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杭州城裡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不是西湖邊,而是東河畔。
上午9點,杭州二中建校120周年慶典在該校東河校區舉行。在此之前,學校為校友準備的一萬份福袋已被領完了。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上萬名杭二中校友從世界各地趕回,只為回母校再聽一堂課。
杭二中的校友們,回家的心情都寫在臉上
從1899年到2019年,這堂跨越三個世紀的大課,講的是一群懷揣赤子之心的追夢人的故事。
他們當中,有國立浙大附中的締造者竺可楨、錢山漾遺址的發現者慎微之、東北抗日聯軍的領導者馮仲雲、油畫《開國大典》的創作者董希文,還有波瀾壯闊年代裡的作家鬱達夫、陸蠡,中國遠徵奧運第一人宋君復、「敦煌守護神」常書鴻、原海軍司令員吳勝利上將等等。
來聽課的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一德、著名國畫家吳山明、《財經》雜誌主編張燕冬、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29批護航編隊總指揮靳航、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獲得者盧徵天……
他們都是杭二中的校友,也是故事的親歷者和創造者。此時此刻,他們望向講臺的目光,仍和少年時那樣清澈,嘴角微微上揚,因為又有了新的收穫。
「同學們,上課啦!」浙江省第一批語文特級教師、原杭州二中副校長林煒彤站上講臺,宣布開課。今年杭二中120年,林老師整100歲,是真正的時代見證人。
這是一堂數學課&科學課
百廿杭二中萬人公開課的第一部分,上的是數學,主講人是杭州第二中學校長、國家督學、數學特級教師尚可。他說:
「
二中就是一個坐標系的原點,遍布世界的校友以此定位;校慶就是一個線性回歸方程,零落的散點於此並軌。許多校友雖與母校分居地球兩側,但都順著過地心的大圓飛回二中,一時也不鬆懈;許多校友雖和母校分居兩條異面直線上,但都穿越時空畫一條公垂線直奔二中,一刻也不停留。
」
若以時間為X軸,事件為Y軸,那麼百廿二中就是坐標系中的一個巨大區域,每一個坐標點都是光榮的篇章——
校友們對母校的感情就像以自然常數e為底的指數函數,不論經過多少次求導的風雨,依然不改本色,真情永駐。思念對校友們來說就像無限循環小數周而復始,永不停止。一學校,二甲子,往事並不如煙;三好樓,五愛堂,一切靜默如初;六和路,七星橋,夢想賡續不滅,青春未曾遠離。
百廿二中,大師雲集,名家薈萃,英才輩出。百廿二中的時空坐標系中,每個坐標點上的「你」都是獨一無二的。儘管你只是一個渺小的坐標點,但兩個「點」可以確立一條直線,三個「點」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無數個「點」就構成了滿天璀璨的星空。二中是一個坐標,也是一個集合,每一位校友都是集合的元素,每一個元素都缺一不可,彌足珍貴,正是這些眾多互異的元素才使二中成為一個豐富而圓滿的集合。
在杭二中這個豐富的集合裡,有許多科學家和培養科學家的人,今天都來聽課了。
中科大近代物理系教授盧徵天,在杭二中讀了四年書:「剛去當年的教室看了看,沒想到學校仍保留了這棟樓,讓我感覺非常親切。趁著此次校慶和同學、老師聚會,串起了許多學生時代的回憶,覺得自己當年非常幸運,78年杭州市恢復重點中學,就那一年我小學畢業,正好趕上。杭二中好多老師都是杭州市最強的老師,比如,我的物理課就是徐承楠老校長教的。」
「徐老師的物理課上的很好,在杭州是出了名的。但你們肯定不知道,他原來教物理是講杭州話。某天上課,他突然告訴我們,教育局要求用普通話講課,他要帶頭,然後就開始講普通話了。因為聽不習慣,加上徐老師當時的普通話有比較重的方言口音,全班直接笑場。但徐老師不管,說到就要做到,在一片笑聲中繼續講。漸漸地,我們聽習慣了,他的普通話也越講越好。我蠻佩服他的。」
第一排右三為徐承楠老校長
開課前,66屆校友、貴州大學原校長陳叔平,在校史館二樓的一件陳列室裡駐足良久。他告訴鹿姐姐:「這就是我當年讀書的教室。在我的印象中,杭二中老師對學生很負責,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很淳樸也很有創造力,會自己組織各種校園活動。所以我和同學們對老師、對學校的感情都很深,班級凝聚力很強。我們班50位同學,今天來了30多個,除了少數在外地趕不過來,基本都來了。」
來到現場的還有寧波大學原校長張鈞澄(56屆校友)、原杭州大學校長鄭小明(58屆校友)、中央音樂學院原院長王次炤(65屆校友)……作為嘉賓,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也出現在慶典現場。鹿姐姐頭一回在一所中學的校慶典禮上,見到那麼多大學校長。
此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南方科技大學、香港大學、哈佛中美學生領袖峰會組委會也向學校紛紛發來賀信,表達祝賀。
這是一堂語文課&歷史課
杭州二中語文老師丁佳妮隨後登上了講臺。語文課的部分,從1208封家書講起。
這是二中與校友之間的一場百廿約會的邀請——《我為學校寫家書》,共收到1208封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校友家書。公開課現場,5名杭二中學生站起來,用五種語言深情朗讀家書片段,讓學長們豎起大拇指。
來自校友也是二中的退休教師施儲的家書:
我們應該將120年的二中,看成是一個新的起點,二中人與時俱進,弦歌不輟。一代代二中人,立志、努力、為公,不改的是二中人的赤子之心,如一的是二中人的奮鬥求索,不變的是二中人的責任擔當。我們愛你,我的二中!讓我們所有的二中人,一起帶著百廿校慶傳遞給我們的心靈沸騰,抖擻精神,揚帆再啟程!
再次謝謝,我想說:我們的二中,你的二中,如今她擁有百廿歷史,她仍然是年輕的,不管你身在何方,她聽見了你說,她聽見了你們說,二中,我愛你!
家書裡除了往昔追憶的歷程、無法割捨的情懷,還藏著「蕙蘭心、求是情、二中志」。杭二中與浙江大學淵源深厚,不僅在校史長河裡,攜手走過12年的璀璨歲月,還傳承著浙江大學的「求是精神」,踐行著竺可楨老校長「立志、努力、為公」的校訓。今天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專門來到現場,給杭二中送上生日祝福,並透露——
「僅近三年,便有484名杭二中學生進入求是園學習。他們在求是校園中勤奮學習,再接再厲,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近三年,浙大杭二中生源畢業生境外深造率45.9%,境內升學率35%,升學深造率合計超過80%。」
先賢辦學、薪火相傳、弦歌不斷,杭州二中的五位校長一同上講臺。他們是:周理鏞校長、酈眉若校長、徐承楠校長、葉翠微校長、尚可校長
這是一堂音樂課&體育課
杭二中這堂特別的公開課,還一直伴隨著動聽的旋律。
蕙蘭學堂時期、浙大附中時期和二中新時代的三首校歌,串聯起了杭州二中跨越三世紀的辦學歷史。
一首《不忘初心》,既是弘揚歷史傳承,天下為公,不負前人;又是抓住歷史機遇,開拓創新,不負時代。奮鬥,是二中人最亮麗的底色。這首歌的詞作者朱海,1976年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就職於中央電視臺,任歷屆春節聯歡晚會主創、總撰稿、總策劃,也是此次二中校慶慶典的策劃人。
幾天前,他將杭二中120年校慶的紀念徽章,帶上了國慶盛典觀禮臺。今天,他又與幾位校友站上了杭二中公開課的講臺。
這位資深文藝工作者說:「我是搞文字工作的,第一筆是從二中留下的,所以我特別感謝母校。這裡是我們不忘初心的地方,讓我們擁有了文學、情感,為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
「假如時光穿越,我能重返二中,最想幹的事是去體育館,去打一場桌球,把身體練好。杭二中一直重視學生身體素質,我忘不了母校的囑託『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我已經工作40年,今後還要繼續奮鬥。」
左二為央視春晚總策劃朱海、左三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教授盧徵天、左四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張衛、左五是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楊波,左六是青少年世界第一網球名將吳易昺,均為杭二中校友
青少年世界第一網球名將吳易昺,2017年從杭二中畢業。他說:「因為職業關係,我當年錯過了許多課。如果能回到以前,我希望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學生,在課堂聽老師的教誨,也希望自己可以回到校園,和同學分享網球的經驗,也希望同學們找到自己的目標和職業,並為之奮鬥。」
今天下午,杭二中濱江校區還有12位校友站上講臺,作為校友論壇的主講嘉賓活動。師生、校友七百多人參加了活動。這些校友在文化產業、教育行政、商業金融、公益慈善等方面各自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聆聽校友們的成長曆程,感受成功者的赤子情懷,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聽完這堂課,每個人都心潮澎湃。每位二中人或許平凡,如蒼穹一星,默默閃爍,又或許精彩,似海上明珠,熠熠生輝,平凡也好,精彩也罷,都無怨無悔,共同堅守著一個屬於二中人獨有的、偉大的誓言——赤子之心。
1952屆校友 姚碧芸、陳健寬
高三之前,我們倆在國立浙大附中讀書,後來兩校合併,我們就在高三時成了杭二中的學生,在這裡讀了一年。我們高中是好友,大學畢業後就很久見不上面了,因為一個在大連從事化工行業,一個留在老杭大任教,離得很遠。不過還好,後來又調回了杭州,平時都能見得到。這次120年校慶,我們倆都84歲了,我們就約好一大早過來先看看,多聊聊天。
1965屆校友 吳清溪
我們那時候學生都很淳樸,一部分人考了大學,還有一部分支援邊疆,我們那一屆是去支援寧夏。我後來考到上海,在太原工作了20多年後調回杭州,在餘杭臨平工作生活。今天為了趕來參加校慶,一大清早就從臨平出發,坐上六點的首班公交,再坐地鐵趕來。我想來得早一點,這樣就可以早點看到老同學。現在學校裡都建得很好看了,剛才我們班去看了下五愛堂,原來我們就在那裡上課,以前只有兩層樓,現在都加高了。
1979屆校友
當時初高中都是在杭二就讀,老師們都很用心負責,經常給我們加課講作業,而且教材也都是老師們自己做的。我們那時候讀書壓力也挺大的,高中每學期考完一次試,就要換一次班,所以最熟的還是初中時固定的那些同學。現在在草坪上開會,感覺又回到以前在操場上體育課的樣子。
1987屆校友 羅女士
我們班裡其他同學有些住的比較遠,或者在周邊省的,今天為了校慶也都早早趕到了杭州。
剛才我見到了我們的數學老師趙慶悅,忍不住就過去同老師擁抱,真的太親切熟悉了。2017年的時候,正好是30年的同學會,我們把老師們都請來,當初班裡一群學生可調皮了,現在都成家立業,老師們也都退休,感覺時間真的飛快。
1995屆校友 陶女士
我今天就帶著自家兒子一起來感受校慶氛圍,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激勵。會場入座前,我帶他在母校各處轉悠了一圈,一邊逛一邊給孩子講自己在杭二中上學的經歷。
我現在省級三甲醫院從事醫療管理工作,就住在母校附近,感覺溜達了一圈,又回到了母校身邊。剛才坐在操場上,我就跟孩子講起,媽媽當年迎考為了增強體魄,每天放學後,就在操場跑了一個又一個圈。我覺得二中帶給我的影響真的非常深遠,也非常有意義。
2002屆校友 李先生、韓女士夫婦
我們高中是同班同學,今天帶著幼兒園小班的兒子,以一家三口的身份回到母校,下午還打算回濱江校區看望老師。而且當初我們兩人結婚時,證婚人就是高中班主任。
我們那一屆算是見證了二中的變革歷史,高二遷入濱江的新校區,剛過去時學校周邊一片荒蕪,晚上只有錢塘江上的汽笛聲和蛙鳴聲,到後面就不一樣,一座座高樓都建立起來。學校裡學習壓力雖然很大,但在我印象裡,高中生活還是很豐富多彩的,有很多社團活動,在杭二中讀書的這段時間很充實快樂。
2017屆校友 陳哲、魯曉怡
我們現在都在省內讀大三,趁著國慶放假回杭州,可以回來和高中的老師同學相聚。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一的時候,我們在學校的紅樓讀書,後來三年間換了三棟樓。雖然剛離開母校不久,但碰到120周年這麼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當然也要回來了。因為時間不長,學校沒有太大變化,母校一草一木都感覺太熟悉了,有種昨天自己還在教室裡上課的感覺。
各年代杭二中校友回憶
(上下滑動查看)
參與編寫校志的老校長聞乾說:「很多人覺得校慶就是大型同學會。在我看來,杭二中120周年校慶,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杭二中傳承的精神是敢為人先,不管是在苦難的年代還是在新中國,杭二中都走在時代前沿,未來也將如此。一所新學校,花幾年時間就能建成,但一所有名的學校,沒有幾十年、上百年的傳承,達不到這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