也能看到和拍到彗星麼?▲ 2020年7月14日凌晨,在美國猶他州拍攝到的NEOWISE彗星。01 NEOWISE彗星,6800年一次的回眸NEOWISE彗星是一顆在今年3月27日剛被發現的彗星,這個名字來自於它的發現者——NEOWISE太空望遠鏡。
  • 肉眼可見的NEOWISE彗星,錯過再等6800年
    ▲ 2020年7月14日凌晨,在美國猶他州拍攝到的NEOWISE彗星。01.NEOWISE彗星,6800年一次的回眸NEOWISE彗星是一顆在今年3月27日剛被發現的彗星,這個名字來自於它的發現者——NEOWISE太空望遠鏡。
  • 我國新發現一顆「紫金山彗星」 繞日周期長達114年
    圖說:紫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發現新彗星 來源:網絡  、南京4月1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最新發布了該臺剛發現的一顆新彗星C/2017 E2,這顆新彗星被命名為Tsuchinshan(「紫金山」的威妥瑪式拼法)。
  • 11月還有三場奇觀上演,13日,18日,21日,想看定好鬧鈴
    6月3日,迎來「金星下界」奇觀,金星變成月牙狀,6月21日,十年難得一見的金邊日環食,7月3日,一顆肉眼可見的綠色彗星掠過水星,7月5日,月球、地球和太陽連成一線,我們迎來半影月食,10月14日,火星,地球,太陽連成一線,出現26個月才上演的火星衝日。
  • 11月3日,又一顆巖石將掠過地球,直徑高達450米
    NASA的小行星追蹤器證實,一顆比帝國大廈還高的小行星將於11月3日星期日掠過我們的母星,美國宇航局預測,這顆名為2015JD1的巖石天體將於英國夏令時下午12點44分(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44分)靠近地球。
  • 9月14日,又有一顆小行星將掠過地球,直徑120米
    眾所周知,6500萬年前的那一顆直徑10公裡的太空巖石終結了恐龍數億年的統治,雖然至今為止地球沒有再遭受如此巨大的撞擊,但是小行星的威脅始終提醒著人類,一定要密切關注地球近附近的不速之客,得益於先進的科技,人類可以很精確地追蹤潛在危險小行星,而且是提前數年,而現在,美國宇航局的小行星專家正在密切關注一塊即將掠過地球的太空巖石
  • 7月中旬為肉眼觀測「新智彗星」的最佳時期,錯過起碼要等四千年
    「周期彗星」,其中最著名的周期彗星就是「哈雷彗星」,它的回歸周期為76年,根據推測哈雷彗星下次到訪地球大約是在2016年,而哈雷彗星上一次到訪地球是在1986年。最近,也就是2020年3月27日,人類利用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在執行近地天體觀測巡查任務時,發現了一顆新彗星。
  • 7月中旬為肉眼觀測「新智彗星」的最佳時期,錯過起碼要等四千年
    、雙曲線軌道和拋物線軌道三大類,沿橢圓軌道運行的彗星又可以稱為「周期彗星」,其中最著名的周期彗星就是「哈雷彗星」,它的回歸周期為76年,根據推測哈雷彗星下次到訪地球大約是在2016年,而哈雷彗星上一次到訪地球是在1986年。
  • 2019年11月天象大觀出爐,重點關注獅子座流星雨和水星凌日
    1596年德國天文學家法布裡修斯(David Fabricius)觀察他認為是水星的行星(其實應該是木星)時,無意中發現這顆恆星亮度會變化,後續觀測發現可由2.0等變化至10.1等,變光周期長達11個月,是第一顆除超新星外被確認的變星,也是第一顆長周期變星。1642年赫維留斯(Johannes Hevelius)稱其為Mira(米拉),意為「不可思議的星星」。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內第二個星際天體:C/2019 Q4彗星
    天文學家在當地時間9月10日凌晨3點獲得了這顆彗星的最終細節,不到兩個小時後,雙子多目標光譜儀就觀測到了目標。雙子星天文臺的研究人員表示,圖像提供了更多的視覺細節,也提供了更多的證據,證明該物體是一顆彗星。它有一個「明顯的尾巴」,這表明該彗星正在釋放冰凍氣體。這顆彗星被稱為C/2019 Q4。
  • 這顆小行星掠過了地球的大氣層
    它在2020年11月13日掠過了我們地球的大氣層。天文學家們隨後觀測到了它。小行星2020 VT4的運行軌道。NASA/JPL提供的圖片。隨著天文學家的探測技術日益先進,他們能發現掠過地球的小行星的體積也越來越小。在夏威夷莫納羅亞山小行星星際撞擊最終警報系統(ATLAS)進行科研的天文學家們於2020年11月4日探測到了一個新的小行星。在分析了該小行星的運動軌道後,他們意識到它和地球距離最近的日子是在1天前,11月13日,星期五這一天。
  • 大彗星、土星衝日、水星西大距,夜空又將有好戲登場
    本周(7月20-26日)有兩個值得關注的天象,土星衝日和水星西大距。另外還有一顆彗星2020F3(NEOWISE)值得關注。由於每顆彗星大小不同、到太陽和地球的距離以及彗星自身情況差別較大,真正明亮的大彗星非常罕見,平均十幾年才會出現一顆,一旦出現,必定會受到天文愛好者的追捧。這顆彗星的編號是2020F3(NEOWISE),是由美國的廣域紅外線巡天衛星(WISE)於2020年3月27日發現的。
  • 2020年第一顆彗星來到地球了!
    好消息,在經歷了一段許久未見的彗星乾涸期之後,我們終於迎來了2020年第一顆彗星!專家表示,這可能是我們在2020年看到第一顆肉眼可見的彗星,它叫做C/2019年Y4彗星阿特拉斯。Y4彗星是2019年12月28日晚由阿特拉斯(ATLAS)(小行星陸基碰撞最後預警系統)探測發現的最後一顆彗星,發現的時候它的星等是+19.6,但Y4的軌道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在2020年5月下旬它距離太陽只有0.262天文單位(3920萬公裡),幾乎相當於水星近日點的內部,那個距離太陽0.307天文單位。
  • 水星的軌道中存在行星嗎
    問題2:水星的運行軌道中存在行星嗎?法國數學家奧本·勒維耶與J.C.亞當斯在海王星被發現之前就共同預言了海王星的位置。在1860年的講座中,他們宣稱所觀察到的水星運行軌道偏離的問題可以假設有一個行星或另一個行星帶在水星的運行軌道中來解釋。
  • Neowise彗星現身貴州臺江夜空,再見需等6800年
    這是一顆約6800年才出現一次的彗星,是迄今為止可肉眼觀測到的最亮彗星,當日該彗星將到達近地點,與地球距離約為1.03億公裡。據了解,這顆彗星在3月份首次接近太陽時被美國NASA的NEOWISE衛星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