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類骨髓幹細胞培育嬰兒還有多久?

2020-08-14 新浪探索

距離科學家能夠將皮膚或骨髓轉化為人類嬰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大眾科學雜誌《發現》(Discover Magazine)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利用幹細胞製造人類精子的可能性。時至今日,幹細胞生殖科學又到了什麼樣的研究階段?

  2007年,一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項驚人的發現:他們利用從人類骨髓中提取的幹細胞培育出了「類精子細胞」。然而,短短兩年後,這項研究由於被控抄襲而被撤回。13年過去了,從幹細胞中培育出功能正常的人類精子依然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問題。

  20到30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從幹細胞中培育出功能正常的人類配子,包括卵子和精子。這麼做的目的不僅是幫助不孕不育的患者生兒育女,還可以幫助科學家解開人類發育的奧秘。自2007年以來,科學家在這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並利用幹細胞產生的配子甚至是未成熟的人類卵細胞培育出了健康的幼鼠。但是,距離科學家能夠將皮膚或骨髓轉化為人類嬰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科學家正在努力尋找有效並穩定產生生殖細胞的方法,在短期內,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些概念的生物學原理,而從長期來看,可以利用該方法恢復生育能力。當1978年第一個通過體外受精(IVF)受孕的嬰兒出生時,生殖科學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這項突破也引領了如今塞巴斯蒂亞諾和其他研究者投身幹細胞與生殖領域。但是,並不是所有想要親生孩子的個人或夫婦都可以選擇試管嬰兒技術,那些出生時沒有配子的人,或者在很小的時候就接受了積極的癌症治療的人,都無法進行體外受精。新的幹細胞技術或許將為這些人提供生育後代的機會。

  第二個重要的進展出現在21世紀初,即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s)的發現。這些細胞可以從血液或皮膚細胞中提取,並重新編程,使其表現得像胚胎幹細胞一樣。胚胎幹細胞具有多能性,可以發育成體內任何類型的細胞。從那時起,研究人員就一直試圖弄清楚如何將這些類胚胎細胞轉化為功能正常的精子和卵子。

  揭示基礎過程

  這項工作之所以如此具有挑戰性,部分原因是科學家尚未完全理解人類胚胎在正常發育過程中發生了什麼。科學家理解小鼠身上發生的這一過程,因為在實驗室裡研究這種嚙齒類動物比較容易。但是道德限制和技術因素(比如在正確的時間獲得胚胎)使得在人類身上進行研究十分困難。

  儘管存在障礙,但科學家在過去10年裡也取得了重大進展。2012年,日本的一組研究人員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培育出了可生育的小鼠卵子,並用這些卵子培育出健康的幼鼠。在小鼠身上,整個周期已經完整,現在英國和日本的一些研究小組已經證實,你可以從小鼠身上產生類似胚胎的細胞,然後將這些細胞變成卵子或精子,其功能完全正常。

用於治療罕見遺傳病範可尼貧血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2018年,同一組日本科學家又取得了一項重大突破。他們利用人類血細胞和多能幹細胞技術,成功地製造出了未成熟的人類卵子。

  製造精子的類似努力並沒有走得太遠。多年來,包括2007年被撤的骨髓研究在內的多項研究都聲稱,可以在實驗室內培育出類精子細胞。2014年發表的一項備受矚目的研究也成為重大新聞,但該研究中的細胞發育程度並沒有遠遠超過分化的早期階段。

  但是,科學家還在積極努力,也許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就能製造出功能齊全的精子和卵母細胞。屆時,問題就會變成如何測試這些配子的質量。

  測試生命周期

  要全面評估精子或卵子的質量和功能,唯一的方法是將其用來與另一個配子受精,產生後代,這就是這項工作必須非常小心的原因。一旦科學家開發出可以產生成熟人類卵母細胞和精子的技術,那下一步就會在靈長類動物身上進行測試。這樣一來,研究人員就可以追蹤這項技術產生的動物個體的整個生命歷程,看看是否會出現任何意想不到的問題。

  終有一天,這些幹細胞將幫助那些患有不孕症的人士擁有健康的孩子。當然,還有一些重要的倫理問題需要仔細考慮,這項技術有可能在代際層面上影響人類的生活。許多人還對未來的其他後果表示了擔憂,比如「設計嬰兒」的問題,或者是利用從名人那裡偷來的頭髮來繁育後代等。已經有生物倫理學專家撰文指出,在這項技術變得可行之前,必須著手解決與之相關醫學和法律問題。(任天)

相關焦點

  • 利用人類骨髓幹細胞培育嬰兒還有多久?
    來源:新浪科技距離科學家能夠將皮膚或骨髓轉化為人類嬰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大眾科學雜誌《發現》(Discover Magazine)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利用幹細胞製造人類精子的可能性。
  • 造血幹細胞首次培育成功!白血病將無需骨髓移植
    本文轉載自創新地標(ID:kejitouzi)公眾號上周,人類第一次將多功能幹細胞分化成出造血幹細胞。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能活多久?
    患者B投稿:身體一直沒勁,很無力,臉色也不好,去檢查說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很害怕,想問問你們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能活多久?患者C投稿:我朋友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想知道他還能活多久?聽說會變成白血病?
  • 造血幹細胞移植三大方式:骨髓、外周血、臍帶血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8日訊(記者 李春雨)「骨髓、外周血、臍帶血,這是目前治療白血病等系統所需造血幹細胞的三種來源,而存下臍帶血,就是一種保障,平時看起來沒什麼用,到關鍵時刻就是救命的藥。」近日,成都軍區總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主任劉芳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
  • 人工培養器官移植離我們還有多遠?日本利用老鼠幹細胞培育出迷你心臟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近日,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宣布,利用老鼠的胚胎幹細胞成功培養出了迷你心臟。研究小組稱,在培養過程中,胚胎幹細胞分化出了心肌細胞,並在大約兩星期裡發育成了直徑約1毫米左右的心臟類器官。它和老鼠胎兒的心臟類似,具備心房及心室等構造,而且還能像真正的心臟那樣有規律地跳動。
  • 臺醫院研究人類骨髓間葉性幹細胞獲突破性成果
    中新社臺北九月十日電 (記者陳立宇 崔煜芳)臺灣榮民總醫院最近利用缺氧的環境培養人類骨髓間葉性幹細胞,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動物實驗雖證實移植骨髓間葉細胞可促進人體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但卻發現其在移植後著床於接受者的比率很低,因此使得這種幹細胞移植的治療效果受到質疑。洪士傑與美國杜蘭大學同行的合作研究發現,缺氧狀態下培養的間葉幹細胞可增加移植後著床的成功率。在移植前將間葉幹細胞放置於百分之一氧氣培養四十八小時,移植後著床的細胞數可增加三倍,大大提高了移植的成功率。
  • 人民日報:幹細胞技術治病前景可期
    國際幹細胞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接連不斷:利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鑑定出人類血液幹細胞的關鍵調節因子,激活後可以顯著提升血液幹細胞在體外的自我更新能力;揭示了如何利用幹細胞來培養成熟的胰島素生成細胞,找到了幹細胞治療Ⅰ型糖尿病的新方法……這些新進展為幹細胞技術應用於醫學實踐注入了新動力
  • 關於骨髓、幹細胞和神經系統
    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有些藥物如氯黴素及呋喃類,在長期大量使用後可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
  • 骨髓就能"造"精子 女性有望單性生育 只能生女兒
    >     據英國媒體12日報導,紐卡斯爾大學英格蘭東北幹細胞研究所卡裡姆·納耶尼亞教授成功地利用骨髓細胞培育出人類精子細胞。不久後也許能從女性骨髓組織中提取出能製造精子的幹細胞,從而實現單性別生育。不過,由於女性體內不含Y染色體,通過這種方式產子只能生下女兒。    成果採用骨髓細胞培育精子    最新的研究並沒有使用爭議頗多的胚胎幹細胞,而是採用的骨髓細胞。
  • 俄烏科學家攜手探索骨髓幹細胞治癒癲癇頑症
    本報莫斯科8月12日電 俄羅斯和烏克蘭科學院的科研人員運用移植骨髓幹細胞的方法,成功治癒了一位癲癇病患者,為人類治療這一頑症提供了新的方法。  近年來,細胞移植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快,特別是運用移植幹細胞治療疾病的方法受到了各國科學界的廣泛關注,隨著新幹細胞源的不斷發現,人體中寶貴的骨髓質也漸漸進入了醫學科學家的視線,因為它也屬於幹細胞。
  • 上海科學家發現腦垂體激素遠程調控骨髓內造血幹細胞數量
    他們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發表的論文首度揭示人類青春期起始分泌的腦垂體激素——促黃體生成素在造血幹細胞數量穩定維持中的重要調控功能。與腫瘤細胞一樣,幹細胞在體內具有無限增殖的潛力。但與腫瘤細胞不同的是,各個組織的成體幹細胞數量處於嚴密的調控狀態。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是負責生成人體所有血液細胞的始祖細胞。
  • 國家承認幹細胞研究合法性 揭秘幹細胞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實際上,幹細胞早已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許有人會發出疑問——怎麼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那我們換個說法,中華骨髓庫大家都聽說過吧?捐骨髓救治白血病患者的故事大家早已不陌生了吧?還有利用臍帶血,生老二救老大,或者孩子救母親的案例也已經屢次見諸報端了。而這些治療手段利用的就是幹細胞家族當中很重要的一員——造血幹細胞。
  • 日本科學家利用iPS幹細胞在鼠內培育人類胰臟
    近期,日媒報導了日本近日批准利用iPS幹細胞在實驗鼠體內培育人類胰臟的研究項目。研究小組將於近期實施,以確認利用相關技術能否在動物體內正常形成臟器。早前,日本科學家已首次成功在老鼠的體內培育出小白鼠的胰臟,但由於日本規定禁止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器官,後來日本科學家聯合美國史丹福大學在美國啟動一項在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的實驗:將人類的iPS幹細胞在豬體內培育胰臟。
  • 日本科學家利用智齒高效培育多能幹細胞
  • 利用iPS細胞高效製造造血幹細胞技術問世
    利用iPS細胞高效製造造血幹細胞技術問世治療白血病時或可利用該技術製造大量造血幹細胞,代替骨髓移植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開發出了利用實驗鼠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 幹細胞臨床應用還需要多久?
    幹細胞臨床治療或者是細胞治療,一直是國家大力提倡與鼓勵的,但是幹細胞臨床或者是細胞真正走向成熟的臨床,又需要多久呢?這也是很多人關切的問題。在普及幹細胞臨床前先和大家介紹一下幹細胞。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複製能力,是一類原始的細胞,所以可以分化成多種不同的細胞,如神經細胞、成骨細胞等不同的組織細胞,對組織器官有更新和修復的作用。
  • 日科學家首次利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日科學家首次利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2008年08月23日 13: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23日電 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21日宣布,研究小組成功用一名10歲女孩脫下的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
  • 骨髓造血幹細胞「悔捐」調查:捐獻關鍵時刻近半志願者「脫逃」
    欣欣家人承擔了捐獻者高分辨配型、體檢和採集幹細胞等一系列費用約5萬元,這下不僅錢打了水漂,孩子也只能先回輸她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回到原始狀態,等待下一個合適的供體。欣欣的遭遇不是個案。悔捐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卻又不時發生。有數據顯示,全世界範圍內,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最終「臨陣脫逃」的概率較高。
  • 幹細胞培育卵子精子前體細胞獲成功
    圖片來源:南伊利諾伊大學   本報訊以色列與英國研究人員利用人體皮膚細胞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人類精子與卵子的前體細胞。儘管面臨著大量爭議和監管障礙,這一成就依然向著治療不孕不育症邁出了重要一步。   這項試驗利用誘導多能幹(iPS)細胞——能夠分化成幾乎所有細胞類型的一種再編程細胞——在小鼠體內培育出精子和卵子,這些生殖細胞隨後通過體外受精技術產下了活體後代。   研究人員在12月24日出版的《細胞》雜誌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 張蘇明教授報導:幹細胞治療現狀與問題
    而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由於其具有全能性和高度的未分化性,可在體外無限擴增,又易於遺傳操作,在一定條件下可被定向誘導生成三個胚層的細胞,當前全球研究幹細胞的重心都在:ESC,然而美國的人類ESC研究進展嚴重受累於布希的現行保守國策。佛州小組進行了有關老鼠幹細胞研究的比較實驗,一組試驗利用從成年老鼠骨髓中提取的幹細胞;另一組利用從老鼠胚胎中提取的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