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媒:「新冠像臺時間機器」 迫使全球企業加速進入數字時代
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26日發表題為《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企業邁入未來》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對於今年很多跨越了數字鴻溝的人來說,他們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新冠肺炎大流行迫使美國人在幾個月內集體從物質世界進入數字世界。零售商學會了無店經營,商務旅行者不再搭乘飛機,人們不去辦公室也能上班,起初的權宜之計很可能變成永久之舉。
加拿大肖皮菲公司副總裁洛倫·帕德爾福德說:「新冠就像一臺時間機器,把2030年帶到了2020年。所有這些趨勢都大幅加速。」據從事經紀業務的美國羅伯特·貝爾德資產顧問公司稱,今年1月至6月,使用肖皮菲公司電子商務平臺的商家數量猛增了超過20%,達到140萬家。
這些趨勢的影響已經在各個方面顯而易見,從股市到企業支出模式再到現金的衰落。2020年,投資者獎勵的是推行數字密集型、輕資產商業模式的企業,如在線二手車銷售商美國卡瓦納公司、愛彼迎公司和亞馬遜公司,或提供使此類模式成為可能的基礎設施的企業,如肖皮菲公司、美國軟視軟體公司和微軟公司。當前,企業都在減少辦公用地和出行開支,但增加在雲計算、協作性軟體和物流等方面的開支。
從很多方面來說,數位化就是當前這個世紀進程的下一個篇章,即經濟的去物質化。隨著農業讓位於製造業,製造業又讓位於服務業,源自有形物質和體力的經濟價值份額持續減少,而源自信息和腦力的經濟價值份額持續增加。正如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所指出的那樣,經濟產量穩步呈現出越來越「輕」的趨勢。
新冠大流行並非唯一起作用的力量。氣候因素也帶來了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的緊迫性。太陽能和風能不需要燃料、儲罐、管道、軌道車輛或油輪。這場大流行通過壓低化石燃料價格以及抑制相關投資加速了這種轉變。
但主要推動因素當屬信息技術。美國西北大學經濟歷史學家喬爾·莫基爾說,信息技術最重要卻最沒有得到充分認識的作用之一就是「偉大的仿造能力」,即信息技術能「通過模擬或數位化模仿,越來越精確地對某種現實進行仿真表現,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虛擬化」。
然而,網際網路零售業應用信息技術的一個歷史障礙是,親身購物體驗所具備的一些優勢無法得到再現。亞馬遜當初以圖書作為突破口就是因為,與服裝或家電不同,你不必親手觸摸就能決定是否購買圖書。
此後,消費者對網購的抗拒逐漸消退,而這場大流行進一步弱化了這種抗拒心理。部分原因在於零售商在模仿親身體驗方面有所進步。
與從實體商務向虛擬商務轉型相伴的,是遠程、非接觸式支付的興起以及現金的衰落。疫情甚至促使賭場等一些堅決擁護使用現金的場所也引入了無現金程度更高的技術。疫情促使向網上轉型,這自然會推動遠程支付的發展。美國摩根大通公司稱,從2月至12月初,「無卡」消費所佔信用卡消費的比重從大約40%升至50%以上。
對許多商家來說,這場大流行已讓轉型成為事關生死存亡的問題。
新冠疫情期間,零售商在利用科技模仿現場購物體驗方面有所進步。圖為增強現實技術幫助消費者選購服裝。(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