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孩不如意就哭,不只有性格因素,還和家長的教育有關

2021-01-20 騰訊網

在幼兒園門口常常聽到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非常情緒化,經常一點小事就哭個不停,簡直是說不得碰不得。

諾諾今年五歲了,她在小區裡是出了名的「小哭包」,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喜歡哭,尤其是受不了別人說自己一點不好,只要一說她,她就會哇哇哭個不停,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有一次,諾諾早晨起床晚了,眼看上幼兒園要遲到了,媽媽很著急,隨口說了她一句,諾諾聽了立馬情緒崩潰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怎麼哄也哄不好,說什麼也不肯去幼兒園,諾諾媽媽沒辦法只得向老師請了假。

不止如此,諾諾平時就像是一個小炸藥桶,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情緒失控哭個不停,諾諾媽媽為此可沒少操心,對待諾諾總是小心翼翼地,生怕哪句話說不對,既影響孩子情緒又給別人造成噪音困擾。她也不知道究竟是自己哪裡沒做對,為什麼諾諾會這樣「玻璃心」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父母養孩子都變得十分精細,導致現如今的孩子比以前嬌氣了許多,不光打不得罵不得,就連說一句都不行,分分鐘趴在地上哭給你看,真是讓人十分頭疼。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一說就哭,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為什麼有些孩子說不得,一說就會哭呢?

1、自尊心太強

有很多孩子天生個性非常要強,其強烈的自尊心使得他們無法忍受來自他人的否定,這類孩子一般個性比較強硬,說一不二,比較頑固不聽勸,也不太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偏向氣質分類中的「膽汁質類型」和「多血質類型」,這種天生的氣質類型決定了他們情緒容易激動和外露。

2、自我認同感較低

有一些孩子可能因為表現不是很出色,經常受到來自外界的否定,久而久之就會對自我產生懷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感,對自己的自我認同感較低,尋找不到自我價值,因此在受到外界的否定時就會習慣性地自卑,產生負面的情緒,從而導致他們變得情緒很不穩定,變成了「說不得」的孩子。

3、嬌生慣養易導致內心脆弱

絕大部分的孩子之所以說不得是因為他們從小生活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中,家裡人對自己言聽計從有求必應,導致孩子變得十分嬌氣,受不了挫折和否定,一旦聽到別人說自己的不是就表現得很生氣很憤怒,喜歡用大聲哭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委屈,這類孩子貌似倔強,但內心實則十分脆弱。

其實孩子說不得一說就哭的原因有很多,家長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性格和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此「玻璃心」的孩子不僅會在社交上遇到困難,而且會對其生活和學習也造成很大的影響。

什麼樣的家庭易養出「玻璃心」的孩子?

1、過度溺愛孩子

現代社會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比以往有了顯著的提高,所以每個家庭都十分重視對子女的養育,這就導致有些家庭過分關注孩子,把孩子的地位捧得非常高,對其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這種對於孩子無節制的溺愛很容易讓孩子的自尊心過度膨脹,變得十分嬌縱任性,獨立能力和適應能力都比較弱,因此就導致他們無法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變得說不得也罵不得。

2、家長過於嚴厲

太過溺愛孩子不好,那麼對孩子嚴厲一些又會怎樣呢?事實證明,對孩子要求過於嚴厲的家長也會很容易教育出「玻璃心」的孩子,這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嚴格,經常批評和否定孩子,讓孩子自我認同感嚴重缺失,有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心理及其自卑,因此一被批評就陷入了自我否定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其不利。

3、家長對於孩子期望過高,超出孩子實際能力

還有一種家庭,從小便給孩子提供高標準的教育,但與此同時也給孩子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給他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他們每天都在追逐父母的高標準嚴要求中不斷掙扎,害怕自己無法令父母滿意,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樣的家庭也很容易養育出「玻璃心」的孩子。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西蒙安妮於1965年首次提出的一種生理性心理疾病,指心理脆弱不健全的一種心態,並命名其為蛋殼心理。從近些年新聞報紙頻頻可見的因壓力過大且心理脆弱而產生的自殺事件就可以看出,這種「蛋殼心理」若不及時遏制,將會對孩子的身心發育產生巨大的影響。

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1、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喬納森·布朗曾在其著作《自我》中說道:「個體提升的自我意識表現為兩個形式,一是對自我的過度關注,二是關注個體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無法正確面對挫折的孩子大多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這就需要家長們多製造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比如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力,少一點包辦代替,讓孩子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這樣有助於孩子自信感的建立,而足夠的自信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是至關重要的。

2、對孩子多做正面引導,少做負面評價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袁宗金在《兒童情緒管理的意義與策略》一文中,對情緒管理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及策略進行了闡述:「兒童的情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真正地以完全尊重的態度理解兒童情感的時候,兒童生活才被真正重視。兒童的情緒管理教育對長大後的情緒認知及情緒表達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要接納和認同孩子情緒的宣洩,即使孩子真的做錯了也不要劈頭蓋臉地訓斥孩子或者直接指出其錯誤,要多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避免對孩子進行直接的負面評價。

3、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一個容易情緒化的家長很難教養出一個情緒平和的孩子,若是家長本身就經常以情緒化的態度來面對孩子,那麼很容易給孩子帶來錯誤的示範,導致他們有樣學樣,難以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合理有效的管控。因此建議家長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儘量表現得平和一些,遇到挫折也要表現得勇敢一些,這樣才能給孩子帶來多多的正能量,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自我情緒的調節。

今日話題:您是否遇到過這種說不得的「玻璃心」孩子呢?您對孩子的情緒管理又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呢?希望本文能夠在您的育兒過程中給到您幫助和指導,若您有不同的意見或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參與我們的討論。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和「忍著不哭」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看出差距
    小孩子似乎都比較玻璃心,每當有小磕小碰或者被家長批評時,就會委屈地大哭起來。可身邊好多家長非但不去哄,還對著孩子說出傷人的話,似乎在他們心裡只有不哭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前兩天帶著女兒去超市,逛到玩具區時,看到一名家長雙手叉腰站在孩子面前,大聲喊著你哭什麼哭?再哭就把你扔在超市。孩子聽到媽媽這麼說哭得更厲害,他想上前抱住媽媽的腿,卻被媽媽甩開摔倒在地。
  • 校園男孩成「鼻涕蟲」,爸爸去哪了?
    對於男孩女性化背後潛藏的原因關乎男孩性別意識建立和性別教育的問題,記者採訪了多名家長、老師及社會學、心理學專家,「家庭教育中,爸爸去哪了」成了班主任、心理學專家認為的首要因素。過半數受訪者認為,溺愛讓男孩不陽剛在此前調查的省城某小學五年級57名同學中,對於男孩女性化的原因,同學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和性格、智商有關嗎?家長要清楚!
    並且,人們口中還流傳著有關發旋的口訣,例如:頭頂兩個旋的孩子聰明、調皮,「旋」越多的孩子越聰明等。那麼這些是真的嗎?發旋到底代表什麼呢? 從上面則可以看出,發旋只是頭發生長所展現出的一種特徵現象,與智商、性格並無關聯。所說的口訣也無實驗數據所支撐。並且,智商、性格並非全都是由先天性因素決定的,如果後天不接受教育、不努力,再有利的優勢也都會化為泡影。
  • 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嗎 影響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性格主要是指一個人對現實的一種穩定態度,我們時常形容一個人性格開朗,又或者形容一個人生性害羞,每個人的性格都不是一樣的,甚至是親兄弟的性格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差異。那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嗎?影響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嗎?
  • 3歲男孩記憶力超群,過目不忘?漢字描一遍就會,家長怎麼教育的
    不少網友心疼地抱住自己:「我已經輸給5歲的孩子」。不可否認,王恆屹是名副其實別人家的孩子,僅3歲時識字就近3000,即使是一年級學生都很少有人達到這程度。他爸媽從小就很注重讓他讀書,從簡單的只有幾個字的書開始,再慢慢過度到文字多的書,小傢伙天生聰慧再加上對文字特別敏感,記憶力超強,於是小小年紀就一鳴驚人。近日,微博熱搜山西永濟一名叫杜弈霄的3歲男孩記憶力超群,可謂是過目不忘。只要是他臨摹過一次的字,哪怕是複雜的繁體字也能準確無誤地手畫出來。
  • 6歲男孩被老師連批5次 晚飯時患癔症突然失明
    6歲的小男孩,突然雙目失明,而兒童醫院急診科醫生的「神藥」——維生素糖漿,很快讓他「恢復」了視力。這不是什麼「醫學奇蹟」,醫生說孩子患上的是癔症,誘因可能就是在幼兒園時被老師批評了。病情孩子吃晚飯時,眼睛突然看不見了昨天晚上8點多,一對年輕的父母帶著一個6歲的小男孩急匆匆地跑進南京市兒童醫院眼科急診,後面還跟著孩子的外公外婆,大人們臉上都是十分焦急的神色,進門第一句話就是:「我家小孩眼睛看不見了!」
  • 12歲男孩網購烏龜相當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家長被批評教育
    12歲男孩網購烏龜相當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家長被批評教育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葛熔金 通訊員 上官吳君 2020-04-14 15:58 來源:澎湃新聞
  • 女孩物理成績沒男孩好?科學:不是女孩智商低,原因跟家長有關
    義大利比薩大學斯特魯米亞教授說:我們做過的一項研究表明,雖然男性和女性的平均智商相似,但男性的差異更大,處於低智商和高智商的男性略多。的確如此。那為什么女孩的物理成績沒有男孩好呢?或者說女孩在物理學習方面普遍感到困難呢?真正的原因跟5歲之前家長給孩子的啟蒙教育密切相關。1.
  • 寶寶性格離不開父母的遺傳,而真正影響孩子定型的卻是這三個因素
    其實這都是在說,遺傳因素對於孩子的影響。雖然父母的遺傳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但是伴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還有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個性造成影響父母不能忽視。案例表哥家有兩個男孩,大一點的11歲,小一點的如今5歲了。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6歲前培養還不晚
    李玫瑾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教育心理學的專家。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 「家長不改作業要寫說明」當事單親媽:教育內卷讓家庭疲憊
    有些家長擔心爆料之後孩子的教育會不會受到影響,但我真的忍不住,想要站出來,告訴大家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孩子只是孩子,不是做作業的工具。豆豆現在上小學三年級,作業多到什麼程度呢?一個直觀的感受是,回到家後,很少作業能在晚上11點前寫完的,一周七天,可能只有周五、周六的休息日能夠休息一下。
  • 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要和對方家長理論,秦媽媽用心靈雞湯滅火
    最近,秦昊突然在綜藝節目裡哭了,這是怎麼回事?硬漢直男怎麼會淚如雨下?得知原因後,新金牌娛樂觀察家也不禁十分同情。原來,秦昊和伊能靜十分相愛,所以伊能靜47歲時冒著風險生下女兒。這個女兒屬於伊能靜老來得子,所以十分寵溺。女兒是爸爸的貼心小棉襖,秦昊自然十分疼愛。但是最近秦昊發現自己的女兒去了學校十分不開心,後來就問了一下。
  • 8歲男孩智商146 自創奧數解題公式成年人看不懂
    這個8歲小男孩智力水平達146分,已在家學習初中數理化課程,學校和家長覺得跟不上他的求學步伐,但又不知該咋引導教育。  兩歲半還不會說話 突然就說出「六七八九十」  男孩名叫高雍涵,小名仔仔,爸爸是廣東人,媽媽是西安人,在西安城南一所小學讀三年級。
  •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0-5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家長務必幫寶寶抓住
    所以在寶寶0-5歲這個年齡段內,家長要保證孩子詞彙量吸收的足夠多,孩子的表達能力才會好。建議方法:多和寶寶說話、堅持給孩子講繪本,提升孩子的詞彙量。社交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寶寶並不是生下來就會和小朋友相處的。尤其是在寶寶2、3歲的時候,正是自我意識開始出現,比較「自私」的時候。如果家長不加以引導、培養,寶寶是不知道分享、溝通、換位思考的。
  • 8歲男孩智商146 普通人智力水平一般為90-110分
    這個8歲小男孩智力水平達146分,已在家學習初中數理化課程,學校和家長覺得跟不上他的求學步伐,但又不知該咋引導教育。仔仔這樣解奧數題你看懂了嗎題目:天天幼兒園有170名學生,其中男生人數的3/4和女生人數的2/3相等,這個學校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名?
  • 5歲女孩視頻教學英語;粉絲,家長教育方式與應採兒不謀合
    有20萬粉絲的五歲女孩視頻教學英語她今年5歲,英文名是Catherine,如果你聽她的英文的發音,而不管她年齡多大,你都會感到羞恥。不僅如此,她還擔任「小老師」,英語的視頻教授。2、向你的孩子解釋英語的含義當許多家長為孩子學習英語時,他們只是讓孩子記住;然而經驗豐富的兒童英語老師會及時擴展孩子的記憶,分析和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記憶。Catherinedad也是如此,他會和他的孩子們一起閱讀,翻譯和擴展他們,幫助他們記憶。
  • 兒童心理學家告訴你:男孩最佳入幼兒園年齡,不是3歲
    「哪怕大幾個月都不一樣,孩子大些,理解能力強點,也更讓老師放心。」我詢問linda,她也有相同的看法。她說,相較於男孩,小女孩更容易得到老師褒獎。女兒linda經常會得到小紅花,男孩就很難了。科學發現,男女智力發育方面有很大差距。5歲男孩的大腦發育水平,只相當於女孩3歲半左右的智力發育。這樣的差異,不是每個老師都能認識得到的。
  • 家長注意丨女孩13歲骨齡到了16歲,再也長不高,或因她從小幹了這事!
    然而從12歲開始,一直在同齡人中不算矮的蔓蔓停止了長高,並被其他同學迅速超過,今年已經13歲的她身高只有1.4米。醫生分析,蔓蔓患上矮小症可能與過早、長期接觸化妝品,日積月累導致雌激素過量攝入有關。  株洲市中心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株洲醫院)兒童保健門診副主任醫師文湘蘭表示,骨齡偏大是早熟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患上矮小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 5歲男孩14顆牙齒齊根爛掉,只因為家長疏忽了這些!
    愛護牙齒,這是從小時候開始,父母和老師就一直教育我們的常識。為什麼要這麼強調愛護牙齒呢?除了它是關係到我們吃喝的生計大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如果我們的恆牙壞掉了,就是再也長不出來的,牙齒可以說是人體全身上下最堅硬卻又是最軟弱的部位。
  • 影響孩子性格的這點,竟然真的靠遺傳
    ,甚至嚇得哭了起來。孩子的氣質類型的確和遺傳因素有關,而這也是一個人個性的起點所在。每個孩子出生時,並非白紙一張,基因的魔力早就讓他們帶上了自己獨有的特質。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性格是天生的」,這句話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