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學研究團隊成功以iPS細胞培育大量血小板

2021-01-13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子晴】日本京都大學等研究團隊7月13日宣布成功研發出利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製成大量血小板的技術,可在5日內培育出1000億個血小板,且人工培育的血小板質量與正常獻血血小板質量基本無異。

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13日報導,以往人工培育出的血小板僅有四成可用於輸血,臨床利用率較低,且成本偏高。日本京都大學聯合滋賀醫科大學、名古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等利用iPS細胞人工培育出血小板,隨後加以提純等操作,最終得成的九成血小板均質量非常高,可以用於輸血。該項研究成果被刊登在7月13日的美國科學雜誌《細胞》上。

研究團隊帶頭人、京都大學教授江騰浩之表示,研究團隊目前基本完成臨床應用準備,將依據患者需求穩步推進人工血小板實際應用工作。今後則將研究量產血小板技術作為主要目標,以應對未來獻血量不足、血小板緊缺狀況,並考慮將其應用於輸血治療研究中。

相關焦點

  • CCTV報導:iPS細胞量產血小板,輸血不用血或將成為可能!
    2017年,央視CCTV報導了一項日本團隊實現用iPS細胞量產血小板,輸血不用血或將成為可能! 這項研究是由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大冢製藥等16家日本醫藥相關公司,分別承擔了製造、分離、保存等環節。
  • 世界首用iPS細胞大規模生產血小板
    如果能藉助iPS細胞大量生產血小板,則無需依賴獻血就能進行輸血。  圖 臨床使用的袋裝血小板利用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成本大幅低於獻血。血小板常溫下能放4天時間。如果使用iPS細胞製造,通過無菌化處理則可保存2周左右,保管成本也將下降。使用iPS細胞製造還能防止摻入病毒等病原體。
  • 探訪再生醫療最前沿——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
    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自從10多年前由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發明以來,不斷展現它在再生醫療等領域的巨大潛力,相關臨床研究也已成功開展。新華社記者1日探訪了再生醫療最前沿的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聽山中伸彌及其團隊聊iPS細胞研究的重要意義。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日本用iPS細胞培育出軟骨 有望治癒關節損傷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妻木範行等人利用人類iPS細胞成功培育出了軟骨。這種用iPS細胞培育的軟骨可用於治療關節軟骨損傷,如投球用力過度引發的棒球肘以及奔跑導致的「足球膝」等。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比如,你發現自己臉上有了皺紋,那就用iPS細胞修復自己的肌膚,讓自己重返年輕。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 健康系統綜合科學研究科 納米生物系統分子設計學研究室的妹尾昌治教授與Said M Afify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分泌多種炎症性物質的人類肝癌細胞株培養上清液,培育出小鼠的iPS細胞,並將iPS細胞誘導為癌症幹細胞,然後將癌症幹細胞移植到裸鼠肝臟中,製備成肝癌模型。
  •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和武田製藥啟動iPS細胞應用研究聯合項目
    2015年12月17日/生物谷BIOON/——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Center for iPS Cel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CiRA)和武田製藥公司(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Takeda)2015年12月15日宣布:啟動聯合研究項目,開發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的臨床應用
  • 日本用iPS細胞技術成功為血液病患者完成輸血治療
    本文由盛諾一家原創編譯、整合,轉載請註明出處近日,日本京都大學宣布,該校的研究小組運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技術,成功分化出血小板並完成了輸血治療。據了解,這是歷史上頭次利用iPS細胞技術進行輸血的相關研究。
  • 日本批准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人體臨床計劃
    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日本政府醫療技術主管部門)的專門會議批准了慶應大學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計劃。這將成為全球首例向患者移植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製成的神經幹細胞,改善運動機能的臨床研究。預計最早將於2019年夏季啟動。
  • 日本京都大學啟動iPS細胞藥物治療ALS的臨床試驗
    中新網3月28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前,日本京都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宣布,通過使用iPS細胞,發現有一種藥物或許可以遏制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目前,該研究小組已經開始進行臨床試驗。
  • iPS細胞迎來新進展,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丨醫麥猛爆料
    根據該計劃,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CiRA) Noriyuki Tsumaki教授領導的一個團隊將培養iPS細胞以產生軟骨組織,並將其移植到軟骨受損或退化的患者的膝蓋。該大學表示,已於11月7日將該計劃提交給衛生部,由其專門小組審查。預計政府最早將於本月開始審查該申請。如果獲得批准,該小組最早可以在明年開始臨床測試。
  • iPS心肌細胞膜片移植成功
    日本大阪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系研究科心血管外科澤芳樹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於2020年1月為第一位受試者移植了用iPS(誘導多能幹細胞)培育出的心肌細胞膜片。  研究小組通過醫用iPS細胞改良了用於誘導心肌細胞分化的試劑和製造方法,培養出大量可移植到人體的高度安全的心肌細胞,並成功實現了膜片化。
  • 日本開發出利用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開發出了用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並通過動物實驗確認了製造出來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
  • 日本利用新生兒臍帶血培養iPS細胞
    新華社東京8月17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日前利用新生兒臍帶血成功培養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這種方式培養的iPS細胞比來自成人體細胞的iPS細胞品質和安全性更高,將供給相關研究機構使用。iPS細胞一般來說是人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其功能與胚胎幹細胞類似,具有發育成多種組織細胞的潛力。據日本《每日新聞》17日報導,將iPS細胞應用於再生醫療時,如果使用患者本人的體細胞培養iPS細胞並使其分化為所需細胞,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和極高成本。
  • iPS細胞:再生的希望與風險
    2012年,京都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發表文章說,他們首次利用iPS細胞成功培育出實驗鼠的卵子,並使其受精,誕生出健康的小鼠。該研究小組還曾於2011年8月成功「人造」實驗鼠精子。從理論上說,「人造生命」已成為可能。
  • 日本用iPS細胞抗癌取得新進展
    新華社東京11月18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研究所近日宣布,該所研究人員利用iPS細胞,培養出了可定向攻擊癌細胞的「殺手T細胞」,朝著癌症免疫療法實用化更進一步。  T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是免疫系統與病毒和癌細胞等作戰的主力,也被稱為「殺手T細胞」。
  • 幹細胞培育卵子精子前體細胞獲成功
    圖片來源:南伊利諾伊大學   本報訊以色列與英國研究人員利用人體皮膚細胞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人類精子與卵子的前體細胞。儘管面臨著大量爭議和監管障礙,這一成就依然向著治療不孕不育症邁出了重要一步。   這項試驗利用誘導多能幹(iPS)細胞——能夠分化成幾乎所有細胞類型的一種再編程細胞——在小鼠體內培育出精子和卵子,這些生殖細胞隨後通過體外受精技術產下了活體後代。   研究人員在12月24日出版的《細胞》雜誌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 日研究人員用iPS細胞培養出可分化成卵子的細胞
    新華社東京9月24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利用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首次成功培養出可以分化成卵子的卵原細胞。這一研究成果有望用於研究不孕症和一些遺傳性疾病的病因。此前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利用人iPS細胞培養出了原始生殖細胞。原始生殖細胞是產生雄性和雌性生殖細胞的早期細胞。在經過京都大學倫理委員會的批准後,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先利用人iPS細胞培養出原始生殖細胞,再將其與從實驗鼠胚胎中提取的大量卵巢細胞一起培養,最終獲得了卵原細胞。
  • 【日本iPS細胞研究報告(廿五)】東醫齒大篇:肝星狀細胞製備成功
    ,該校大學院醫齒學綜合研究科的柿沼晴準教授、朝比奈靖浩教授、渡辺守教授等研究團隊,與東京大學、史丹福大學、東海大學等共同研究建立了一個將人源iPS細胞誘導製備出肝星狀細胞的全新方法[1]。肝星狀細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又稱貯脂細胞、伊東細胞,1956年由日本群馬大學醫學部伊東俊夫教授發現。星狀細胞位於肝臟的洞樣血管和幹細胞的竇周隙(Space of Disse)中,靜止期儲存身體絕大部分的維生素A和大量油脂。當肝臟創傷修復或慢性肝炎等發生時,星狀細胞被激活,是肝纖維化的主要成因(圖2)。肝纖維化和疤痕組織惡化,進而成為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