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門口常常聽到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非常情緒化,經常一點小事就哭個不停,簡直是說不得碰不得。
諾諾今年五歲了,她在小區裡是出了名的「小哭包」,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喜歡哭,尤其是受不了別人說自己一點不好,只要一說她,她就會哇哇哭個不停,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有一次,諾諾早晨起床晚了,眼看上幼兒園要遲到了,媽媽很著急,隨口說了她一句,諾諾聽了立馬情緒崩潰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怎麼哄也哄不好,說什麼也不肯去幼兒園,諾諾媽媽沒辦法只得向老師請了假。
不止如此,諾諾平時就像是一個小炸藥桶,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情緒失控哭個不停,諾諾媽媽為此可沒少操心,對待諾諾總是小心翼翼地,生怕哪句話說不對,既影響孩子情緒又給別人造成噪音困擾。她也不知道究竟是自己哪裡沒做對,為什麼諾諾會這樣「玻璃心」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父母養孩子都變得十分精細,導致現如今的孩子比以前嬌氣了許多,不光打不得罵不得,就連說一句都不行,分分鐘趴在地上哭給你看,真是讓人十分頭疼。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一說就哭,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為什麼有些孩子說不得,一說就會哭呢?
1、自尊心太強
有很多孩子天生個性非常要強,其強烈的自尊心使得他們無法忍受來自他人的否定,這類孩子一般個性比較強硬,說一不二,比較頑固不聽勸,也不太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偏向氣質分類中的「膽汁質類型」和「多血質類型」,這種天生的氣質類型決定了他們情緒容易激動和外露。
2、自我認同感較低
有一些孩子可能因為表現不是很出色,經常受到來自外界的否定,久而久之就會對自我產生懷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感,對自己的自我認同感較低,尋找不到自我價值,因此在受到外界的否定時就會習慣性地自卑,產生負面的情緒,從而導致他們變得情緒很不穩定,變成了「說不得」的孩子。
3、嬌生慣養易導致內心脆弱
絕大部分的孩子之所以說不得是因為他們從小生活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中,家裡人對自己言聽計從有求必應,導致孩子變得十分嬌氣,受不了挫折和否定,一旦聽到別人說自己的不是就表現得很生氣很憤怒,喜歡用大聲哭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委屈,這類孩子貌似倔強,但內心實則十分脆弱。
其實孩子說不得一說就哭的原因有很多,家長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性格和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此「玻璃心」的孩子不僅會在社交上遇到困難,而且會對其生活和學習也造成很大的影響。
什麼樣的家庭易養出「玻璃心」的孩子?
1、過度溺愛孩子
現代社會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比以往有了顯著的提高,所以每個家庭都十分重視對子女的養育,這就導致有些家庭過分關注孩子,把孩子的地位捧得非常高,對其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這種對於孩子無節制的溺愛很容易讓孩子的自尊心過度膨脹,變得十分嬌縱任性,獨立能力和適應能力都比較弱,因此就導致他們無法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變得說不得也罵不得。
2、家長過於嚴厲
太過溺愛孩子不好,那麼對孩子嚴厲一些又會怎樣呢?事實證明,對孩子要求過於嚴厲的家長也會很容易教育出「玻璃心」的孩子,這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嚴格,經常批評和否定孩子,讓孩子自我認同感嚴重缺失,有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心理及其自卑,因此一被批評就陷入了自我否定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其不利。
3、家長對於孩子期望過高,超出孩子實際能力
還有一種家庭,從小便給孩子提供高標準的教育,但與此同時也給孩子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給他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他們每天都在追逐父母的高標準嚴要求中不斷掙扎,害怕自己無法令父母滿意,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樣的家庭也很容易養育出「玻璃心」的孩子。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西蒙安妮於1965年首次提出的一種生理性心理疾病,指心理脆弱不健全的一種心態,並命名其為蛋殼心理。從近些年新聞報紙頻頻可見的因壓力過大且心理脆弱而產生的自殺事件就可以看出,這種「蛋殼心理」若不及時遏制,將會對孩子的身心發育產生巨大的影響。
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1、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喬納森·布朗曾在其著作《自我》中說道:「個體提升的自我意識表現為兩個形式,一是對自我的過度關注,二是關注個體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無法正確面對挫折的孩子大多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這就需要家長們多製造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比如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力,少一點包辦代替,讓孩子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這樣有助於孩子自信感的建立,而足夠的自信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是至關重要的。
2、對孩子多做正面引導,少做負面評價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袁宗金在《兒童情緒管理的意義與策略》一文中,對情緒管理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及策略進行了闡述:「兒童的情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真正地以完全尊重的態度理解兒童情感的時候,兒童生活才被真正重視。兒童的情緒管理教育對長大後的情緒認知及情緒表達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要接納和認同孩子情緒的宣洩,即使孩子真的做錯了也不要劈頭蓋臉地訓斥孩子或者直接指出其錯誤,要多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避免對孩子進行直接的負面評價。
3、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一個容易情緒化的家長很難教養出一個情緒平和的孩子,若是家長本身就經常以情緒化的態度來面對孩子,那麼很容易給孩子帶來錯誤的示範,導致他們有樣學樣,難以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合理有效的管控。因此建議家長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儘量表現得平和一些,遇到挫折也要表現得勇敢一些,這樣才能給孩子帶來多多的正能量,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自我情緒的調節。
今日話題:您是否遇到過這種說不得的「玻璃心」孩子呢?您對孩子的情緒管理又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呢?希望本文能夠在您的育兒過程中給到您幫助和指導,若您有不同的意見或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參與我們的討論。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