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洋科技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柔性屏薄膜封裝難題在黃石突破

2020-11-30 荊楚網

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娜、通訊員李磊)僅有0.2毫米厚的金屬掩膜板通過傳送帶,緩緩滑入真空腔,經過20多個小時的濺鍍處理後,被送到武漢某光電公司,用於柔性手機屏製作過程。

11月23日上午,全洋(黃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來自臺灣的專家蔡宗宏身著無塵服,在生產線上緊張工作。

「TFE CVD金屬掩膜板,是柔性屏薄膜封裝製程的關鍵部件,過去百分之百掌握在韓國廠商手中,現在,我們也能自主生產了。」蔡宗宏介紹,該產線已試產成功,產品規格完全達標,目前正與國內OLED頭部企業京東方、天馬、華星光電合作試產並送樣中。

柔性屏,通常指的是柔性OLED屏幕,因其低功耗、可彎曲的特性,在智慧型手機和可穿戴式設備應用廣泛。與普通屏相比,柔性屏最大的變化就是將玻璃基板換成了類似塑料的基板膜。而製作這層膜的掩膜板,長期以來只能依賴韓國進口,面臨交貨周期長、掩膜板優先供應三星、LG等困擾。

為解決這一市場「痛點」,臺灣旭暉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在黃石投資設立全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CVD金屬掩膜板的研發和量產。

「我們的主要客戶在光谷,落戶黃石,有利於降低物流成本,實現『零庫存』。」全洋科技業務副總許碩修介紹,母公司旭暉材料是臺灣成功大學博士團隊創辦的高科技公司,多年專注金屬掩膜板領域;落戶黃石以來,公司加緊研發,今年6月攻克韓國技術壁壘,目前已實現100%本土生產。

據介紹,中國OLED產能,約佔全球市場四成,隨著國內OLED市場規模增長,預估明年金屬掩膜板需求將倍增。

「一條CVD金屬掩膜板生產線每月產能50套,加上回收清洗再生,也很難滿足國內客戶需求。」許碩修說,公司正在評估擴大黃石產線,並爭取異地設廠、合作擴產。

相關新聞>>

從板到屏,微笑曲線上揚

近日,黃石星河電路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在調試設備。該公司主要生產高精密度PCB線路板以及物聯網相關產品,為應對全球疫情造成的海外訂單減少,該公司調整產品結構,拓展國內高端市場,高附加值產品比例提高了30%,奪回了疫情造成的損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李磊 攝)

10年前,黃石依託獨特的銅資源,「無中生有」布局印刷電路板產業。

10年後,站在數字經濟風口,黃石「光芯屏端網」產業鏈越拉越長,形成一條美麗的「微笑曲線」。

今年1月至8月,黃石電子信息產業同比增長45.6%,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2.1%,成為地區發展強勁增長極。

印刷電路板衝刺全國第一

11月20日,黃石開發區·鐵山區,總投資3億美元的定穎電子高階線路板項目順利開工,黃石印刷電路板行業再添生力軍。

「今年1月至10月,公司一期項目產值8.05億元,同比增長29%。」開工儀式上,定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特助李紹瑜說,「投身黃石PCB產業集群,公司發展日新月異。」

經過多年聚力發展,目前全球10家百強PCB企業、全省三分之二的PCB企業落戶黃石,年產能達到3000萬平方米,正在全力打造成全國第一大PCB產業聚集區。

印刷線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簡稱PCB),被稱為「電子產品之母」,電解銅是其主要原材料。

黃石是歷史悠久的銅都,年產陰極銅70萬噸。2010年以來,黃石開發區·鐵山區引進第一家PCB臺資企業滬士電子,隨後,欣益興、定穎、上達等行業巨頭扎堆落戶,形成集群效應,打造全國PCB產業第一大聚集區。

「全球銷量排名前六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有5家用到我們的PCB板,世界每銷售3臺智慧型手機,就有1臺用到開發區·鐵山區企業的PCB板。」黃石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餘文化介紹,全球著名汽車企業品牌,全部使用該區企業生產的PCB板。

上遊企業接踵而至。生產覆銅板的臺光電子,去年年底投產,疫情期間一天也沒有停工,1月至9月實現產值2.97億元。

今年9月,臺光電子的上遊企業,生產玻纖布的宏和電子開工投產,生產的超細紗實現進口替代,不僅自身訂單激增,還大大降低了PCB企業成本。

顯示產業加速聚集

3年前,吳學俊在深圳第一次見到黃石招商幹部梁志平時,一定不會想到,亞馬遜出貨量世界第一的SCEPTRE款屏,將從他手中誕生。

經過數十次考察,吳學俊決定在黃石投資天璣智谷產業園。2018年底,產業園投產,成為黃石電子信息產業第一家終端產品生產商。液晶顯示模組、物聯網智能顯示終端、桌面液晶顯示器等產品一上市就廣受青睞。

今年因疫情衍生出的居家辦公、遠程教育、視頻會議等無接觸式服務,讓顯示器市場需求大增。公司新增一條全自動生產線,並將深圳總部研發團隊轉移到黃石。1月至10月,公司產值同比增長171.4%。

與天璣智谷一樣火爆的,還有赫得納米科技(黃石)有限公司,作為華為的全球供應鏈企業,公司專攻液晶屏減薄、鍍膜工藝。今年2月底,華為總部向黃石市經信局發函,請求支持赫得納米復工復產。如今,公司生產線火力全開,訂單排到了明年上半年。

瑞視光電主攻五線屏,成為全國第三大工業級觸屏材料供應商;歐朗電子建立了從白片玻璃到各類消費級觸控螢幕的完整生產線,訂單接到手軟;信博科技主攻手機玻璃蓋板,今年前10個月產值同比增長244.7%。

從板到屏,附加值不斷提升,聚集效應更加凸顯,從玻璃減薄、觸控螢幕、顯示模組到機芯板、顯示終端,黃石顯示產業鏈條不斷完善。

「春節前,一期項目建成投產;二期全部建成後,將實現年銷售收入50億元。」11月20日,集中投產儀式上,聯創電子中大尺寸顯示屏項目負責人陸繁榮表示,將和兄弟企業抱團發展,做大黃石顯示產業。

打造千億「光芯屏端網」產業

進入四季度,一批項目集中開工投產,依託武漢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以及長江存儲等頭部企業,黃石「光芯屏端網」產業生態圈初步形成。

光纖領域,總投資30億元的智慧雷射產業園項目,主要生產大功率脈衝及連續光纖雷射器、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固體雷射器等產品,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年營業收入可達60億元,年稅收6億元。

晶片領域,祿億半導體(黃石)有限公司大樓封頂,計劃明年5月試生產12英寸晶圓流片,下半年正式投產,將成為國內首家晶圓再生工廠。「晶圓是半導體生產的基礎材料之一,晶圓製造需要大量測試片,通過晶圓再生技術,可對測試片進行反覆利用。」祿億半導體(黃石)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啟全介紹,將為長江存儲、中芯國際等國內集成電路企業提供配套,四期全部建成達產後,將達到月產40萬片的產能。

金澤柏瑞半導體項目主要開發、生產數字電源晶片及系統、平板顯示驅動晶片及驅動系統等,年營業收入10億元;宏瑞興封裝基板項目總投資8億元,項目建成達產後,可年產封裝基板100萬平方米。

此外,宏和科技二期、赫得納米二期、臺光電子二期趁勢而上,進一步擴大PCB產業優勢。

「十四五期間,我們繼續做強電子信息產業,全力打造千億元PCB產業集群,500億元顯示產業集群。」黃石市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鐵山區委書記吳之凌說,黃石將緊盯「微笑曲線」兩端,招引更多頭部企業和終端企業,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娜 通訊員 丁元拾)

相關焦點

  • 柔性屏薄膜封裝製程的關鍵部件TFE CVD金屬掩膜板在全洋國產化
    北京時間12月03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全洋材料OLED金屬掩膜板實現國產化,已送樣華星、天馬、BOE。僅有0.2毫米厚的金屬掩膜板通過傳送帶,緩緩滑入真空腔,經過20多個小時的濺鍍處理後,被送到武漢某光電公司,用於柔性手機屏製作過程。
  • 氧化物薄膜電晶體(TFT)技術的超清柔性屏(AMOLED)突破壟斷 讓
    氧化物薄膜電晶體(TFT)技術的超清柔性屏(AMOLED)突破壟斷 讓 作者:51Touch時間:2018-04-10 來源:南方網
  • 應用材料新推柔性屏薄膜封裝技術採用全CVD膜系
    智慧型手機的持續同質化,以及可穿戴設備的興起,讓柔性顯示成為當前顯示領域最受關注的技術之一。但是,柔性顯示要真正獲得突破,還需要在設備、材料、工藝等方面進行突破,其中薄膜封裝技術就是難點之一。去年4月,曾有媒體披露了三星延遲推出柔性顯示屏的原因,主要是其購買專利的Vitex公司的封裝技術不甚理想。
  • 這位985教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品已被華為應用!
    現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多頻譜吸波材料與結構重點實驗室主任。鄧龍江教授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電磁功能材料與技術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帶領團隊在電磁功能材料機理、製備技術、工程應用及產業化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研究,為我國該領域關鍵技術自主創新、提升行業競爭力做出了突出貢獻。
  • 我國光學薄膜精密微複製技術取重要突破 破國外壟斷
    經過3年科技攻關,我國光學薄膜精密微複製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這是記者10日從湖北省國防科工辦和湖北航天化學技術研究所獲得的消息。據介紹,光學薄膜精密微複製技術是在光學薄膜基材表面精密塗布特定配方樹脂,然後在擁有特定設計納微尺度幾何結構的雕刻輥上成型的技術。其廣泛應用於液晶平板顯示器背光模組增亮膜和擴散膜、道路交通標識微稜鏡反光膜、液晶顯示器保護用防反射膜和防窺膜、裸眼3D顯示功能膜以及家電用仿金屬拉絲高光膜等。這些產品附加值高,市場需求大,關鍵技術一直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
  • 柔性屏實用性大增:三星LG用ALD技術封裝
    據外媒報導,三星顯示器公司與LG Display準備在柔性OLED薄膜封裝過程中採用ALD(原子層沉積)技術,這將提高柔性OLED面板的壽命和性能。目前兩家公司已經與合作夥伴合作,在內部採購並驗證ALD設備。
  • 【科技日報】我國高性能聚醯亞胺薄膜實現產業化
    中科院化學所與深圳瑞華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今天宣布,由雙方合作研發的高性能聚醯亞胺薄膜已成功實現產業化,從而打破了國外廠家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加快了我國在航空航天、太陽能等高端材料領域的國產化進程。聚醯亞胺薄膜是電力電器的關鍵絕緣材料,廣泛應用於輸配電設備、風力發電設備、變頻電機、高速牽引電機及高壓變壓器等的製造。
  • 他攻克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創造這一關鍵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傑出校友彭壽用幾十年的心血給出了答案——他曾攻克浮法玻璃工藝裝備的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曾僅用70天,創造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國速度」,開闢了這一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三十餘年來,彭壽始終堅守在玻璃產業研究第一線,忘我工作,不斷奮鬥。
  •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新華社成都1月21日電(記者吳曉穎)在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條現代化生產線上,一片片薄如蟬翼、名片大小的磁性基板材料被製造出來。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鄧龍江教授團隊近日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OLED柔性顯示的一些關鍵工藝如柔性襯底材料,薄膜封裝概要介紹
    OLED作為一種新型顯示技術,具有視角範圍廣,響應速度快,色彩純度高等特點,並作為背光源廣泛應用於液晶LCD顯示。OLED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能夠實現柔性可彎曲。然而,由於液晶顯示中的背光單元結構和液晶控制電路之間的微小空間結構,現有的基於OLED的液晶顯示很難實現真正的彎曲。目前,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基於OLED顯示的市場份額逐漸增加。推動OLED市場份額增長的下一個引擎將是OLED柔性顯示。
  • 德爾未來: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可以作為柔性觸控用於柔性屏手機
    同花順(300033)財經2月18日訊,有投資者向德爾未來(002631)提問,公司領導您好,在貴公司的公告中,曾提及時烯成石墨烯有開發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請問此種導電薄膜是否可以運用柔性屏手機,柔性OLED等設備?
  •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柔性可彎折AMOLED顯示技術,讓屏幕自由「摺疊」
    直至柔性顯示技術的出現,這種「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難題才終於得到了解決。使用柔性捲曲顯示屏技術製作出的顯示屏。在這種情況下,京東方所研發的柔性AMOLED顯示屏作為全球首款可彎折半徑達5mm的量產外折柔性顯示屏,在耐彎折性能、高解析度設計、長壽命、窄邊框、多工藝集成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突破。 一方面,該技術採用了全球獨有的多膜層堆疊結構,在R值僅有5mm的條件下,既能達到摺疊角度180°的大彎曲幅度,又能實現屏幕20萬次的無損彎折。
  •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2020-12-26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集科技:打破國外壟斷進入全球供應鏈的半導體材料公司
    來源:巨豐投顧雖然我國半導體行業與國際巨頭仍有很大差距,但是最近五年的政策、資金、人力、技術等方面的不斷追趕,國內也湧現出一批優秀公司和團隊,特別是已經陸續看到一些公司在某一細分領域取得的突破進展,打破了國外壟斷甚至開始向國外巨頭接單供貨。今天就來看一家科創板公司---安集科技(688019)。
  • 柔性OLED應用優勢及製備工藝流程詳解
    而近幾年,柔性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也基本是這三個階段:1、柔性可彎曲:實際上已經應用到雙弧邊全面屏手機中。但這種設計的目的是為提高屏佔比,並未給用戶帶來「可柔」的樂趣。2、柔性可摺疊:它將柔性智慧型手機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 在洛「出生」的「高強高導銅合金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助力中國製造
    「航空航天、超/特高壓電器、大規模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用銅合金服役條件苛刻、安全可靠性要求極高,長期以來,這些領域用高強高導銅合金主要依賴進口。」近日,在河南科技大學,「中原學者」宋克興教授首先介紹了這個「背景」。  正是由於這個「背景」,使「高強高導銅合金關鍵製備加工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二等獎。  「高強高導銅合金關鍵製備加工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是河南科技大學聯合中鋁洛陽銅業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共同完成的獲獎項目。
  • 柔宇亮相美國CES 2020:「柔性+」加速柔性電子技術場景落地 做大...
    OLED柔性產業全球化賽道競爭加速柔性面板技術屬於資本密集型技術,進入門檻高,易形成寡頭壟斷的格局。目前在柔性OLED市場,韓系廠商佔壟斷地位,佔據全球約九成市場。OLED作為一個正在發展中的新興技術,特別是在柔性OLED材料和應用技術方面,存在多種技術路徑。另外,雖然三星牢牢把控了小尺寸OLED屏幕市場,但他早已放棄OLED電視,關閉了大尺寸OLED面板產線。
  • 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
    (原標題: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隆重召開)2020年12月2日「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開發區昌盛國際酒店召開,本次發布會由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
  • 打破國外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有哪些新突破?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用於航空航天電子等各個高端領域的高純度氧化鎂獲得技術上的新突破。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北京理工大學(唐山)轉化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實現突破,解決了我國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攻關的技術和產業化難題,打破了一直以來該領域被國外技術「卡脖子」的狀況。高純度氧化鎂是精細化工產品和高溫耐火材料,大量用於航空航天電子等各個高端領域。
  • 國產晶片又獲新突破:7nm ArF光刻膠技術,打破日本、美國壟斷
    要想成功生產半導體晶片,必須要經過溼洗、光刻、離子注入、幹/溼刻蝕、等離子衝洗、快速熱退火、熱氧化、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分子束外延、電鍍處理、化學機械處理、晶圓打磨和晶圓測試等過程,完成後再封裝和成品測試。晶片的加工製造,流程複雜,標準嚴格。沒有強大的技術背景做支撐,是無法成功實現晶片加工的。正所謂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