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源於廣義相對論,但愛因斯坦曾經卻否認黑洞的存在,為什麼?

2021-01-07 科學信仰孫晨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人類對於事物的認知有兩種不同的順序。

一種是先發現事物,然後再進行研究,得出理論,從而指導實踐。另一種是直接通過理論推導出某種事物的存在,然後再去尋找和發現它。黑洞無疑屬於後者。對於今人而言,黑洞已經沒有過往那麼神秘,我們不僅通過觀測發現了黑洞的存在,更是取得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但在人類真正觀測並取得黑洞照片之前,黑洞便已經從理論中誕生,而孕育黑洞的理論就是愛因斯坦所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的提出帶領人類從牛頓的時代跨入了愛因斯坦的世界,人類對於宇宙規律有了新的認識,人類首次認識到了更為接近真理的理論,知道了引力的本質是一種幾何效應,是時空的彎曲。

人們都知道黑洞源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卻很少有人知道黑洞並不是愛因斯坦推導出來的。

通常我們在描述一個黑洞大小的時候會用到這樣的一個詞彙,那就是史瓦西半徑,而利用廣義相對論方程推導出黑洞的人就是這個史瓦西。史瓦西是一名德國物理學家,也是一個猶太人。他通過廣義相對論方程求解推導出了一種在當時看來不可思議的宇宙天體,那個時候黑洞並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由於是史瓦西利用廣義相對論推導而出的,所以這種理論上的天體就被稱之為「史瓦西解」。

根據這種推論,黑洞擁有無限的密度與極高的質量,而密度和質量會導致時空的彎曲。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會導致時空的彎曲,質量小的物體引起的時空彎曲小,而質量大的物體引起的時空彎曲大。

彎曲的時空會將物質陷入其中,要想從這個彎曲的時空中逃脫,就需要一定的速度,這個速度就被稱之為逃逸速度。

比如,我們要想擺脫地球的引力,將衛星送入地球軌道,那麼就必須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7.9km/s,若想徹底離開地球,去探索其它星球,那麼就要達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11.2km/s,若想擺脫太陽系的引力束縛,去探索更為遙遠的宇宙空間,就必須要達到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16.7km/s。

黑洞的引力要遠比地球和太陽這樣的星球大得多,所以黑洞會導致時空出現極度彎曲,而要擺脫這種時空的彎曲,所需要的逃逸速度超越了光速,而宇宙間沒有任何物體的速度可以超越光速,所以包括光在內的一切只要進入到黑洞之內便無法離開。

黑洞自己不發光,進入黑洞的光無法逃離,所以黑洞也不反射光,於是黑洞就成為了一個完全不可見的天體。

同時根據黑洞只進不出的特性,也就有了「黑洞」這個名字。從幾何意義上來講,黑洞的性質還是易於理解的。因為黑洞導致了時空的極致彎曲,所以從黑洞出發的一切都會返回自身,所以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麼東西離開黑洞。

有趣的是,黑洞雖然是從廣義相對論中推導而出的,但作為廣義相對論的提出者,愛因斯坦對黑洞卻並不買帳,愛因斯坦認為黑洞這種天體只是存在於理論之上,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因為在現實之中,黑洞的存在會違反一些物理定律。愛因斯坦之所以認為黑洞不可能存在,是因為無法給黑洞的來源一個合理的解釋。

恆星級的黑洞都是由大質量的恆星坍縮而來的。

在大質量恆星主序星階段結束之後,會通過一次超新星爆發而最終坍縮為黑洞。問題在於,如果要讓大質量的恆星坍縮為一個密度無限的奇點,那麼坍縮的速度將會超越光速,而超越光速在宇宙系統內部是不可能達成的。

愛因斯坦的顧慮是沒有錯誤的,因為在當時,這的確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當然,現在這個問題已經不再是黑洞存在的障礙,物理學家們早已經找到了不需要超越光速就可以坍縮為奇點的辦法,為黑洞的存在鋪平了理論的道路。現在,早已沒有人再去討論黑洞是否存在,人類已經手握黑洞的照片。而這張黑洞照片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進行的模擬完全符合。

相關焦點

  • 關於黑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這回或錯了,對的是霍金
    Space網站刊文稱,通過對探測引力波的數據進行認真研究,兩名物理學家認為,他們發現可能存在一種新型黑洞的證據:不符合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推導出的光滑的黑洞模型。▲可能存在一種黑洞,違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但符合霍金的黑洞理論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是一種簡單的天體:被無限壓縮的奇點,四周是光滑的事件視界,光線、能量或物質都無法穿過事件視界而逃出黑洞的「魔爪」。在此之前,我們收集的所有有關黑洞的數據,都支持廣義相對論黑洞模型。但在20世紀70年代,霍金髮表的一系列論文表明,事件視界沒有那麼光滑。
  • 相對論證實了黑洞的存在,為何愛因斯坦卻否定自己?他發現了什麼
    提起黑洞,很多人都會想到愛因斯坦,因為黑洞是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的一種神秘天體,雖然在愛因斯坦提出後的數十年裡,科學家們都不曾真正發現黑洞的存在,但是,今年4月份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的問世,讓人們由衷感嘆愛因斯坦的偉大,以及愛因斯坦在科學事業發展上的前瞻性,如果沒有愛因斯坦
  • 黑洞、諾貝爾獎與相對論、愛因斯坦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存在著重要區別:狹義相對論中,兩個慣性觀測者都認為自己是靜止的,是另一個人在移動,每一個觀測者都認為對方的時鐘變慢長度收縮。但在廣義相對論中,每個人都認同誰是真正地加速,或者身處引力場中,他們對誰的時鐘變慢誰的空間扭曲有共識。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的扭曲不能通過改變坐標系來消除,這種扭曲不是由於測量或個人視角造成的,是時空的真實存在。
  • 專家:黑洞照片不僅印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更可直接測量中心...
    首張黑洞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M87星系中心超大黑洞的觀測信息,也使得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再次得到了試驗驗證。 愛因斯坦「叕」對了 黑洞照片發布首日,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副研究員左文文寫下這樣一段文字:「如果要評選出2019年最有價值和最受期待的照片,那麼非黑洞照片莫屬。」
  • 從廣義相對論到黑洞信息悖論 黑洞依舊神秘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在這一理論中提到了一種體積極小而質量極大的天體,其有著極強的引力,以至於周圍一定區域內連光都無法逃逸。這個被假想出來的天體被稱為「黑洞」,這一區域被稱為「事件視界」。在黑洞中,光都很難「逃逸」,更遑論速度低於光速的其他物質。
  • 相對論已經計算了黑洞
    作者/冰辰學者說到愛因斯坦,你會想到黑洞,因為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種神秘的天體是黑洞。然而愛因斯坦提出這一概念後,經過幾十年的探索,人們一直沒有發現這種天體的存在。就在去年科學家終於證實了黑洞的存在,這也證明了愛因斯坦是正確的,也從側面證明了愛因斯坦是偉大的,如果沒有愛因斯坦,也許我們的科學技術不可能發展得這麼快。這裡面發生了一些小事故,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概念並計算出黑洞之後,愛因斯坦卻否認了他的觀點,說黑洞並不存在,怎麼了?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成現實?黑洞照片的出現,直接證明黑洞的存在
    ,網絡上也流傳著許多相關的圖片,而有些影視劇更是通過特效,利用高科技為人們呈現出了一個奇幻瑰麗的宇宙,比如電影《星際迷航》中關於黑洞的片段;即便如此,這張照片的可信度都很值得懷疑,以至於一直以來都有一些學者懷疑,黑洞到底是否存在?
  • 黑洞是愛因斯坦早期預言的天體他卻不相信黑洞真實存在
    可是對於愛因斯坦來說,諾貝爾獎遠遠無法表達他的偉大。黑洞,是一個引力極強的特殊天體,中心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的奇點。所有的物理定律都在奇點處處處失效,並且在奇點的周圍存在著一個事件視界區域,無論任何物體進入這個區域,都無法逃離黑洞,甚至是光也無法逃脫。
  • 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恆星舞動: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一顆恆星被發現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跳舞,它的軌道被發現形狀不像橢圓,而是像一個玫瑰花結,正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預測的那樣。S2星每16年繞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運行一周,距離太陽26,000光年。
  • 愛因斯坦又對了!恆星繞銀河系黑洞的運動,符合廣義相對論的預測
    用ESO的超大望遠鏡(VLT)進行的觀測首次揭示了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恆星運動。正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那樣,它的軌道是玫瑰花形的,不像牛頓引力理論所預測的是橢圓狀。這是科學家們經過近30年來日益精確地測量,才終於揭開了隱藏在銀河系中心的龐然大物的神秘面紗。
  • 最新黑洞觀測為愛因斯坦一百多年前的廣義相對論提供新證據
    最新黑洞觀測為愛因斯坦一百多年前的廣義相對論提供新證據 美國天文學家觀測一顆繞一個巨大黑洞運行的星體所發射光線,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提供了新證據。
  • 廣義相對論首次在超大黑洞附近獲驗證
    新華社柏林7月26日電 又一次,愛因斯坦被證明是正確的。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26日宣布,他們利用大型地面望遠鏡對銀河系中心進行觀測,第一次證實超大黑洞附近的引力場效應與廣義相對論百餘年前的預測「完美符合」。
  • 愛因斯坦為何拒絕黑洞,而物理學家為什麼喜歡研究黑洞?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黑洞,但愛因斯坦曾拒絕這個預言。那時,「黑洞」之名還未崛起,被稱為「史瓦西奇點」的它,與如今的聲名赫赫大相逕庭。愛因斯坦、愛丁頓等廣義相對論大牛都視其為200多年前「暗星」的一種虛妄延續。
  • 從快遞到黑洞:廣義相對論給我們的饋贈
    當然廣義相對論不僅可以幫助快遞小哥精準地找到我們,還帶給我們另一項重要饋贈: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中涉及的黑洞理論。早在廣義相對論誕生100多年前的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就基於光的微粒說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提出存在一種暗星(類似今天所說的黑洞),這種暗星具有極大的質量和密度,因此能夠吸引自身發出的光。
  • 廣義相對論再次被驗證!黑洞周圍恆星上演「玫瑰舞」
    廣義相對論認為宇宙空間、時間和引力存在相互作用,並且像黑洞這樣大質量天體能夠扭曲其周圍的空間,影響周圍恆星的運行軌跡。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一顆恆星環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而這顆恆星在黑洞周圍閃爍舞動,正好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結果。
  • 黑洞、奇點、重力塌縮、時空扭曲、廣義相對論,你了解多少
    這幾天,網絡上最火爆的照片無疑就是那組「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了。這組照片的公布盡掃科學界過去對黑洞是否存在的質疑。當然,也讓「某覺」公司活了一把,愣是趁機大撈一筆。且不說這種恬不知恥的行為如何,今日筆者只說黑洞,相比之下,「某覺」比黑洞還要「黑」。
  • 科學家對黑洞的觀察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一個國際科學小組宣布了天體物理學的一個裡程碑,利用全球望遠鏡網絡深入觀察具有引力場的天體:彌賽爾87中心黑洞,該彌賽爾87是附近維爾戈星系團中的一大星系。這次觀察驗證了愛因斯坦於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與其他自然力量的關係。
  • 第一張黑洞圖像以一種新的方式幫助檢驗廣義相對論
    ●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的M87黑洞快照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這個尺寸在廣義相對論的測試中是至關重要的。2019年4月發布的第一張黑洞圖像,有力地證實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即廣義相對論。該理論不僅描述了物質扭曲時空的方式,而且還預測了黑洞的存在,包括黑洞投射在圍繞一些緻密物體旋轉的明亮圓盤上的陰影的大小。
  • 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終極矛盾——黑洞奇點
    史瓦西半徑是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史瓦西解得到的一個半徑公式,用於計算光速不能逃逸的臨界半徑,科學家稱這個臨界半徑包裹的球形區域為黑洞。黑洞根據廣義相對論,當大重量恆星結束核聚變,中心會坍縮到史瓦西半徑以內而形成黑洞,根據英國物理學家彭羅斯和霍金證明的奇性定理,黑洞中心會產生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在奇點處時空終結,物理規律失效,這是一個預言中的奇異點,實際存不存在無從驗證,因為它永遠被黑洞視界包裹著,黑洞視界阻止了外界獲取內部的任何信息
  • 恆星運動軌跡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成就在百年來可以說無人可及。但是,因為超前的理論,其相對論自誕生以來一直被質疑。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觀測宇宙的技術越來越先進,不管是尺度還是精度都日漸提高,相對論裡的理論也隨之一點點被所觀測現象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