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遠市宅科融合發展區:抱團聚力促發展 融合發展揚新帆

2021-01-08 大眾日報

招遠市張星鎮宅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區地處招遠、龍口交界處,轄12個行政村,2400餘戶,6000人口,是典型的山區村。2019年在上級黨委的引導推動下,融合發展區聚合聚力區域內5家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聯合發展,成立了招遠市口子後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著力從品牌共享、資料供給、產銷結合上破題,以紅色黨建引領綠色革命,探索規模化、多元化、品牌化道路,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邁入「快車道」。

規模化區域聯合,資源共享找準最優方向

融合區黨委統籌推進區域性聯合,著力發揮聚合裂變效應,以徐家村「香蜜杏」項目為樞紐,示範帶動周邊宅科村、倉口陳家村聯合育苗,開展專業化規模化種植的同時,提升了農產品品級和競爭力。一花獨放不是春,在抱團發展的基礎上,融合區黨委因地制宜,引導聯合社主打「各家」特色化、個性化發展,形成「一村一品,一社一品」的生動局面。除了保留本土比較有特色的大櫻桃、黃油蟠桃、小米等產品外,創新引進愛妃蘋果、煙蜜薯地瓜等高端產品。其中,宅科村和徐家村各建立10萬株「口後香」蜜杏育苗基地,並繁育愛妃蘋果苗5000株;倉口陳家村以打造煙臺農業科普基地為契機,流轉土地200餘畝,種植富士蘋果、金太陽杏;石棚村計劃開發400畝土地,建設育苗基地、發展藥材及富硒蘋果種植;上院村新上小米、綠豆、芝麻等五穀雜糧45畝及蜜薯15畝,並年內計劃建設高標準大櫻桃大棚3個。

多元化銷售兜底,鋪路架橋提供最優服務

產品不僅要品質硬,還得走出去、賣得好。「融合發展區內約有2000畝杏林, 1500畝愛妃、富士蘋果,大櫻桃800畝,秋月梨200畝……季季水果芬芳,月月鮮花次第,日日遊客踏來,歡迎大家到聯合社中走走轉轉。」融合區黨委書記路智欽說。徐家融合發展區通過成功舉辦「香蜜杏」觀光採摘節,吸引2000餘人進園採摘,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以「雲」為媒擴大銷量、做優品牌,積極接洽山東電視臺農科頻道、鄉村廣播頻道,達成合作意向,為聯合社農產品提供宣傳推介平臺;吸引電商入駐聯合社,做好產銷結合文章,助力增收致富,也是今年融合發展區一大「突破」項目,對有意向入駐聯合社的電商企業,融合發展區積極提供辦公場所和「保姆式」全方位服務,讓電商企業來得值、住得下、有發展。

品牌化產品營銷,質量安全做好最優保障

「口後地區種出來的農作物品質好,首先離不開自然區位優勢,好山好水出好果;同時,好品質也離不開綠色生產方式,無汙無害養健康,以聯合社中的徐家蜜薯為例,其耕種完全利用撂荒脫汙三年以上的沙壤土地,確保了天然零汙染。」融合區黨委書記路智欽介紹說。發展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不僅要做強農產品「裡子」,還要打響農產品「牌子」。為此,融合區黨委從農產品品牌營銷「破題」,今年1月,成功在國家知識產權局註冊了「口後香」商標品牌,為發展銷售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同時,探索建立聯社農產品「質量追溯」機制,積極開展產品質量認證,對達到一定品級的農產品,都會張貼「口後香」商標二維碼,農作物是哪家分社、哪家社員栽種的,「一掃瞭然」,滿足消費群體從「吃飽」到「吃好」的需求,保證舌尖上的安全。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從春龍 通訊員 董曉波 報導)

相關焦點

  • 文旅融合發展的「臨沂答卷」
    近年來,臨沂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助力作用,為文化企業發展搭臺築巢,強化對非遺、旅遊、文創等產業的扶持引導,作為朝陽業態的文化產業正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連續三屆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文旅融合態勢良好,新產品、新業態不斷出現,旅遊空間格局逐步優化,為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引領發展,規劃先行。
  • 招遠辛莊聯合發展助力村民增收
    水母網12月31日訊(通訊員 趙凌雲 李鈺)2020年12月底,招遠市潤東農業專業合作社、招遠市朱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招遠市宅上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招遠市利豐種植專業合作社、招遠市西南村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同發起成立了招遠市瀚海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下簡稱聯合社),形成一個以電子商務平臺為核心,農民合作社為紐帶,種植大會、養殖大戶及普通農戶為基礎的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聯盟
  • 推進第三代半導體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
    期間,6家單位共同籤約推進南沙區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建設,將促進第三代半導體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融合創新與集群發展,助力南沙構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科技部原副部長、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指導委員會主任曹健林,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司副司長雷鵬,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何棣華,廣東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詹若蘭,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南沙區領導董可、謝明、歐陽劉兵等出席會議。
  • 國家儲備林建設 創新發展深度融合
    【改革·印跡】        2018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管理中心(速豐辦)緊緊圍繞林業改革發展中心任務,堅持以國家儲備林建設為主線,以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為重點,以外資項目為助力,創新發展,深度融合,服務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 城鄉融合發展跑出「加速度」
    2019年7月,廣東賦予了南海為全省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探路的使命,省委深改委批覆同意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而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正是實驗區建設的「牛鼻子」。2020年伊始,南海區向「村改」這一硬骨頭髮起攻堅戰,吹響了「起跑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的號角。
  • 乳品廠「變身」文創園——北京E9區創新工場推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
    文化與科技企業融合發展的平臺,北京市投融資協會副理事長單位,第三屆「文化產業學院獎最佳園區創新運營金獎」……前身為北京市雙橋乳品廠的E9區創新工場建園以來,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吸引了一批以大數據、人工智慧、數字創意為代表的行業領軍企業與獨角獸公司,形成北京東南新興的文化科技融合產業集聚區
  • 文旅融合發展的「五度空間」
    恩施州旅遊委代表胡福先副主任在恩施州會上作《文旅融合發展的「五度空間」》交流發言。文旅融合發展的「五度空間」 恩施州是全國首批、湖北省唯一整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單位。近年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系列決策部署,突出高度抓認識、突出廣度抓要素、突出深度抓產品、突出熱度抓市場、突出力度抓環境,生態文化旅遊業實現突破性發展。
  • 陝西廣播電視臺臺長王福豹:資源融合發展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12月9日,在第四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的網際網路電視產業高峰論壇上,陝西廣播電視臺臺長王福豹在演講中表示,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應該抱團發展,充分發揮區域和地緣優勢,契合「一帶一路」的戰略,用中國文化的文化自信來進行融合,最後實現融通世界。
  • 第八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即將登場!就在明天!
    全國矚目的第八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暨廈門新興媒體產業對接會將在廈門禹洲溫德姆酒店盛大舉行。  本屆大會由新華社、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協辦,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特別協辦,廈門市委宣傳部支持,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廈門市委網信辦、湖裡區人民政府承辦,廈門日報社具體執行。  一年來,媒體融合發展有哪些最新實踐?
  • 關於推進揚州跨江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
    按照建設長三角輻射中西部重要門戶、具有國際影響力重要大都市區的目標,對寧鎮揚三市功能互補、產業互動、市場互通、交通互聯、資源互享跨界共建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依託長江黃金水道,重點加快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環保等方面發展一體化步伐,探索同城化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和新機制,創建經濟發達、社會和諧、城鄉一體、生態宜居的同城化發展示範區。
  • 走進新國企:航天科工發布軍民融合發展成果
    中新網7月7日電 7月6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組織的「砥礪奮進新國企」系列採訪活動走進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活動上,航天科工從新產業、新平臺、新系統等多角度展示軍民融合產業的發展成果。  近五年來,航天科工以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謀求轉型升級,不但為我國國防現代化作出突出貢獻,還積極投身於國民經濟主戰場,主動承擔起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生力軍和我國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的突擊隊重任,並在不斷前行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2020年度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揭曉
    央廣網長春12月28日消息(記者劉源源)正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第五屆吉林雪博會及第八屆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年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旅遊產業影響力報告》,同時揭曉了2020年度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
  • 馬鞍山博望區丹陽鎮:一腳跨兩省 融合謀發展
    1月19日上午9時許,冬日的太陽暖暖地曬著,記者來到馬鞍山市博望區丹陽鎮。這是一個奇特的江南小鎮。小鎮的主要街道丹向路,北段屬於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丹陽社區,南段屬於博望區丹陽鎮,素有「一腳跨兩省,雞鳴聞蘇皖」的說法。  記者看到,丹向路兩旁,商鋪鱗次櫛比,有賣蛋糕的,有賣乾貨的,有賣煙花爆竹的。市面非常繁榮,路兩側井然有序。
  • 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人力資源融合發展論壇召開
    本次論壇圍繞「智匯、人才、產業、融合」為主題,旨在加強交流,緣聚共識,促進合作,促進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與人才的協同發展。主論壇議程由台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柯婉瑛主持,主題演講及圓桌論壇由傑特思哲諮詢(上海)創始人&CEO高翔主持。
  • 五市達成「丹霞山共識」!首屆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韶關)農業招商...
    十條共識具體包括: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共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嚴把產品質量安全,共建北部生態發展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標準化示範區,建立北部生態發展區產品、品牌、質量安全、種子種苗等標準體系;以精品農業為導向,聯合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北部生態發展區農業品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北部生態發展區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 基於「滲流模型」的城鄉融合發展機理與路徑選擇
    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協調發展、融合發展,這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目標;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平等交換、均衡配置以及有效應用,這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促使城鄉有機融合的關鍵所在。城市和鄉村,作為兩種經濟和社會形態都明顯存在差異的地理空間系統,其要素交換、相互融合是一個動態、複雜的過程,只有通過動態模型的演示探討,才能揭示城鄉要素交換的機理及效應。
  • 細看惠州一個產業新城的產、城、人融合發展之路
    治水興城,產業促城,定位為惠州「新生態、新中心、新引擎」的金山新城正在有力的統籌著各方資源要素和發展機遇,探索城市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高品質城市。新城與生態融合發展。
  • 更加注重科技與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
    科技創新強調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科技創新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0%左右。社會發展與社會安全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 新界東北發展受困 港人反對港深融合
    同時,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出席《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論壇,致辭開篇便主動強調新界是為了解決香港人的住房需要發展規劃而建。最後一輪公眾諮詢的收尾活動吸引了逾5000名市民參加,最後因人數爆棚,被迫由室內移至室外草坪。就在陳茂波致辭之時,「反對深港融合」、「保衛香港」、「撤回發展」等口號聲此起彼伏,反對者與支持者口誅之餘更推撞動武,秩序大亂,被香港媒體戲稱為「草原大戰」。
  • 融合發展培育城鄉連續體
    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統籌城鄉發展綱要,圍繞統籌城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就業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建設、區域協調發展等,已探索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新路,統籌城鄉發展水平已進入全面融合階段。  對未來一個時期我省城鄉發展態勢,可從三個視角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