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胚胎"祖細胞"首被確認 可分化為各種器官

2020-11-28 搜狐網

  本報訊 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布羅德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個標誌人類胚胎幹細胞分化最初階段的細胞群,這些細胞由此將進入一個發育路徑,並最終形成血液、心肌、血管和骨骼等。

  此項發現或將幫助科學家們創建出可用於再生醫學的更好、更安全的組織,也將允許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可成為身體內任何細胞的多能幹細胞與那些失去了多能性、正在變成特定組織細胞的細胞之間的差異。

  在早期發育階段,人類胚胎幹細胞遵循3個不同的發育路徑來形成最初的生殖細胞層:中胚層,外胚層和內胚層。這3個胚層細胞接下來會變成各種人體組織。在這項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病理學和實驗室醫學教授蓋伊·克魯克斯博士和她的團隊對隨後將進入中胚層路徑的人類胚胎幹細胞進行了研究,此一路徑最終將導致形成血液細胞、血管、心臟細胞、肌肉、軟骨、骨骼和脂肪。

  在將人類胚胎幹細胞放入培養皿中三四天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細胞的一小部分已失去了表徵細胞多能狀態的一個重要的表面標誌特徵,並獲得了新的代表中胚層細胞的標記。由於這些標記陳列在細胞表面,利用特異性抗體就可從培養皿的其他細胞中分離出人類胚胎中胚層祖細胞(hEMP細胞)。

  研究人員表示,hEMP細胞是從人類胚胎幹細胞轉變成中胚層細胞的最初階段細胞。儘管這些細胞似乎必定會形成中胚層,但它們尚未確定會形成何種中胚層組織。

  克魯克斯的研究重點是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製造出造血幹細胞。研究表明,由實驗室中的人類血液幹細胞製成的造血幹細胞缺乏在骨髓或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所擁有的某些功能,因此,由胚胎幹細胞而來的造血幹細胞並不能發育成一個最理想的免疫系統。克魯克斯希望,hEMP細胞可用於創建和骨髓與臍帶血中造血幹細胞一樣功能強大的造血幹細胞,這些細胞將可安全地用於人體,以治療諸如白血病和鐮狀細胞貧血症等疾病。

  經廣泛測試證明,hEMP細胞失去了形成畸胎瘤的能力,而形成畸胎瘤的能力是胚胎幹細胞的一個標誌。克魯克斯表示,正是基於可能形成畸胎瘤的風險,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在人體中使用多能幹細胞並非良策。此次分離出的hEMP細胞由於不具備形成畸胎瘤的能力,因此,對於開發用於人體的治療方法來說,hEMP細胞應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以最佳方式引導這些hEMP細胞發育成中胚層細胞譜系中的任何類型,並對這些細胞加以操控,以使它們在增殖和分化時成為功能性細胞。(馮衛東)

(責任編輯:羅園)

相關焦點

  • 發現心外膜祖細胞可分化成脂肪細胞
    原標題:發現心外膜祖細胞可分化成脂肪細胞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發現,在發育過程中心外膜祖細胞可轉變成心臟周圍的脂肪細胞,這一過程在成體穩態心臟中並不發生,卻在心梗的模型中被再度激活。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細胞研究》雜誌。
  • 科學家分離出人類胚胎中胚層祖細胞
    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布羅德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個標誌人類胚胎幹細胞分化最初階段的細胞群,這些細胞由此將進入一個發育路徑,並最終形成血液、心肌、血管和骨骼等。
  • 人體內存在「全能心臟祖細胞」
    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刊登研究論文說,一種被稱為「ISL1」的心臟祖細胞具有分化為心肌、心血管等主要心臟細胞的能力,這為心臟病的治療帶來福音。
  • PNAS:科學家分離出人類胚胎中胚層祖細胞
    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網絡版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布羅德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個標誌人類胚胎幹細胞分化最初階段的細胞群
  • 幹細胞再造人體器官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輛汽車,那麼體內的各種器官就相當於車裡的零件。汽車出現故障,更換零件後還能上路,要是人的器官能像汽車零件一樣,壞了就做個器官移植,這輛「人體汽車」一定會跑得更久。  為了解決人類移植器官的來源問題,人們紛紛把目光聚焦在動物身上。
  • SOX2在人胚胎幹細胞和神經祖細胞命運決定中的作用機制
    SOX2在人胚胎幹細胞和神經祖細胞命運決定中的作用機制然而長期以來,大部分的研究都將研究範疇局限於Sox2在模式動物ESCs和神經系統中的功能,而關於這一重要的核心全能性因子在hESCs和hESCs分化而來的hNPCs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研究甚少且存在爭議,且SOX2是如何促進ESCs向神經分化的,其促神經下遊基因有哪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重要問題。
  • Cell |張鵾等揭示畸胎瘤作為多譜系人體胚胎發育模型的潛力
    由於研究材料及科學倫理的限制,目前的發育生物學研究主要局限於各種模式動物。總體上,不同物種的發育過程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物種特異性,比如人的神經組織的發育與小鼠有很大的差別。人體多能幹細胞,包括誘導多能幹細胞的出現使得人們能夠直接在體外研究細胞的分化過程,甚至通過CRISPR技術篩選各譜系發育關鍵的調控因子。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3期)
    2019年4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胚胎幹細胞,是一種具有持久更新能力的細胞,它能夠或發育成幾乎所有人類的各種組織或器官,故其在醫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 人胚胎幹細胞是在人胚胎發育早期——囊胚(受精後約5—7天)中未分化的細胞。
  • 微重力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一大步 太空移民一小步
    本次天舟一號上搭載的實驗之一,清華大學紀家葵團隊負責的「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定向分化人類胚胎幹細胞為生殖細胞」實驗,意義正在於此。幹細胞、胚胎幹細胞、生殖細胞以及分化機制這一個實驗名稱中,就出現了幾種細胞。我們可以看一下,人類胚胎幹細胞、生殖細胞,都是什麼。
  • Nature等多篇論文揭示心臟祖細胞需要經歷細胞命運轉變方...
    2018年8月8日/生物谷BIOON/---在器官發生和再生過程中,細胞的一種關鍵特徵就是轉變命運並獲得新的身份,然而,人們對這種轉變的內在機制知之甚少。血管系統通過拮抗性轉錄程序在胚胎發生過程中分化成動脈和靜脈,從而提供一種理解這種轉變過程的生物學模型。這些拮抗性轉錄程序包括用於維持動脈的Notch信號和用於維持靜脈的COUP-TF(也被稱作NR2F2)。
  • PNAS:利用人胚胎幹細胞可成功分化為骨細胞
    人類多能胚胎幹細胞>近日,紐約幹細胞研究中心(NYSCF)的研究者表示,人類的胚胎幹細胞可以分化成骨組織用以進行移植研究以及潛在的治療方法,這項研究刊登在了5月14日的國際雜誌PNAS上,文章中,研究者第一次使用源於胚胎幹細胞的骨細胞祖細胞來大量生成緊湊的骨組織用以修復釐米大小的缺陷。
  • 新研究揭示可讓皮層中的祖細胞返老還童
    在胚胎發生過程中,數十種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經元聚集在一起形成驅動我們思想和行為的神經迴路。這些神經元由祖細胞產生,而且祖細胞以非常精確的順序依次產生它們。雖然神經科學教科書確立了這種特化過程的不可逆轉的性質,但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UNIGE)的研究人員如今提供了相反的證據。事實上,當祖細胞被移植到幼鼠胚胎中時,它們恢復了過去的技能並恢復青春(或者說返老還童)。
  • 關於類器官技術
    在中腦-後腦邊界的脊椎動物胚胎發育過程中,也發生了類似的過程,該過程隨後成為後續組織形態發生的組織手段。(A)導致各種類器官方法論的歷史上的關鍵事件。(B)與多能幹細胞的自組織的範例的比較。畸胎瘤在體內發展為各種組織,或者是自發性腫瘤,可以在動物和人類中產生,也可以是從嚙齒類動物宿主中注射的PSC產生的。
  • 上海生科院發現心外膜祖細胞在心臟損傷時分化成脂肪細胞
    該研究發現,在發育過程中心外膜祖細胞可以轉變成心臟周圍的脂肪細胞,這一過程在成體穩態心臟中並不發生,卻在心梗的模型中被再度激活。  心外膜脂肪是包圍心臟和冠狀血管的一種內臟脂肪,為心臟提供緩衝保護作用的同時也增加了心臟冠狀血管疾病的風險性,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有很高的相關性,而這些脂肪的來源目前仍然是個未知數。
  • 微重力環境下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的一大步 太空移民的一小步
    本次天舟一號上搭載的實驗之一,清華大學紀家葵團隊負責的「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定向分化人類胚胎幹細胞為生殖細胞」實驗,意義正在於此。    幹細胞、胚胎幹細胞、生殖細胞以及分化機制    這一個實驗名稱中,就出現了幾種細胞。我們可以看一下,人類胚胎幹細胞、生殖細胞,都是什麼。
  • 3D列印「無所不能」:可造人類胚胎幹細胞
    人類胚胎幹細胞在再生醫學領域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這些由早期胚胎發展而來的幹細胞擁有著分化成人體各種細胞的能力,如何無損並可控地讓胚胎幹細胞形成人們所需的三維結構,一直是業界難題,而這項突破解決了這一問題,讓人們能夠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準確構建三維組織和結構,從而大大加速和改善藥物檢測工藝的發展。
  • 拯救小白鼠-類器官技術
    背景由於多能幹細胞具有分化潛能,因此幾乎可以產生任何類型的細胞,因此可用於模擬發育和疾病,甚至有望提供細胞替代療法。幹細胞通過三維培養系統培育,產生類似於整個器官的結構,這被稱為類器官。類器官來自多能幹細胞或分離的器官祖細胞,它們分化形成器官樣組織,並表現出多種細胞類型,這些細胞類型自我組織以形成與體內器官類似的結構。該技術建立在幹細胞技術以及經典的發育生物學和細胞混合實驗的基礎上。這些研究說明了器官發生期間結構組織中的兩個關鍵事件:細胞分選和有限空間內的細胞系定型。這兩個過程都在類器官中得到體現,它們可以自組裝形成器官本身的細胞組織。
  • 世界首個人體組織3D列印心臟問世 將來有望移植人體
    近日,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大學公布,使用人體組織3D列印出了全球首個完整心臟,該心臟包括細胞、血管、心臟以及心室,此前也有過3D列印心臟,但是都未列印血管、心臟也不包含細胞。相反,這項技術能將患者所需的器官列印出來,且能為病人量身定做。「Tal Dvir補充道。未來,這一技術除了能夠解決排斥反應以外,還能極大程度上幫助心力衰竭的患者渡過難關。以往,由於缺乏供體,心臟移植在過去一直是個難題。如今3D列印技術可能會在醫學界開闢一條新的道路,為未來的器官和組織移植鋪平道路。
  • 「人雞胚胎」破解生命起源奧秘,首次證實「組織者」存在於人體
    他們在 5 月 23 日的《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Self-organization of a human organizer by combined Wnt and Nodal signalling》的論文,使用「人雞胚胎」首次驗證了組織者(Organizer)——一種幫助組織並引導胚胎發育的細胞群在人體組織中存在的事實,使研究人類早期胚胎階段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平臺,並可能就此針對各種疾病開發一系列新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