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學家」葉培建——探索星空不停歇(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他是我國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研製團隊的「大專家」,是無數年輕人心中的「主心骨」。從資源二號到嫦娥一號,從圓夢月球到逐夢火星,有他在,「發射不緊張、隊員吃得香」。為中國航天事業尤其是空間事業兢兢業業奉獻50餘年,一生矢志「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科學家」。他,就是此次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

「我們需要做一些『冒險的事情』,真正去開拓、去創新」

1月3日,中國人自主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中國代表全人類首次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在嫦娥四號成功落月的當天,一張照片(見上圖,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在網上火了:嫦娥四號成功落月的那一刻,74歲的葉培建(左一)靜靜走到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的身後,對她表示祝賀和鼓勵;而作為與葉培建共事多年、亦師亦友的張熇,此刻再也無法掩飾住內心的激動,流下了幸福的淚水……兩代「嫦娥人」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我們一起經歷了那麼多,以後要走的路還很長!」葉培建深有感觸地說。

誠然,從嫦娥一號艱難立項,到嫦娥四號究竟去哪兒,葉培建的探月之路,走得並不容易。

嫦娥一號時,研製經費有限,葉培建和同事們一起,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精打細算地鋪就中國第一臺月球探測器的「奔月」之路。

嫦娥四號時,鑑於嫦娥三號成功落月,有人認為我們應該見好就收,為了穩妥起見,還是應該把探測器落在月球正面,葉培建則極力主張到月球背面去。

「對於技術的進步和人類探月事業的發展,我們需要做一些『冒險的事情』,真正去開拓、去創新,開闢新的天地。」葉培建說。

思想有多遠,才能走多遠。就這樣,中國的「奔月之夢」在葉培建和同事們的不懈努力下,完成了舉世矚目的圓夢之旅,書寫了人類探月史上嶄新的一頁。

「要用『航天夢』來託舉『中國夢』」

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

曾有人質疑,為何要花如此大的代價和精力去探索月球和火星以及更深遠的宇宙?

對此,葉培建總是抱有自己的態度:「人類在地球、太陽系都是很渺小的,不走出去,我們註定難以為繼。月球是全人類的,但誰開發誰利用,我們今天不去,以後可能想去都難。」

過去,國家在一窮二白、比較落後的情況下,是幾年一顆衛星。現如今一年幾十顆衛星,讓中國人有了更多仰望星空的能力。實踐證明,只有創新才能讓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更快、更好。

「過去我總說,『要做個可怕的人』,就是要讓困難怕你。」葉培建認為,航天是一項「差一點點就成功、差一點點就失敗」的事業,面對困難就要迎難而上、越挫越勇。當前,我們的國家面臨更嚴峻的形勢、更複雜的變化,我們要發展,就必須要靠創新,必須要技術上更強大。

中國探月工程的論證報告提出,到2020年前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計劃。葉培建告訴記者,明年,我們計劃中的嫦娥五號將完成採樣返回;緊接著,對火星的探測也將拉開帷幕……

「火星探測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行星探測,第一次火星任務將會把三件事情一次做成:首先將探測器發射到火星,對火星進行全球觀測;其次降落在火星;同時火星車要開出來,在火星上巡視勘測。這將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完成上述三個目標,在工程實現上是很大的創新,中國現在就是要做別人沒有做的事情。」葉培建說。

「一個偉大的中國,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然方方面面都要強,要用『航天夢』來託舉『中國夢』。」葉培建說,隨著月球採樣返回、火星探測、建設空間站等任務的完成,我們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只有把今後的事情做好,把隊伍帶好,才能夠對得起這個稱號」

「親愛的葉培建爺爺:得知您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我們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的全體『小海燕』要向您致以少先隊員最崇高的敬意:敬禮!祝賀您,葉爺爺!」

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後,葉培建收到一封杭州小學生寫給他的信。

在不少大學校園的講臺上,在很多小學校園的課堂裡,人們總能見到這位年過七旬的葉院士。

「我的這份成績是人民給的,我是人民的科學家,也必然發自內心地感謝人民。」葉培建總是告誡自己,永遠做人民的一分子,繼續努力為人民服務。

雖然已經74歲了,葉培建仍稱自己「身體還可以」「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只是千千萬萬個中國航天人的代表之一,只有把今後的事情做好,把隊伍帶好,才能夠對得起這個稱號,無愧於人民。」葉培建說。

(據新華社電 記者胡喆)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由國賓護衛隊護衛前往人民大會堂
    據央視新聞消息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集體乘坐禮賓車從住地出發,由國賓護衛隊護衛前往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北門外,高擎紅旗的禮兵分列道路兩側,肩槍禮兵在臺階上莊嚴佇立,青少年熱情歡呼致意。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沿著紅毯拾級而上,進入人民大會堂北門。
  •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首次集中評選 屠呦呦等36名模範人物...
    日前,黨中央決定,首次開展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功勳模範人物。袁隆平、屠呦呦等8名「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秦怡、郭蘭英、董建華等28名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進入公示名單。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是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勳章」授予為黨、國家和人民的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勳,道德品質高尚、群眾公認的傑出人士。
  • 央視發布人物宣傳片《致敬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屠呦呦》
    2019年9月29日,黨和國家舉行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授予獎章。他們是千千萬萬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貢獻的傑出人士的代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英雄楷模。
  • 【中國夢踐行者】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航天強國 只爭朝夕
    大洋網訊 近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葉培建院士參與中國航天事業已整整52年。中國探月工程中的每一次突破,背後都有葉培建的身影。近日,74歲的葉培建院士在京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胸懷愛國心,篤行報國志,一腔熱血,只爭第一,是葉培建50多年航天曆程的真實寫照。
  • 「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葉培建
    他在各號嫦娥方案的選擇和確定、關鍵技術攻關、大型試驗策劃與驗證、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葉培建,1945年1月生,江蘇泰興人,中共黨員。他主要從事衛星總體設計和信息處理研究工作,是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嫦娥二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試驗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
  • 對話葉培建:我要替已經去世的「人民科學家」多做些事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9月29日,繞月探測工程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在人民大會堂被授予國家榮譽稱號「人民科學家」。一共五名科學家被授予這一稱號。 近日,新京報記者對話葉培建,他向記者介紹了獲得稱號時的感受和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的計劃。
  • 科堂|科學家故事大回顧(上)——鑄國之重器
    程開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他為我國的核事業鑄起了一身鎧甲。YAYA隨堂小測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何時獲得了成功?南仁東,「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燃盡生命,只為點亮中國「天眼」。YAYA隨堂小測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天眼」工程突破了什麼極限?
  •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習近平向國家勳章和...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並發表重要講話。8時35分,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集體乘坐禮賓車從住地出發,由國賓護衛隊護衛前往人民大會堂。人民大會堂北門外,高擎紅旗的禮兵分列道路兩側,肩槍禮兵在臺階上莊嚴佇立,青少年熱情歡呼致意。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沿著紅毯拾級而上,進入人民大會堂。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領導同志在這裡集體迎接他們到來。
  • 85歲作家王蒙獲得「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譽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85歲的作家王蒙獲得「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他作為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文學創作者,用深情的筆觸,描繪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文化的繁榮興盛,見證並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近日,展示新中國70年文學創作成果的「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首發,作家王蒙的《青春萬歲》名列其中。
  • 呂堅教授獲頒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新聞—科學網
    呂教授獲頒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章。
  • 【科學向日葵】人民科學家——葉培建
    上一期我們講了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下讓中國探月工程跨步前行的人民科學家葉培建。9月17日,他從電視裡聽到了自己的名字,緊跟著接到祝賀電話,才確定自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雖然此前經過考核與談話,心裡有所準備,但聽到主席令那一刻,葉培建仍很激動。隨後,他感到一陣慚愧。「中國航天界有多少優秀人才,但這個榮譽給了我,我受之有愧。」他說,「但既然已經給了,我只有把今後的事做好,在任務中把隊伍帶好,才對得起這個稱號。」
  • 莫問李蘭娟院士去了哪,勳章榮譽是對無數抗疫英雄奉獻的肯定
    鍾南山榮獲「共和國勳章」,張伯禮、張定宇、陳薇榮獲「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醫者無疆、大愛無邊,這幾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明星,真正的國家棟梁,我們應當以他們為學習榜樣!這次的評選很多人們心中也有一些疑問,像李蘭娟院士到哪去了呢?
  •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于敏——一個曾經絕密28年的名字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是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勳章」授予為黨、國家和人民的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勳,道德品質高尚、群眾公認的傑出人士。「友誼勳章」授予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中作出傑出貢獻的外國人。國家榮譽稱號授予在各領域各行業作出重大貢獻、享有崇高聲譽,道德品質高尚、群眾公認的傑出人士。
  • 中宣部追授南仁東「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中央宣傳部17日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南仁東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南仁東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簡稱FAST)的發起者和奠基人。
  • 八一勳章獲得者程開甲:他的事業驚天動地,讓中國穿上核鎧甲!
    據《解放軍報》官方微信「軍報記者」(微信號:jfjbdzzy)9月21日報導,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中央軍委隆重舉行頒授「八一勳章」和授予榮譽稱號儀式,習主席親自將「八一勳章」頒授於程開甲院士。
  • 歷史上首位太空人,加加林獲得過哪些榮譽?訪問27個國家
    此人就是尤裡加加林,太空探索史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地球人。圖為當年的加加林,意氣風發。凱旋而歸之後,加加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大歡迎。鮮花簇擁,粉絲無數。僅僅在1961年的莫斯科,就禮炮轟鳴豪華車隊護送,準備了大大小小為數不少的勳章,列寧勳章之外,加加林還獲得了蘇聯英雄和蘇聯太空人的稱號。出生於集體農莊莊員家庭,加加林的祖輩父輩都是農民。
  • 如果國家勳章有兩人,一個是鍾南山院士,另外一個就一定是李蘭娟...
    共和國勳章是國家的最高榮譽,據了解至少要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為黨、國家和人民的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2、建立卓越功勳 3、道德品質高尚 4、群眾公認的傑出人士 對照這4條,李蘭娟院士是符合要求的嗎?
  • 中國十大科學家及榮譽稱號,他們是不朽的豐碑,是中國的脊梁
    中國10大科學家,他們都是歷史的豐碑,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有中國飛彈之父、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氫彈之父、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核潛艇之父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不忘人民英雄?1、錢學森(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科學家,中國飛彈和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錢學森於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解放前,錢學森在美國擔任教授,他回國效力願望,可謂是一波三折,最終於1955年在國家領導人的爭取下才回到中國。
  • 2019年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都有誰?附全名單及個人簡介先進事跡
    改革開放以來,她勇於改革,大膽創新,為發展農業和農村集體經濟,推動老區經濟建設和老區人民脫貧攻堅作出巨大貢獻。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改革先鋒」等稱號。,還能查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舉行時間地點、共和國勳章詳細介紹(圖片+材質+元素+象徵+寓意)、國家榮譽稱號獎章詳細介紹(樣式圖+材質+元素+寓意)、友誼勳章
  • 至高榮譽—除了「共和國勳章」,其他「四常」的最高勳章都是什麼
    ,共和國勳章是我國最高等級的勳章,象徵著最高級別的榮譽。  勳章制度起源於歐洲,最初是為了表彰戰場上的英勇戰士。後來逐步轉為對社會、民族、國家和人類有特殊貢獻者的表彰,授予勳章者一般是政府、王室或國際組織。每一個國家都有他們的最高勳章。  美國的最高勳章分為軍事和平民兩種  榮譽勳章是軍事上的最高勳章,授予那些「在戰鬥中冒生命危險,在義務之外表現出英勇無畏」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