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利用智齒高效培育多能幹細胞

2020-12-05 科學網
日本科學家利用智齒高效培育多能幹細胞
用牙髓細胞培育出的iPS細胞能發育成腸、軟骨和心肌細胞等

 

拔掉的智齒不要隨便扔掉,它可以作為很好的幹細胞原料庫。日本科學家發現,智齒裡的牙髓細胞能用來培育有多種分化功能的「萬能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且效率非常高。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9月27日宣布,他們利用3名少年的智齒牙髓細胞成功培育出iPS細胞,效率比用皮膚細胞培育要高出100倍。

 

研究證實,用牙髓細胞培育出的iPS細胞能發育成腸、軟骨和心肌細胞等。這一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生物化學期刊》上。

 

研究曾發現,激活成年細胞裡的4個特定基因,可以使細胞「返老還童」,變成有較強分化潛力的iPS細胞。這種手段可避免從胚胎中提取幹細胞帶來的倫理問題,缺點是轉化效率太低。而且細胞越容易獲取,轉化效率就越低。例如,皮膚細胞轉化成iPS細胞的效率最低,骨髓細胞的效率相對較高,但獲取太困難。

 

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智齒牙髓細胞裡的「間充質基質細胞」與骨髓裡的細胞很相似,用來培育iPS細胞時轉化率為0.1%。而用相同方法處理皮膚細胞時,轉化率只有0.001%。

 

研究還顯示,利用智齒牙髓細胞培育幹細胞時,只需激活3個相關基因,無須激活名為c-Myc的基因。這個基因已知會導致幹細胞癌變,不啟動該基因顯然是一個優點。

 

研究小組成員小田泰昭說,很多人的智齒發育不完全,需要拔掉,因此獲取智齒牙髓細胞相對容易,且對人體傷害小。利用拔掉的智齒可高效培育出安全的iPS細胞,「這可以對設立開展再生醫療時所必需的細胞銀行作出貢獻」。

相關焦點

  • 日科學家首次利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日科學家首次利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2008年08月23日 13: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23日電 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21日宣布,研究小組成功用一名10歲女孩脫下的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
  • 日本科學家首次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中新網8月23日電 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21日宣布,研究小組成功用一名10歲女孩脫下的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這是科學家首次通過智齒細胞獲得iPS幹細胞,毋須使用胚胎惹起道德爭議,為致命疾病的研究開拓一條新路。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該名女孩因牙齒矯正治療,拔除了尚未成熟的智慧齒。
  • 日本科學家利用iPS幹細胞在鼠內培育人類胰臟
    近期,日媒報導了日本近日批准利用iPS幹細胞在實驗鼠體內培育人類胰臟的研究項目。研究小組將於近期實施,以確認利用相關技術能否在動物體內正常形成臟器。早前,日本科學家已首次成功在老鼠的體內培育出小白鼠的胰臟,但由於日本規定禁止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器官,後來日本科學家聯合美國史丹福大學在美國啟動一項在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的實驗:將人類的iPS幹細胞在豬體內培育胰臟。
  • 日本科學家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 同時培育出三種迷你器官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研究者合作,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三種迷你器官,在全球尚屬首次。據報導,研究人員首先利用人iPS細胞分別誘導分化出前腸、中腸,再將其聯結起來,隨後在前腸、中腸的邊界區域分化出肝臟、膽管和胰臟前體細胞,最終培養出分別約0.5毫米大的3種迷你版器官。據介紹,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器官在人體內是相連的,這套器官的尺寸總共只有1釐米左右,相當於受精後1個多月的人類胚胎的狀態。
  • 美科學家發明「牙齒裂解器」 通過智齒提取幹細胞
    你很高興你擺脫了這種討厭的智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智齒卻是一個能拯救生命的幹細胞來源。然而,要找到含有這些細胞的牙髓並不容易:鑽入牙齒會產生破壞性熱量,從而降低可收穫的細胞數量。另外,用於衝洗牙齒的水可能具有腐蝕性元素,並且來自鑽孔的搪瓷微粒可能汙染牙髓。
  • 日本研究者用智齒生成幹細胞
    長智齒是許多人的煩惱,有些人甚至最終選擇把智齒拔除掉。然而《JBC》的一項最新研究證實智齒中含有生成幹細胞所需的組織。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學術雜誌《細胞》上率先報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研究。
  • 實現類器官「組團」培養 誘導多能幹細胞太「能」了
    誘導多能幹細胞具有早期胚胎幹細胞的發育能力,理論上可分化成任何成體細胞與器官類型。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近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古往今來,長生不老是無數人的夢想。
  • Nature:科學家利用iPS細胞培育腎臟類器官
    文獻來源:Nature 2015 Oct.7澳大利亞和荷蘭的科學家宣布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培育出腎臟類器官,實現了在實驗室環境中培育出可移植功能器官的關鍵性目標。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期刊。
  • 厲害了中國科技:誘導多能幹細胞助推再生醫學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研發出高效的化合物誘導多能幹細胞新方法藥水有魔法 細胞逆生長(厲害了,中國科技)科研人員向細胞中加入「魔法藥水」。裴端卿說:「全能幹細胞,比如受精卵,是幹細胞的最高狀態,它能最終發育成完整個體以及胚外組織;多能幹細胞,如胚胎幹細胞,是具有無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幹細胞,可以分化成個體的所有器官和組織;單能幹細胞,如造血幹細胞、神經幹細胞,僅具有分化為有限的幾種密切相關的細胞類型。」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有望從哺乳動物中獲得更多幹細胞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彭茜)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研究論文已於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異種器官移植和瀕危動物保護方面具有應用潛力。新研究的基礎之一在於可生成嵌合胚胎的幹細胞系。
  • 日本首次嘗試利用iPS細胞治療癌症
    2020-10-22 20:58:52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東京10月22日電 據當地媒體22日報導,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實施了一臺移植免疫細胞治療癌症的手術,用於移植的免疫細胞由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而來。這是日本首次嘗試利用iPS細胞治療癌症。
  • 我科學家開發出誘導多能幹細胞新方法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研究團隊,揭示了化學方法製備幹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製備幹細胞的方法。相關成果於日前在線發表在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Stem Cell)上。
  • 我科學家利用人體尿液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再生牙齒
    再生牙樣結構來源示意圖 製圖:張芳曼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導的研究組,成功利用志願者尿液衍生的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得再生牙齒,這是科學家首次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得成型的再生器官。
  • 日本:利用iPS細胞嘗試治療頭頸部癌症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實施了一臺移植免疫細胞治療癌症的手術,用於移植的免疫細胞由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而來。這是日本首次嘗試利用iPS細胞治療癌症。資料圖,新華社供圖據日本共同社等22日報導,千葉大學和理化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本月14日對一名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實施了自然殺傷T細胞(NKT細胞)移植手術。
  • 日本iPS細胞研究新突破 可同時培育3種迷你器官
    新華社東京9月28日電(記者華義)迄今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特定的細胞和臟器都是單獨培育的。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利用人iPS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
  • 國內科研團隊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實現T細胞免疫再生
    T細胞是一類執行獲得性免疫功能的免疫細胞,在機體抗腫瘤、抗病毒感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根據T細胞的細胞毒性原理的臨床免疫療法(如CAR-T,TCR-T)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新手段,部分腫瘤患者經治療後病情得到緩解甚至治癒,病人生存、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 日本研究者利用iPS細胞培育出腎臟組織 屬世界首例
    由iPS細胞培育出的腎臟組織(NHK視頻截圖) 人民網東京12月13日電 據日本NHK網站報導,日本熊本大學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利用能夠發育成各種細胞和組織的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出了腎臟組織,這是世界首次培育出和人體內結構相同的能夠產生尿液的腎臟組織結構。
  • 丹麥科學家:新的技術突破,首次從幹細胞中培育出「微型人腦」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自然生物技術》雜誌(Nature Biotechnoligy)發表文章稱,丹麥諾和諾德基金會幹細胞生物學中心的科學家與其他斯堪地那維亞國家的科學家一起首次從幹細胞中培育出人腦胚胎組織,並且己經達到4~5周胎兒大腦的發育水平。
  • 我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iPS細胞培育出健康小鼠
    7月23日,《自然》在線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員領導的研究組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曾凡一教授領導的研究組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他們首次利用iPS細胞通過四倍體囊胚注射得到存活並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 從而在世界上第一次證明了iPS細胞的全能性。
  • 幹細胞培育卵子精子前體細胞獲成功
    科學家希望有朝一日來自男性的皮膚細胞能夠生成精子細胞,從而治療不孕不育症。   這項試驗利用誘導多能幹(iPS)細胞——能夠分化成幾乎所有細胞類型的一種再編程細胞——在小鼠體內培育出精子和卵子,這些生殖細胞隨後通過體外受精技術產下了活體後代。   研究人員在12月24日出版的《細胞》雜誌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