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許多PLS-SEM的中文文獻後,發現這些文獻的SmartPLS3.0分析部分包含三個方面:
(1)測量模型檢驗問卷和數據的信度效度情況;
(2)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用於觀察變量與變量之間的路徑係數及顯著性;
(3)部分論文包含對模型的評估分析。
推薦《制度壓力、信息安全合法化與組織績效——基於中國企業的實證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合作夥伴選擇研究——基於PLS-SEM模型的實證分析》這兩篇論文,均包含了上述三個部分,是很好的基礎學習材料。
在此以《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合作夥伴選擇研究——基於PLS-SEM模型的實證分析》為例,咱們需要計算三個表格的內容,分別是:
在此,跟著上述這三張圖的分析內容,本文首先明確,首先,分析結果包括:
(1)各測量題項的均值、標準差、載荷、T值;——通過PLS計算的獲得結果
(2)各潛變量的Cronbach'α、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平均抽取變異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VE);——通過PLS計算的獲得結果
(3)AVE 平方根與潛變量間相關係數的比較(弗奈爾-拉克準則);——通過PLS計算的獲得結果
(4)假設檢驗結果(路徑係數與顯著性);——通過Bootrapping計算的獲得結果
(5)模型評估所用的R2、Q2、GoF等指標。——R2通過PLS計算的獲得結果;Q2、GoF通過blindfolding計算的獲得結果
3.1 首先SmartPLS接受txt或cvs格式的數據文件
3.2 創建項目、導入數據
【文件】-【創建新項目】-輸入項目名稱(本例DTPB),在項目管理器中產生了新的項目,點開就有「雙擊滑鼠以導入數據」,找到數據文件打開(本例「全測項data」)。在DTPB右鍵-【創建新模型文件】。
3.3 建模
通過【潛變量】和【連接】兩個按鈕建好自己的模型,新建的潛變量可以通過右鍵進行重命名。
3.4 將模型關聯數據
本例中,j7-j9三題用於測量潛變量2,在左下角【指標】中,按住Ctrl選題項後拖動到潛變量2處放手,成功後潛變量由紅色變為藍色。
當左右潛變量匹配好數據,顏色都變為藍色,可開始計算。本例如下:
【運算】-【PLS算法】,保留默認設置,點擊【開始計算】。
結算結束,主要看一下幾個表中的數據:
【運算】-【自助法】,保留默認設置,點擊【開始計算】。
得到路徑係數、標準差、T值以及P值等數據,下圖所示:
SmartPLS的一個優點還在於它處理調節效應的能力很強,在這裡舉例,計算WPI(調節變量)對SI(自變量)與SN(因變量)的調節效應。
6.1 設置調節效應項
在SN(因變量)上右鍵,選擇【添加調節效應】。
6.2 設置基本設置和高級設置
設置完畢後,回到模型中,就會多一個調節效應項。
6.3 計算顯著性
隨後,重複Bootrapping計算的步驟。在路徑係數中可以看到,路徑係數結果中多出一個調節效應1的估計結果,根據T值、P值的結果即可判斷調節效應是否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