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捲風來了!根據媒體報導,6月23日下午14時至15時,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射陽縣部分鄉鎮遭受龍捲風冰雹災害,造成重大災害和人員傷亡。截至24日上午,已造成98人死亡,800人受傷。
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如果能及時預報龍捲風的話,傷亡也許就不會這麼慘重……
江蘇省阜寧縣陳良鎮農田裡的電力設施被龍捲風吹倒
龍捲風預報為什麼那麼難?
有天氣預報員曾說,強對流天氣在所有的天氣類型中是最難預報的。此話初聽似乎有些誇張,而事實確實如此。
龍捲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是目前天氣預報中的一個大難題,世界各國都沒有成熟的預報方法,準確地把強對流天氣出現的落區和時間預報出來。
概括來說,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因為龍捲風尺度太小。
龍捲風影響範圍從幾公裡到幾十公裡不等,有時甚至按照百米計量。而氣象臺站目前還不能每隔幾公裡到幾十公裡就布設一個,這就像「大網捕小魚」,難免會有疏漏。這類「漏網之魚」更容易讓人產生天氣預報不準的感慨。
其次是龍捲風等強對流天氣生命周期很短。
像龍捲風、下擊暴流、颮線等天氣,往往生成很突然,對某一地區的影響時間也相對較短,「生命史」只有十幾分鐘到個把小時,有的甚至是分分鐘的事兒,不像颱風從生成到消亡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因此,要提前24小時或是48小時預報局部地區的強對流天氣也就非常困難了。
不同的天氣、氣候現象具有不同的時間、空間尺度
再次是龍捲風的形成大氣條件很複雜。
我們知道,天氣是一個複雜的非線性系統,正如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對天氣系統的解釋: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即初始條件「差之毫厘」,未來的天氣結果就可能「謬以千裡」。
何況龍捲風的生成和發展需要衡量綜合大氣條件,而這些條件往往是難以預料、不確切的,再加上不同地區之間各不相同的地形因素,更進一步增加了預報預測難度。
此外,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我國龍捲風等極端性天氣事件頻發,如今年廣東汕頭、海南文昌、江蘇鹽城等地出現龍捲風,同時也增大了天氣預報的難度。
目前我國對於上述極端天氣的監測預報能力還不足,尚需進一步加強建設。
此次鹽城龍捲風的成因是什麼?
據中央氣象臺分析,22日至23日,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抬,其西側低層有南亞季風和南海季風匯合北上,向江蘇北部地區持續輸送水汽和熱量;與此同時,東北冷渦後部一股較強的冷空氣南下,並逐漸影響江蘇北部。受冷空氣和西南暖溼氣流共同影響,蘇皖北部大氣層結不穩定狀態持續增強。
至23日午後,江蘇中北部附近地區匯聚了大量的水汽,大氣層結極度不穩定,在這些強對流天氣發生的有利條件下,出現了強風、暴雨和冰雹天氣。
中國龍捲風的多發地在哪裡?
龍捲風主要「出沒」在中緯度地區,如北美、歐洲、俄羅斯、中國、日本及澳大利亞等地每年都會出現龍捲風,其中美國是龍捲風出現最多的國家,並且一般強度較大,被稱為「龍捲風之鄉」。
在我國,大部分省(區、市)都有龍捲風的蹤跡,但以東部平原地區為多,主要發生在江蘇、浙江、安徽、上海及山東、湖北、廣東等省(直轄市)。
統計資料顯示,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龍捲風的重災區,而其中又以江蘇鹽城等地強龍捲最為頻繁,主要是因為該地區地勢低洼平坦,土壤分布不均,江河湖泊水網交織,又處於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氣候過渡地帶,易積聚不穩定能量,在合適的動力條件下,極易導致大氣對流強烈發展,有助於龍捲風形成。
龍捲風來了我們應該如何避險?
氣象部門在強對流天氣來臨時會發布預警,所以在惡劣天氣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天氣信息。在暴風雨天氣,如果從室內向外望去,天空很陰沉,雲看上去似乎略帶綠色或者看到雲塊主體下方有雲旋轉,就說明龍捲風快要到了。這時就必須採取行動了。
在家裡
應及時召集家人躲到較為安全的地方,如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地面上所有建築物此時都不是安全躲避的場所。
在戶外
當龍捲風正在靠近時,應迅速朝龍捲風移動方向的垂直方向跑動,實在來不及躲藏時要採取最安全的姿勢,即跪下來,蜷伏在地上,全力前傾並將雙手放於腦後,但要儘量遠離大樹、電線桿、廣告牌、圍牆等,以免被砸、被壓或發生觸電事故。
在汽車上
不要試圖跑在龍捲風前面。要及時下車,到附近地勢最低的地方,臉朝下趴在地上,手放腦後。汽車本身沒有防禦龍捲風能力,一旦汽車和人同時被龍捲風捲起,你可能會因此丟掉性命。
作者:王海波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