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報龍捲風?真的難難難!

2020-11-30 驅動之家

龍捲風來了!根據媒體報導,6月23日下午14時至15時,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射陽縣部分鄉鎮遭受龍捲風冰雹災害,造成重大災害和人員傷亡。截至24日上午,已造成98人死亡,800人受傷。

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如果能及時預報龍捲風的話,傷亡也許就不會這麼慘重……


江蘇省阜寧縣陳良鎮農田裡的電力設施被龍捲風吹倒

龍捲風預報為什麼那麼難?

有天氣預報員曾說,強對流天氣在所有的天氣類型中是最難預報的。此話初聽似乎有些誇張,而事實確實如此。

龍捲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是目前天氣預報中的一個大難題,世界各國都沒有成熟的預報方法,準確地把強對流天氣出現的落區和時間預報出來。

概括來說,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因為龍捲風尺度太小。

龍捲風影響範圍從幾公裡到幾十公裡不等,有時甚至按照百米計量。而氣象臺站目前還不能每隔幾公裡到幾十公裡就布設一個,這就像「大網捕小魚」,難免會有疏漏。這類「漏網之魚」更容易讓人產生天氣預報不準的感慨。

其次是龍捲風等強對流天氣生命周期很短。

像龍捲風、下擊暴流、颮線等天氣,往往生成很突然,對某一地區的影響時間也相對較短,「生命史」只有十幾分鐘到個把小時,有的甚至是分分鐘的事兒,不像颱風從生成到消亡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因此,要提前24小時或是48小時預報局部地區的強對流天氣也就非常困難了。


不同的天氣、氣候現象具有不同的時間、空間尺度

再次是龍捲風的形成大氣條件很複雜。

我們知道,天氣是一個複雜的非線性系統,正如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對天氣系統的解釋: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即初始條件「差之毫厘」,未來的天氣結果就可能「謬以千裡」。

何況龍捲風的生成和發展需要衡量綜合大氣條件,而這些條件往往是難以預料、不確切的,再加上不同地區之間各不相同的地形因素,更進一步增加了預報預測難度。

此外,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我國龍捲風等極端性天氣事件頻發,如今年廣東汕頭、海南文昌、江蘇鹽城等地出現龍捲風,同時也增大了天氣預報的難度。

目前我國對於上述極端天氣的監測預報能力還不足,尚需進一步加強建設。

此次鹽城龍捲風的成因是什麼?

據中央氣象臺分析,22日至23日,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抬,其西側低層有南亞季風和南海季風匯合北上,向江蘇北部地區持續輸送水汽和熱量;與此同時,東北冷渦後部一股較強的冷空氣南下,並逐漸影響江蘇北部。受冷空氣和西南暖溼氣流共同影響,蘇皖北部大氣層結不穩定狀態持續增強。

至23日午後,江蘇中北部附近地區匯聚了大量的水汽,大氣層結極度不穩定,在這些強對流天氣發生的有利條件下,出現了強風、暴雨和冰雹天氣。

中國龍捲風的多發地在哪裡?

龍捲風主要「出沒」在中緯度地區,如北美、歐洲、俄羅斯、中國、日本及澳大利亞等地每年都會出現龍捲風,其中美國是龍捲風出現最多的國家,並且一般強度較大,被稱為「龍捲風之鄉」。

在我國,大部分省(區、市)都有龍捲風的蹤跡,但以東部平原地區為多,主要發生在江蘇、浙江、安徽、上海及山東、湖北、廣東等省(直轄市)。

統計資料顯示,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龍捲風的重災區,而其中又以江蘇鹽城等地強龍捲最為頻繁,主要是因為該地區地勢低洼平坦,土壤分布不均,江河湖泊水網交織,又處於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氣候過渡地帶,易積聚不穩定能量,在合適的動力條件下,極易導致大氣對流強烈發展,有助於龍捲風形成。

龍捲風來了我們應該如何避險?

氣象部門在強對流天氣來臨時會發布預警,所以在惡劣天氣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天氣信息。在暴風雨天氣,如果從室內向外望去,天空很陰沉,雲看上去似乎略帶綠色或者看到雲塊主體下方有雲旋轉,就說明龍捲風快要到了。這時就必須採取行動了。

在家裡

應及時召集家人躲到較為安全的地方,如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地面上所有建築物此時都不是安全躲避的場所。

在戶外

當龍捲風正在靠近時,應迅速朝龍捲風移動方向的垂直方向跑動,實在來不及躲藏時要採取最安全的姿勢,即跪下來,蜷伏在地上,全力前傾並將雙手放於腦後,但要儘量遠離大樹、電線桿、廣告牌、圍牆等,以免被砸、被壓或發生觸電事故。

在汽車上

不要試圖跑在龍捲風前面。要及時下車,到附近地勢最低的地方,臉朝下趴在地上,手放腦後。汽車本身沒有防禦龍捲風能力,一旦汽車和人同時被龍捲風捲起,你可能會因此丟掉性命。

作者:王海波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師

相關焦點

  • 預報龍捲風為什麼那麼難?
    6月23日14時至15時,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射陽縣部分鄉鎮遭受龍捲風冰雹災害,造成重大損失和人員傷亡。截至24日上午,已造成98人死亡,800人受傷。  如果龍捲風能及時預報,傷亡也許就不會這麼慘重。
  • 「雷暴排隊」成颮線 威力大預報難
    世界預報難題——強對流天氣預報記者:颮線在我們預報中有什麼難度?是不是比較難預報的天氣現象?喬林:對流性天氣往往生成的很突然,迅速增強。通常來講,一個對流系統對於某一地區的影響時間也相對較短,同時因為生成速度很快,影響範圍也比較小。
  • 龍捲風突襲江蘇 它可以被預報出來嗎?
    那麼,我國哪裡龍捲風最多?龍捲風可以被預報出來嗎?遇到龍捲風時我們該怎麼辦?我國哪裡龍捲風最多?出現龍捲風事件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國也有龍捲風嗎?是的,不用懷疑。龍捲風能預報出來嗎?目前對龍捲風監測最有效的手段是都卜勒天氣雷達。
  • 精確預測龍捲風難在哪
    龍捲風屬於強對流天氣,它發生突然、移動迅速、破壞力極大,精確預測到它在一天中的何時何地發生,還會途經哪裡,一直是世界性難題科學家一般不會對目前龍捲風等極端天氣頻發的深層原因妄下定論,因為氣候研究需要多年科學的 跟蹤統計,在大量數據的基礎上才可能得到比較確定的結論
  • 為什麼龍捲風難以預報?
    圖片來源:spc.noaa.gov  然而,相對於監測龍捲風所需要的網絡密度,都卜勒雷達站還很稀少。我們前面說了,雷達站覆蓋面積是數百千米,而城市與城市的間隔也大概是這個距離。聽起來,在每個城市建一個雷達站並不是特別難的事情。但我們要考慮到,地球是一個彎曲的球體,雷達看不到遠處的低空。這就好像船隻遠航時,船身先消失在地平線,我們只能看到聳立的比較高的船帆。
  • 下場痛快雪,咋就這麼難?
    可這是為啥呢?數據帝告訴你,是真的!南方空氣潮溼,雪花的含水量大,相同厚度的積雪南方往往比北方要重。小夥伴要問了:「積雪量多直觀啊,拿個尺子隨便測,你們氣象臺還成天預報那個不知道咋測出來的降雪量幹嘛?」數據帝又要苦口婆心了。降雪量,是非常不直觀,但只用積雪量預報不一定靠譜。註:氣象上要用底面積為1平米的瓶子先收集雪,然後把雪化成水,再折算成降雪量。
  • 對理科生而言,物理難,還是化學難?
    到底是物理更難還是化學更難?這兩個學科就像是「相愛相殺「的關係一樣,既相輔相成又互相影響。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下,理科類大學到底是物理難還是化學難!高中物理跟大學物理那簡直不是一個檔次的,大學物理可以說比高中物理難了好幾倍。
  • 蝴蝶扇動翅膀真的能引發一場龍捲風嗎?
    郭鑫鵬曾經有一名氣象學家作過一個相當形象的比喻:南美洲亞馬遜河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就可以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在之後被人們稱作「蝴蝶效應」。當你看到這句話後或許會一笑置之,小小的蝴蝶怎麼可能引發起威力巨大的龍捲風?先不談這個因果關係是否真的可能成立,只是像龍捲風這樣的災難性天氣,它的出現完全無法預測,因為大氣的變化和相互影響實在太複雜了。
  • PM2.5,準確預報到底難在哪?
    原標題:PM2.5,準確預報到底難在哪?   「不到10小時,PM2.5的實時濃度就從50微克/立方米上升到了七八百微克/立方米,並最終攀升到1500微克/立方米,成霾速度之快,數值之高,我們的空氣汙染預報模式真是沒『見過』啊。」對於北京那場快速成霾的空氣汙染,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仍然記憶猶新。
  • 很多人說模電很難?是真的難麼?還是沒認真學?
    模擬電子技術真的很難麼?還是你並沒有認真學?我也是過來人,大學生真正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並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快期末考試了突擊複習一下。我承認模電確實有點難度,但是以你們能夠考上大學的智商,只要花點心思認真學習,也不至於學不會。
  • 高數是最難的嗎?數分還難!高數難主要由於這三點
    高等數學難嗎?上大學時葉秋完全沒感覺,因為葉秋學的是數學分析。數分難不難?言歸正傳,高數難嗎?高數的主要內容是數分,其實還包括常微分方程的部分內容,還包括解析幾何的部分內容,高數的側重點是計算,難度低於數分,不過剛開始接觸也不簡單。
  • 考研最難的是哪個學科?網友: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考研最難的是哪個學科?網友:沒有最難,只有更難!關於多數專業而言,考研初試都是考3+1的形式,也就是政治、英語、數學,再加上一門專業課。比方考研理工科專業,一般是政治、英語、數學一或二,再加上專業課;考研經濟類,一般是政治、英語、數學三,再加上專業課。
  • 江蘇蘇北是龍捲風多發地區 預報是世界級難題(圖)
    原標題:江蘇蘇北地區是中國龍捲風多發地區 預報是世界級難題  圖為當日22時許,中新網記者趕赴救援現場——鹽城阿特斯協鑫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仍下著小雨,大批消防和警察在現場救援,門口拉著警戒線。
  •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 拿什麼守護海洋?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拿什麼守護你,我的海洋?   來自陸海的雙重汙染和開發壓力,導致近海汙染嚴重   跨地域區劃、成因複雜、主體多元,海洋生態汙染髮現難、整治難   創新海域使用監督管理制度,建立海監綜合執法體制,改善海洋清汙「九龍治水」局面  石油洩漏、盜採海砂、海洋傾廢、違法捕撈屢屢出現,無序排汙、非法養殖、海島違建難以杜絕……受傳統海洋生態環境規劃陸海統籌意識不強
  • 關於龍捲風的5個知識,遭遇龍捲風,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一直認為中國很少出現龍捲風,但近期關於龍捲風的報導日趨頻繁。我們應該多了解一些龍捲風的知識,學會保護自己。一、龍捲風是怎樣形成的?龍捲風,是一種猛烈的天氣現象,一般發生在夏季,和雷電同時發生。龍捲風形成需要四個條件:平坦的地面或水面、強對流天氣、強烈的大風、空氣相對潮溼。在夏季,靠近地面的空氣溫度較高,而高空的溫度比較低。地面的熱空氣會向上運動,而高空的冷空氣會向下運動。
  • 大學裡「最難及格」的5門課程,就算是學霸,也很難拿滿分!
    ,聽起來,理解是更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大學裡「最難及格」的5個專業全班都是學霸,也很難拿滿分。聽起來沒什麼,但是學起來真的不是一般的難,一度和數學物理方法、電動力學、物理化學稱之為物理學裡面的四大天書,難易程度可想而知。
  •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海洋環境該如何守護?
    但要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海洋汙染行為遠離內陸、相對隱蔽,線索發現難、調查難、取證難;汙染主體錯綜複雜,涉海洋保護類公益訴訟案件相關部門間協同治理機制尚未完善,海洋生態汙染防治跨地域、跨區劃開展工作能力仍待加強。
  • 江蘇鹽城龍捲風如何形成 成因分析及如何防禦龍捲風
    23日下午,江蘇多地遭遇龍捲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襲擊。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韓桂榮,就此次鹽城等地龍捲風的成因和防禦問題做了解析。龍捲風的成因  黃淮地區處於副高西北邊緣,溫度高,溼度大,對流潛勢好。
  • 義烏中考作文:火車與鐵軌 初三語文老師喊「難難難」
    今年果真來了話題作文,許多學生都反映難!初中生平時寫的多是記敘文,而今年的題目需要考生從材料中提取出自己的觀點,對學生來說是個挑戰,方老師表示。持相同觀點的還有雪峰中學的張老師,得知作文題目的他用「難難難」來形容。難在哪裡,張老師認為主要有三點:一是考生對材料題意的把握度容易模糊;二是寫作文的切入點難找;三是初中畢業生寫作以記敘文為主,而記敘文與材料之間聯繫的點和面也不太好把握。
  • 《智慧學習方程式》:超前、超難學習真的好嗎?
    在「教育搶跑」的氛圍下,有很多家長和孩子是被裹挾著進入「超前、超難學」這場追逐戰中的。畢竟「劇場效應」下,「不跑」無疑更焦慮。然而,一方面國家政策三令五申禁止孩子超前、超綱、超難學,要減負;另一方面,家長雖為減負主張叫好,但為了培育孩子未來的競爭優勢,仍在不遺餘力帶著孩子超前、超難學。   那麼超前、超難學真的好嗎?不超前、超難學就真能減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