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CUT&Tag技術被報導以來,見刊的文章都是將該技術用於動物細胞或者組織的研究,鮮少有用於植物樣本的數據,本文介紹的是發表於2020年8月份的一篇將CUT&Tag技術用於植物細胞核樣本的案例。該案例將ChIP-seq和CUT&Tag做了對比,通過數據比較展示了CUT&Tag技術用於植物樣本的優勢。
材料及方法
1. 植物材料:異源四倍體棉花四周齡幼苗的根、葉片和20天棉鈴的纖維樣本。
2. Hyperactive pG-Tn5/pA-Tn5轉座酶(諾唯贊)
註:抗體與pG-Tn5/pA-Tn5的親和性需要確認。通常,pA和pG具有廣泛的抗體親和特性,然而,pA與兔源抗體具有更高的親和性而pG與鼠源抗體具有更高的親和性。
3. 抗體:
1) H3Kme3(Millipore cat. no. 07-473, 1mg/ml),該抗體為兔多克隆抗體,用於研究組蛋白第三亞基四號賴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飾。
2) 兔IgG(Millipore cat. no. 12-370,1mg/ml),作為 CUT&Tag實驗的對照抗體。
研究結果
1. CUT&Tag和ChIP-seq的流程對比圖
圖1
從圖1 可知,CUT&Tag在操作上比ChIP-seq要簡便許多:
1)CUT&Tag採用原位策略,不需要使用交聯來穩定蛋白-蛋白和蛋白-DNA之間的相互作用。交聯樣本由於使用甲醛而導致後續用20%的Triton進行細胞核分離存在困難。
2)在CUT&Tag實驗中,使用完整的細胞核和抗體共孵育,細胞核使用洋地黃皂苷在核膜上打孔利於抗體的進入,但是不破壞核的完整性。
3)ChIP-seq實驗中,染色質從分離的細胞核中提取出來之後要進行超聲破碎,將DNA打斷成300-500bp的小片段,此過程耗時較長,在免疫共沉澱之後,如果不解交聯,DNA很難抽提出來;
4)最後,ChIP得到的DNA進行建庫比CUT&Tag多耗時4-5個小時。
2. CUT&Tag使用的細胞核可以通過DNA測定進行半定量
植物細胞存在細胞壁,抗體很難進入細胞,作為替代方案,可以使用細胞核作為起始材料進行實驗。對於CUT&Tag實驗所需的細胞核進行顯微鏡觀測定量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分離的細胞核容易聚集成團,本文通過抽提的DNA來對所投入的細胞核進行了定量,結果表明,大約1.5μg的DNA就可以滿足CUT&Tag實驗的要求。1g根和4g纖維大致相當於15-20μg的染色質,可以滿足約10次CUT&Tag實驗。
圖2
3. CUT&Tag生物學重複顯示高重複性及高信噪比
實驗設計了2個生物學重複,IgG抗體作為CUT&Tag實驗對照;同樣的實驗材料也進行了ChIP-seq實驗,ChIP mock反應不加H3Kme3抗體作為對照。
結果顯示:CUT&Tag-IgG對照顯示了低背景信號,兩個生物學重複的CUT&Tag實驗建庫成功,峰型符合預期(圖3)。
圖3
對所有文庫進行測序後,數據比對結果見表1,CUT&Tag文庫最後得到的數據10.61、15.3和14.16M,而ChIP-seq得到的數據是23.17和31.34M。
表1
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表明:CUT&Tag的兩個生物學重複和CUT&Tag_IgG的相關性很低,只有0.01(圖4a),表明CUT&Tag實驗組和對照組差異明顯;對ChIP-seq的對照和實驗組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二者的相關性為0.89(圖4a),說明兩組數據的信噪比較差。對CUT&Tag實驗組的兩個生物學重複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二者的相關性為97%,說明生物學重複較好(圖4b)。
圖4
對各個樣本分別隨機抽取6-24M數據進行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在抽取同樣數據量的情況下,CUT&Tag鑑定到的peak數量更多,CUT&Tag在6M數據量時鑑定到的peak數量為42367個和46779個,而ChIP-seq在數據量達到24M時鑑定到的peak數量為40859個。這說明CUT&Tag的靈敏度更高。表2括號中的數字為FRiP(fraction of reads in peaks),CUT&Tag的FRiP為0.66-0.7,說明CUT&Tag實驗結果具有很高的信噪比;而ChIP-seq的FRiP僅為0.11,說明其信噪比較低。
表2
對兩種方法所得peak進行分析發現25,597 (54.7–62.6%) peaks 為 CUT&Tag 和 ChIP-seq共有, 37,168 (79.5–87.7%) peaks 是CUT&Tag兩個生物學重複共有的,這說明了CUT&Tag的生物學重複非常穩定(圖5)。
圖5
將所得的peaks分為8類:1–2 kb 啟動子 (1–2 kb 5′ upstream of translation starting site);1-kb 啟動子(≤ 1-kb 5′ upstream of translation starting site);第一外顯子,第一內含子, 其它外顯子, 其它內含子, 1-kb 下遊 (≤ 1-kb 3′ upstream of translation terminating site)和基因間區(除以上所描述區域),結果發現,兩種實驗方法所得結果高度一致(圖6)。
圖6
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利用植物細胞核進行CUT&Tag實驗研究表觀基因組學具有實驗流程簡單,有效數據留存率高,信噪比高,結果準確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