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分離出人類胚胎中胚層祖細胞

2021-01-08 環球網

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布羅德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個標誌人類胚胎幹細胞分化最初階段的細胞群,這些細胞由此將進入一個發育路徑,並最終形成血液、心肌、血管和骨骼等。

此項發現或將幫助科學家們創建出可用於再生醫學的更好、更安全的組織,也將允許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可成為身體內任何細胞的多能幹細胞與那些失去了多能性、正在變成特定組織細胞的細胞之間的差異。

在早期發育階段,人類胚胎幹細胞遵循3個不同的發育路徑來形成最初的生殖細胞層:中胚層,外胚層和內胚層。這3個胚層細胞接下來會變成各種人體組織。在這項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病理學和實驗室醫學教授蓋伊·克魯克斯博士和她的團隊對隨後將進入中胚層路徑的人類胚胎幹細胞進行了研究,此一路徑最終將導致形成血液細胞、血管、心臟細胞、肌肉、軟骨、骨骼和脂肪。

在將人類胚胎幹細胞放入培養皿中三四天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細胞的一小部分已失去了表徵細胞多能狀態的一個重要的表面標誌特徵,並獲得了新的代表中胚層細胞的標記。由於這些標記陳列在細胞表面,利用特異性抗體就可從培養皿的其他細胞中分離出人類胚胎中胚層祖細胞(hEMP細胞)。

研究人員表示,hEMP細胞是從人類胚胎幹細胞轉變成中胚層細胞的最初階段細胞。儘管這些細胞似乎必定會形成中胚層,但它們尚未確定會形成何種中胚層組織。

克魯克斯的研究重點是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製造出造血幹細胞。研究表明,由實驗室中的人類血液幹細胞製成的造血幹細胞缺乏在骨髓或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所擁有的某些功能,因此,由胚胎幹細胞而來的造血幹細胞並不能發育成一個最理想的免疫系統。克魯克斯希望,hEMP細胞可用於創建和骨髓與臍帶血中造血幹細胞一樣功能強大的造血幹細胞,這些細胞將可安全地用於人體,以治療諸如白血病和鐮狀細胞貧血症等疾病。

經廣泛測試證明,hEMP細胞失去了形成畸胎瘤的能力,而形成畸胎瘤的能力是胚胎幹細胞的一個標誌。克魯克斯表示,正是基於可能形成畸胎瘤的風險,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在人體中使用多能幹細胞並非良策。此次分離出的hEMP細胞由於不具備形成畸胎瘤的能力,因此,對於開發用於人體的治療方法來說,hEMP細胞應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以最佳方式引導這些hEMP細胞發育成中胚層細胞譜系中的任何類型,並對這些細胞加以操控,以使它們在增殖和分化時成為功能性細胞。

相關焦點

  • PNAS:科學家分離出人類胚胎中胚層祖細胞
    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網絡版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布羅德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個標誌人類胚胎幹細胞分化最初階段的細胞群
  • 人體胚胎"祖細胞"首被確認 可分化為各種器官
    本報訊 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布羅德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個標誌人類胚胎幹細胞分化最初階段的細胞群,這些細胞由此將進入一個發育路徑,並最終形成血液、心肌、血管和骨骼等。
  • 生命科學學院徐成冉課題組解析哺乳動物早期內胚層特化和軸向形成...
    經典的理論認為早期內胚層劃分為前腸、中腸和後腸3大區域,然而區域邊界並不清晰。該研究通過精確的顯微解剖,分離出特定位置的小鼠內胚層組織,隨後進行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通過基於基因共表達網絡的多層分類算法,根據核心調控基因鑑定出內胚層細胞的不同類群,進一步結合內胚層組織的空間信息和標誌基因的原位雜交,確定內胚層中主要細胞類群的空間分布。
  • Cell:miRNA操控胚胎幹細胞「命運」
    (封面圖片:胎畸瘤的高倍明場圖像,其中顯示出規則排列的花狀神經祖細胞結構,miRNA-1和miRNA-133將破壞這種結構向成熟神經的進一步分化。)多能胚胎幹細胞(pluripotent embryonic stem cell)來自胚泡(blastocyst)的內細胞群(inner cell mass),它們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能發育成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而細胞命運決定(cell-fate decision)的精確控制對於未來多能胚胎幹細胞應用於醫學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 SOX2在人胚胎幹細胞和神經祖細胞命運決定中的作用機制
    SOX2在人胚胎幹細胞和神經祖細胞命運決定中的作用機制ESCs和NPCs有一個共同的命運決定因子SOX2,它既維持ESCs自我更新又能促進神經系統發育和NPCs的維持,因其功能多樣性而備受科研界的矚目。Sox2對於小鼠胚胎的存活,滋養層和內細胞團的分離,小鼠ESCs的建系和體外培養維持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它還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維持大腦內的NSCs/NPCs數目,保證神經元正常分化。
  • 科學家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開發出人類胚胎樣模型!
    2020年6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胚胎幹細胞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模型來研究人類的早期發育階段。
  • 體外模擬人類發育第一步!科學家培養出人類胚胎三維模型
    ,培養出人類胚胎三維模型 展示出前後軸性的人類類腸胚(圖片來源:Naomi Moris) 人類胚胎在發育早期自行摺疊後,會形成具有前後端的三層結構——原腸胚,這個過程被稱為原腸胚形成,之後各胚層繼續形成身體內的不同組織類型。
  • Cell:誘導人胚胎幹細胞快速和高效地產生12種高純度的中胚層細胞群體
    2016年7月1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繪製出快速地和高效地指導人胚胎幹細胞變成骨細胞、心肌細胞和軟骨細胞等12種細胞中任何一種純的細胞群體所必需的生物學信號和化學信號。
  • mTOR 支持長期自我更新,同時抑制人類胚胎幹細胞的中胚層和內胚層活動
    self-renewal andsuppresses mesoderm and endoderm activities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核心內容:儘管最近發現的轉錄調控電路包括 SOX2、 NANOG 和 OCT-4,但是控制人類胚胎幹細胞
  • 多種信號通路在胚胎造血不同階段的作用
    封面圖片:在含有骨形態發生蛋白4的介質中分化得到的來自人類胚胎幹細胞 科學家一直不清楚BMP信號如何與其它胚胎造血過程因子相互作用。而利用胚胎幹細胞,研究人員發現BMP4首先誘導腹後中胚層(ventral-posterior mesoderm)發生,然後通過激活Wnt3a並促進Cdx和Hox基因使中胚層細胞發育成血液成分。當這一過程中BMP信號被阻斷時,增加Cdx1或Cdx4基因的表達能恢復胚胎造血過程。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該研究結果揭示了小鼠胚胎幹細胞ESC分化期間特定BAF和PRC2亞基的不同機製作用。BAF複合物已被證明對哺乳動物植入前後的發育至關重要,並且在控制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在胚胎幹細胞和早期胚胎中僅研究了少量BAF複合物亞基的功能,以及BAF複合物如何機械控制細胞命運決定尚不清楚。
  • 體外模擬人類發育第一步!科學家培養出人類胚胎三維模型 | 環球科學要聞
    ,培養出人類胚胎三維模型展示出前後軸性的人類類腸胚(圖片來源:Naomi Moris)人類胚胎在發育早期自行摺疊後,會形成具有前後端的三層結構——原腸胚,這個過程被稱為原腸胚形成,之後各胚層繼續形成身體內的不同組織類型。
  • Cell:鑑定出人胚胎幹細胞產生神經外胚層的新途徑
    它們都起始於胚胎幹細胞,即未分化的有潛力變成體內任何一種細胞的幹細胞。然而,在此之前,這是如何精確發生的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科學秘密。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神經科學家們破解出胚胎幹細胞分化為神經元和其他類型細胞之前發生的一些早期變化。
  • 李小玲組發現組蛋白巴豆醯化促進人類胚胎幹細胞向中內胚層分化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胚胎幹細胞先分化為內、中、外三個胚層,然後這三個胚層再發育為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代謝上,胚胎幹細胞和外胚層依賴於糖酵解,而中內胚層則轉而依賴於氧化磷酸化【3】。糖酵解產生的乙醯輔酶A已知能提高H3K27ac 和H3K9ac 水平,從而促進維持幹細胞多能性(pluripotency)的基因表達【4】。然而氧化磷酸化對中內胚層的分化有沒有直接的影響目前並不清楚。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建立三維培養系統、繪製分子和形態發育全景圖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人的生命起源於早期胚胎,但人類胚胎著床後發育是怎樣進行的?胎兒形成即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有沒有圖跡可循?科學家們一直在為這些生命難題找尋答案。
  • 新型小鼠與人類胚胎嵌合體中 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
    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培育的小鼠-人嵌合體胚胎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這是迄今為止所有嵌合體中含有人類細胞數量最多的。令人驚訝的是,這些人類細胞甚至可以從小鼠細胞中學習,並發育得更快,換言之,這種嵌合體胚胎更接近小鼠胚胎的發育速度,而不是更緩慢的人類胚胎發育速度。
  • SCTM:人類腎臟祖細胞分離為細胞再生提供新線索
    2016年9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洛杉磯兒童醫院薩班研究所的研究員分離出了人類腎元祖細胞(NP)。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Stem Cell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這將幫助科學家們了解發育中的胎兒體內的這些祖細胞如何分化成為腎細胞,並可能在未來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或急性損傷後提供一種治療方式促進腎再生。腎臟的關鍵部位——腎單元是一種微小的結構,它可以過濾廢物。
  • 新型小鼠與人胚胎嵌合體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
    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培育的小鼠-人嵌合體胚胎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這是迄今為止所有嵌合體中含有人類細胞數量最多的。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人類細胞甚至可以從小鼠細胞中學習,並發育得更快,換言之,這種嵌合體胚胎更接近小鼠胚胎的發育速度,而不是更緩慢的人類胚胎發育速度。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3期)
    囊胚含有約140個細胞,外表是一層扁平細胞,稱滋養層,可發育成胚胎的支持組織如胎盤等。中心的腔稱囊胚腔,腔內一側的細胞群,稱內細胞群,這些未分化的細胞可進一步分裂、分化,發育成個體。內細胞群在形成內、中、外三個胚層時開始分化。每個胚層將分別分化形成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器官,如外胚層將分化為皮膚、眼睛和神經系統等,中胚層將形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組織,內胚層將分化為肝、肺和腸等。
  • 科學家再現了人類與靈長類動物在進化中分開的歷史時刻
    在哺乳動物的進化過程中,大腦的進化趨勢是逐漸增大的。如果觀察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區別,腦容量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區別之一。1700萬年前,人科從長臂猿科的祖先中分離出來。1000萬年前,人族從大猩猩族的祖先中分離出來。700萬年前,人亞族從黑猩猩亞族的祖先中分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