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葉培建

2021-01-10 求是網

葉培建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衛星事業的功臣,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研製團隊的頂級專家,曾任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他在各號嫦娥方案的選擇和確定、關鍵技術攻關、大型試驗策劃與驗證、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葉培建,1945年1月生,江蘇泰興人,中共黨員。他主要從事衛星總體設計和信息處理研究工作,是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嫦娥二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試驗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在航天計算機應用領域,參與開發並基本建成了衛星與飛船設計的資料庫、應用軟體包和製造的計算機網絡環境,在衛星研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資源二號到嫦娥一號,從圓夢月球到逐夢火星,他為中國航天事業尤其是空間事業兢兢業業奉獻50餘年,一生矢志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科學家。

「一個偉大的中國,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然方方面面都要強,要用『航天夢』來託舉『中國夢』。」葉培建青春年華投身祖國航天事業,耄耋之年仍心繫祖國航天未來,胸懷遠大夢想。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最美奮鬥者」等榮譽稱號。2017年1月,為表彰他在空間科學技術領域的卓越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編號「456677」的小行星命名為「葉培建星」。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黨和人民授予他「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給他頒獎。

來源:《求是》2020/10

相關焦點

  • 【科學向日葵】人民科學家——葉培建
    上一期我們講了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下讓中國探月工程跨步前行的人民科學家葉培建。葉培建的眼睛做過手術,為了保護視力,他養成了「聽電視」的習慣。9月17日,他從電視裡聽到了自己的名字,緊跟著接到祝賀電話,才確定自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雖然此前經過考核與談話,心裡有所準備,但聽到主席令那一刻,葉培建仍很激動。隨後,他感到一陣慚愧。「中國航天界有多少優秀人才,但這個榮譽給了我,我受之有愧。」
  •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探索星空不停歇(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
    為中國航天事業尤其是空間事業兢兢業業奉獻50餘年,一生矢志「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科學家」。他,就是此次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對此,葉培建總是抱有自己的態度:「人類在地球、太陽系都是很渺小的,不走出去,我們註定難以為繼。月球是全人類的,但誰開發誰利用,我們今天不去,以後可能想去都難。」過去,國家在一窮二白、比較落後的情況下,是幾年一顆衛星。現如今一年幾十顆衛星,讓中國人有了更多仰望星空的能力。實踐證明,只有創新才能讓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更快、更好。
  • 科海追星:致敬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
    致敬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作者:張飆
  • 對話葉培建:我要替已經去世的「人民科學家」多做些事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9月29日,繞月探測工程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在人民大會堂被授予國家榮譽稱號「人民科學家」。一共五名科學家被授予這一稱號。 近日,新京報記者對話葉培建,他向記者介紹了獲得稱號時的感受和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的計劃。
  •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由國賓護衛隊護衛前往人民大會堂
    據央視新聞消息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集體乘坐禮賓車從住地出發,由國賓護衛隊護衛前往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北門外,高擎紅旗的禮兵分列道路兩側,肩槍禮兵在臺階上莊嚴佇立,青少年熱情歡呼致意。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沿著紅毯拾級而上,進入人民大會堂北門。
  • 「我最想做的事情可能做不成」——獨家專訪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
    75歲的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從2004年探月工程立項開始就參與其中。16年過去了,一路走來,葉老告訴記者,「嫦娥」就像是他的孩子,這一次「嫦娥五姑娘」回家,對中國探月工程來說具有標誌性意義。這20多個日日夜夜,葉老每天都在北京航天城密切關注嫦娥五號的每一個動作,連續熬夜,牽掛「嫦娥五姑娘」。
  • 【中國夢踐行者】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航天強國 只爭朝夕
    大洋網訊 近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葉培建院士參與中國航天事業已整整52年。中國探月工程中的每一次突破,背後都有葉培建的身影。近日,74歲的葉培建院士在京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胸懷愛國心,篤行報國志,一腔熱血,只爭第一,是葉培建50多年航天曆程的真實寫照。
  •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首次集中評選 屠呦呦等36名模範人物...
    國家榮譽稱號授予在各領域各行業作出重大貢獻、享有崇高聲譽,道德品質高尚、群眾公認的傑出人士。國家榮譽稱號的名稱冠以「人民」,如「人民科學家」「人民教育家」「人民藝術家」「人民英雄」等,也可以使用其他名稱,具體名稱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決定授予時確定。
  • 奮進中國 奮鬥有我丨人民科學家葉培建:明月千裡 家國夢共圓
    有一位「人民科學家」,因為工作原因錯過了很多月圓人團圓的時刻。但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他從未缺席探月工程每一個振奮人心的時刻,他就是葉培建院士。為了中國航天事業,葉培建與家人聚少離多,經常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度過中秋節。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嫦娥一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 葉培建:由於發射窗口的原因,我們這麼多年來,在第一線的時候是經常的中秋國慶都不是在北京過的,今年也同樣,準備發射嫦娥五號。所以我對月亮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這份特殊的感情背後,是葉培建一家兩代人的愛國情懷的傳承。
  • 走,到月亮背面去——葉培建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葉培建,男,漢族,中共黨員,1945年1月生,江蘇泰興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嫦娥二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試驗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在各號嫦娥方案的選擇和確定、關鍵技術攻關、大型試驗策劃與驗證、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央視發布人物宣傳片《致敬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屠呦呦》
    2019年9月29日,黨和國家舉行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授予獎章。他們是千千萬萬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貢獻的傑出人士的代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英雄楷模。
  • 熱血院士葉培建:面向未來 探索星辰大海
    葉培建央視網消息(記者 賽欣言):總有人問:「去月球幹什麼?能帶來多少GDP?」 葉培建說:「宇宙就是個海洋,月亮就是釣魚島,火星就是黃巖島,我們現在能去我們不去,後人要怪我們。別人去了,別人佔下來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
  • 科堂|科學家故事大回顧(上)——鑄國之重器
    程開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他為我國的核事業鑄起了一身鎧甲。YAYA隨堂小測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何時獲得了成功?南仁東,「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燃盡生命,只為點亮中國「天眼」。YAYA隨堂小測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天眼」工程突破了什麼極限?
  • 「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的打工故事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無非窮點,你們是有家的人」——「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的打工故事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王卓倫  2016年全國兩會前夕。北京中關村南大街,與國家圖書館毗鄰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一間10平米的辦公室裡,採訪伴著咖啡的香味,開始了。
  • 85歲作家王蒙獲得「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譽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85歲的作家王蒙獲得「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他作為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文學創作者,用深情的筆觸,描繪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文化的繁榮興盛,見證並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近日,展示新中國70年文學創作成果的「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首發,作家王蒙的《青春萬歲》名列其中。
  • 葉培建院士: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超額完成」
    據央視網報導,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院士表示,他們 2003 年寫的報告中規劃:在 2020 年前完成『繞、落、回』三步走。葉培建院士: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超額完成」葉培建表示:「我們進度沒拖,經費沒有超,指標沒有降。各國的航天任務中拖進度、超經費的比比皆是。我們這三步按計劃做到了,而且還超額完成了。」
  • 他不是院士,為何榮獲「人民科學家」稱號?
    9月17日,42人被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其中,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滿族)、顧方舟、程開甲等5位科學家榮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這5位科學家中,有兩位不是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仁東和顧方舟。「『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的事跡已經廣為人知,「中國『糖丸』之父」顧方舟則少為人知。顧方舟是誰?不是院士的他為何能獲此殊榮?
  • 南仁東、程開甲……聆聽科學家精彩故事 領略非凡科學人生
    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顧方舟程開甲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的盛大活動中,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顧方舟、程開甲等5位科學高峰的勤奮攀登者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葉培建:志在九天 暢遊星海「那天,您用兩個皮球,為我們講解地球、月球的自轉公轉關係;您用一把雨傘演示太空中的飛行器天線接收信號的原理……」這是浙江杭州一所學校的學生日前寫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的一封賀信,祝賀他榮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 中國十大科學家及榮譽稱號,他們是不朽的豐碑,是中國的脊梁
    中國10大科學家,他們都是歷史的豐碑,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有中國飛彈之父、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氫彈之父、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核潛艇之父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不忘人民英雄?1、錢學森(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科學家,中國飛彈和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錢學森於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解放前,錢學森在美國擔任教授,他回國效力願望,可謂是一波三折,最終於1955年在國家領導人的爭取下才回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