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話題·融合教育②
亮亮5歲,個子高出同齡小夥伴一大截,卻不願與人交流。即便有小夥伴主動跟他說話,他也避而不答,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自言自語。
小傑已經5歲半了,媽媽說他已經會說很多話了。老師問小傑:「你叫什麼名字?」小傑回答:「我叫小傑,我今年5歲半了,我媽媽叫李曉燕(化名),我爸爸叫……」
琪琪是個漂亮又好動的孩子。別人和她說話,她總是跟著別人學,別人說什麼,她就說什麼。同伴給她起了個綽號叫「鸚鵡」。
大班來了個新老師,毛毛開心地跑到老師面前問:「老師,你是坐公交車還是騎自行車來的?」老師說:「我是騎自行車來的。」毛毛高興地回到自己座位上,一會兒又跑來問:「老師,你是坐公交車還是騎自行車來的?」……毛毛就這樣反覆問著同樣的問題,讓老師無所適從。
語言是人類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的功能主要分為社會功能和思維功能兩個方面,其中社會功能包括信息傳遞功能和人際互動功能。以上案例中孩子的語言大都不具備社會功能。這些孩子都患有自閉症。
最新出版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將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核心症狀調整為兩大方面,其中語言障礙是其核心障礙之一,也是自閉症幼兒家長最關注的問題。語言康復訓練是自閉症幼兒康復訓練的重要內容。但筆者發現,目前針對這些幼兒的語言訓練,多是讓他們被動地學習語言。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大部分自閉症幼兒確實都能開口說很多話,但這些話大都沒有溝通意義。在現實生活中,他們還是不能運用語言主動與別人溝通交往。同時,由於被動的語言訓練,模式單一、方法僵化,缺少真實情景遷移互動,對自閉症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及運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不夠,因而造成了上述案例中的諸多問題。
如何對自閉症幼兒進行語言訓練,從而讓他們獲得真正具有溝通交往意義的語言呢?
以生理、心理需要引發溝通
現在大多數自閉症幼兒家長對孩子存在過度保護,一旦察覺到孩子有什麼需求,就嘗試各種方式滿足他們,而非引導他們主動表達需求。這種方式人為剝奪了自閉症幼兒表達需要的機會,同時也使他們放棄了使用語言的機會。久而久之,他們的表達願望就越來越弱。比如,如果他每次一哭,願望就能得到滿足,那麼,他就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有需要不用說,媽媽也知道。
語言具有社會性,語言的訓練要遵循語言的習得與發展規律。讓自閉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生理、心理需要,從而誘發他們表達的內在動機,十分重要。教師或家長需要輔助他們學習並應用語言,使他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強化他們對語言功能的理解。因此,要對自閉症幼兒進行語言訓練,應該先把表達的需要還給他們,進一步讓他們理解滿足需要與語言使用之間的關係,這才是科學有效的方法。
在解決問題中運用語言
語言是情境性的,而最自然的情境就是生活情境。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現實的人際關係,有孩子需要解決的問題,自然也就能讓他們產生說話的動機。因此,成人需要把生活還給孩子,也就是把正常的家庭活動、學校活動、社會活動還給孩子,讓自閉症幼兒在生活中訓練,在訓練中生活。
在訓練設計中,要把直接用於實際生活的實用知識和技能,作為自閉症幼兒語言訓練的主要內容。訓練過程中要注重讓他們利用語言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用一體降低了遷移的難度,甚至直接省去了遷移的環節,從而降低了語言學習的難度,更利於自閉症幼兒感受語言的作用和意義。訓練中,教師或家長要適時給自閉症幼兒以輔助,並且一定要輔助到位。特別是複雜問題的解決,成人需要幫他們進行問題分解,並注意正確示範,讓他們進行模仿。當他們運用語言交往成功時要及時鼓勵,從而使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社會交往中激發表達欲望
教會自閉症幼兒說話的方法,讓他們知道怎麼說,這就是語言訓練的目的。因此,社會化的語言康復訓練模式,十分有效。這種模式基於自閉症幼兒思維刻板、泛化能力差等特點,遵循兒童語言習得規律,採取「個別化指導—情境遷移—社會實踐強化」三個訓練環節。三個環節都要採取以「興趣引導—潛能開發—自主表達」為核心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個別化指導是在實施教育診斷與評估的基礎上,為自閉症幼兒提供基本的語言康複方法指導。大部分自閉症幼兒的語言能力很弱,很難發展出具有功能性的語言。即便是發展出了語言,他們也可能還有語言理解方面的困難。他們常常是運用語言的表面意思去解釋現象,而不能體會其抽象意義。有些自閉症幼兒不僅沒有語言,甚至連發音也不會,這就需要抽出專門時間對他們進行一對一訓練。一方面,教師或家長要對自閉症幼兒現有狀況進行分析,然後確定訓練目標,選擇訓練內容。另一方面,要選擇視覺和聽覺刺激少、相對固定的訓練環境。實施訓練時,要從自閉症幼兒的興趣入手,儘可能設計交流的情境,讓他們產生某種需要,引發其說話動機,並注意對他們的主動性語言及時進行強化。
情境遷移環節旨在通過創建語言運用情境,促進自閉症幼兒語言運用的遷移。情境遷移主要通過小組活動或集體活動實現。教師把自閉症幼兒在個別訓練時習得的內容,設計成遊戲活動,讓其在遊戲活動中進行鞏固。教師在設計遊戲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及語言發展潛能,兼顧他們的能力和需要的差異,從而提供不同難度的教學材料,設計不同的教學策略,激發他們說話的興趣。
在遊戲活動的實施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自閉症幼兒與同伴合作交流,最好每周能安排兩到三次與普通幼兒的活動。普通幼兒的熱情會感染自閉症幼兒,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普通幼兒的示範也是對自閉症幼兒進行語言訓練的一個很好的積極因素。例如,在辨別「男孩」「女孩」的活動中,教師先問普通幼兒:「你是男孩還是女孩?為什麼?」在普通幼兒正確地示範說出後,再引導自閉症幼兒說一說。普通幼兒的正確示範,不僅為自閉症幼兒提供了正確的模仿對象,而且很好地激發和帶動了他們。
社會實踐強化,是指將自閉症幼兒習得的語言,在真實生活環境中加以具體運用。這既可以反映其語言發展情況,又可以促進其語言發展。這個環節主要是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語言與交往能力的訓練。藉助生活中的事件,把語言融入生活的各個環節,就可以隨時隨地對自閉症幼兒進行訓練,促進其語言循序漸進地發展。這就要求學校教育與家庭有效配合,讓語言訓練有連續性,有真實的交流環境。
(作者單位: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濰坊學院特教幼教師範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21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