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PS細胞研究新突破 可同時培育3種迷你器官

2020-12-04 人民網

新華社東京9月28日電(記者華義)迄今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特定的細胞和臟器都是單獨培育的。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利用人iPS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

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據研究人員介紹,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器官在人體內是相連的,是在受精後8周左右時形成的前腸和中腸邊界區域分化形成的。他們的研究就著眼於這些器官發育初期階段時,前腸、中腸及周邊細胞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員首先利用人iPS細胞分別誘導分化出前腸、中腸,再將其聯結起來,隨後在前腸、中腸的邊界區域分化出肝臟、膽管和胰臟前體細胞,最終培養出分別約0.5毫米大的3種迷你版器官。

研究人員稱,此前利用iPS細胞培育特定的細胞和器官都是單獨培育的,不能再現與相鄰多個器官間的關聯性,因此培育出的特定器官可能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或者存在缺乏持久性等缺陷。此次他們成功研發了多器官系統再生技術,作為解析人體內複雜器官形成發育的有效方法,將有助於人體生物學研究的發展,也將有助於開發更加高效的再生醫療技術。

相關焦點

  • iPS細胞研究新突破 可同時培育3種迷你器官
    新華社東京9月28日電(記者華義)迄今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特定的細胞和臟器都是單獨培育的。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利用人iPS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
  • 日本科學家用iPS細胞同時培育出3種迷你器官
    原標題:日本科學家用iPS細胞同時培育出3種迷你器官中新網9月29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研究者合作,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三種迷你器官,在全球尚屬首次
  • 日本科學家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 同時培育出三種迷你器官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研究者合作,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三種迷你器官,在全球尚屬首次。據報導,研究人員首先利用人iPS細胞分別誘導分化出前腸、中腸,再將其聯結起來,隨後在前腸、中腸的邊界區域分化出肝臟、膽管和胰臟前體細胞,最終培養出分別約0.5毫米大的3種迷你版器官。據介紹,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器官在人體內是相連的,這套器官的尺寸總共只有1釐米左右,相當於受精後1個多月的人類胚胎的狀態。
  • Nature重大突破:諾獎技術iPSC首次同時培育出3種類器官
    (圖片來源:Nature)9月25日,Nature雜誌發表了一項突破成果,來自美國和日本的研究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成功同時培育出了三種互相連接的類器官,包括肝臟、胰腺和膽管[1]。此前,人類類器官(類器官是源自幹細胞的微小三維組織培養物,可執行在全尺寸器官中發現的多種細胞類型的功能)的發展已經為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但由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Takanori Takebe博士帶領的團隊獲得的這一新進展使得科學家們能夠研究人類組織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此外,這一重大突破還可能會開始減少對基於動物模型的藥物研究的需求,加速醫學研究的發展。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比如,你發現自己臉上有了皺紋,那就用iPS細胞修復自己的肌膚,讓自己重返年輕。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 健康系統綜合科學研究科 納米生物系統分子設計學研究室的妹尾昌治教授與Said M Afify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分泌多種炎症性物質的人類肝癌細胞株培養上清液,培育出小鼠的iPS細胞,並將iPS細胞誘導為癌症幹細胞,然後將癌症幹細胞移植到裸鼠肝臟中,製備成肝癌模型。
  • 日本使用IPS細胞培育「迷你肝臟」
    橫濱市立大學尖端醫科學研究中心介紹了在培養皿中製作的「迷你肝臟」。迷你肝臟的結構類似於肝臟,在技術上被稱為「肝臟的類器官」。作為開創新醫療模式而備受矚目的「迷你肝臟」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小細胞塊具有肝功能在橫濱市立大學高級醫學中心進行的研究中,將由iPS細胞產生的正在變成肝臟的細胞(肝前體細胞),血管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和周圍細胞(間葉細胞)混合,並在類似於子宮中胎兒肝臟形成過程的環境中培養。
  • Nature:科學家利用iPS細胞培育腎臟類器官
    文獻來源:Nature 2015 Oct.7澳大利亞和荷蘭的科學家宣布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培育出腎臟類器官,實現了在實驗室環境中培育出可移植功能器官的關鍵性目標。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期刊。
  • 類器官新突破,利用人類幹細胞可從胎兒前腸中再生多個器官
    有了類器官,研究人員可以深入觀察人體的變化、檢驗藥物的功能以及發展實驗室層面的再生治療法。近日,《自然通訊》雜誌上的發表了兩項關於類器官的新研究,是類器官的重大突破。近日,一隊來自辛辛那提兒童醫學中心和日本的科學家報告了他們的發現,這些發現將對新一輪更複雜的類器官發育至關重要。
  • 再生醫療的目標:日本使用ips細胞製作「類器官」的最新進展
    "迷你器官"是通過培養細胞來人工製造器官的一部分。雖然大小遠不及真正的器官,但近10年來,在大腦、肺、腎臟和肝臟等各種器官中技術已經建立。一些結構和功能接近真實的迷你器官出現,並結合器官和類似器官,被稱為"類器官"。研究得以發展的一大契機是由受精卵和體細胞(如皮膚和血液)組成的ES細胞(胚胎)和iPS細胞的出現。過去,迷你器官通常由幹細胞製造,這些幹細胞最初存在於體內,可以分化成各種細胞。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2007年11月,由中國科學家俞君英領銜的Thompson實驗室和山中伸彌實驗室幾乎同時報導,成功地誘導人皮膚纖維母細胞成為幾乎與胚胎幹細胞完全一樣的ips細胞,所不同的是日本實驗室依然採用了用逆轉錄病毒引入Oct3/4、Sox2、c-Myc和Klf4四種因子組合,而Thompson實驗室採用了以慢病毒載體引入Oct4、Sox2加Nanog和LIN28
  • 新技術培育iPS細胞或可大幅降低排異風險
    新華社東京3月8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8日宣布,該所研究人員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不易產生排異反應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將來有望使更多患者受益於iPS細胞「異體移植」。
  • 日本科學家利用iPS幹細胞在鼠內培育人類胰臟
    近期,日媒報導了日本近日批准利用iPS幹細胞在實驗鼠體內培育人類胰臟的研究項目。研究小組將於近期實施,以確認利用相關技術能否在動物體內正常形成臟器。早前,日本科學家已首次成功在老鼠的體內培育出小白鼠的胰臟,但由於日本規定禁止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器官,後來日本科學家聯合美國史丹福大學在美國啟動一項在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的實驗:將人類的iPS幹細胞在豬體內培育胰臟。
  • 人工培養器官移植離我們還有多遠?日本利用老鼠幹細胞培育出迷你心臟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近日,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宣布,利用老鼠的胚胎幹細胞成功培養出了迷你心臟。研究小組稱,在培養過程中,胚胎幹細胞分化出了心肌細胞,並在大約兩星期裡發育成了直徑約1毫米左右的心臟類器官。它和老鼠胎兒的心臟類似,具備心房及心室等構造,而且還能像真正的心臟那樣有規律地跳動。
  • 實現類器官「組團」培養 誘導多能幹細胞太「能」了
    誘導多能幹細胞具有早期胚胎幹細胞的發育能力,理論上可分化成任何成體細胞與器官類型。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近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古往今來,長生不老是無數人的夢想。
  • 日本用iPS細胞培育出軟骨 有望治癒關節損傷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妻木範行等人利用人類iPS細胞成功培育出了軟骨。這種用iPS細胞培育的軟骨可用於治療關節軟骨損傷,如投球用力過度引發的棒球肘以及奔跑導致的「足球膝」等。
  • 成都實現iPS細胞技術突破 未來可實現人工造血
    它的全稱是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是一種通過對成體細胞進行重編程獲得的幹細胞,其巨大潛能可媲美胚胎幹細胞,幾乎能發育成所有種類的細胞。在未來,應用iPS細胞可實現人工造血,可用於組織、器官的修復,甚至可利用其培育出全新的組織、器官。2012年,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教授,因在研發和應用誘導iPS細胞領域作出的貢獻,而榮膺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 日本京都大學研究團隊成功以iPS細胞培育大量血小板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子晴】日本京都大學等研究團隊7月13日宣布成功研發出利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製成大量血小板的技術,可在5日內培育出1000億個血小板,且人工培育的血小板質量與正常獻血血小板質量基本無異。
  • 日本最新研究顯示iPS細胞有望用於治療糖尿病
    原標題:新研究顯示iPS細胞有望用於治療糖尿病 日本再生醫療學會年會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為患有糖尿病的猴子移植由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而來的胰島,可以成功降低猴子的血糖值,未來有望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治療糖尿病的新方法。
  • 日本培育轉基因豬 可供器官移植
    ,他們培育出了可供人體器官移植用的轉基因豬,這為人類生命的延長帶來了希冀。豬是人類培育出的第一種可用於異種移植的動物,目前,其器官和組織都已在人體上進行了移植試驗該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將於本周在日本異種移植研究會上公布他們的研究結果。據稱,該日本團隊希望在明年年初將這批轉基因豬提供給一家私有企業。
  • 新研究顯示iPS細胞有望用於治療糖尿病
    新華社東京3月8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再生醫療學會年會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為患有糖尿病的猴子移植由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而來的胰島,可以成功降低猴子的血糖值,未來有望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治療糖尿病的新方法。  胰島是胰臟中許多大小不等和形狀不定的細胞團,可分泌降低血糖值的胰島素。如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則會患上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