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家首次利用iPS細胞成功克隆出活體小鼠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倫敦記者黃堃、駐華盛頓記者任海軍報導:中國科學家周琪和高紹榮等人首次利用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克隆出活體實驗鼠,從而證實iPS細胞與胚胎幹細胞一樣具有全能性。
-
首次用iPS細胞培育出功能性人類肝臟
據英國《衛報》和《自然》雜誌網站7月4日(北京時間)報導,日本橫濱市立大學與美國西奈山醫學院科學家合作,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構建出微小「肝芽」,然後移植到小鼠體內,結果這些肝芽成功生長成微型人類肝臟,並像健康器官一樣具有正常的肝功能。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政府專家會議成員之一的常任理事釜萢敏就伴隨疫情擴大的緊急事態宣言表示:「我個人認為,或許到了發布並且據此進行應對的時期。」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
-
中國科學家首次利用iPS細胞克隆出活體鼠(圖)
從iPS細胞發育而成的小鼠 我國科學家首次證明iPS細胞全能性 由中科院動物所和上海交大醫學院科學家共同完成 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Nature)7月23日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周琪領導的研究組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曾凡一領導的研究組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
-
我國科學家育出三代活小鼠 首證iPS細胞全能性
我國科學家首次利用iPS細胞發育成的具有生殖能力的小鼠 據介紹,在過去幾年中,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員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曾凡一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iPS細胞先後育出27隻類似「小小」的黑鼠,從而在世界上首次證明,iPS細胞具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全能性,能發育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 被喻為「全能選手」的胚胎幹細胞一直是人類修補器官的希望所在,但在來源和倫理方面遭遇了巨大挑戰。
-
Nat Biotechnol:首次利用CRISPR培育出單核苷酸編輯轉基因小鼠
科學家們希望利用一個正確的核苷酸替換這個不正確的核苷酸,從而治癒這些疾病。然而,利用當前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替換單個核苷酸存在技術上的挑戰。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Basic Science, IBS)基因組工程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這種流行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變體版本培育出單核苷酸編輯小鼠。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彭茜)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研究論文已於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異種器官移植和瀕危動物保護方面具有應用潛力。新研究的基礎之一在於可生成嵌合胚胎的幹細胞系。
-
Cell: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類生殖細胞
12月24日在線發表在《細胞》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不僅首次將皮膚細胞完全在體外誘導成為誘導幹細胞
-
日本研究者利用iPS細胞培育出腎臟組織 屬世界首例
由iPS細胞培育出的腎臟組織(NHK視頻截圖) 人民網東京12月13日電 據日本NHK網站報導,日本熊本大學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利用能夠發育成各種細胞和組織的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出了腎臟組織,這是世界首次培育出和人體內結構相同的能夠產生尿液的腎臟組織結構。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有望從哺乳動物中獲得更多幹細胞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彭茜)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研究論文已於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異種器官移植和瀕危動物保護方面具有應用潛力。新研究的基礎之一在於可生成嵌合胚胎的幹細胞系。
-
日本科學家利用iPS幹細胞在鼠內培育人類胰臟
近期,日媒報導了日本近日批准利用iPS幹細胞在實驗鼠體內培育人類胰臟的研究項目。研究小組將於近期實施,以確認利用相關技術能否在動物體內正常形成臟器。早前,日本科學家已首次成功在老鼠的體內培育出小白鼠的胰臟,但由於日本規定禁止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器官,後來日本科學家聯合美國史丹福大學在美國啟動一項在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的實驗:將人類的iPS幹細胞在豬體內培育胰臟。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用於保護瀕危動物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用於保護瀕危動物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消息,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
-
Nature:科學家利用iPS細胞培育腎臟類器官
文獻來源:Nature 2015 Oct.7澳大利亞和荷蘭的科學家宣布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培育出腎臟類器官,實現了在實驗室環境中培育出可移植功能器官的關鍵性目標。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期刊。
-
不同種類體細胞培育出的iPS細胞安全性存在差
新華網東京7月12日電(記者錢錚)日本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報告說,動物實驗證明,用不同種類的體細胞培育出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移植後使實驗鼠出現腫瘤的危險性存在很大差異。
-
JMCB:培育出首株豬源iPS細胞系
科學家已經把來自豬的細胞誘導轉變成了多能幹細胞——這種細胞就像胚胎幹細胞一樣,有能力發育成身體中的任何類型的細胞。這是全世界首次使用任何有蹄腳的動物(被稱為有蹄類動物)的體細胞(不是精細胞或卵細胞的細胞)實現了這一成果。這項成就的意義深遠。該研究可能為建立人類遺傳病模型、培育供人類器官移植的轉基因動物以及開發耐受豬流感等疾病的豬開創一條道路。
-
中國iPS細胞研究水平居世界前列
新華網華盛頓7月23日電(記者任海軍)英國《自然》雜誌和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23日分別在網站上公布了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育出哺乳動物的消息。參與其中一項研究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紹榮博士認為,這表明中國在iPS細胞研究領域的水平正得到國際科研界越來越多的認可。
-
丹麥科學家:新的技術突破,首次從幹細胞中培育出「微型人腦」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自然生物技術》雜誌(Nature Biotechnoligy)發表文章稱,丹麥諾和諾德基金會幹細胞生物學中心的科學家與其他斯堪地那維亞國家的科學家一起首次從幹細胞中培育出人腦胚胎組織,並且己經達到4~5周胎兒大腦的發育水平。
-
專訪高紹榮博士:中國iPS細胞研究居世界前列
新華網華盛頓7月23日電(記者任海軍)英國《自然》雜誌和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23日分別在網站上公布了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育出哺乳動物的消息。參與其中一項研究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紹榮博士認為,這表明中國在iPS細胞研究領域的水平正得到國際科研界越來越多的認可。
-
日科學家首次利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日科學家首次利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2008年08月23日 13: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23日電 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21日宣布,研究小組成功用一名10歲女孩脫下的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ler實驗室的研究生Sergiy Velychko和他的團隊當時正在研究Oct4在利用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產生iPS細胞中的作用。他使用載體將編碼Oct4的基因的各種突變以及陰性對照---不攜帶任何Oct4的載體---導入到他正在研究的細胞中。他吃驚地發現即便使用他的陰性對照,他仍然能夠產生iPS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