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開發出人類胚胎樣模型!

2020-12-06 生物谷

2020年6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胚胎幹細胞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模型來研究人類的早期發育階段。這種模型類似於18-21天大小的胚胎的一些關鍵元素,其能幫助研究人員觀察到人類機體形成的潛在過程,這是以前從未直接觀察到的,而理解這些過程則能夠幫助研究人員揭示人類出生的缺陷和疾病發生的原因,同時就能在孕婦群體中開展相關的檢測。

圖片來源:Naomi Moris

這種計劃或機體藍圖是通過一種名為「原腸胚形成」的過程開始的,在原腸胚形成過程中,胚胎會形成三層不同的細胞,這些細胞隨後會轉化成為機體的主要系統,即外胚層會形成神經系統,中胚層能形成肌肉,而內胚層則能夠形成腸道。原腸胚階段通常被稱為人類發育的「黑箱期」(black box),因為法律限制禁止在第14天之後在實驗室培養人類胚胎,而這一過程是從第14天開始的,這個限制設定在胚胎不能形成雙胞胎的階段。

很多出生缺陷都源於黑箱期,其原因包括酒精、藥物、化學藥品和感染等,深入理解人類原腸胚期間的分子事件也能夠幫助解決很多醫學問題,包括不孕症、流產和遺傳性疾病等。研究者Alfonso Martinez-Arias教授說道,我們所開發的模型能夠產生一部分人類藍圖,這項研究中,我們所開發的模型能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來產生一種名為「類原腸胚」(gastruloids)的一種細胞三維組裝模塊,隨後其能夠分化為三層,其組織方式類似於早期人類機體計劃那樣。

為了在實驗室中製造這種類原腸胚組織,研究者將一定量的人類胚胎幹細胞置於小孔中,隨後其就能夠形成緊密的聚集體,當經過化學信號處理後,這些類原腸胚組織就能從頭到尾軸處延長,從而就能沿著這一軸線的特定模式開啟基因表達,並能夠反映哺乳動物機體的特殊元件。此前,包括小鼠和斑馬魚在內的模式生物能夠幫助科學家們深入研究人類原腸胚形成的分子機制,然而當細胞開始分化時,這些模型的行為就與人類胚胎的行為並不相同,動物模型能夠對特定藥物產生不同反應,比如抗晨吐藥沙利度胺,通過對小鼠進行臨床試驗後,研究者發現其會導致人類出現嚴重的出生缺陷,因此,開發出能模擬人類發育的最佳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類原腸胚並沒有潛力發育成為完全成型的胚胎,其也並沒有腦細胞或植入到子宮內所需要的任何組織,這就意味著他們永遠無法超越最早期的發育階段,因此其也會符合當前科學界的道德標準。通過對發育到72小時的人類類原腸胚組織中的基因表達情況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非常明顯的標誌信號,其能 促進諸如胸肌、骨骼和軟骨等重要身體結構的發育,但並不會發育為腦細胞。

最後研究者Naomi Moris博士表示,這是一種非常令人興奮的新型模型系統,其能幫助我們首次在實驗室中揭示並探索早期人類胚胎發育的過程,該系統是模擬人體計劃出現的第一步,同時其或許也能幫助研究其它人類胚胎發育問題出現的原因,比如出生缺陷症等。(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Moris, N., Anlas, K., van den Brink, S.C. et al. An in vitro model of early anteroposterior organization during human development. Nature (2020).doi:10.1038/s41586-020-2383-9

相關焦點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新成果!
    這項新的臨床前研究首次展示了胚胎幹細胞如何將CMA保持在低水平,以促進這種自我更新,而且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來關閉這種抑制,以增強CMA活性和讓它們分化成特化細胞。【2】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開發出人類胚胎樣模型!
  • 用幹細胞製作人類胚胎模型為時不遠?
    12月14日 05:31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張夢然)在實驗室內利用幹細胞製作小鼠和人類胚胎模型正在快速向前發展
  • Nature:胚胎幹細胞培養出的類原腸胚能模擬20天大的人類胚胎
    有胚胎幹細胞培養經驗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人體胚胎不能培養超過14天,即重要的「14天法則」。14天的限制是由美國衛生、教育和福利署的倫理諮詢委員會在1979年首次提出。在中國2003年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準則中也有所體現。「14天原則」經過了政策研究者的細緻諮詢及討論,認為胚胎發育到14天時將開始形成一道「原條」,該結構使胚胎開始擁有一些個體特徵,會引發倫理問題。顯然,這一法則對科研人員來說並不「友好」。
  • 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
    《自然》雜誌11日發表了一項幹細胞領域研究成果:一種可以成功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後關鍵過程的系統問世,有助於增強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也不涉及與人類胚胎研究相關的生物倫理問題,因為該系統是在一種嚴格受控的環境下,使用的是人體多能幹細胞。
  • Nature重磅 | 專家點評,付建平團隊開發新技術,首次獲得可控的人類外胚層和羊膜發育的模型,造福數百萬女性
    然而,在這些模型中看到的初始胚層分化是無序的,並且與植入期間人胚胎中觀察到的空間組織分化沒有相似之處。因此,這些模型對於研究人類妊娠的圍植入階段並不是很有幫助。Clark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Human embryo implantation modelled in microfluidic channels」的點評文章,系統概況了該研究的進展,指出這是一種創新的微流體裝置,能夠模擬人類胚胎植入子宮壁時發生的事件, 也許可以利用這些信息幫助全世界數百萬女性更好地了解甚至避免早期妊娠失敗
  • 20年間,胚胎幹細胞的「革命之路」 | Nature長文
    自1998年科學界首次成功獲得人類胚胎幹細胞至今,20年間圍繞著它的研究一直在希望、爭議之間發展,並正朝著臨床的方向積極前進。由胚胎幹細胞分化而來的神經群,在培養基中聚集成球狀。他帶領團隊利用胚胎幹細胞探索來源於成熟細胞的DNA經過重編程「還原」至胚胎狀態的可能,為糖尿病診療帶來新線索。2016年,Dieter Egli在《Nature》期刊發表重要研究,開發出一種全新的人類胚胎幹細胞(只攜帶一半數量的染色體),簡化對人類基因組的研究。
  • 人類胚胎幹細胞終獲克隆
    科學家對克隆技術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息。  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失敗的嘗試之後,美國科學家終於通過使用與1996年製造克隆羊多利相同的技術,成功培育出了人類胚胎幹細胞(ES細胞)。這項重大突破發表在15日的美國科學期刊《細胞》網絡版上。
  • Nature:科學家建立人類胚胎三維模型,有望揭秘出生缺陷和不孕的原因
    在發育早期,人類胚胎只是一小團細胞,自行摺疊形成具有前後端的三層結構——原腸胚,這個過程被稱為原腸胚形成,之後各胚層繼續形成身體內的不同組織類型。此前,科學家利用小鼠細胞製作三維模型,但因缺乏合適的模型,研究人類原腸胚形成一直較為困難。
  • 科學家分離出人類胚胎中胚層祖細胞
    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布羅德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個標誌人類胚胎幹細胞分化最初階段的細胞群,這些細胞由此將進入一個發育路徑,並最終形成血液、心肌、血管和骨骼等。
  • 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新聞—科學網
    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
  • PNAS:科學家分離出人類胚胎中胚層祖細胞
    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網絡版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布羅德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個標誌人類胚胎幹細胞分化最初階段的細胞群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3期)
    1.Sci Adv:科學家鑑別出營養有效性和胚胎生長發育之間的分子關聯doi:10.1126/sciadv.aav244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隆納基因組調控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調節幹細胞分裂速度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發現有望幫助闡明人類不育發生的機制並開發新型的不育療法。
  • 人體多能幹細胞有新用途,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
    人體多能幹細胞有新用途,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9-09-12 07:50
  • 人類胚胎幹細胞正重塑生物學概念並開始進入臨床—新聞—科學網
    來自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神經「花結」組裝成正在培養的球體。不過,很多人認為,如今人類胚胎幹細胞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對於胚胎幹細胞,我感到非常興奮。」Egli說,「它們將帶來改變生活的史無前例的發現。對此,我毫不懷疑。」 胚胎幹(ES)細胞提供了關於早期發育的優質信息。正如天文學家回顧宇宙大爆炸以尋求關於宇宙的基本見解,生物學家探究這些細胞內的分子以尋找關於單個原始細胞如何變成幾萬億個細胞並且擁有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形式和功能的線索。
  • 利用人類骨髓幹細胞培育嬰兒還有多久?
    時至今日,幹細胞生殖科學又到了什麼樣的研究階段?  2007年,一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項驚人的發現:他們利用從人類骨髓中提取的幹細胞培育出了「類精子細胞」。然而,短短兩年後,這項研究由於被控抄襲而被撤回。13年過去了,從幹細胞中培育出功能正常的人類精子依然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問題。
  • 利用人類骨髓幹細胞培育嬰兒還有多久?
    時至今日,幹細胞生殖科學又到了什麼樣的研究階段?2007年,一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項驚人的發現:他們利用從人類骨髓中提取的幹細胞培育出了「類精子細胞」。然而,短短兩年後,這項研究由於被控抄襲而被撤回。13年過去了,從幹細胞中培育出功能正常的人類精子依然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問題。20到30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從幹細胞中培育出功能正常的人類配子,包括卵子和精子。
  • 「它們將帶來史無前例的發現」 人類胚胎幹細胞正重塑生物學概念並...
    來自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神經「花結」組裝成正在培養的球體。這位如今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的生物學家,利用它們探尋了來自成人細胞的DNA如何被重新編程成胚胎狀態,並且解決了關於糖尿病發生和治療的問題。Egli甚至幫助開發了一種全新的人類胚胎幹細胞形式。其能簡化關於不同人類基因做了什麼的研究。廣泛的研究讓Egli成為胚胎幹細胞生物學領域的領軍者。該領域面臨著資助受限以及狂熱追尋競爭技術的挑戰。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2.Nature:華人科學家開發微流體類胚胎模型,助力揭開胚胎發育的秘密 doi:10.1038/s41586-019-1535-2 早期人類胚胎發育包括廣泛的譜系多樣化、細胞命運分化和組織模式。
  • 前沿|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2.Nature:華人科學家開發微流體類胚胎模型,助力揭開胚胎發育的秘密doi:10.1038/s41586-019-1535-2早期人類胚胎發育包括廣泛的譜系多樣化、細胞命運分化和組織模式。儘管早期人類胚胎發育具有基礎性和臨床重要性,但由於種間差異和對人類胚胎樣本的可獲得性有限,科學家們目前為止仍然不清楚對早期人類胚胎發育的原因。
  • 3D列印「無所不能」:可造人類胚胎幹細胞
    據果殼網報導,現在一項全新的3D列印技術解決了準確無損地製造胚胎幹細胞三維結構這一長久的業界難題。日前,來自蘇格蘭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全新的3D列印技術,首次用人類胚胎幹細胞進行了3D列印。研究的相關論文已於今日發表在《生物製造》(Biofabricatio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